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腰椎关节突关节病变引起的脊柱疾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其中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LFT)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性腰椎滑脱、脊柱侧凸等疾病相关。近年来,LFT对脊柱退变过程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这将对各类脊柱疾病的预防与诊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就LFT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方法:通过151例腰腿痛患者CT片观察椎间盘突出状况和测定关节突关节角度,其中73例患者还做了MRI检查,了解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有关,而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面的偏向无关。结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增加了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腰椎小关节退变是腰椎退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起患者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视,相关文献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征。本组收集了130例有腰椎小关节退变CT表现的病例,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41例60岁以下(平均年龄55岁)有L4-5退变性滑脱的患者和32例(平均年龄53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关节横向,关节面的深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第二部分研究分别测量40例40岁以下和40例60岁以肯要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观察其关节。结果 退变笥滑脱患者与对照组相比,L4-5节段关节角度方向明显偏向矢状面,关节角度不对称和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第二部分2组下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0岁以下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存在着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L4-5节段关节或矢状排列和/或同时伴有关节角不对称是腰椎早期滑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许多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内固定后影像学显示获得了充分的神经减压和良好的内固定植骨融合,却残留或出现顽固下腰痛,疗效并不满意,因此可能还存在许多其他因素影响着疗效。目的:分析腰椎柔韧性及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对腰椎植入物内固定疗效的影响。方法:随访120例行腰4,5单节段内固定患者,内固定前测量前屈、后伸位腰椎前凸角度的变化作为腰椎柔韧性指标,测量腰3,4关节突关节角,并进行退变程度分级,内固定前和内固定后1年对患者进行Oswestry评分,计算改善率。分析腰椎柔韧性及关节突关节退变对内固定后症状改善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腰椎柔韧性与内固定后症状改善率呈正相关。关节突关节退变严重组症状改善率差,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组症状改善率较差。因此腰椎柔韧性、关节突关节角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是影响腰椎内固定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 1997— 1999年收集了经摄腰椎关节突关节位照片后 ,提示为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 ,同时作了CT扫描的 2 3例腰腿痛的病人进行了回顾对比分析 ,并对其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 ,诊断的价值 ,敏感性和限度作一评价 ,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腰椎关节突关节位摄片方法[1]  患者仰卧摄影台上 ,健侧身体抬高 ,使人体冠状面与台面成角 ,男为 40° ,女为45° ,上腰部减少 5度 ,下腰部增加 5度 ,以第 4腰椎为中心 ,腰椎棘突后缘位于中线外 5cm ,下肢患侧屈曲 ,健侧伸直 ,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下 ,中心线由第 4腰椎射入胶片中心 ,观察L2 ~S1…  相似文献   

7.
背景:许多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内固定后影像学显示获得了充分的神经减压和良好的内固定植骨融合,却残留或出现顽固下腰痛,疗效并不满意,因此可能还存在许多其他因素影响着疗效.目的:分析腰椎柔韧性及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对腰椎植入物内固定疗效的影响.方法:随访120例行腰4,5单节段内固定患者,内固定前测量前屈、后伸位腰椎前凸角度的变化作为腰椎柔韧性指标,测量腰3,4关节突关节角,并进行退变程度分级,内固定前和内固定后1年对患者进行Oswestry评分,计算改善率.分析腰椎柔韧性及关节突关节退变对内固定后症状改善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腰椎柔韧性与内固定后症状改善率呈正相关.关节突关节退变严重组症状改善率差,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组症状改善率较差.因此腰椎柔韧性、关节突关节角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是影响腰椎内固定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下腰痛患者关节突关节形态与腰椎侧弯的关系。方法:37例腰椎侧弯的下腰痛患者,通过X线摄片和CT轴向扫描,测量L3/4、LA/5、L5/S1关节突关节形态。26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在腰椎侧弯患者中L4/5节段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为72%,L5/S1节段为49%。结论:腰椎侧弯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有关,可能是侧方不稳、滑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关于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小关节角的关系研究 ,文献述及较少。本文通过正常人 70例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0例的腰椎小关节角的 CT对照 ,探讨腰椎小关节角与腰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内在联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70例 ,其中男 35例 ,女 35例 ,年龄 2 3~ 6 5岁 ,平均 4 1.6岁 ,均无腰腿痛症状及脊柱腰椎疾患。腰椎间盘突出组 :12 0例 ,其中男 6 0例 ,女 6 0例 ,年龄 2 2~ 6 7岁 ,平均 39.2岁 ,均有临床腰腿痛症状 ,并经 CT扫描证实有椎间盘突出。突出组 12 0例中 ,共由 2 14个椎间盘突出 …  相似文献   

10.
退变性腰小关节疼痛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小关节关节囊及关节组织中有大量神经末梢分布,这些神经纤维来自脊神经后支的内侧分支,解剖学上每个小关节至少接受两个脊柱节段的神经支配.但是患有腰椎小关节损伤的患者有时会有下腰部、大腿前方、腹股沟等部位疼痛,说明腰小关节的神经支配分的复杂性,腰椎小关节的这种支配方式形成了十分复杂的腰腿痛发病机制.腰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同其他关节的骨性关节炎一样,表现为软骨面的病损,软骨下骨的硬化及骨赘形成,关节腔狭窄,关节囊增厚及滑膜增生等改变.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高表达是退行性骨关节炎形成的重要诱因,基中最重要的是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11.
《Physiotherapy》1988,74(9):443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Joint pain     
Stiff and painful joints commonly accompany aging and sometimes occur in younger persons. Too often, the pain is attributed to arthritis without giving adequate consideration to soft-tissue joint disease. Dr Baum discusses disorders of the bursae and tendons that often cause pain in the knee, hip, and shoulder. Included are tips on history taking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well as a discussion of treatment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19.
Joint pain     
Joint pain may result from traumas or repeated microtraumas, as in sports injuries. Pain in osteoarthritis starts before any objective finding.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in the first stages of this disease, pain is due to intraosseous venous engorgement for the earlier thickening of the cortical bone under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The mechanisms of inflammatory pain are more complex because all the joint tissues are involved, and a network of cytokines are released from nociceptive terminal endings (neuropeptides), macrophages, synovial cells, and other related sites. All these substances intermingle and are responsible together for all the signs of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