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初步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40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同时进行轴面重建及三维重建,观察肺动脉栓塞情况。结果40例患者MSCT诊断为肺动脉栓塞32例,共发现肺动脉内栓子164处,其中亚段及以下5—6级动脉栓子62处,中段及以上动脉栓子102处。结论CT肺动脉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肺栓塞(PE)诊断的传统“金标准”,导管法肺动脉造影因属有创性检查,且检测外周血管栓子的准确性较低,在应用上已基本被多层螺旋CT所取代。随着多层螺旋CT普及,CT血管造影术使基层医院及时诊断肺栓塞成为可能。现将我院近年来采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调取我院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肺栓塞39例,根据资料影响分析主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动脉及其他分支动脉受累情况。结果主干动脉显示数74,栓塞数19;肺叶动脉显示数206,栓塞数70;肺段动脉644,栓塞数266;亚段动脉1935,栓塞数93;分支动脉4653,栓塞数42。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清晰呈现肺动脉栓塞状况,为临床诊断了解病情提供指导和估计具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杰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73-7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4例经多层螺旋CT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共累及123支肺动脉或分支,CT直接征象为完全阻塞型4例,中心型3例,附壁型12例,环壁型5例;间接征象为心包或胸膜腔积液5例,双肺斑片状渗出和实变影7例,肺动脉高压9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及栓子的形态,且诊断快捷,安全无创,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8例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患者应用4层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CT后重建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28例患者共发现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172支,包括肺动脉完全闭塞29支(占16.9%),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116支(67.4%),肺动脉中心性充盈缺损(轨道征)27支(15.7%)。结论 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基层医院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6,(7):551-553
目的:探究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7月治疗的36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经传统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与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ECG-MSCTPA)检查,再评估比较两种检查效果。结果:36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经两种方式检查发现24例肺动脉栓塞,且ECG-MSCTPA组图片质量显著优于MSCTPA组。ECG-MSCTPA组与MSCTPA组对肺动脉内栓子诊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91,u=28.28,P<0.05)。ECG-MSCTPA组与MSCTPA组心缘旁主肺动脉、肺叶动脉内栓子诊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20,P<0.05;χ~2=0.920,P<0.05),肺段动脉、肺亚动脉内栓子诊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P<0.05;χ~2=5.031,P<0.05)。结论:经ECG-MSCTPA检查肺动脉栓塞检查可有效消除心脏冲动伪影,且对诊断心缘旁肺动脉内肺栓塞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利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并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原始数据行层厚为0.625mm和1.250mm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比较不同重建层厚和重建方式的敏感度。结果病变累及467条各级肺动脉,0.625mm和1.250mm重建层厚对各级肺动脉及栓子的敏感度无差异,MPR对亚肺段动脉栓子的敏感度高于MIP,对肺叶、肺段肺动脉栓子的敏感度无差异。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做为诊断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采取64排螺旋CT进行肺栓塞诊断32例临床及影像资料回顾总结。结果 32例肺动脉栓塞病例经64排螺旋CT检查,均获得良好造影图像,良好显示了肺动脉及其分支内栓子部位;发现肺动脉84处栓子。结论 64排螺旋CT检查具有无创性、优良的后处理、可重复性强、外界影响小等特点,可以清晰的显示肺动脉及肺动脉栓子,准确及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可以作为对肺动脉栓塞首选方法,有取代肺动脉造影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行胸部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肺动脉重建。结果 38例肺动脉栓塞病例中,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4支,叶肺动脉19支,段肺动脉42支及亚段肺动脉52支;肺动脉栓塞的直接CT征象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有"少血征"、节段性肺梗死、胸腔积液及肺炎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手段,能对肺动脉栓塞作出早期诊断,帮助临床及时实施有效的溶栓和防栓塞治疗,可以大大提高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16-sS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PE的13例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通过多平面薄层重建(MPP)、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成像(CTPA)。结果全部13例中,16-sSCTPA共显示肺动脉栓塞58支,其中发生在肺动脉主干3支、叶动脉18支、段动脉22支、亚段及亚亚段肺动脉15支。11例有多支肺动脉栓塞,2例仅单支栓塞。58支中,中央型29支,偏心型17支,闭塞型12支。