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Wistar大鼠进行实验,探讨不同剂量的有机锌拮抗镉致胚胎畸形、胚胎吸收、活胎体重及孕鼠体重的作用和对孕鼠体内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剂量的锌对镉的上述毒作用均有抑制作用,以300μg/ml锌水组拮抗作用最为明显,畸胎率和胚胎吸收率分别降至0和1.3,活胎平均体重显著高于镉中毒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鼠体重增长百分率与对照组相近。2.补锌后孕鼠血液、肝和肾中锌含量显著升高,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阿司匹林(B组)和维生素A、C、E、叶酸(A组)以及二者合用(C组)对孕鼠血清Zn、Fe、Mn、Cu及其胎鼠头部组织Zn、Fe、Mn、Cu、Ca、Co、Pb、Ni、Cr含量的影响.结果:B、C组孕鼠血清Fe、Mn、Cu含量较正常对照组(N组)高(P分别<0.05,<0.001,<0.01),而Zn有降低趋势.A、B、C组胎鼠头部组织Zn、Fe、Cu含量均较N组降低(P<0.01),仅Mn含量较N组增高(P<0.01);但Fe、Mn含量B、C组仍高于A组(P<0.01).而Pb、Ni含量A、B组则明显高于N、C组(P<0.05.<0.001),A组又低于B组(P<0.05,<0.01).提示阿司匹林和维生素可促进孕鼠Fe、Mn、Cu的吸收,但抑制Zn吸收;孕鼠血清Fe、Cu含量与胎鼠头部组织Fe、Cu含量为负相关.B组胎鼠头部组织Pb、Ni含量高和Zn含量低可能是阿司匹林致畸原因之一,也是其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用Wistar大鼠运行实验,探讨不同剂量的有机锌拮抗镉致胚胎畸形,胚胎吸收,活胎体重孕鼠体重的作用和对孕鼠体内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剂量的锌对镉的上述毒作用均有抑制作用,以300μg/ml锌水组拮抗作用最为明显,畸胎率和胚胎吸收率分别降至0和1.3,活胎平均体重显著高于镉中毒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鼠体重增长百分率与对照组相近。2.补锌后孕鼠血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观察了镁对内皮素(Endothelin,ET)引起大鼠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ET对照组可引起动物血压一过性下降和室性心律失常,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死亡率为80%。Mg+ET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4%(P<0.01),死亡率为33.3%(P<0.05),与ET对照组3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别。心血管效应观察,与ET对照组比较,Mg+ET组注药后0.5min,心率明显减慢(P<0.05),其效应持续60min以上。脉压在给药后0.5min迅速降低,5min后逐渐回升(P<0.01)。而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硫酸镁有明显拮抗ET引起的心律失常作用,提示ET引起的心律失常有Ca++内流增加及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通过Wistar大鼠实验探讨了不同剂量的硒对镉致胚胎畸形、对母鼠毒性及体内镉分布的拮抗作用。结果1.D组(4μg/ml硒水组)对镉致胚胎毒性有明显抑制效果,A组(镉中毒组)畸胎率和胚胎吸收率分别为4.95%和39.5%,而D组分别为0%和2.71%;且随硒剂量的增加胚胎吸收率升高,活胎平均体重降低。2.D组对镉致母鼠生长发育迟缓有显著拮抗作用,而B组(8μg/ml硒水)和C组(16μg/ml硒水)对镉的毒性无明显抑制效果。提示硒对镉致胚胎和母鼠毒性拮抗作用与硒剂量有关。3.D组血液、肝脏和肾脏中镉蓄积量显著低于A组(P<0.01),A组血液和肾脏中硒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硒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硒与镉在体内有相互拮抗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66例高血压病(EH)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和红细胞ATP酶活性,细胞内离子浓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EH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I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细胞内K+,Mg2+-浓度明显降低(P<0.001),而细胞内Na+,Ca2+浓度明显增高(P<0.001),且随着EH病程进展而逐渐明显(P<0.001)。EH病人红细胞IF与红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K+,Mg2+浓度呈明显负相关(P<0.001),与Ca2+,Na+浓度呈正相关(P<0.001)。结果提示EH病HED降低与红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及离子浓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将维生素A缺乏(VAD)胎鼠作为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11-19d不同胎龄正常及VAD胎鼠心脏经石蜡包埋、切片及 HE染色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 1.实验组饲料含维生素A(VA)7μg/100g,经VAD饮食喂养后实验组大鼠血清V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168±0.059)μmol/L Vs(2.18±0.23)μmol/L,t=32.88, P<0.001]。 2.大鼠死亡百分比:饲养于屏障系统的VAD大鼠死亡百分比较饲养于开放系统中的要低4.6倍(10% Vs 45.83%.x 2=16.64, P<0.001),对照组为0。 3.实验组大鼠受孕百分比及每只孕鼠产仔数均低于对照组[58.33% Vs 81.5%, x 2=4.37,P<0.05:(6.97±2.79) Vs(13 ±1.05),t=7.16, P<0.001]。 4.经切片观察11~15 d胎龄胎鼠实验组心脏出现明显发育延迟的占36.67%, 16~19 d胎龄胎鼠实验组心脏畸形占41.43%,血管异常占18.57%。结论VAD胎鼠可用来作为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但需改进饲养环境以减少异常死亡。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阿司匹林(B组)和维生素A、C、E、叶酸(A组)以及二者合用(C组)对孕鼠血清Zn,Fe,Mn,Cu及其胎鼠头部组织Zn,Fe,M,Cu,Ca,Co,Pb,Ni,Cr含量的影响,结果:B、C组孕鼠血清Fe,Mn,Cu含量较正常对照组(N组)高(P分别〈0.05〈0.001〈0.01),而Zn有降低趋势。A、B、C组胎鼠头部组织Zn,Fe,Cu含量均较N组降低(P〈0.01),仅Mn含量较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尿毒症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和形态变化与红细胞膜脂质组成和ATP酶活性的关系。②方法检测了40例尿毒症病人和38例健康人ED和红细胞形态变化,同时观察了红细胞膜胆固醇(Ch)、磷脂(PL)、脂质过氧化物(LPO)和Na+-K+-ATP酶、Ca2+-ATP酶及Mg2+-ATP酶活性的变化。③结果尿毒症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FI)和红细胞形态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4.526,3.985,P<0.001)。异常形态红细胞有痘痕红细胞、口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嵴形红细胞和棘形红细胞,其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511~4.269,P<0.001)。尿毒症病人红细胞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PL明显降低,而Ch/PL和LPO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620~4.715,P<0.001)。尿毒症病人红细胞FI,红细胞异常率与膜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和PL呈负相关(r=-0.449~-0.574,P<0.001);而与Ch/PL,LPO呈正相关(r=0.466~0.620,P<0.001)。④结论尿毒症病人的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患者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内维生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洁英  李蓉蓉 《上海医学》1994,17(3):132-136
