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与抗凝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肺血栓栓塞的溶栓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 将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及抗凝组,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溶栓后抗凝序贯治疗,抗凝组仅单独应用抗凝剂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溶栓后平均肺动脉压下降,心排指数提高,血管阻塞减少都较抗凝组明显.结论 早期用溶栓加抗凝治疗较单独应用抗凝治疗APE临床预后好,(病死率低,栓塞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纯抗凝方案治疗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中微肺血栓栓塞症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单纯抗凝治疗和抗凝联合溶栓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气指标(Pa O2、Pa CO2、P(A-a)O2)变化情况、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RVESVI、RVEDVI、RVEF)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单纯抗凝的治疗方案能够在确保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抗凝与溶栓前后的症状、血气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的变化。方法选用2000年1月~2006年7月年我院就诊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5例。既往均无心肺疾患。行超声和肺通气/灌注扫描后随机分为两组,15例进行了溶栓治疗,20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溶栓和抗凝前后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症状、血气指标、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溶栓组比抗凝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溶栓比单纯抗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1年01月,我院诊治2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采用溶栓、抗凝等对症处理。同时,手术期间,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 2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后,治愈16例,好转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抗凝治疗的同时,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危肺栓塞的治疗方案是采用溶栓治疗还是抗凝治疗,学术界争议较大。该研究拟探讨溶栓与抗凝对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因中危肺血栓栓塞于该院治疗的患者48例,采用溶栓治疗25例,单纯抗凝治疗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长期预后。结果溶栓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6.00%,抗凝组总体有效率为60.87%(P <0.05)。溶栓组、抗凝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事件;溶栓组5例出现小出血事件,抗凝组4例小出血事件(P >0.05)。长期随访,溶栓组肺血栓栓塞再发率为4.0%;抗凝组肺血栓栓塞再发率为8.7%(P >0.05)。结论针对无溶栓治疗禁忌证的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尽管溶栓费用较抗凝治疗为高,但其疗效好,且副作用与单纯抗凝治疗类似,安全性良好,宜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5例,既往均无心肺疾患,行超声和肺通气/灌注扫描后随机分为2组,15例溶栓(尿激酶)治疗,20例抗凝(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抗凝与溶栓前后的症状、血气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的变化。结果:症状、血气指标、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溶栓组比抗凝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溶栓比抗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2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单纯药物治疗组(抗凝或抗凝+溶栓)、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联合腔静脉滤器植入或/和导管碎栓术)的患者预后进行对比.结果 182例患者中,老年人及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血管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创伤及外科手术、慢性肺部疾病、骨折及骨科手术为主要危险因素.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组的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 =0.145,P>0.05).结论 肺栓塞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肿瘤是引起肺栓塞的第三大危险因素;及时予以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肺血栓栓塞预后意义重大,与抗血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管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阿替普酶,观察组则将对照组使用阿替普酶剂量减半进行,另外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右室内径及右房内径,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右室内径及右房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皮下出血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泌尿道出血。结论小剂量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管栓塞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出血倾向,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40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依据病情分别采用抗凝治疗及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预后。结果无溶栓禁忌,且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为大面积及次大面积的患者12例,行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为100%有效率。针对无抗凝禁忌证,非大面积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及有溶栓禁忌证大面积或次大面积栓塞者28例行抗凝治疗,有效率为96.4%。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压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多样,需明确诊断,依据病情行针对方案治疗,积极抗凝及溶栓,可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镇静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30例患者在经抗凝、溶栓等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治愈26例,好转4例,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疗效对比。方法经肺动脉造影或增强螺旋CT证实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63例,随机分两组,一组单纯肝素抗凝32例,另一组导管内尿激酶溶栓加肝素抗凝31例。结果单纯抗凝治疗总有效率96.7%;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总有效率100%,但临床症状改善较快。单纯抗凝无效1例,经导管内溶栓后好转。经导管内溶栓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本观察无1例死亡。结论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总有效率相近,无并发症出现。