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对比分析19例LC病人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中转开腹的原因是胆囊急性炎症或粘连11例,胆管损伤2例,出血2例,胆总管明显增宽并胆总管结石1例,肠损伤1例.胆管变异2例。结论当LC中出现超出术处理能力的情况时应适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2.
刘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53-15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手术(TVLC)中转开腹的开腹指征及如何有效地把握主动开腹手术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9月~2009年7月5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的资料。结果:符合调查对象者(中转开腹)41例,其中胆道损伤12例,术后胆漏7例,术后出血9例,其中2例为胆囊三角解剖时动脉出血(22.2%),3例撕拉扯断胆囊动脉出血(33.3%),2例胆囊切除后胆床肝面出血(22.2%),2例逆行切除胆囊时出血(22.2%),余13均为粘连或胆囊萎缩。其中,炎症粘连32例,大出血9例,胆总管损伤3例,胆囊管结石嵌顿2例。避免胆总管损伤应尽量紧贴胆囊分离,靠近胆管时应冷静、认真,先处理胆囊管,再处理胆囊动脉。结论:严格掌握开腹手术指征,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及时中转开腹,避免盲目自信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原因及降低中转开腹率的措施。方法对2004年8月~2010年7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囊切除术920例中转开腹手术36例(3.91%)的临床数据、中转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胆囊周围粘连17例,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10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动脉出血2例,胆囊床出血2例,胆囊癌1例,Mirizzi综合征Ⅱ型1例,胆总管结石1例。中转开腹手术36例均一次性完成胆囊切除,并对其并发症做了相应处理。结论重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中转开腹,适当的中转开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期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与手术中转时机。方法回顾分析651例急性炎症期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动及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手术中转时机。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635例(97.54%),中转开腹16例(2.46%)。其中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主动中转开腹11例(1.69%),被动中转开腹的5例(0.77%)中胆管损伤2例,出血3例。10例开腹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严重粘连、出血不止、胆管损伤病例,需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原因及降低中转开腹率的措施。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43例接受LC患者中中转开腹手术35例(3.71%)的临床资料、中转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管损伤2例,出血3例,腹腔胆囊周围粘连13例,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6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胆漏4例,Mirizzi综合征Ⅰ型和Ⅱ型5例,胆总管结石1例。中转开腹手术35例均一次性完成胆囊切除,并对其并发症做了相应处理。结论重视术前对胆囊病变程度的判断以及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旻  陈亚军  叶古祥 《上海医药》2007,28(5):227-22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转开腹手术原因。方法:对我科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中转开腹的原因分别为炎症粘连、解剖不清、出血、内瘘、胆总管结石、胆管损伤、胃肠道损伤和肿瘤等。结论:术前重视评估及辅助检查,术中正确识别和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冷静处理术中出血是减少胆管损伤及出血的重要措施,可以降低中转率。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和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方法 对2002~2007年我院1 65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 65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38例,中转手术率2.29%.中转开腹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胆道损伤1例(0.06%);出血3例(0.18%),其中胆囊动脉出血2例,肠系膜血管出血1例;粘连19例(1.15%),其中胆囊三角粘连、解剖不清15例,有腹部手术史、腹腔严重粘连4例;急性胆囊炎、胆囊壁水肿增厚2例(0.12%);胆囊癌及瓷瓶样胆囊2例(0.12%);胆总管结石6例(0.36%);Mirizzi综合征2例(0.12%);胃及肠管损伤1例(0.06%);因气腹不满意无法完成手术2例(0.12%).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胆囊周围粘连及腹腔粘连、胆总管结石和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刻中转开腹原因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即刻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术前难易程度的判定及即刻中转开腹的指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86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12例即刻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刻中转开腹手术发生率为3.3%,主要原因为以往有急性胆囊炎病史及近期有发作史、胆囊周围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三角解剖不清、难以辨认胆囊管及胆总管是否有损伤、出血难以止血、气腹及器械故障等原因。结论胆囊病变如有急性发作史,应慎重选择腹腔镜手术,并掌握好中转开腹的时机及开腹后处理方法,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方法对2002~2007年我院165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65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38例,中转手术率2.29%。中转开腹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胆道损伤1例(0.06%);出血3例(0.18%),其中胆囊动脉出血2例,肠系膜血管出血1例;粘连19例(1.15%),其中胆囊三角粘连、解剖不清15例,有腹部手术史、腹腔严重粘连4例;急性胆囊炎、胆囊壁水肿增厚2例(0.12%);胆囊癌及瓷瓶样胆囊2例(0.12%);胆总管结石6例(0.36%);Mirizzi综合征2例(0.12%);胃及肠管损伤1例(0.06%);因气腹不满意无法完成手术2例(0.12%)。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胆囊周围粘连及腹腔粘连、胆总管结石和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0.
