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黄芪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量及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结果:黄芪出苗后100~163 d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88.22%。黄芪各器官氮、磷、钾的含量表现为茎叶>根系,黄芪茎叶和根系中的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为氮>钾>磷。在黄芪整个生育期,黄芪对氮的积累强度最大,钾次之,磷最小。黄芪营养旺盛生长后期,氮、磷、钾的累积强度降低,至收获期,根系氮、钾的累积强度有所升高,磷的累积强度基本稳定。黄芪根系对氮、磷、钾相对吸收强度最大值比茎叶出现的早,茎叶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出苗后100~132 d,氮、磷、钾积累强度曲线出现一个高峰。结论:黄芪出苗后100~163 d是黄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快的时期。出苗后100~132 d是黄芪茎叶氮、磷、钾吸收强度最大时期,且氮吸收高峰期早于钾、磷;这时每天形成1 kg的干物质所需要的养分量最多,是黄芪的氮、磷、钾营养临界期;每生产100 kg黄芪需要从土壤和肥料中吸收2.32 kg 氮;0.323 kg P2O5;1.62 kg K2O。  相似文献   

2.
为了生产以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为基原的1年生优质黄芪,改变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用量进行栽培,探讨了对膜荚黄芪茎叶重量、产量、根的粗细、长短、葡糖甙(异类黄酮Ⅰ~Ⅳ;黄芪皂甙Ⅰ~Ⅳ)及异类黄酮Ⅴ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知母有效成分及氮、磷、钾累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娟  杨重军  郭玉海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5):1504-1507
目的:研究知母有效成分累积、营养吸收特性及其转运规律,为确定知母的最佳采收期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不同时期采样并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质质量、氮、磷、钾含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结果:根茎对氮、磷、钾的吸收主要在7月之后,8月下旬以后地上部分的氮、钾元素大量向根茎转运。春季根茎中菝葜皂苷元含量最高。结论:移栽后第2年7月追肥有利于产量提高,初春收获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000年版药典收载黄芪品种及其民间习用品的DNA指纹图谱和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总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对黄芪质量标准进行多维研究。方法RAPD法确定DNA指纹图谱,HPLC-ELS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硫酸-苯酚法测定黄芪总多糖的含量。结果DNA指纹图谱分析表明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和梭果黄芪有着较近的遗传关系,而另外3种黄芪,即苦黄芪、黑毛多枝黄芪和直立黄芪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证实,黑毛多枝黄芪、直立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高于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总黄酮的含量以梭果黄芪最高;总多糖的含量以蒙古黄芪最高。结论对民间使用的黄芪品种进行多维质量研究,为开发黄芪的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营养元素对薏苡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初步研究了氮、磷、钾营养元素对薏苡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总结了植物缺素的主要症状,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影响黄芪有效成分含量的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庆芝  吴晓俊  刘涤  胡之璧 《中草药》2002,33(4):314-315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不同生境条件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总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方法 HPLC-ELS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硫酸-苯酚法测定黄芪总多糖的含量。结果 野生黄芪中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高于栽培黄芪,不同地区栽培黄芪的有效成分含量相差不多,旱地栽培黄芪有效成分含量高于水地黄芪。结论 通过对不同产地、不同生境黄芪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为黄芪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芪根、茎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根、茎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HPLC-ELSD法,Luna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0mL·min-1;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速2.8L·min-1。结果:不同产地黄芪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为0.096%、0.116%、0.081%,黄芪茎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为0.219%、0.198%、0.232%。