本文检测45例正常人和44例不同类型白血病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内维生素E、A、C、B12、β-胡萝卜素和叶酸浓度。结果表明,白血病血浆内β-胡萝卜素降低(P<0.001),B12显著增高(P<0.001),外周血白细胞内维生素E、B12和β-胡萝卜素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0.05)。在各类型白血病比较中,ALL血浆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髓系白血病(P<0.001),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叶酸预防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孕妇1 041例作为调查对象,初检孕周12~14周,根据妊娠前3个月和妊娠后3个月有无口服叶酸分为2组;其中A组614例为妊娠前3个月(至少1个月)至妊娠后3个月口服叶酸者,B组427例为妊娠前后从未口服叶酸者。于妊娠15~20周开始对孕妇行血细胞分析,血清叶酸含量测定及系统B超检测,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孕妇平均红细胞叶酸和血清叶酸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前至妊娠后3个月服用小剂量叶酸增补剂可降低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Vit B12与叶酸对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的缓解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子洲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入住的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时均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将其中额外服用Vit B12和叶酸的9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剩余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的7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长期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血清Vit B12、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家族史、平均病程及平均疗程中未见显著差异(P>0.05),提示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服药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腹胀、头痛及恶心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呕吐及低血糖中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Vit B12、叶酸、Hcy、SOD及GSH水平分别为(351.17±65.42)pmol/L、(5.33±1.26)μg/L、(107.29±36.92)ng/L、(62.69±21.05)×103U/L及(152.08±33.09)mg/L;对照组Vit B12、叶酸、Hcy、SOD及GSH水平分别为(402.61±72.09)pmol/L、(3.91±1.03)μg/L、(146.77±45.09)ng/L、(86.47±22.63)×103U/L及(192.71±36.95)mg/L;两组患者在Vit B12、叶酸、Hcy、SOD及GSH水平中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协同服用Vit B12与叶酸能够有效降低二甲双胍长期服用带来的不良反应,以腹胀、头痛及恶心为主;该作用可能与Vit B12与叶酸协同机体代谢降低Hcy和提高SOD及GSH水平,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为临床上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患者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带来新的实验依据和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孕期妇女叶酸及神经管畸形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完成卫生部部署的叶酸项目推广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问卷对乌鲁木齐市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300名孕期妇女进行调查,了解乌鲁木齐市孕期妇女对叶酸及神经管畸形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叶酸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60.18%,神经管畸形知识平均知晓率为39.74%;其中叶酸正确服用量及正确服用时间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7.7%和46.3%;神经管畸形发生时间知晓率为36.7%,叶酸能够预防神经管畸形的知晓率仅为47.3%。不同年龄、民族、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孕妇叶酸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教育程度孕妇对神经管畸形知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在乌鲁木齐的目标人群中很低,对少数民族、低文化程度及年龄较低孕妇人群有必要加大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叶酸及维生素C对高温引起的神经管畸形(NTD)的保护作用。方法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B,C)和对照组,A组(孕前第8天开始灌服叶酸及维生素C)、B组(孕后第1天开始灌服)和C组(不灌服)孕鼠分剐于孕第8天高温处理。对各组胎鼠进行形态学观察,记录并计算植入数、活胎数、死胎数、畸形数及NTD发生率。结果各组鼠胚均出现不同类型的NTD,C组NTD发生率最高,为78.3%.结论叶酸及维生素C对高温致NT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我市城区孕早期妇女叶酸与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我市主城区402名孕早期妇女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孕妇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疾病史、家族史、职业、性格、孕期情况、叶酸的功能、缺乏叶酸可能导致的后果、增补情况等.结果 研究中总体叶酸平均水平为(28.34±9.42)ng/mL,有245例(60.9%)研究对象了解神经管畸形病因,有190例(47.3%)了解神经管畸形分类,184例(45.8%)了解叶酸的作用,337例(83.8%)了解叶酸缺乏导致后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2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是神经管畸形病因知晓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初中是患者不了解叶酸缺乏导致的后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们要重视对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低、年龄较轻的孕妇的孕期营养知识宣教.