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2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疫苗 ,主要用于预防结核病。接种卡介苗后在受种者体内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接种后一般无全身性反应 ,接种的局部在 2~ 3周可出现红肿硬结 ,以后逐渐形成小脓疱 ,可以自行破溃、自愈。大约 2~ 3个月愈后局部留下一永久性的圆形小瘢痕称卡痕。这种反应为接种后的正常反应。但有些患儿在接种后 3~ 6个月出现同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称为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随着接种卡介苗疫苗普及率的提高 ,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本文收集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反应 2 5例 ,现将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0例接种卡介苗后出现腋下淋巴结异常肿大的儿童的治疗处理,并针对该现象进行分析,表明南宁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仍存在菌苗稀释不均匀,注入菌量大以及注射部位过深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接种卡介苗后致淋巴结肿大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方法 通过13例临床病案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跟踪随访.结果 本组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社会效益良好.结论 卡介苗为减毒活疫苗,接种后通过淋巴管到全身,接种处附近淋巴结常有轻度肿大,淋巴结大于1cm为异常反应,其发生与菌苗种类、剂量、接种途径、技术、方法,患儿的体质有关[1].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6日查房纪要——住院医师 请实习医师报告病历.实习医师 患者,女,29岁.因发热半个月,左颈后淋巴结肿大10天,皮疹3天于1997年6月26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受冻后出现咽痛,发热达38.5℃,用病毒唑、安乃近治疗,体温波动于37.5~39.5℃,呈弛张热.5天后左颈后触及2颗黄豆大小淋巴结,有压痛、触活动.当地医院予青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静滴无效.3天前躯干四肢出现麻疹样丘疹,有瘙痒.发病来无咳嗽、气促、盗汗、腹痛及关节痛,大小便无殊.入院后予先锋V4g/日治疗无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9岁。以腋下淋巴结肿大3月,伴发热1月于2006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意发现左腋窝处有一约花生米样肿大淋巴结,2周后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因有恶性畸胎瘤手术史,拟诊肿瘤转移。X线胸片、胸部CT未发现异常,穿刺活检病理未发现异常细胞,以淋巴结炎给予抗菌消炎治疗1周无效,淋巴结进一步增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接种卡介苗可以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 ,对预防小儿病有重要意义。我院规定健康的新生儿出生 2 4小时后 ,就应及时接种卡介苗。从 1990~ 2 0 0 0年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6 0 0 0多人。发现了淋巴结肿大 3例 ,发生率 0 .0 5 %。现将其临床特点、治疗预防论述如下。1 临床资料1990~ 2 0 0 0年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共 6 0 0 0多人。发现 3例淋巴结异常反应 ,均为足月新生儿 ,体重 >3.0kg ,无结核病接触史。于生出 2 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 ,接种方法均系在左侧上臂三角肌外侧缘皮内注射 0 .1ml卡介苗。菌苗统一由市防疫站供应。临床特点 :3例异常淋巴…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3岁,未婚。因全身浅表淋巴结持续性肿大,伴间断发热,四肢无力及肌肉疼痛,偶有视物成双13个月,于2000年2月2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12月出现发热,体温38.0~39.0℃,伴全身无力及肌肉、关节疼痛,双侧颈部、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当地医院经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余症状无缓解。1999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对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接种卡介苗引起腋下淋巴结炎主要与疫苗未充分摇匀、注射过深或注入皮下、超量接种、被接种者的身体状况与年龄等有关。提出了要做好宣教工作,讲解卡介苗相关知识,接种后关注接种部位是否有化脓等情况,还要高度关注是否发生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同时也应提高卡介苗接种人员的接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斌  王茂筠  杨小东 《西部医学》2007,19(3):491-491
病例 男,22岁,农民。因淋巴结肿大2年,咳嗽、咯痰1年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后逐渐颌下、左腋下、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软,活动,无触痛。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伴潮热,但无盗汗等症状。10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胸片示肺炎,但抗炎治疗无好转;8个月前胸片及CT诊断为肺结核,但抗结核治疗无好转。患者在住院期间间断不规律发热,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4岁,广西人,有同性性生活史。主因“颈部淋巴结肿大6个月,发热、咳嗽1月余”,于2004年8月14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于广州某医院诊断为“淋巴结结核”,行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后经广东省疾控中心做确证试验,结果阳性),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及淋巴结结核”予三联抗结核治疗后,肿大淋巴结逐渐消退,于2个月前自行停用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炎和发热反应的原因及对策,为减少卡介苗的不良反应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行卡介苗接种后引发淋巴结炎的新生患儿16例、发热患儿42例病历资料,对患儿的临床特点﹑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发生腋下淋巴结炎或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体温≥37.5℃,主要与疫苗接种剂量过大、接种部位过深或过浅、被接种婴幼儿的年龄及身体状态、在注射前药液未被充分溶解或摇晃不均匀等有关。