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南宁市2008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收集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季节、月份、致病因素、就餐场所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食源性疾病事件33起,病例413例,死亡3例。微生物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例数最多,发生9起,病例149例,分别占总数的27.27%、36.08%;有毒植物性9起,病例111例,死亡2例,分别占总数的27.27%、26.88%及66.67%;化学性5起,病例86例,死亡1例,分别占总数的15.15%、20.82%及33.33%;原因不明引起食源性疾病事件数虽最多,但其病例数最少,共10起,病例67例,分别占总数的30.30%、16.22%。结论南宁市食源性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并加大卫生宣教。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200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广州市2007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收集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按季节、月份、致病因素、就餐场所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食源性疾病事件59起,病例691例,死亡2例.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数和病例数最多,共33起,病例474例,分别占总数的55.93%、68.60%;有毒动植物性7起,病例38例,死亡2例,分别占总数的11.86%、5.50%、100.00%;化学性5起,病例60例,分别占总数的8.47%、8.68%;原因未明14起,病例119例,分别占总数的23.73%、17.22%.结论 广州市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今后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食源性疾病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4—2020年四川省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20年四川省通过网络直报的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20年,四川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125起、发病病例2 945例、死亡病例6例。9月及4—6月是高发月份,该时期报告事件数占总数的60.80%。事件主要分布在小学与中学。可疑食品主要来源于学校食堂与野外,分别占事件总数的55.20%和28.80%。致病因素以有毒植物和微生物为主,分别占事件总数的40.80%和20.80%。结论 学校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场所,应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20年潍坊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0年潍坊市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0年潍坊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9起,暴露1 064人,报告病例235例,无死亡病例。事件的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32起,占54.24%),其次为餐饮服务场所(25起,占42.37%);引发因素以不明原因为主(29起,占49.15%),其次为2种因素及以上(15起,占25.42%)。植物类食品引起的暴发事件数最多,占32.20%(19起),其次为动物类食品(17起,占28.81%)。结论 应逐步完善潍坊市食源性疾病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和监管机制,以提高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敏感性,减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山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上报的9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14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8起,发病人数1 238人,死亡4人。5-9月是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事件数和患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3.47%和83.28%;不明食品引起的暴发事件数最多,占总数的36.73%,在已经查明原因的暴发事件中,微生物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的主要因素;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的事件数最多,其次为家庭;在已经查明引发环节的暴发事件中,生产加工及误食误用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因素。63起事件由食源性疾病的哨点医院发现并报告,占全年事件报告总数的64.29%。 结论 加强对高发季节、高发因素、高发污染环节的监控;加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置;加大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宣传力度等,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清远市清城区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收集2015-2019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食源性疾病事件相关信息,对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发生场所分布、致病因素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构成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2015-2019年清远市清城区共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22起,发病270人,住院51人,无死亡病例。3-8月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16起,发病135人,住院24人,分别占事件数、发病人数和住院人数的72.7%、50.0%和47.1%。洲心、凤城街道两地共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14起、发病141人、住院21人,分别占事件数、发病人数和住院人数的63.6%、52.2%和41.2%。宾馆饭店、家庭共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19起、发病236人、住院50人,分别占事件数、发病人数和住院人数的占86.4%、87.4%和98.0%。由有毒动植物类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6起、微生物5起、化学性3起、不明原因8起,分别占事件总数的27.3%、22.7%、13.6%和36.4%。结论清远市清城区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月份为3月、5月、6月和8月;高发地区依次为洲心、凤城街道,高发场所依次为宾馆饭店、家庭;主要致病因素依次为有毒动植物类、微生物。应加强对公众及餐饮单位有关人员的食品安全宣传,严格监管,建立完善机制,减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温州市2011—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暴发规律和流行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6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食源性疾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暴发时间、致病因素、致病食品、就餐场所等进行归类统计。结果 2011—2016年温州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7起,累计发病数9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1/10万,死亡8例,病死率0.86%。已查明病因物质的事件62起,占71.26%,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和涉及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8.28%和58.40%,其中副溶血性弧菌(19.54%)、金黄色葡萄球菌(10.34%)和沙门菌(4.60%)是主要致病菌。家庭、宾馆饭店、学校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共发生66起,占75.86%。水产品及其制品引起的暴发起数和病例数均居首位,分别占14.94%和22.67%。