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牛磺酸对氯化镉所诱导DNA损伤遗传毒性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2)体外清除自由基检测。实验分5组:①阴性对照组,②氯化镉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40μmol/L的氯化镉。③同时处理组:终浓度为100mmol/L的牛磺酸与氯化镉10、20、40μmol/L同时加入。④后处理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20、40μmol/L的氯化镉,45min后加入100mmol/L的牛磺酸。⑤预处理组:先加入终浓度为100mmol/L的牛磺酸,45min后加入10、20、40μmol/L的氯化镉。所有的处理组均培养72h。[结果]10μmol/L氯化镉即可引起细胞DNA损伤,并随着氯化镉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用100mmol/L牛磺酸预处理组和同时用牛磺酸和氯化镉处理组的DNA损伤率明显低于相应的单纯氯化镉组(P<0.05),而羟自由基清除率明显高于单纯氯化镉组(P<0.05);牛磺酸预处理组的DNA损伤率明显低于同时处理组(P<0.05),而羟自由基清除率也明显高于同时处理组(P<0.05)。后处理组DNA损伤率与单纯氯化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牛磺酸在体外对氯化镉引起的DNA损伤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对小鼠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肝、脾、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了解其损伤的可能靶部位。方法 用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进行静式吸入染毒 ,采用微量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 ,检测不同染毒浓度 (2 82 ,5 6 4 ,112 8mg/m3 )及不同染毒时间 (每天 1h ,连续染毒 3,6 ,9,12 ,15d)八氯二丙醚对小鼠外周血细胞的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染毒后小鼠血细胞DNA出现了明显损伤 ,表现为第 3天时DNA损伤程度最高 ,随后第 6天、 9天、 12天、 15天损伤降低并趋于稳定。肝、肺及脾细胞DNA亦出现了明显损伤 ,且存在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P <0 0 5 ) ,其中以肺细胞DNA损伤程度最重。结论 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可引起小鼠外周血细胞及肝、脾、肺细胞DNA的损伤 ,提示肺细胞可能是主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对石英粉尘所致肺泡巨噬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石英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 (AM)DNA的损伤 ,并探讨茶多酚的保护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2 0 0~ 30 0g,由北京大学动物学部提供。石英粉尘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提供 ,粒径 <5 μm的占 95 %,游离SiO2 的含量>99%。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 1mg/ml的混悬液。茶多酚由浙江大学食品科技系提供 ,由绿茶分离提纯制备 ,淡黄褐色 ,含量 >98%。2 AM的处理方法 :用肺灌洗法获取AM ,纯化后 ,将 2×10 6/mlAM与不同浓度石英粉尘 (0、2 5…  相似文献   

4.
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肺细胞的遗传性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肝、脾和肺细胞的DNA损伤。在小鼠接触0,100,200,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后0,3,9,24,48,72 h,从单细胞水平观察其对小鼠肝、肺等主要脏器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小鼠接触400,800 mg/(kg.bw)的八氯二丙醚3,9和24 h,可引起明显的肝和肺细胞的DNA链断裂。但48 h后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八氯二丙醚在一定剂量下对小鼠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气粗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LF)增殖作用的影响和DNA链的损伤作用以及番茄红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测定PM10、PM25以及番茄红素对HLF增殖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PM10、PM25对HLF DNA的损伤程度以及番茄红素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PM10、PM25均能抑制HLF的增殖,当颗粒物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HLF的细胞存活率下降约10%,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细胞存活率进一步下降,具有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P<0.01).同样质量浓度下比较,PM25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大干PM10;PM10和PM25均具有明显的DNA损伤作用,当PMs质量浓度仅为50μg/mL时,即能够引起细胞DNA损伤(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但PM25的损伤程度小于PM10;番茄红素可以有效地阻止由PM10、PM25导致的DNA损伤,浓度为25μmol/L的番茄红素即可明显减轻PMs对HLF造成的DNA损伤.[结论]PMs能抑制HLF的增殖、诱导HLF的DNA链断裂,番茄红素可以有效地减小PMs对HLF DNA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茶多酚联合VC、VE 对染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SCGE)分析大鼠肺泡巨噬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染尘后大鼠肺泡巨噬细胞DNA拖尾率增高 ,拖尾长度增大 ,与生理盐水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经茶多酚联合VC、VE 处理后 ,肺泡巨噬细胞DNA拖尾率降低 ,拖尾长度缩短 ,与石英粉尘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茶多酚联合VC、VE 对染尘大鼠肺泡巨噬细胞DNA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胆红素对三氯乙烯(TCE)致ICR小鼠肝、肾、外周血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TCE对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作用,同时观察20-200μmol/L胆红素对TCE所致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CE染毒组肝、肾、血细胞彗星率较对照组增加;胆红素各剂量组SCCE各指标在20-200μmol/L范围内先减小后增大,100μmol/L处最小。