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氢溴酸高鸟甲素复合曲马多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组采用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曲马多;负荷剂量为高乌甲素2mg、曲马多50mg,镇痛药液为高鸟甲素0.2mg/(kg.d)和曲马多3mg/(kg.d),用生理盐水配成100ml;F组采用芬太尼,负荷剂量为0.05mg,镇痛药液为芬太尼0.03mg-0.04mg/(kg.d),用生理盐水配成100ml,维持剂量为2ml/h持续静脉注药。结果两组患者用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满意度两组均超过90%,两组48h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高乌甲素复合曲马多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患者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将作者医院2011-01/2013-07月收治的120例择机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L组)氨甲环酸负荷量为10 mg/kg,维持量8 mg/(kg·h),中剂量组(M组)负荷量为15 mg/kg,维持量10 mg/(kg·h),高剂量组(H组)负荷量为30 mg/kg,维持量12 kg/(kg·h),比较各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出血情况、血液制品使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临床指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总引流液(741.26±351.09)ml、M组(711.05±355.41)ml、H组(653.18±294.72)ml,三组患者引流液量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血液制品RBC、FFP及Plt使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均未发生死亡、心梗以及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L组发生8例并发症,M组5例,H组7例,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条件下各项临床指标、输血、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护效应相近,在临床应用中应选择低剂量,即氨甲环酸负荷量为10 mg/kg,维持量8 mg/(kg·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在老年胸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根据地佐辛不同剂量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采用地佐辛0.5 mg/kg的患者为低剂量组( n=20),采用地佐辛0.7 mg/kg的患者为中剂量组( n=20),采用地佐辛0.9 mg/kg的患者为高剂量组( n=20),观察术后1 h( T1)、4 h( T2)、12 h( T3)、24 h( T4)患者血压、心率和镇痛效果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低剂量组T2时VAS评分明显高于中高剂量组患者相同时间点( P<0.05),组间患者Ramsay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剂量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中剂量组患者( P<0.05)。结论0.5 mg/kg术后疼痛较明显,0.9 mg/kg药物不良反应增加,0.7 mg/kg为地佐辛用于老年胸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4.
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PCSA)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6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病人,年龄28~63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4μg/kg·h舒芬太尼;B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6μg/kg·h舒芬太尼;C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8μg/kg·h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min给与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手术结束后于病人三角肌处埋针置管连接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4h、8h、16h、24h、48h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间VAS评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多于A组和B组(P〈0.05)。结论0.06μg/kg·h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剂量硫酸镁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行上腹部手术后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单纯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5mg氟哌利多,MF1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0.5mg/(kg·h)硫酸镁+5mg氟哌利多,MF2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1mg/(kg·h)硫酸镁+5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医用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48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12h内MF1组和MF2组明显低于F组(P〈0.05),而在12h后没有明显差别(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MF1组和MF2组显著低于F组(P〈0.01)。MF1组和M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小剂量硫酸镁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降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食管癌根治术后氟比洛芬酯一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适合肿瘤患者的术后镇痛方法。方法选择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Ⅰ组:芬太尼20μg/kg配入PCIA泵;Ⅱ组: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2mg/kg配入PCIA泵;111组:氟比洛芬酯1mg/kg术前静脉超前镇痛,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mg/kg配入PCIA泵。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并接入PCIA泵,3组均加入氟哌利多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配成PCIA泵。维持剂量设为2ml/h,自控剂量0.5ml,锁定时间5min。