结论:黄芪茎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芪根,黄芪茎叶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比对黄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为黄芪规范化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黄芪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定期浇灌营养液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对黄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N_1P_2K_2处理对黄芪株高、地径和根粗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氮磷钾合理配施可促进黄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氮磷钾元素对黄芪根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依次为磷氮钾;黄芪生长前期,N_2P_1K_1作基肥施入可促进黄芪生长,8月中旬氮磷钾按N_1P_2K_1追肥,可促进黄芪根干重的增加;回归分析可知,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浓度为0.254、0.165、0.261 g·L~(-1)。结论:氮磷钾合理配施能促进黄芪生长和根部干物质积累,前期氮、磷、钾肥按0.254、0.083、0.131 g·L~(-1)浓度施用可促进黄芪生长,8月中旬氮、磷、钾肥按0.127、0.165、0.131 g·L~(-1)浓度追肥可促进黄芪根部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姚萱航  刘翠晶  常晶茹  张雪薇  刘霞 《中草药》2021,52(7):2072-2081
目的以2年生2种类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ceus(绿茎有毛膜荚黄芪、紫茎有毛膜荚黄芪)根、茎、叶为实验材料,探究其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为药材膜荚黄芪资源合理利用及其优良品种选育选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方法使用HPLC检测膜荚黄芪根、茎、叶中黄芪甲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膜荚黄芪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根中皂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AATC)、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S)、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DI)、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鲨烯合酶(SS)、鲨烯环氧酶(SE)、环阿尔庭烷合酶(CA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紫茎膜荚黄芪根中黄芪甲苷含量始终高于绿茎膜荚黄芪;在生殖生长期时,绿茎膜荚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高于紫茎膜荚黄芪,而枯萎期二者变化浮动较大;绿茎膜荚黄芪根中总皂苷含量普遍高于紫茎膜荚黄芪。AACT、FPS、HMGS基因表达量与绿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IDI基因表达量与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这4个基因在绿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合成中具有重要影响;HMGR基因与紫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呈显著相关(P0.05),其他基因与紫茎膜荚黄芪皂苷含量均有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探究了2种类型黄芪3种主要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和皂苷类化合物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为黄芪皂苷类化合物合成生理生态机制的明晰、膜荚黄芪资源合理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芪多糖、皂苷、黄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植物黄芪各部位有效成分间的相关性。方法:对膜荚黄芪植株根茎叶的折干率及主要药效活性成分多糖、黄酮、皂苷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黄芪的黄酮、皂苷、多糖含量和黄芪植物的折干率有低度相关性;黄芪多糖含量在根茎叶之间,黄芪皂苷含量在茎和叶之间,黄芪黄酮含量在茎和根之间,黄芪的皂苷和黄酮含量在茎中,黄芪黄酮、皂苷和多糖含量在根中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和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在叶中,黄芪的黄酮、皂苷、多糖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黄芪初生代谢产物黄芪多糖和次生代谢产物黄芪黄酮、皂苷的累积具有相关性,各物质的含量在根茎叶间的分布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符合植物代谢物质累积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N、P、K肥用量及配比对野菊药用部位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利用N肥(尿素,H_2NCONH_2)、P肥(过磷酸钙,CaP_2H_4O_8)、K(氯化钾,KCl)不同水平及其配比设计正交试验,在采收期观察测量野菊花部位性状,同时使用HPLC测量干燥后野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结果 14个组合间野菊头状花序数、头状花序直径、管状花直径、单株产量、总黄酮含量及蒙花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矿质元素的肥效不同。适当的增大N肥浓度、K肥浓度与降低P肥浓度有利于野菊花的生长发育、提高干花产量;低浓度的N、P、K配施对野菊花总黄酮与蒙花苷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各处理下的野菊花蒙花苷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综合比较发现营养液浓度在N-P-K15∶0.1∶3时为野菊花序生长最优N、P、K配比,总黄酮含量与蒙花苷含量在未施肥处理下最高。  相似文献   

12.