结论加强接种卡介苗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接种人员的接种技术,严格控制接种剂量,正确掌握接种方法及部位,防止接种部位过深或过浅,对患儿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炎和发热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儿的痛苦,确保患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后引起淋巴结强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2003年2月~2007年2月间,我所门诊收治的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强反应的婴幼儿。患儿均给予局部治疗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口服异烟肼10mg/(kg·d)1次/d,利福喷丁7mg/(kg·d)1次/2d,结核灵<1岁1/2片3次/d,>1岁1~2片3次/d,超强反应者加用吡嗪酰胺20mg(kg.d)分3次/d,连服3~4个月。结果66例患者中3个月以内发生占68.18%(45/66),4~8个月占31.82%(21/66),发生部位左侧腋下占75.76%(50/66),左颈部占10.60%(7/66),左锁骨上、下占13.64%(9/66),单发占69.70%(46/66),多发占30.30%(20/66),干酪型占86.36%(57/66),脓肿型13.64%(9/66),病例经过在治疗15~80天后淋巴结逐渐缩小、痊愈,治愈率100%。结论提高卡介苗接种技术、接种质量和及时正确处理BCG接种后的强反应是防止减少卡介苗接种引起淋巴结强反应和影响治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菊池病1例     
<正>患者,女,29岁。因发热1周伴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 d于2014年1月23日入院。患者自诉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反复发热,最高体温约38.5℃,以下午和晚上为主,无畏寒、寒战,伴头痛,全身及四肢酸痛、乏力,轻微咳嗽,为阵发性干咳,2 d前发现左侧颈部出现多个肿大淋巴结,自服"拜复乐"2 d,每天1片,发热时服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体温可恢复正常,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 36.8℃,P 82次/min,R 20次/min,BP 128/78mm Hg左侧颈后区可扪及2个花生米大小、4个黄豆大小的肿大淋巴结,质韧,有压痛,活动性可。HR 82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啰音,腹部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WB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6~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 4 2例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的患儿 ,37例为干酪型 ,5例为脓肿型。全部患儿接种后 3个月~ 5个月PPD试验阳性 ,血沉正常 ,无结核中毒症状 ,生长发育正常。结果  33例仅给予口服INH 3月痊愈 ,另 4例加用手术摘除 ;5例脓肿型 ,在全身抗结核的同时 ,局部穿刺抽脓、冲洗并注入SM和INH ,每周 2次 ,约 3~ 6次痊愈。结论 提高卡介苗接种的质量和最大限度减少并及时处理BCG接种后的异常反应是BCG接种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先后对17例患儿因皮下注射卡介苗引起腋窝下淋巴结肿大者进行处理,并进行了2年的随访,资料完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处理卡介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 ,是卡介苗接种后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分析我所近 3年来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1998~ 2 0 0 0年来本所就诊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 4 7例。男 2 9例 ,女 18例 ,年龄 1~ 17个月 ,平均 5个月。来自农村 2 8例 ,城区 19例。二、异常反应情况 局部溃疡 5例 ,淋巴结肿大 32例(2 1例为腋中 ,11例为腋前淋巴结 )。脓疡 5例 ,破溃 5例。三、处理与结果 根据不同的异常反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接种局部溃疡 5例 ,仅涂抹龙胆紫治愈 ;淋巴结肿大的 32例用热敷、口服异烟肼…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8岁,因浅表淋巴结肿大一年余,周身浮肿六个月,气短一个月于2004年.5月25日入院。患者于一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进行性增大,伴右下肢浮肿。渐左下肢浮肿,赴当地医院检查。行腹股沟淋巴结穿刺取病理,考虑淋巴结炎,给予大量青霉素静点后浮肿减轻。近半年双锁骨上及腋窝处淋巴结逐渐增大,浮肿加重,波及全身,又去外地医院,再次淋巴结穿刺取病理,结果仍为炎性病变.给予抗炎及口服中药治疗不见好转,近一个月来病情加重,气短、消瘦、乏力、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18.
胡成琳  娄世锋  陈姝  邓建川  周慷 《重庆医学》2007,36(23):F0003-247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因发热、乏力、左颈部淋巴结肿大4个月于2006年11月人院。住院号262764。人院前4个月受凉后自觉发热、微汗、乏力、体温最高达40℃,并发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外院查血象Hb43g/L,球蛋白升高,血沉122mm/h,骨髓检查示缺铁性贫血。院外口服铁剂治疗3周后,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9.
张晓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222-223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对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形成"卡疤"正常免疫反应过程,持续约2个月,无需作特别处理,只要局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接种剂量过大,或误种皮下或肌肉,可引起接种部位和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脓疡、破溃要注射器抽脓,必要时扩创引流,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结论: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患男性,67岁,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半年余,发热,全身皮疹4h,于1998年4月19日入院。入院前半年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无疼痛,故未诊治。入院前4h因“肠炎”而输“卡那霉素”的过程中出现发热,全身斑丘疹而转入本院。入院时查体:T38℃,P90次/min,R20次/min,BP20/12kPa,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约0.5~2.0cm大小,质中偏硬,活动度尚可,右颈部淋巴结有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于肋下2cm无触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