结论16-sSCTPA可清晰显示亚亚段以上的肺动脉及其腔内栓子的部位和形态,同时具有快速、无创、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诊断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单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排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1例患者,采用单层螺旋 CT 行薄层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层厚1mm 的轴面重建,比较层厚3mm 和1mm 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CTPA 可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以及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等)。1mm 有效层厚图像对段、亚段肺动脉内血栓的显示高于3mm 有效层厚图像(P<0.05)。结论单层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肺气/灌注显像与螺旋CT诊断肺栓塞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Lung perfusion/ventilation scintigraphy.Q/V)显像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定性及定位诊断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例PE患者的肺Q/V显像(35例次),并与CTPA(31例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Q/V与CTPA定性诊断符合率91.3%;定位诊断符合率53.37%;治疗前肺Q/V提示大面积肺栓塞的4例急性PE患者行溶栓治疗.1例CTPA提示大面积肺栓塞的急性PE患者行溶栓治疗:PE患者溶栓治疗后4例复查肺Q/V及2例复查CTPA、抗凝治疗后3例复查肺Q/V及2例复查CTPA结果显示受累肺段的改善情况与溶栓治疗疗效、与患者症状改善相一致。结论肺Q/V与CTPA定性诊断PE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定位方面存在差异.CTPA与肺Q/V存在互补关系。但尚无法取代肺Q/V显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与D-二聚体检测水平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3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影像学表现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分析。结果 34例经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有30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有4例阴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只能作为肺动脉栓塞初步筛选,MSCTPA是肺动脉栓塞最可靠、最直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胡杰  李彩英  潘彤  于晨  郭福倩 《河北医药》2016,(20):3063-3067
目的:评价不同观察者间及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对肺栓塞患者CT相关右心功能参数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且影像质量良好的肺栓塞患者50例,对肺动脉栓塞患者CT有关右心室的相关参数进行定量评价,包括:室间隔位置、腔静脉回流、轴位及四腔层面右、左心室内径比( RVD/LVD)、四腔心层面右、左心室截面积比( RVA/LVA)。统计分析使用kappa统计、Pearson等级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同一观察者前、后2次测量室间隔位置(κ=0 X.754)及腔静脉返流(κ=0.865)一致性较好。 Pearson分析前、后2次测量 RVD-ax/LVD-ax、RVD-4ch/LVD-4ch、RVA/LVA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932、0.987( P =0.000)。不同观察者测量室间隔位置(κ=0.384)及腔静脉返流(κ=0.503)一致性尚可。 Pearson 分析二人测量RVD-ax/LVD-ax、RVD-4ch/LVD-4ch、RVA/LVA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0.652、0.793( P =0.000)。结论同一观察者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参数的重复测量一致性较好;而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左、右室截面积比是诊断肺动脉栓塞右心室功能较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及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临床怀疑PE的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及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 56例患者中肺动脉栓塞34例,PE病例CT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充盈缺损。超声心动图诊断PE的直接征象(肺动脉血栓)3例,间接征象20例,无异常变化33例。结论超声检查发现肺动脉栓塞直接或间接征象可以明确诊断或疑似诊断,而多排螺旋CT是一种有效、准确、无创性诊断PE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急性PE的72例患者进行CTP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技术(VR)。结果 72例患者中确诊为PE患者29例,共累及476处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右肺动脉主干36处,左肺动脉主干42处,肺叶动脉157处,肺段动脉203处,亚段动脉38处。CTPA征象分为直接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 64排CTPA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可立体、直观地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并可观察患者的肺内间接改变,是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CT特征及在肺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32例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要表现的肺部疾病CT、HRCT及临床资料,观察磨玻璃密度影的分布范围、出现部位、形态、伴随征象及动态变化。结果:32例中,以间质性病变为主的疾病15例,磨玻璃密度影呈弥漫性分布,其中外围型磨玻璃密度影11例,中央型磨玻璃密度影4例,12例伴有间质增厚及纤维化征象。以实质性病变为主的疾病10例,磨玻璃密度影呈限局性或弥漫性分布,4例伴有肺实变阴影。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磨玻璃密度影呈小叶、亚肺段分布,常伴有病灶区小血管增粗和肺气肿表现。在动态观察的12例中,8例磨玻璃密度影消失,1例进展为蜂窝肺,1例病变范围增大,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是一种非特异性CT征象,可见于多种疾病,密切结合临床,观察分析磨玻璃密度影的分布范围、出现部位、形态、伴随征象及动态变化特点有助于缩小拟诊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对94例临床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并将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对38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 通过CT肺动脉造影成像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栓塞的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