结论:100μmol/L左右的胆红素能较好的拮抗TCE对小鼠肾脏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胆红素(bilirubin)对正己烷(n-hexane)致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和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不同浓度正己烷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同时观察10umol/L胆红素对正己烷所致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尾长、尾/头(长)、尾/头(光强)、迁移率、尾DNA%、Olive尾矩等指标与正己烷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发现胆红素能抑制正己烷的DNA断裂能力。结论 胆红素有抑制正己烷致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枸杞多糖对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枸杞多糖 (LBP)对过氧化氢 (H2 O2 )引起的睾丸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睾丸细胞先用不同浓度LBP作用 1h ,再加入 10 0 μmol LH2 O2 共同培养 2 5min ,然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测定DNA链断裂情况 ,分析LBP的抗氧化损伤作用。结果 :H2 O2 作用一定时间后 ,可引起DNA链断裂。 50、10 0、2 0 0、40 0 μg mL的LBP预处理可使H2 O2 染毒细胞的拖尾百分率和尾长显著降低。结论 :LBP本身没有致氧化损伤作用 ,它能够清除自由基 ,对氧化应激所致的睾丸细胞DNA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MF)致人肝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及不同剂量VitC的干预作用。方法取正常成人肝细胞DMF染毒,DMF剂量为1.56、6.25、25、100 mmol/L、同时设阴性组与H2O2阳性组;100mmol/L DMF染毒后VitC的干预剂量为0.025、0.05、0.10、0.25mmol/L,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肝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同一处理时间组内各DMF染毒组与阴性对照组间MTL值与MT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DMF处理肝细胞后,随着染毒剂量增加MTL值亦增加,最大MTL值出现于100mmol/LDMF组。各染毒组MTL值与MTM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DMF能引起肝细胞DNA损伤,小剂量VitC对DMF致肝细胞DNA损伤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己烷(n-Hexane)对大鼠外周血有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为其遗传毒性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4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低(75 mg/kg)、中(150 mg/kg)、高300 mg/kg)剂量染毒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正己烷,染毒4周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和体重变化,用彗星试验技术(SCGE)检测大鼠外周血有核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各组大鼠体重均持续增加,但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增长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动物无明显中毒症状。外周血有核细胞SCGE检测彗星尾长、尾DNA%、尾矩、Olive尾矩均增大。阳性对照组尾长(63.84±19.79)、尾DNA%(28.78±6.99)、尾矩(15.47±8.60)、Olive尾矩(10.60±4.89)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尾长、尾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尾矩,Olive尾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尾矩值与染毒剂量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为0.978,呈正相关(P<0.05)。结论正己烷可使大鼠外周血有核细胞DNA发生损伤,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SCGE方法检测CS2体外染毒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探求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将未处理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用50μmol/L H2O2染毒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将不同浓度CS2染毒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设为7个剂量组进行SCGE实验.结果只有2500μmol/L组及阳性对照组淋巴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χ2=11.77,17.14;P=0.000,0.001).不同CS2染毒组及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除250μmol/L组外,其余各染毒组淋巴细胞DNA损伤加重,表现在彗头直径变小,彗尾长度增加.DNA拖尾率在较低染毒剂量组逐渐增高,出现一定剂量-效应关系,较高剂量组(1000μmol/L以上)未见有随剂量增加拖尾率增加的趋势.结论CS2体外染毒对细胞存活影响不大;低剂量表现有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较高剂量染毒虽有较严重损伤,但损伤未表现出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拮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锌金属硫蛋白(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脉(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检测锌诱导机体产生ZnMT及体外给予纯品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 体内给予小鼠5mg/kg的锌剂及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01umol/L的纯品ZnMT均可以减轻甲基汞对小鼠细胞DNA损伤程度,且损伤程度越轻,拮抗作用越明显。