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朱伟  金时代  郭人花 《江苏医药》2013,39(6):651-653,745
目的探讨D2-40标记阳性淋巴管密度(L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NSCLC组织标本及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D2-40表达,计数D2-40阳性LVD,分析NSCLC周边区LVD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肿瘤周边区LVD明显高于肿瘤中心区和良性病变组织[(11.83±4.15)个vs.(5.34±2.26)个和(4.73±2.62)个](P<0.05)。肿瘤周边区LVD与NSCLC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肿瘤中心区LVD与上述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D2-40可以特异性识别NSCLC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淋巴管主要位于癌周组织。LVD与NSCLC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用来评估肿瘤淋巴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2.
左志通  陈宝华  凌春华  王旭 《江苏医药》2012,38(18):2146-2148
目的探讨簇集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定量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8例初诊NSCLC患者(A组)、1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B组)血清簇集蛋白浓度和肺组织簇集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血清簇集蛋白为(137.65±73.83)ng/ml,肺组织簇集蛋白阳性率为55.26%,均明显高于B组的(102.74±55.67)ng/ml(P<0.01)和12.50%(P<0.01)。A组血清和肺组织中簇集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而肺癌晚期、有淋巴结转移及高分化者血清、肺组织中簇集蛋白均高表达。血清和肺组织中簇集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95,P<0.05)。结论 NSCLC患者体内簇集蛋白高表达可能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路会玲  王翎 《江苏医药》2012,38(6):709-71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70例NSCLC和11例正常肺组织中OPN和MMP-2的表达,并分析OPN和MMP-2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OPN和MMP-2在NSCLC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9%和52.86%,在正常肺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7.27%和18.18%。NSCLC中OPN和MMP-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OPN和MMP-2的表达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密切关系;OPN表达还与患者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OPN和MMP-2为负性预后因子;OPN和MMP-2呈正相关。结论 OPN和MMP-2在NSCLC中高表达,OPN和MMP-2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中的含量与病理类型及TNM分期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不同TNM分期中MMP-9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期肺癌患者血清中MMP-9含量不同,随着分期的进展逐渐增高(P〈0.01);且TNM分期与血清中MMP-9含量呈正相关(r=0.62,P=0.01)。肺腺癌患者血清中MMP-9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患者(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MMP-9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与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9蛋白在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MMP-9在有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的表达(P<0.05),且其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分期相关(P<0.05)。MMP-9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MP-9的表达与NSCLC的侵袭转移有关,可成为评价NSCLC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其TGF-β1的水平,并观察其与肺癌的发生、组织学分型、病理分期及肺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TGF-β1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的水平与不同组织学分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的水平与不同TNM病理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转移的患者TGF-β1水平高于无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参与了NSCLC的发生和转移过程,TGF-β1水平的检测对NSCLC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支气管镜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的方法测定31例NSCLC患者支气管镜活检组织及10例非肺癌肺组织中MiR21的表达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 MiR2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肺癌组织(P<0.05),且与患者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有关。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635-0.935);临界值取0.158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和80.0%。结论 MiR21在NSCLC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与病理类型和TNM分期有关,提示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化还原因子(Re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法检测Ref-1蛋白在88例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ef-1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而在正常肺组织为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f-1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肿瘤病理类型等临床参数无关(P>0.05),而与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Ref-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对NSCLC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肺癌组织中Ref-1过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环指蛋白152和四跨膜蛋白1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比较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环指蛋白152和四跨膜蛋白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NSCLC组织中环指蛋白152、四跨膜蛋白12蛋白表达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NSCLC组织中环指蛋白152、四跨膜蛋白12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8±0.8)比(2.6±0.6)、(5.1±1.0)比(6.5±0.5)、45.1%(46/102)比83.3%(85/102)、39.2%(40/102)比88.2%(90/102)](均P<0.05)。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Ⅲ期患者NSCLC组织中环指蛋白152、四跨膜蛋白1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患者(均P<0.05)。环指蛋白152、四跨膜蛋白12阴性表达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阳性表达组...  相似文献   

10.
