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颈环扎术在早产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及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34周前的早产临产及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早产临产患者采取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或者单纯使用宫缩抑制剂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采取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紧急环扎术以及非环扎保守治疗。对治疗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早产临产组,紧急宫颈环扎联合宫缩抑制剂(硫酸镁)来治疗早产,平均保胎天数45.00 d,较单纯用宫缩抑制剂硫酸镁抑制宫缩的34例患者保胎天数[中位数为1(0.75-16)d]明显延长,34、37周后分娩率分别为66.7%(26/39)、30.8%(12/39),明显增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预防性环扎及治疗性环扎均较非环扎组保胎天数延长,增加32、34周后的分娩率(P〈0.05),但治疗性环扎可降低早产率(P=0.02)。结论观察资料结果显示早产临产患者硫酸镁联合宫颈环扎治疗早产效果更佳,增加34周以上的分娩率,降低早产率;预防性环扎不能降低37周前早产率,但能增加32、34周后分娩率,延长保胎天数;治疗性环扎可降低37周前早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干预时机及干预方法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妊娠者存在先兆早产或宫颈功能受到影响病例抗早产的效果。方法分析2006—201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27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合并单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抗APS干预时机分为未干预、孕前干预、孕14周干预及≥孕14周干预的4组,对其中59例存在先兆早产征象或宫颈功能受影响者将抗早产方法分为单纯抑制宫缩(A组)、抗APS+抑制宫缩(B组)以及抗APS+抑制宫缩+宫颈环扎术(C组)3种。分析早产风险因素以及不同干预时机下不同抗早产干预方法的孕周终止情况。结果早产发生率35.4%。59例有先兆早产征象或宫颈功能受影响,但早产风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分娩孕周在B组和C组明显大于A组(P0.001)。C组平均分娩孕周大于B组(P=0.028)。抗APS联合抗早产干预组平均分娩孕周明显大于无抗APS的单纯抑制宫缩A组(P0.001)。孕前干预与孕14周干预与APS先兆早产中34周之后和37周之后分娩呈正相关。结论 APS存在早产风险,孕前或孕14周前开始干预并联合抗早产治疗可以明显延长先兆早产病例的妊娠时间,增加34周后分娩率和足月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阴道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宫缩抑制剂治疗,试验组实施经阴道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新生儿基本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孕周延长时间、妊娠终止时间长于对照组,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 对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实施经阴道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孕妇妊娠结局,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早产临床风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影响早产分娩的风险因素以及对早产干预措施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发生在34周前的自发性早产临产、早产胎膜早破、宫颈机能不全、先兆早产4种临床表现类型共221例,比较4种临床表现之间发病的风险因素及影响干预措施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自发性早产临产的风险因素依次为:本次妊娠先兆流产史(OR8.917,95%CI2.308~34.457)、胎次(OR2.179,95%CI1.033~4.598)、宫颈长度改变(OR0.366,95%CI0.259~0.518);早产胎膜早破的风险因素依次为:自然流产史(OR4.922,95%CI1.115~21.72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OR5.341,95%CI1.571~18.164);宫颈功能不全的风险因素依次为:早产史(OR9.010,95%CI2.032~39.940),IVF-ET(OR2.603,95%CI1.195~5.670)。发生早期早产分娩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血象升高(OR4.695,95%CI2.065~10.671)、宫颈长度变短(OR0.633,95%CI0.456~0.880)。对早产干预措施的影响因素为紧急宫颈环扎术(OR26.372,95%CI2.770~251.085)和血象升高(OR7.111,95%CI1.769~28.53)。结论影响早产的风险因素较多,应注重IVF-ET妊娠的早产风险;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及注重感染指标监测是减少34周前分娩的重要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紧急宫颈环扎术在宫颈机能不全所致晚期流产和早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18例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延长孕龄4~146天,11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5例流产,共得到存活新生儿15例。