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8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的营养途径方式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7例(EEN组)、全肠外营养组35例(TPN组),给予术前术后营养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的变化,以及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EEN组术后第9天各项营养指标较术前及同期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T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安全、有效,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EN)肠外(PN)联合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组(EN+PN)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剂免疫指标变化、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第8 d与术前比较:PN组的体重下降明显(P<0.05),EN+PN组(联合组)的各组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肠道功能恢复、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N组减少(P<0.01),各项细胞免疫指标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应用到全胃切除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武蕊 《天津护理》2014,22(6):527-528
目的:通过对肠内和肠外营养在胃癌术后早期应用的比较,探讨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3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19例。对照组行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试验组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平均术后住院日、营养支持费用、术前术后体重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较TPN组术后肛门初次排气时间及初次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营养支持费用少;EN组患者术后Alb水平与术前的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患者术后Alb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体重变化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维持机体营养指标的稳态,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安全、有效、合理,可以作为胃癌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2003年1月~2004年12月行胃大切手术的79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16~20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8d的营养指标较对照组好(均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病人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4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40例,术后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前、术后7 d营养指标状况等。结果:EN组肺部炎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PN组、腹泻发生率高于PN组(P<0.05);EN组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7 d营养指标状况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机体营养状态,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机体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闫文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39-763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TPN39例)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39例)。TPN组术后行标准全胃肠外营养支持7d,EN组在术后第1天始经鼻肠管输入肠内营养夜。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基本相同。记录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花费情况,术后第1天及第8天监测总蛋白、白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无死亡、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EN组肠功能恢复早于TPN,节约营养支持费用(P〈0.05),两种方法营养支持疗效相近。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的营养支持与TPN基本相同,肠功能恢复早,且操作方便和营养花费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意义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8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行完全肠外营养( TPN),待肠功能恢复后过渡为肠内营养( EN),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 PN)补充。研究组在术后早期即行EN,并于术后营养过程中予以合理的护理辅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0 d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腹胀、腹痛、腹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 d,两组患者体重、前白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白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CD4、 CD4/CD8等免疫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P<0.05);感染、吻合口瘘、腹胀、腹痛、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同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缩短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术后感染、吻合口瘘、腹胀、腹痛、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在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10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55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45例,分别检测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TPN组和EN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IgA、CD4 和CD4 /CD8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比TPN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肠内营养对患者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9.
4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方法4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为对照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为观察组,TPN组经锁骨上静脉进行,EN+PN组术后24h内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不足部分辅以肠外营养,共7天。结果EN+PN组完成肠内营养计划,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术后第1天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第8天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恢复均优于第1天,EN+PN组恢复更有优势,TPN组、EN+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4.1±0.4)天、(3.0±0.7)天(P<0.01),术后住院天数各为(29±5)天、(23±4)天(P<0.01),营养治疗费用EN+PN组低于TPN组(P<0.01)。与感染有关的并发症TPN组13例,EN+PN组6例。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24h内)提供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与完全胃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降低营养费用,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减少了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胃癌术后两种营养方式支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情况比较.方法 将72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肠外营养支持(PN)组,给予等氮等热量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病人营养、免疫、恢复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费用等情况.结果 术后8 d EN组与PN组营养及免疫水平接近术前水平,但二者一些营养及免疫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EN组前白蛋白、Igc、IgA量明显高于PN组,体重减少量、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均低于PN组.结论 胃癌术后进行EN治疗,临床疗效与肠外营养基本相同,但对病人肠胃功能恢复效果好,费用低,周期短,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3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1)肠外营养组(PN组,tn=50),给予静脉营养;(2)肠内营养组(EN组,n=51),早期鼻肠管要素饮食;(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组(CEP,n=52),自配制营养液,简易鼻肠管注入,配合静脉营养,相互补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N组和CEP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CEP组和EN组明显延长(P〈0.05),住院费用较EN组和CEP组高(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体质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似,但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质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5/20),明显低于PN组45.00%(9/20)。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7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对照组,各29例。免疫营养组术前5d开始连续口服瑞能,1000mL/d;术后第1~7天,空肠造瘘管滴注瑞能。普通营养组术前5d开始连续口服瑞素;术后第1~7天,空肠造瘘管滴注瑞素。对照组围术期不进行营养支持。各组患者术前5d、术后8d检测免疫指标、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免疫营养组和普通营养组术后IgA、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免疫营养组手术后CD4、CD4/CD8、NK、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明显,和普通营养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手术后CRP均明显升高(P〈0.叭),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比较,免疫营养组CRP升高的最不明显(P〈0.01)。免疫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P〈0.05)。免疫营养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宁志超 《华西医学》2013,(11):1662-166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强化免疫营养素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12年12月间24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12例,进行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5d至术后7d。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多有下降,但研究组术后8d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IgG、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强化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危重病人营养状态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不能经口进食的危重病人,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及TPN+EN组,TPN组采用完全静脉营养支持,TPN+EN组在病人营养支持全程或部分时间采用EN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血清内毒素及炎性递质的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TPN+EN组病人血清前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TPN组(t=2.92、3.58,P〈0.05),血清内毒素、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低于TPN组(t=3.54~7.36,P〈0.05)。结论EN支持能够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态,减少病人体内细菌内毒素的生成及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3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增加(P〈0.05)。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死亡率方面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且MODS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2年12月期间,温江区人民医院入住ICU的创伤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80例,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NEN组),EEN组在进入ICU 24 h时进行肠内营养,NEN组在48 h后开始进行肠内营养。结果完成研究终点指标采集者78例,最终EEN纳入37例,NEN纳入41例。入ICU第7天时EEN组患者淋巴细胞、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自然杀伤细胞及前白蛋白水平等均高于NEN组(P〈0.05);EEN组腹泻和伤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1%和2.7%,NEN组分别为26.8%和1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ICU住院时间为(7.94±3.72)d,NEN组为(10.62±3.1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ICU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保护肠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经胃镜置入螺旋型鼻胃肠管行EN,配合胃肠减压、药物应用等治疗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导。观察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鼻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为9~21 d(13±4.13 d)。应用EN 2周后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均较EN 1周后提高(P〈0.05),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行EN可提高胃瘫患者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EN的方法既符合生理要求,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肠内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围手术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剂(瑞能),观察其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于术前3d接受EN支持,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至术后7d;对照组术前常规膳食,术后给予TPN。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2天和第7天分别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剂EN,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改善,是围手术期胃癌病人营养支持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