陈铭伍  梁祥森  冼磊 《江苏医药》2012,38(15):1761-1763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47例NSCLC组织、8例癌旁组织和8例良性病变肺组织中MTA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MTA1在NSCLC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和良性疾病肺组织[(1.840±1.384)pmol/μl vs.(0.915±0.246)pmol/μl和(0.562±0.297)pmol/μl](P<0.01)。在NSCLC组织中MTA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MTA1有可能成为评价NSCLC进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再生磷酸酶-3(PRL-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对照组和51例NSCLC患者PRL-3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RL-3在对照组、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0%和74.51%(P<0.05);PRL-3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PRL-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PRL-3检测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浸润及转移程度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及肺耐药蛋白(LR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介导NSCLC耐药与LRP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8例NSCLC标本与22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和LR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关系。结果 COX-2与LRP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肺组织(60.3%vs31.8%,75.9%vs41.0%,P均〈0.05),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鳞癌的表达水平(P〈0.05);NSCLC中COX-2与LRP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P均〉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有关(P均〈0.05);NSCLC组织中COX-2与LRP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9,P〈0.05)。结论 COX-2及LRP在NSCLC中高表达,COX-2可能通过调控LRP介导NSCLC原发性耐药,检测两者表达水平对肺癌的综合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B淋巴细胞瘤基因(BCL-2)3种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4倒手术切除NSCLC标本中3种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44例标本中37例(84.09%)PCNA过度表达,30例(68.18%)EGFR过度表达,19例(43.18%)BCL-2过度表达。PCNA、EGFR及BCL-2阳性表达率在NSCLC淋巴结有元转移患者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CNA和EGFR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是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CNA、EGFR和BCL-2基因过度表达可能与NSCLC的转移、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中IL-18和IL-33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间于该院进行诊治的49例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8和IL-33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血清中IL-18和IL-33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18:(328.3±12.7)ng·L-1vs(131.7±14.2)ng·L-1;IL-33:364(178~537)ng·L-1vs 156(52~193)ng·L-1,P<0.05],且肿瘤恶性程度越高,IL-18和IL-33水平升高越明显,两者与疾病程度均呈正相关(IL-18:r=0.67,P<0.05;IL-33:r=0.71,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间IL-18和IL-33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血清中IL-18和IL-33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且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疾病恶性分期与病情进展的潜在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郭晓山  王全来 《贵州医药》2009,33(3):213-215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9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病理及MMP-9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30例周围型肺癌中,MMP-9阳性表达18例,阳性率为60%,MMP-9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MMP-9在肿瘤直径〉3cm的表达强度高于肿瘤直径≤3cm者,与肺癌CT征象中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的表达与CT征象相关,可以在蛋白表达上判断周围型肺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外周血LFA-1和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LFA-1和ICAM-1的表达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LFA—1和ICAM-1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FA-1和ICAM-1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3)肺癌的I+N期与I+Ⅱ期相比血清LFA-1、ICAM-1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LFA-1和1CAM-1含量较无淋巴结转移者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LFA-1 ICAM-1可能是反映肺癌侵袭转移潜能的一个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D-二聚体的改变,探讨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D-二聚体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60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 NSCLC患者早期就有血D-二聚体的异常升高,其异常改变对病情的发展、预后及疗效有重要意义,但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血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YKL-40蛋白、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9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YKL-40蛋白、TAM的表达。结合术后5年随访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YKL-40蛋白、TAM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3%和77.89%。YKL-40和TAM高表达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低表达者(P〈0.05);其阳性表达率在临床TNM分期早期组(Ⅰ,Ⅱ期)与晚期组(Ⅲa,Ⅲb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模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手术方式、YKL-40阳性表达、TAM阳性表达以及术后是否规范放化疗5种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最大。结论:YKL-40和TAM高表达是影响非小细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临床受益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方法:42例ⅢB期和Ⅳ期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D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0.5 mg·d^-1ivd。所有患者至少完成3个周期化疗,3周期后观察患者临床受益反应、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受益反应指标阳性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T4/T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D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受益率较高,能显著改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提高其用药依从性,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录调节因子Twis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兔抗人Twist多克隆抗体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NSCLC组织及12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Twis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45例肺癌组织标本中,Twist基因阳性表达为31例(68.9%),癌旁组织中为2例(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0.599,P〈0.01)。Twist高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NSCLC组织中存在Twist基因的高表达,Twist基因表达的上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