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DM、NO分别为(8.33±0.79)% 和(78.69±9.88)μmol/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1和hs-CRP水平分别为(64.28±5.67)pg/mL、(3.62±1.58)mg/L,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40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s-CRP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并测得两组TC、LDL、hs-CRP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HDL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参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能通过调脂、抗炎等机制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3.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确诊冠心病心绞痛后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正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正规西药加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以及治疗后6周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s-CRP为4.05 mg/L±0.8 mg/L、MMP-9为420.54 ng/mL±65.51 ng/mL、sCD40L为4.27 ng/mL±0.91 ng/mL,各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过抗炎机制与西药联合对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和常规抗冠心病药物;对照组服用西药,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vs 65.00%,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vs 43.33%,P<0.05)。治疗组血脂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vs 40.00%,P<0.05)。结论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30例,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浓度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4例)、常规药物加银丹心脑通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口服治疗,连续用药3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及P选择素浓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浆hs-CRP和P选择素浓度下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口服银丹心脑通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机制,可以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2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对照组单纯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等。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14%,显著高于对照组(75.71%,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2.0%,显著优于对照组(70.2%,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基础上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3粒/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慢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及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积分、心电图及血脂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显著改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症状、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心电图及血脂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依照抽样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每次4片,每日3次,坚持服用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O水平升高,ET水平降低,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MP-2水平较治疗前有轻度变化(P>0.05),但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有效降低心绞痛病人血清ET、MMP-2水平,升高NO水平,从而有效改善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不完全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冠心病不完全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4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69例,给予PCI术后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电图ST-T改善总有效率为85.1%,对照组心电图ST-T改善总有效率为56.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不完全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使心肌缺血性改变减轻或恢复。  相似文献   

13.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硝酸酯类制剂、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疗程4周。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 0.0 0%,对照组为7 0.3 3%(P0.0 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为40.00%(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3粒,3次/日,疗程8周.治疗期间停用降脂及抗凝药物.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7%、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可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和西药,对照组单纯服用西药,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64.44%,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5.56%,显著高于对照组(42.22%,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20例)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组(治疗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片,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hs-CRP 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经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3 个月后血TC、TG、LDLC及hs-CRP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升高HDL-C(P<0.05),6个月后上述各项参数改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通过降血脂、抗炎等机制对防治冠心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心绞痛疗效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试验指标等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四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6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银丹心脑通组.银丹心脑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及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 银丹心脑通组患者血糖治疗前后为(5.79±2.2) mmol/L、(6.75±1.24)m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在治疗后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改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糖及凝血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心率变异性(HRV)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6例.对两组进行HRV分析,观察HRV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HRV各项指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RV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P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HRV,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脂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及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高血脂合并稳定型心绞痛及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对照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及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Ⅰ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Ⅱ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脂联素、淀粉样蛋白A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Ⅰ组、观察Ⅱ组血清脂联素和一氧化氮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内皮素1和淀粉样蛋白A则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Ⅱ组与观察Ⅰ组比较各指标的变化幅度更大(P<0.05)。血清脂联素与一氧化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内皮素1及淀粉样蛋白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