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郁之  张轩  刘宏木 《安徽医药》2009,13(10):1228-122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143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31例中转开腹者。结果31例中转开腹病例中,胆囊三角解剖不清20例,术中胆道损伤2例,术中腹腔内出血4例,术中发现可疑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癌1例,另有穿刺致小肠损伤1例,占同期全部LC手术病例2.17%。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内无异常发现。结论熟悉Calot三角关系,适时中转开腹是LC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医源性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326例LC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医源性损伤的经验教训。结果 10例(0.75%)发生医源性损伤,腹腔出血5例(0.38%)、胆管损伤2例(0.15%)、胆漏2例(0.15%)、十二指肠损伤1例(0.08%),经相应处理,均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出血、胆管损伤、胆漏、十二指肠损伤是LC术常见医源性损伤。熟练掌握LC术手术技巧,术前认真选择病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充分有效的暴露、Colot三角的精细解剖、对组织准确的辨认,及时中转开腹,规范的手术操作是我们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源性损伤的重要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预防和治疗LC术医源性损伤,努力提高LC手术正确性、安全性,使其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王华丽  成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25-322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 00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过程、结果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 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 985例手术顺利结束,15例中转开腹。术后胆囊动脉出血1例,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1例,均治愈,无胆管损伤发生。结论 LC的并发症有胆管损伤、术后出血、胆总管结石残留等。严格掌握LC的适应证,遵循正确的手术操作原则,及时诊断并治疗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08年5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造影36例均获成功,发现胆总管结石8例,胆管损伤1例。结论:LC术中胆道造影可避免术后胆管残石的发生及不必要的胆管探查,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结合钝性冷分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对拟行LC的581例患者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共发现胆总管结石13例,胆囊管变异29例,副肝管5例,Mirizzi综合征2例。完成LC共556例,切断胆囊管前均常规采用钝性冷分离法处理Calot三角,明确肝总管和胆总管后再切断胆囊管。结果全组无胆总管结石残留及胆道损伤病例。13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出现术后腹腔出血,行剖腹探查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LC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可准确显示无征兆胆总管结石及胆管解剖变异;根据术前MPCP评估,结合术中钝性冷分离方法解剖Calot三角,可有效防止术中的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刘震 《黑龙江医药》2010,23(6):1013-1015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ecystectomy,LC)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5月LC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IOC)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指导LC术中操作。结果:造影40例均获成功,发现胆总管结石8例,胆管损伤1例,胆总管下端狭窄6例。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可避免胆总管结石残留及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提高了LC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梗阻性黄疸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丁振  李启信  汤朝 《安徽医药》2013,34(8):1131-113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早期梗阻性黄疸的原因,探讨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26例LC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6例LC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中胆道残留结石16例,钛夹钳夹胆总管或肝总管7例,胆囊癌2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结论 LC术后梗阻性黄疸主要原因有胆道残留结石和钛夹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胆囊管结石病人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判断与处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56例胆囊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胆囊管结石的病人,除1例胆囊管变异长达4.0 cm,误以为是胆总管损伤而中转开腹,并给与术中胆道造影确认是胆囊管;其余5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没有发热、腹痛、黄疸。结论胆囊管结石选择LC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者应警惕胆囊管结石存在的征象。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类型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驰华  王克成 《天津医药》1998,26(5):275-277
报道79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31例胆管损伤。男7例,女24例,年龄25 ̄71岁。急诊LC2例,择期29例,在损伤原因中,解剖病理因素14例占45.16%,LC操作因素17例占54.84%,Calot三角粘连,纤维化引起6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肿大6例,解剖变异2例,出血损伤5例,钛夹损伤5例,辨认错误3例,技术因素4例。在损伤类型上,电凝灼伤2例,胆管穿孔伤6例,胆管撕裂伤5例,钛夹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OC)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瑞金医院外科2000的1月至2000年12月施行的1423例LC中OC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OC40例,其中胆囊急性化脓性炎症,胆囊萎缩及胆道变异致Calot和三角解剖结构关系不清27例,胆管壁损伤3例,出血4例,腹腔广泛粘连3例,胆囊肠瘘1例,胆囊癌1例,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癌1例。LC成功率97.2%,OC率2.8%。结论 LC术术中转OC不应视为失败,而是为了更好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术者的系统严格培训,对中转OC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