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儿童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石膏固定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儿童胫腓骨骨折患者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可有效的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疗,每周6次,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AC评分、FMA下肢评分、Ban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评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配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骨折愈合,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术后第7天开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估及膝关节韧带损伤评估(HSS),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 0.01、P 〈 0.05),但观察组HSS提高更显著(P 〈 0.05).结论 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第5天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进行规范的指导,有利于促进术后的关节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背曲功能与骨盆控制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给予观察组患者踝关节背曲功能与骨盆控制训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下肢运动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ugl-Meyer评分及10 m步行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训练的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踝关节背曲功能与骨盆控制训练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末使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步行速度、步长等指标进行步行功能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比较训练不同时间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M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MBI较对照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使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PNF技术的步态训练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方法24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传统康复治疗等。此外治疗组还接受PNF技术的步态训练。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8周治疗后进行有效评价,运动功能、ADL能力有明显改善(P〈0.01);步行功能也取得了显著疗效(P〈0.05)。结论以PNF技术的步态训练为主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偏瘫患者恢复或改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胫骨平台复杂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8例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者3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传统空心钉固定治疗者2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方法选择60例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对照组(30例) 康复组患者以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余治疗同治疗组。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标准。结果60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康复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明显促进膝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下肢创伤骨折恢复期功能训练对防止膝关节僵硬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62例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术后给予系统的功能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0.65%,对照组为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创伤性骨折恢复期采取系统的功能训练,可增加关节灵活性,有利于明显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术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9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运用关节镜微创术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总体疗效和术后2年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5.56%(43/45例),对照组治愈率为80.00%(36/45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术运用到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骨折愈合率高、总体疗效好,可作为治疗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62-1363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性被动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67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术后3 d即开始行持续性被动训练治疗,对照组在术后10 d开始行持续性被动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下肢轻度肿胀的例数多于对照组,中、重度肿胀为9例,少于对照组的27例(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0°为23例,多于对照组的9例,活动度<110°及110-120°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后早期运用持续性被动训练,可减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肿胀,防止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人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人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手术入路为“S”形传统切口,治疗组手术切口位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果治疗组患肢膝关节HSS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膝关节后外侧人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大都可以实现充分、直接的显露,方便在直视下复位、固定,创伤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82例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及相关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及FEVl/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C及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COPD,可在改善肺功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孙守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08-109,112
目的评价应用消肿活血汤配合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8年6月~2011年7月收治的3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4),实验组患者采用消肿活血汤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活血汤配合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叶长青 《海峡药学》2011,23(6):145-146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血栓通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20%甘露醇250mL,静脉注射,1天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5mL,加入250mL 10%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1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2,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2,7.303,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8,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血栓通可以明显改善胫腓骨骨折早期肿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训练后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19-01~2020-01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本体感觉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对比两组康复优良率、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步行能力、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功能.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的32例(64.00%),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44例(88.00%)更高(P<0.05);训练后6周相较于训练前误差值角度出现显著缩小(P<0.05);相较于对照组,在训练后观察组的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显著较小(P<0.05);训练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6 min最大步行距离、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均较高(P<0.05);训练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的WHOQO-100评分、HSS评分均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本体感觉训练,能够取得极佳的康复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加强对训练后本体感觉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接骨七厘片联合带锁髓内针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接骨七厘片联合带锁髓内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骨折愈合率、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活动度、疼痛、稳定性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七厘片联合带锁髓内针治疗利于胫腓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