N、P、K配施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N、P、K配比对丹参产量、生长及质量的影响,探寻鲁中南地区丹参最佳N、P、K配比及用量,为鲁中南地区棕壤土质下丹参精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N、P、K 3种肥料不同配施组合,共14个施肥处理,测定丹参产量、生长性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鲁中南丹参的肥料效应模型,估测该地区丹参最大产量施肥量及最佳经济施肥量。结果 N、P、K缺素处理较最高产量处理分别减产27.29%、22.09%、23.83%,增收最佳处理为N2P2K_2,产量为16740kg/hm~2;单因素肥料效应分析表明丹参产量随单种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限制山东地区丹参产量及效益的主要营养元素依次为NKP;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在较低施入水平下,N、P、K肥之间相互促进,且交互效应NPNKPK;N、P、K配施对生长性状影响分析得出N肥显著促进丹参根部物质积累,K肥对丹参株幅、根粗有促进作用;对活性成分含量影响分析得出P肥对酚酸类成分积累均有促进作用,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积累,K肥对其有抑制作用。结论丹参施肥量与产量之间二次函数拟合结果均符合报酬递减定律,能较好反映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建立三元二次效应函数估测鲁中南地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95.63 kg/hm~2、P_2O_5 116.64 kg/hm~2、K_2O 153.84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云木香不同时期干物质及氮、磷、钾、钙、镁营养素积累与分配规律,为云木香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移栽后第1年生的云木香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5 d田间取样1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木香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根部呈直线上升,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缓苗后50 d为返青期,养分吸收量较少。75~125 d为快速生长期,是根的快速生长膨大期,在125 d时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分别为1395.90、205.03、1311.33 mg/株;150 d时钙、镁吸收量最大,为682.54、155.88 mg/株。云木香对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木香返青期应少施肥;快速生长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肥料利用最大效率期,施肥以氮、钾和钙肥为主,肥料使用应少量多次;钾肥早施;中后期主要施用速效钙、镁、磷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不同生长期氮、磷、钾的吸收规律及其种植的平衡施肥问题。方法采用定期采样,分析不同生长期黄芪植株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生长量,推算种植过程的科学施肥量。结果黄芪植株地上部物质积累主要在7月份之前,此时氮磷钾最高含量分别可达2.193%、0.286%、2.206%;其根部物质积累主要在7月份以后,其氮磷钾含量不断增长。结论黄芪植株生长每年的需氮约1.813 g、需磷0.23 g、需钾1.391 g,6、7月份要多施磷肥。  相似文献   

15.
陈素枝  檀金川 《中草药》2018,49(24):5973-5979
黄芪甲苷是黄芪中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诸多研究证实黄芪甲苷对慢性肾脏疾病有治疗作用。查阅近5年国内外文献,从黄芪甲苷保护足细胞、抑制肾脏纤维化、保护肾小管细胞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活化4方面对黄芪甲苷保护肾脏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剖析黄芪甲苷治疗慢性肾病的作用靶点,为黄芪甲苷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款冬花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测定不同生育时期的款冬花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合干物质积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60~80d是叶片生长旺盛时期,80~100d是根茎部位生长旺盛时期,两者养分的累积速率都是氮〉钾〉磷;100~160d是植株养分需求的高峰时期,氮磷钾累积量均在全生育期的60%左右;180~220d之间,花蕾氮磷钾累积速率最大;整个生育期养分总累积量为钾〉氮〉磷,氮:磷:钾为4.00:1:4.29,需要氮41.693kg/667m^2,P20510.414kg/667m^2,K2044.709kg/667m^2,即每生产1kg干花,需消耗氮0.836kg,P2050.209kg,K200.897kg。结论:6月上旬和7月下旬应追肥一次以满足植株营养形态建成需求。9月中下旬宜追肥一次,以提高花的产量。每次追肥都应该氮磷钾兼施,尤其应保证钾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17.
吴培  孙卓  杨利民  韩梅 《中草药》2021,52(13):4031-4038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黄芪根中黄芪甲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黄芪甲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基因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AACT,acetoacetyl-co zymeA (CoA)thiolase]、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CoAsynthase, HMGS)、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 A)reductase,HMGR]、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so-pentenyldiphosphateisomerase,IDI)、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diphosphatesynthase,FPS)、鲨烯合酶(squalenesynthase,SS)、鲨烯环氧酶(squaleneepoxidase,SE)、环阿尔庭烷合酶(cycloartenolsynthase,CA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4个样地中样地HQ-2(内蒙呼和浩特可可以力更镇)中黄芪甲苷含量、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及总皂苷含量普遍高于其他样地;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对黄芪总皂苷合成的影响较大,IDI、SE和SS基因在黄芪总皂苷的合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海拔高度有利于IDI、SE和SS基因的表达,海拔高度对黄芪皂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结论在处于海拔1730m左右的地区种植蒙古黄芪有利于其药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天冬生长期,追施不同的肥料,产量有明显的差异。苗期适用氮肥及复合肥,块根形成期适用复合肥及磷钾肥。此外,追肥量、次数也应根据天冬生长和土壤的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