宫颈口扩张2~6 cm组与2 cm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cm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与2~6 cm组、2 c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可有效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是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宫颈口扩张、胎膜突出时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宫颈口扩张6 cm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性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治疗性宫颈环扎术与未接受治疗性环扎的宫颈功能不全的单胎妊娠患者132例,按孕期超声或体格检查发现的宫颈长度及宫颈内外口扩张程度进行分组。宫颈长≤2.5 cm伴宫颈内口呈V形或U形扩张,宫颈外口闭合者58例接受环扎(A组),未接受环扎23例(a组);宫颈内外口均开大,同时伴或不伴胎囊突出者39例接受环扎(B组),未接受环扎12例(b组)。B组再按宫颈外口开大程度分:B1组为1 cm≤宫颈外口开大≤3 cm(27例),B2组为3 cm宫颈外口开大≤5 cm(9例),B3组为宫颈外口开大5 cm(3例)。分析比较临床效果及与环扎效果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分娩孕周、妊娠延长天数、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早期新生儿存活率均大于a组(P0.05);34周后及37周以后的分娩率明显增加(P0.05)。B组妊娠延长天数、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28周、32周、34周的分娩率均明显大于b组(P0.05);B组37周的分娩率大于b组(22.5%vs.0)。宫颈外口开大程度与环扎效果分析显示:环扎治疗B1组的妊娠延长天数及分娩孕周大于B2组,28周、32周及34周的分娩率明显增加(P0.05)。环扎A组保胎天数、分娩孕周、34周以后及37周后分娩率均大于环扎B1组及B2组(P0.05)。B3组3例中仅有1例早期新生儿存活。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囊突出情况、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与术后保胎天数呈负相关(β分别为-20.869、-17.431、-14.963)。不同环扎孕周对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早期新生儿存活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是妊娠期宫颈明显变化的宫颈功能不全抗早产的有效补救方法;宫内感染、未足月胎膜早破以及胎囊突出情况是环扎效果的影响因素,而宫颈外口开大5 cm的环扎效果受多因素影响;手术孕周不需局限在24周内,个体化处理为宜,手术效果不受手术孕周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主要有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后者包括紧急宫颈环扎术。目前更多研究集中在宫颈功能不全及其预防性应用方面。在妊娠期间发现的宫颈扩张和/或胎囊脱出情形下的紧急宫颈环扎术,由于临床情形更加复杂,在手术指征和临床效果等研究报道还多有不一致,而且,基本上排除宫缩存在。对有规律宫缩伴宫颈变化的患者行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的双重干预措施在临床应用方面,可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宫颈环扎术后联合不同宫缩抑制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并在术后使用不同宫缩抑制剂的56例单胎妊娠患者,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妊娠结局。结果紧急宫颈环扎术后使用阿托西班+吲哚美辛栓组的药物起效时间最短,成功率较高(P<0.05);盐酸利托君组药物不良反应较高60.00%,主要为心动过速(P<0.05)。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后联合阿托西班及吲哚美辛栓能延长妊娠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病史指征的宫颈环扎术人群中超声监测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 CL)的变化及环扎术后<24周短宫颈(CL≤2.5 cm)对<34周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病史指征McDonald宫颈环扎术且资料完整的单胎孕妇共145例的临床资料, 记录在围手术期及环扎术后孕≥20~24、≥24~28、≥28~32周经阴道超声测量的闭合段CL, 按分娩孕周分为≥34周分娩组(n=118)和<34周分娩组(n=27), 分析2组环扎术后CL与<34周早产的关系及环扎术后孕≥20~24周短宫颈孕妇早产的风险。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组的CL与<34周早产的关系, 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环扎术后CL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1)在145例病例中, 足月分娩106例(73.1%), <34周早产27例(18.6%), 其中7例(4.8%)<28周分娩(晚期流产)(其中2例为有生机儿并存活), 总体活产率96.6%(140/1...  相似文献   

10.
宫颈环扎术治疗孕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结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袁俊斋  张小玲  王瑜 《生殖与避孕》2004,24(1):59-60,62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孕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36例孕14-28周合并宫颈机能不全,采取宫颈环扎术治疗。结果:孕14-16周手术27例,延长妊娠时间至足月21例,早产3例,流产3例,胎儿成活23例;>16孕周手术9例,延长妊娠时间至足月4例,早产3例,流产2例,胎儿成活6例,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14-16周是宫颈环扎术最佳手术时机,>16孕周手术也可提高胎儿成活率,紧急宫颈环扎术是必要的,可以延长妊娠时间,提高活婴分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