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乔雨晨  张本园 《护理研究》2010,(6):1688-1689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困扰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它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控制的病理性睡眠、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4大主征为特点,但仅有10%的发作性睡病病人具有四联症的全部症状。发病高峰是青少年时期,男性的患病率稍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少见的青少年期起病、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以10-20岁多见,临床上以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瘫症及睡眠幻觉为主要表现,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本院1995-2002年共收治18例该病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睡眠疾病,人群患病率为0.02%~0.18%[1],无性别差异,我国人群患病率为0.04%[2],常于青少年期起病并可终生患病.此病常以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瘫痪及睡眠幻觉为典型临床表现,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但临床大多是以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不分地点和场合的白日过度嗜睡为主要主诉.因此,临床上常与嗜睡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过度嗜睡、癫痫等难以鉴别.本睡眠中心从2007年9月-2009年6月运用美国泰科公司Sandman睡眠监测仪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及白天多次睡眠潜伏试验(MSLT),睡眠分期参照Rechtschaffen and kales标准手工分期作为客观诊断,符合2005年颁布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2版(ICSD-2)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标准[3]的有15例病人.现将临床监测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潘集阳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3913-3914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指在白天出现不可控制的发作性短暂性睡眠,常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该病最早由Gelineau于1880年首次报道,其患病率约为0.002%~0.16%[1],无明显性别差异.该病从儿童早期到老年期均可发病,以15~25岁为发病高峰,可长期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生活的各方面,严重者可酿成意外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在西方的大多数研究中其患病率为167 ~799/10 万人,在日本其患病率比较高,为1600/10 万人[1-2] ,中国香港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香港该病的患病率为340/10 万人[3] .该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白天不可抗拒的睡意和睡眠发作;强烈情感刺激的猝倒发作;从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 REM)睡眠中觉醒时发生的一过性全身无力,不能活动、不能说话的睡眠麻痹;在睡眠-觉醒转化时出现的生动的、多为不愉快感觉体验的睡眠幻觉[4].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发作性睡病2例黑龙江省医院魏今波,邵晓群,关卫黑龙江省德都县公安局技术科法医刘义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少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有家族史的更少见。此种病人往往以猝倒或站立睡眠跌伤而急诊就医,现将2例家族性发作性睡病报告如下。例1,男性,62岁,农民。35...  相似文献   

7.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白天出现病理性睡眠,伴有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性幻觉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该病多在13~30岁左右起病,症状严重可影响日间学习、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治疗效果欠佳,为进一步探讨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治疗。现将我科自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20例住院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潜在的、可致能力丧失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人群中10-20岁发病率最高[1],以睡眠过多,猝倒、睡瘫、睡眠幻觉为主要特征.虽不能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但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进而对情绪、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儿童正处于学习知识及生长发育阶段,发作性睡病常出现白日不分时间、场合的嗜睡,困倦导致记忆力减低、脾气暴躁,影响到学业及社会交往;有些时候过度困意又使他们反应迟钝,甚至被认为智力低下受到歧视;猝倒发作在就诊时可能误判为癫痫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正>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睡眠疾病,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思睡、突发猝倒、睡眠麻痹和睡前幻觉等。发作性睡病常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其发病时临床症状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发作性睡病发病率低,临床识别率不高,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精神类疾病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莼 《护理研究》2009,23(22):2035-2036
发作性睡眠病是一种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快速短暂的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麻痹、精神状态低下.多发生于儿童和青春期的青少年,成年人偶有发生,男女发病相似.多次睡眠潜伏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在1977年Carskadon等[1-3]首次建议用在人为控制的小睡情况下,反复5次(每次30 min脑电图监测)来测定睡眠潜伏时间,即从检查开始到脑电图显示睡眠开始一段时间作为评价病理性嗜睡的一种诊断手段,目前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评价白天过度嗜睡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