术后1、24、48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前30min(T0)、术后1h、1d、3d(T1-1)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S)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结果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同时点PLT、PT、APTT、FB组内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PCIA有效自控次数Ⅲ组少于Ⅰ组、Ⅱ组(P〈0.05)。T2时Ⅲ组NE低于Ⅰ组、Ⅱ组(P〈0.05)。T2时Ⅱ组、Ⅲ组ACTH低于Ⅰ组,T3时Ⅲ组低于Ⅰ组(P〈0.05)。T1时Ⅲ组COS低于Ⅰ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氟比洛芬酯-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降低术后应激水平,有利于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150例行腹部及四肢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均以一次性镇痛泵(1ml/h)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芬太尼0.3ug/(kg·h),FK1组芬太尼0.2ug/(kg·h)+氯胺酮40ug/(kg·h),FK2组芬太尼0.2ug/(kg·h)+氯胺酮70u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12、24、36、48、60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F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F组和F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5),而F组和FK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F组恶心、呕吐(16.0%)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三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ug/(kg·h)氯胺酮在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芬太尼[0.2u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吗啡与芬太尼联合静脉术后镇痛对患者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啡与芬太尼联合术后镇疼对患者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全身麻醉术毕前30min,静脉接镇痛泵,A组镇痛泵药液为吗啡0.05mg/(kg·d),芬太尼4 μg/(kg·d),恩丹西酮0.08mg/(kg·d);B组镇痛泵药液为吗啡0.1mg/(kg·d),恩丹西酮0.08mg/(kg·d);C组镇痛泵药液为芬太尼8μg/(kg·d),恩丹西酮0.08mg/(kg·d),三组均用0.9%盐水稀释至100mL,注入速度2mL/h。术后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VAS评分5分以上者肌注哌替啶50~100mg镇痛。三组患者均于术前、术毕、术后6h、24h、48h,记录MAP、HR、RR、SPO2,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h、24h、48h采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的含量。结果B、C两组术毕、术后6h、24h、48hMAP、HR分别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则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VAS评分低于B、C两组(P〈0.05),B、C两组的镇静评分明显比A组高(P〈0.01)。三组患者术前β-EP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各组β-EP含量较术前都显著升高(P〈0.01)。B、C两组术后6h与术前相比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术后24h、48h则与术前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6h、24h、48h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B、C两组术毕、术后6h、24h、48h各时间点β-EP含量比A组相应的各时问点均明显高(P〈0.05)。结论吗啡-芬太尼-恩丹西酮经静脉联合应用进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已能达到胸科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有效镇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先经不同给药途径给予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n=20):Ⅰ组生理盐水2ml静脉注射(对照组)、Ⅱ组地佐辛0.1mg·kg^-1静脉注射、Ⅲ组地佐辛0.2mg·kg。静脉注射、Ⅳ组地佐辛0.2mg·kg。肌内注射,均于切皮前10min给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舒适评分法(BCS)评价术后2、6、12及24h时的镇痛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Ⅲ组、Ⅳ组术后2、6、12h时VAS评分低于组及Ⅱ组(P〈0.05);BCS评分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后不良反应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于切皮前10min肌内注射地佐辛0.2mg·kg^-1可达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国产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持续自控镇痛(PCIA)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牢。方法ASAⅠ~Ⅱ级剖腹手术与骨科手术患者174例,划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0.15mg/kg(Ⅰ组)、0.20mg/kg(Ⅱ组)和0.25mg/kg(Ⅲ组)用于术后PCIA治疗,镇痛持续时间至术后48h。结果镇痛效果Ⅲ组〉Ⅱ组〉Ⅰ组(P〈0.01),而不良反应发生人数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则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同组青中年患者(P〈0.01)。结论布托啡诺镇痛效果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及患者年龄相关,建议术后PCIA用药剂量宜从小剂量(0.15mg/kg)开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机器人二尖瓣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患者围术期出凝血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机器人二尖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治疗组(TG组)和对照组(CG组),每组各20例。TG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用时10min给予氨甲环酸负荷剂量15 mg/kg,然后以10 mg/(kg·h)持续静滴至体外循环结束;CG组患者术中不使用该药。