结论 ZnMT可以拮抗甲基汞引起小鼠肝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DNA损伤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又称为彗星实验,是一种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断裂的技术。近年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定的DNA损伤、DNA特异性染色、DNA修复、遗传毒理、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实验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使改进后的方法更加快速简捷、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亚慢性吸入二硫化碳对小鼠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方法]以浓度为0、400、800、1200 mg/m~3的二硫化碳蒸气给小鼠做静式吸入染毒5周,每天2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试验)检测二硫化碳对白细胞DNA的损伤。[结果]低、中、高染毒组与对照组小鼠白细胞彗星的拖尾率分别为68.40%、86.20%、97.40%和4.60%,经X~2检验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试验组彗星头部百分比分别为(61.13±5.54)%、(46.15±8.37)%、(32.53±10.21)%,与对照组彗星头部百分比(90.65±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尾长分别为(12.12±2.55)、(26.19±5.19)、(39.83±9.21)μm,与对照组(1.29±0.4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毒剂量与彗星头部百分比的相关系数为-0.981,与尾长的相关系数为0.998,P值均<0.001。[结论]亚慢性吸入二硫化碳可损伤小鼠白细胞DNA,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损伤程度也越严重,存在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吸烟者口腔粘膜脱落上皮细胞DNA的损伤状况,探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研究烟草化学物所造成DNA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24例吸烟者和17例非吸烟者的口腔粘膜脱落上皮细胞DNA损伤,并按吸烟年限、日均吸烟量、不同年龄和性别进行分析,观察指标为彗星尾长和彗星率。结果吸烟组的彗星尾长为(2.35±0.08)μm,慧星率为15.38%,非吸烟组的彗星尾长为(0.92±0.06)μm,彗星率为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吸烟年限和吸烟量的增加,彗星尾长和彗星率有增加趋势。两组>50岁和男性对象,吸烟组DNA损伤高于非吸烟组。结论吸烟可导致口腔粘膜上皮细胞DNA损伤,并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灵敏地反映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因烟草化学物造成的DNA损伤,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研究苯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将接苯工人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测定当时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hTWA)分组。观察指标包括DNA断裂分级(将DNA断裂损伤细胞按其损伤程度分级)及DNA彗星尾长(彗头末端到彗尾的长度)。结果 接苯工人DNA断裂程度及DNA彗星尾长[Ig(尾长+1)]两个参数,接苯组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8hTWA浓度计算,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彗星试验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苯引起的人类淋巴细胞DNA损伤,提示对于检测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可能是一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别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SCGE)及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电离辐射对作业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和染色体损伤效应。方法 观察不同辐射剂量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及迁移率 ,同时观察不同剂量组下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结果 各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接触射线的作业人群 ,彗星细胞率及DNA迁移长度明显超过对照组 ;同时 ,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大 ,细胞DNA损伤级别亦有加重趋势。结论 SCGE技术可以检测电离辐射对作业人群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9.
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在急性和亚急性经口染毒试验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染毒剂量(10m g/kg、30m g/kg 和50m g/kg)丙烯腈(ACN)及不同染毒时段(2h、14d、28d、和42d)对大鼠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情况。[结果] 在急性和亚急性染毒试验中,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均随ACN 染毒剂量增大或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或染毒14d 组(P<0.01),且存在较好的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P< 0.01)。亚急性染毒试验中,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程度可达到饱和。染毒组细胞DNA 损伤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单个细胞间的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随染毒剂量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大。[结论] ACN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损伤程度和模式受ACN 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