长期坚持增补叶酸的相关工作,切实有效降低围产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叶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百色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2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C组,每组34例,分别给予MTX 7.5 mg/周,MTX 7.5 mg/周+叶酸5 mg/d及MTX 15 mg/周+叶酸5 mg/d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B、C组三组患者血清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是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79.41%、8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明显低于A组的29.41%和C组的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MTX(7.5 mg/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加用叶酸治疗可进一步降低MTX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李桂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3,(2):119-121,125
目的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降低上海市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方法 2009年12月1日~2010年12月1日向上海市农村育龄妇女、外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①通过项目实施使全区接受免费叶酸的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达95.55%,叶酸服用依从率达92.08%;②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全区准备怀孕育龄妇女和孕妇中抽样调查预防神经管缺陷的知识知晓率达93.89%;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健康教育力度;④项目实施得到街镇计生支持组织的大力支持。结论①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应常抓不懈;②加大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健康教育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③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生、街镇、网络优势,使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深入社区、深入每一个计划怀孕的育龄妇女当中;④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从新婚夫妇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妇女围受孕期服用叶酸的依从性,探索服用叶酸对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预防效果,分析影响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以通州区2013—2018年92 121例分娩妇女的常规孕期保健数据和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妇女的叶酸服用率和依从服用率(即孕前开始且规律服用率), 并分析服用叶酸与NTDs发生率的关系,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叶酸依从服用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依从性的对策。结果: 6年间,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总服用率为90.08%,有微弱上升趋势,而叶酸依从服用率仅为41.5%,且呈明显下降趋势。服用叶酸的妇女其胎儿NTDs的发生率是(5.5/万)未服用叶酸者(19.7/万)的27.9% (χ2=23.74,P<0.001),而服用单纯叶酸片和服用含叶酸的多种微量营养素的NTDs发病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母亲围受孕期补充叶酸可以减少70%的NTDs发病风险(RR=0.28,95%CI:0.16~0.49),且对无脑畸形和脊柱裂亚型均有预防效果。控制混杂因素后,本地户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妇女叶酸依从服用率高于外地户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妇女(P<0.05),年龄小于25岁、孕前偏瘦或肥胖的妇女、经产妇的叶酸依从服用率低于相应对比组(P<0.0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率较高,但服用依从性较低,妇女围受孕期未服用叶酸严重影响NTDs的预防效果。叶酸依从服用率受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地、产次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重点关注年龄小于25岁、体型消瘦或肥胖、文化程度较低、经产及夫妻均为外地户籍的妇女,以提高围受孕期叶酸服用的依从性,更好地发挥叶酸预防NTDs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6及B12在治疗肾移植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中的作用。方法:将195例预接受首次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3例,口服叶酸5mg/d,维生素B6 50mg/d及维生素B12 1mg/d,连续2个月左右;对照组92例则未口服B族维生素。分别于服药治疗前、术前1d、术后1、10、20及30d检测血浆Hcy浓度和血清肌酐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浆Hcy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下降较快,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6及B12可降低血浆Hcy浓度,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快速恢复,是减少肾移植并发症及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C和硝酸甘油合用对硝酸甘油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维生素C(VitC)和硝酸甘油(NTG)合用对NTG耐受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测定累积浓度的NTG对兔离体动脉环的舒张程度和静脉注射NTG1mg/kg后兔平均动脉压下降的幅度,以此来判断各组动物对NTG耐受的程度,测定免血管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结果:持续应用NTG贴片3日后,NTG组和NTG+Vit组免均对NTG所产生了耐受,但后耐受的程度显低于前(P<0。01);NTG+VitC组免血管组织中NO和cGMP的含量显高于NTG组(P<0.01),而MDA的含量显低于NTG组(P<0.01)。结论:VitC和NTG合用具有显改善NTG耐受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it能够减少NTG源性NO的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