所以对无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单纯肝素抗凝即可取得确切疗效,可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抗凝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行溶栓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2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治疗显效,3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组16例患者治愈,7例患者治疗显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抗凝治疗以及溶栓与抗凝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溶栓与抗凝治疗相结合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耀辉 《河北医药》2007,29(4):353-353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并非少见病,近年来国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溶栓治疗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32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肺血栓栓塞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对45例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抗凝治疗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病情进行性加重而死亡,其余患者均症状缓解后出院。4例溶栓治疗者中死亡1例,其余3例3d内症状缓解。结论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及时抗凝和溶栓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溶栓加抗凝在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ICU发生肺血栓栓塞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配合华法林;观察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 mg溶栓加普通肝素配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肺动脉压(PAP)及出血相关并发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PO_2、PCO_2、PAP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出血情况较对照组略高,均为可控性出血,对生命不造成影响。结论采用溶栓加抗凝治疗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严重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可改善患者氧合及降低肺动脉压,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王玉宏  王淑燕  李艳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742-2744
目的 探讨溶栓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的效果.方法 选取88例符合溶栓条件的APTE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溶栓组49例和联合PGE1组39例.单纯溶栓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联合PGE1组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GE1治疗.监测两组PaO2、PaCO2、肺动脉收缩压(PAsP)、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联用PGE1组治疗后PAsP、cTNI、BNP水平均优于单纯溶栓组(t=2.173、2.349、2.495,均P<0.05);联用PGE1组临床有效率为82.1%,显著高于单纯溶栓组的59.2%(X2=5.339,P<0.05).联用PGE1组严重事件发生率为7.7%,显著低于单纯溶栓组恶化24.5%(X2=4.333,P<0.05).结论 溶栓联合应用PGE1治疗APTE,可以更好地降低肺动脉压力,保护心肌,更快地纠正右心功能不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4):210-214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接受不同种介入手段,其中抗凝局部溶栓治疗组(UK)14例,抗凝单纯机械袪栓组(HTD)9例,抗凝机械袪栓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组(HTD+UK)11例。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资料,主要监测术后30、60、120min不同时段肺动脉平均压、前后肺动脉造影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接受不同种治疗方法术后30、60、120min不同时段PAMP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D组于治疗后120min与UK组同时相PAMP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D+UK组治疗后不同时段与单纯UK组和HTD组比较PAMP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不同时段造影表现阻塞的肺动脉血流完全或不完全开通,血栓所致充盈缺损面积减小,与之对应的肺组织血流完全或不完全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D-二聚体略降低。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疗效明显优越于某种单一手段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评价肺动脉栓塞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根据溶栓情况分为抗凝治疗组19例和溶栓加抗凝治疗组11例,分别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经治疗后都得到满意疗效,治疗好转后均出院,住院时间为14~27 d,平均时间(19.5±4.3)d,其中11例溶栓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明显,有稳定的生命体征;未溶栓的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也得到很好效果,生命体征较稳定。结论急性的肺动脉栓塞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医生对患者做诊治时要留意高危因素,并熟悉其临床表现,对可疑患者要行实验室综合检查分析诊断,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治疗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浕)含量及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溶栓组、葛根素组,经右心导管注入条柱状自体血栓,制备急性肺血栓栓塞实验模型,心导管法监测血流动力学。溶栓后4h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分别用ELISA及比色法检测肺组织MCP-1、TNF-浕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光镜、电镜下观察肺组织显微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在溶栓开始后1h,单纯溶栓组和葛根素组肺动脉平均压(mPAP)即显著下降(P〈0.01),且葛根素组mPAP明显低于单纯溶栓组(P〈0.05);单纯溶栓组和葛根素组MCP-1、TNF-浕及W/D、MPO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葛根素组MCP-1、TNF-浕及W/D、MPO均明显低于单纯溶栓组(P〈0.05或P〈0.01);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研究显示,葛根素组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较单纯溶栓组明显减轻。结论:葛根素可降低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后肺组织MCP-1、TNF-浕含量,抑制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对溶栓治疗后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溶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下肢深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单纯行溶栓抗凝治疗)和观察组(52例,溶栓抗凝联合导管溶栓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住院时间、静脉畅通和下肢周径差进行比较.结果 组间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1,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4,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畅通率、下肢周径差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导管溶栓介入治疗具有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