记录患者基本资料、输液量、尿量、出血量、体外循环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带管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15.4±42.2)ml和(226±127)ml均明显少于CG组的(285.6±51.6)ml和(361±237)ml,(P<0.05);TG组术后24 h的PT和APTT分别为(15.23±1.58)s和(40.98±7.00)s,较CG组的(16.98±2.26)s和(54.50±26.53)s也明显缩短(P<0.05);术前和术后24 h相比,两组患者的Cr和BUN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机器人二尖瓣手术中出血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在脊柱结核手术围术期减少出血和输血、控制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脊柱结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和空白对照组。氨甲环酸组于手术开始即刻给予氨甲环酸直至手术结束,空白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术中出血和输血情况;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患者术中出血和输血量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氨甲环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L-6的血浆水平均高于术前,但氨甲环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的血浆水平术后氨甲环酸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在脊柱结核手术中,氨甲环酸具有止血和抗炎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于内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以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5日至2022年10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内镜颅底脊索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30例和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以下简称生理盐水)对照组28例。氨甲环酸组于手术切皮时给予氨甲环酸总量为20 mg/kg负荷量泵注,泵注时长为15 min,随后按5 mg·kg-1·h-1连续泵注至手术结束或药物用尽,且药物总量不超过2 g。生理盐水组则以等量同速的生理盐水泵注。记录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手术时长、患者术后24h凝血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非计划二次手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停留、住院时长。结果 氨甲环酸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4.2(3.1,10.0)mL/kg vs 6.4(4.3, 13.2)mL/kg,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氨甲环酸组输血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7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4例患者,男9例,女65例。年龄57—83(67.2±6.8)岁。其中骨性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氨甲环酸组松止血带前30min将氨甲环酸1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后静脉点滴,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572.3±38.7)ml和(769.6±34.5)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手术总失血量分别为(691.8±88.7)ml和(968.5±38.2)m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结论老年患者TKA围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手术失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暨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尿量情况,并分析残余尿量与透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记录2012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患者的残余尿量,并收集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患者残余尿量与透析质量的相关性。定义尿量〈100ml·(24h)^-1为无尿,100~400ml·(24h)^-1为少尿,〉400ml·(24h)。为尿量正常。结果:共38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女比例为194:190。其中无尿者179例,少尿患者98例,尿量正常者107例。有尿患者的年龄、干体重、血压、尿素氮下降率、Kt/V、血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无尿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尿患者透析龄较短[(27.49±23.54)个月佛(58.38±44.37)个月,P〈0.001)],血清钾[(5.01±0.86)mmol·L^-1 vs (5.21±1.01)mmol·L^-1],P=0.037]、钙[(2.16±0.25)mmol·L^-1 vs (2.26±0.31)mmol·L^-1,P=0.001]、磷[(1.97±0.66)mmol·L^-1 vs (2.12±0.64)mmol·L^-1,P=0.018]、甲状旁腺素[(283.65±382.81)Pg·L^-1 vs (459.98±610.91)Pg·L^-1,P=0.001]、碱性磷酸酶[(75.71±66.51)U·L^-1 vs (121.60±219.75)U·L^-1,P=0.01]、肌酐[(884.66±263.81)mol·L^-1 vs (1027.90±277.51)mol·L^-1,P〈0.001]β2微球蛋白[(35.02±11.81)mg·L^-1 vs (44.52±13.23)mg·L^-1,P〈0.001]水平明显较低。尿量正常的患者与少尿者比较,透析龄更短[(34.42±27.29)个月粥(20.98±17.12)个月,P〈0.01],血肌酐[(925.90±232.63)μmol·L^-1 vs (847.66±284.95)μmol·L^-1,P〈0.01]、β2微球蛋白[(39.77±11.33)mg·L^-1(30.76±10.57)mg·L^-1,P〈0.01)水平明显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尿量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透前血钾及甲状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 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因骨性关节炎( O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 A组,23例),对照组( B组,23例),A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B组注射20 mL生理盐水,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术后6周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或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Hb及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3小时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术后2周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形成,术后6周随访未发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发生。