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神经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睡眠障碍、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等症状,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病者波动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笔者近两年来应用电针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该病取得...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观察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15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占34%;显效12例,占27%;有效10例,占23%;无效7例,占16%;总有效率84%。对照组,治愈11例,占25%;显效9例,占21%;有效10例,占23%;无效14例,占32%;总有效率6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健脑安神奇穴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电针健脑安神奇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7次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总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PSQI总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健脑安神奇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姜爱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7):78-79
四神聪,原名神聪,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又名四神聪。神聪穴名最早见于《银海精微》,原载在百会四边各开2.5寸。现在的定位源自《太平圣惠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四神聪为主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期间追踪观察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资料,比较经针刺激四神聪为主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对照组仅用舒筋通督手法推拿口]36例,每天一次,疗程均为10天,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参照张霆教授所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观察评分标准,通过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候观察、体征观察及临床疗效,科学地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治疗组由治疗前的17.637±4.193下降至治疗后的7.522土3.326,对照组由治疗前的18.037±4.193下降至治疗后的8.022±4.326,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效率93.47%,对照组有效率94.44%,两组间在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四神聪为主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皆有明确疗效,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9.
不寐 ,常称为“失眠”。西医临床称为脑神经衰弱。凡经常不易入寐 ,入寐时间短 ,或寐不深熟 ,或连续梦景 ,均可作为不寐论治。临床上分为五型。本人以四神聪穴为主 ,辨证治疗 45例患者 ,收到较好疗效。1 一般资料本组 45例中 ,男 1 3例 ,女 32例 ;年龄最大 5 6岁 ,最小的 2 4岁 ;病程最短的 2个月 ,最长的 3~ 5年。其中属心脾亏虚的 1 2例 ,属心肾不交的 6例 ,属心胆虚怯的 2例 ,属肝阳上扰的 3例 ,属脾胃不和的 2 2例。2 治疗方法2 .1 主穴 四神聪。2 .2 配穴 心脾亏虚的可配心俞、厥阳俞、脾俞 ;心肾不交的可配心俞、肾俞、太溪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除外5例脱落病例,实际纳入统计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2组均取百会、风池、天柱、大杼穴针刺,治疗组加用四神聪穴,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7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3.94%)优于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85.29%)。结论针刺四神聪穴可有效调节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insomnia.Methods:Totally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50 cases) ,treated by the body acupuncture plus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and a control group(40 cases) ,the Baihui(GV 20) -through-Sishencong(EX-HN1) puncture,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and moxibustion on the back-shu points were not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0%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7.5%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The body acupuncture plus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may show better effect for intractable insomnia.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以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然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标准修正草案》中有关失眠的疗效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的评定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PSQI中各因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腹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腹针在改善失眠症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及7个睡眠因子评分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腹针与常规针刺相比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的疗效和优势。方法:将纳入病例分为腹针组30例,常规针刺组30例,假腹针组30例。治疗前后及结束后1个月观察匹兹堡睡眠量表总分及7个睡眠因子评分的变化,并监测相关的安全性指标。结果:(1)腹针组及常规针刺组在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匹兹堡总分数和各项睡眠因子分数均有较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P<0.05,假腹针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匹兹堡总分和睡眠因子分数无明显降低,P>0.05。(2)腹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比较,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匹兹堡总分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别,P>0.05。(3)7个睡眠因子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障碍3个因子,腹针组和常规针刺组的评分比较,在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时,经统计学处理,腹针组的变化较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腹针对睡眠总体情况的改善并不明显优于常规针刺,但腹针在某些睡眠因子的改善方面优于常规针刺。而且腹针具有痛苦小、处方及操作相对规范的优点,适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研究,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资料按从心论治、从脑论治、营卫学说、辨证论治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细火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分院针灸科门诊治疗的失眠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细火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65%,痊愈率为27.58%,对照组有效率为82.14%,痊愈率为14.28%,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痊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火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体针法、电针法、耳穴位、提针法、综合疗法就失眠的治疗现状进行了阐述,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具体方法及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刘洪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4):92-93,103
目的探究腹诊辅助中药及针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睡眠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失眠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腹诊辅助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PSQI及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诊辅助中药及针灸可有效缓解失眠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