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2.
刘琴 《中外健康文摘》2007,4(11):101-102
目的探讨一种有利于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科2006年1月~2006年12月90例足月孕剖宫产产妇分成A、B、C三组。A组为开塞露组、B组为中药排气汤组,C组在术后36小时不加任何干预。A组于术后6小时采用开塞露20ml纳肛;B组用中药排气汤经头煎和二煎混合后分别在术后6小时、10小时各服用100ml,C组不施加任何因素,让其自行排气,如果超过36小时,则采取措施。观察各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A组开塞露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6.67小时。与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剖宫产术后6小时用开塞露20ml纳肛有利于术后早期排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B两组术后6~8h分别给予单纯开塞露纳肛、开塞露纳肛加温水足浴,C组不施加任何干预因素,观察各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18.62h),B组(10.52h)明显短于A组、C组(34.86h),(P〈0.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开塞露纳肛加温水足浴,能快速有效地提前肛门排气时间,有利于产后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4.
肖霞  丘小霞  韦瑞敏  卢昱菁  冯上琼 《广西医学》2008,30(11):1666-1667
目的 探讨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方法.方法 将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术后6 h和12 h,A组用云香精 温水足浴,B组用温水足浴,C组不施加任何因素,观察各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A组为(15.48±4.0)h,B组为(27.70±8.16)h,C组为(33.16±8.32)h,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A组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最快(P<0.001).结论 云香精 温水足浴能快速、有效地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对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开梅 《吉林医学》2013,34(18):3710-37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进食对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促进产妇身体早日康复。方法:将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后6 h予以进食流质饮食,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结论:术后通过护理干预早期指导患者进食流质饮食,可使剖宫产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有利于早期恢复正常饮食,促进乳汁分泌和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温水足浴对促进肛门排气的护理效果观察. 方法 将60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采用温水足浴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结果 实验组采用的温水足浴护理方法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方法. 结论 剖宫产术后病人通过采用温水足浴方法后缩短了肛门排气的时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有文献报道[1],国内剖宫产率达40%~60%,某些地区甚至高达70%~80%。肛门排气时间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正常饮食、促进产妇早日康复、充分有效地做好母乳喂养及缩短住院时间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采用两种术  相似文献   

8.
温水足浴配合果导口服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最好方法。方法:将剖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在术后6h分别给A组温水足浴+果导口服,B组温水足浴,C组口服果导,D组不施加任何因素,观察各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温水足浴+果导口服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12.28h,与各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温水足浴+果导口服是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最好方法,对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萝卜加小米稀饭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9月我院剖宫产术后产妇1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产妇于术后6h进食由我院营养科提供的膳食饮食白萝卜加小米稀饭,对照组产妇不施加任何干预,观察2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产妇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14.25±3.3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42±4.35)h(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食用白萝卜加小米稀饭能够明显增加胃肠蠕动,快速有效地促进肛门排气,利于产妇尽快正常进食恢复体力,提高照顾婴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吴爱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6):149-152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2月20日~2017年8月12日作为研究阶段,共纳入研究对象1000例,均为接受剖宫产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0)和治疗组(n=50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腹胀发生2例(0.40%),对照组腹胀25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护理后,对照组SAS(48.61±3.78)分、SDS(46.55±3.05)分与治疗组SAS(34.64±4.31)分、SDS(30.56±2.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率99.20%高于对照组8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腹胀的发生,实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提前,有效改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术已经成为妇科常用术式。剖宫产的麻醉方式主要以腰麻为主。但腰麻术后常并发低血压、心动过缓、头痛、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昂丹司琼作为一种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常用于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最新研究发现,其在治疗产妇剖宫产术后低血压等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选择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需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122被按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具新式剖宫产术史,观察组具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史。两组均按原术式再次进行剖宫产术,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行再次剖宫产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进腹时间、总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手术疤痕宽度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腔总粘连率分别为68.8%和82.0%,观察组总粘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粘连和轻度粘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中、重度粘连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较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小,可作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国内CSP的发生率和检出率在逐年上升。此外,该病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危及孕妇生命。因此,准确诊断、及时处理将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存女性生育功能,挽救孕妇生命。MRI检查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非常关键的的作用,不但可以准确诊断而且可以通过MRI分型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1目的 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2方法 回顾性分析 9年间 13 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例。3结果 出血原因以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为主 ,药物治疗有效 92例 ,宫腔填塞有效 2 2例 ,子宫切除 18例。 4结论 剖宫产产后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行宫腔填纱或子宫切除 ,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富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随机抽取2008-01~2009-09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56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5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行再次剖宫产(RCS)125例(其中择期剖宫产112例,阴道试产改行剖宫产13例),占80.13%;阴道试产(TOL)44例,占28.21%,试产成功率为70.45%;阴道分娩(VBAC)31例,占19.87%。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分别为(175.7±4.0)ml和(85.5±8.5)ml,平均住院天数RCS组较VBAC组相对较长,分别为(8.20±1.58)d和(3.20±0.42)d,医疗费用RCS组较VBAC组为高。结论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者,不一定选择剖宫产作为绝对指征,如无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先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的超声表现。方法对2006年2月~2010年4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2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腹部及经阴道超声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22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后得到确诊,诊断准确率为78%,1例误诊为宫内妊娠,行人流术后,阴道流血不止,复诊再查,结合患者有剖宫产术病史,确诊为瘢痕妊娠,3例被诊断为难免流产,2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可能性大。结论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中多数表现典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分娩单胎孕妇的治疗经过及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共59例发生子宫切口憩室(子宫切口憩室组)和1 107例未发生子宫切口憩室(对照组)。结果: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口憩室组孕妇术后贫血比例较高(P=0.03)、中性粒细胞比较高(P=0.04),且更多情况下是属于择期手术。急诊剖宫产手术在宫口扩张超过3 cm后施行孕妇术后发生子宫切口憩室的可能性大(P=0.01)。剖宫产史同样是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高位因素(P=0.04),且孕妇距前次剖宫产超过5年更易发生子宫切口憩室(P=0.03);后位子宫和宫腔内手术史倾向于发生子宫切口憩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生率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后贫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剖宫产手术史及宫腔内手术史等。产科医生可以通过控制围手术期的高危因素来降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产科麻醉具有特殊性,需要兼顾产妇和胎儿。椎管内麻醉,尤其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剖宫产手 术的主流麻醉方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产妇和胎儿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若能早期进行风险预测,发现危险人群,予以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 参数,及时处理,可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