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没有增加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患儿麻醉深度、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分为3组。第1组21例,丙泊酚起始维持剂量10 mg/(kg·h),后每隔20min减量2 mg/(kg·h),以6 mg/(kg·h)维持到缝皮;第2组19例,丙泊酚初始维持剂量15 mg/(kg·h),20 min后减量为10 mg/(kg·h),40 min后减量为8 mg/(kg·h)维持到缝皮;第3组20例,丙泊酚初始维持剂量20 mg/(kg·h),后每隔20 min减量5 mg/(kg·h),以10 mg/(kg·h)维持到缝皮。评价3组患儿不同时间点BIS、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结果第2组和第3组在各时间点麻醉深度大于第1组(P〈0.01)。第3组对MAP和心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1组的应激反应较第2组和第3组强(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儿童全麻按照15 mg/(kg·h)、10 mg/(kg·h)、8 mg/(kg·h)维持麻醉,患儿既可以达到较满意的麻醉深度,并且对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出血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脊柱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组)、氨甲环酸组(TXA组)、氨甲环酸联合控制性降压组(TXA+CH组),各40例。S组切皮即刻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kg,术中以0.1 mL/(kg·h)的速率泵注至术毕。TXA组注射氨甲环酸20 mg/kg,术中以10 mg/(kg·h)的速率泵注至术毕。TXA+CH组在TXA组基础上,泵注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至主要手术完成。记录术前、术后1 d的各项指标及术后1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  结果  与S组相比,TXA组和TXA+CH组术中出血量[(434.2±73.4) mL vs. (287.6±73.6) mL vs. (236.2±59.4) mL]、术后24小时引流量[110.0(91.3, 145.0) mL vs. 77.5(60.0, 95.0) mL vs. 60.0(50.0, 70.0) mL]、术中视野质量评分[(3.3±0.5)分vs. (2.4±0.5)分vs. (2.2±0.4)分]、住院时间[8.5(7.0, 15.0) d vs.6.5(5.0, 9.0) d vs. 6.0(5.0, 7.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XA组相比,TXA+CH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视野质量评分降低(均P<0.05),术后24小时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前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 3组患者RBC、Hb、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氨甲环酸可以减少脊柱手术出血量,而且联合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及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乌司他丁组、氨甲环酸组和乌司他丁+氨甲环酸复合组,每组20例。记录围术期各项临床参数,包括术中心脏复跳情况、体外循环时间、后并行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例数、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死亡情况。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中血小板计数、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术后住院死亡4例,发生并发症5例。四组患者术后住院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P<0.05)。术中体外循环后并行时间复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浆中CKMB、cTnI含量、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复合氨甲环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肌和血液具有良好保护作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对去卵巢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40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1)去卵巢组(Ovariectomy,OVX):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模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C):只打开腹腔未切除双侧卵巢,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雌激素组(Ovariectomy+Estrogen,E):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给予雌激素(倍美力,1mg/kg·d)灌胃治疗;(4)小剂量雷洛昔芬(Ovariectomy+Raloxifene,Rs):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给予雷洛昔芬(易维特,1mg/kg·d)灌胃治疗;(5)大剂量雷洛昔芬组(Ovariectomy+Raloxifene,Rl):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给予雷洛昔芬(易维特,3mg/(kg·d)灌胃治疗。治疗3个月后,测量治疗后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去卵巢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雌激素或雷洛昔芬治疗后血清雌二醇水平都上升,接近假手术对照组(OVX:36.69±6.91比C:248.32±32.51比E:240.89±29.44比Rs:239.56±25.73比Rl:243.48±27.62pg/mL,P〈0.01)。去卵巢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雷洛昔芬组。雌激素组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也升高,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雷洛昔芬治疗后纤维蛋白原下降,低于去卵巢组和雌激素组(OVX:4.25±0.43比C:1.76±0.20比E:3.46±0.31比Rs:1.63±0.19比Rl:1.41±0.16g/L,P〈0.05)。结论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雌激素治疗不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反而升高其水平,而雷洛昔芬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