结论应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食源性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特征、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08年共报告225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病10223例,无死亡病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暴发疫情总数的84.89%,其中水痘、流感分别占40.44%、33.33%;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暴发疫情共204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0.67%,发病8961例,占发病总人数的87.66%;冬春季暴发疫情较多,3-4月发生112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49.78%,12月发生27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12.00%。结论广州市传染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重点加强冬春季重点场所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南宁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特征,为建立起严密的预防机制提供更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南宁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及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6年南宁市食源性疾病暴发200起,发病3580人,死亡12人。暴发规模平均18人/次(范围2~322人)。暴发以夏秋季多见,51.00%的事件发生在家庭,54.86%的病例集聚在学校食堂。由微生物引发的病例占总数56.98%;在化学物中,有机磷农药的危害及影响最大。动物类食品是暴发事件的主流食品。另外,41.0%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未能查明病因。结论不断完善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网络并提高其效能,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筑建严密的食源性疾病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10.
蔡泽瑜  张明  张春雨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3):345-346,371
目的 分析南京市鼓楼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0年鼓楼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处置档案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20年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0起,发病511例,无死亡病例,总罹患率为16.94%,9年罹患率为8.64%~3...  相似文献   

11.
张冠峰  林海  曹瞬珊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89-2291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5年食物中毒流行特点,为防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中山市2004--2008年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2004--200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1532人。该市食物中毒发生以5--10月发生的中毒事件最多,占总发生数的76.8%。中毒发生行业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最多,共有21起,占中毒起数的30.5%;变形杆菌次之,有12起,占中毒总数的17.5%。结论近年来,中山市每年均有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行业性等特点,集体饮食行业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以夏秋季发病最高。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陆华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37-1838
目的了解泰安市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与规律,旨在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泰安市1991-2008年食物中毒报表及1991-2008年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泰安市1991—200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78起,中毒人数1926人,死亡1人,中毒死亡率为0.52‰;中毒原因主要为细菌性和化学性,分别占中毒总数的53.93%和41.57%。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第3季度,占52.06%;中毒场所以集体食堂为多,占55.06%;引起中毒的食物以果蔬类、熟食类为多,分别占35.39%和31.46%。结论泰安市发生的食物中毒以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和化学性中毒为主,加强监管力度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唐金芳  梁灵芝  徐斌  张晗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71-1873
目的通过了解南宁市200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制策略,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6—2011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南宁市2006—2011年共报告525例麻疹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青秀区,占全市的77.5%(407/525);3—8月为高发季节,发病数占86.86%(456/525);≤15岁病例占77.33%(406/525)。全部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有445例,占总数的84.8%;流动人口的麻疹病例占总数的31.62%。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初始免疫工作和强化免疫活动,提高流动人口麻疹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点。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夏萍  葛利辉  唐莉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67-2069
目的了解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401.84/10万,与2007年相比上升5.14%。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痢疾,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7.2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年龄分布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居多。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和痢疾是目前危害南宁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提示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以降低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程逸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45-1846
目的分析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南通市2005—2009年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调查表与调查总结等相关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全市报告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共计12起,发病129人,死亡1人;占同期总食物中毒次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的31.58%、9.95%、33.33%。结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控制重点是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熟卤制品加工、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教育管理相对人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的观念,按规范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1995—2013年安顺市食源性疾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20年来安顺市食源性疾病发病规律以寻求降低食品风险的依据和食品安全措施。方法采用Excel2007和Epinfo软件对1995—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安顺食源性疾病报告事件作流行病学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结果 1995—2013年共报告103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病3 587例,死亡61例。7、8月是高发季节。中毒原因以微生物为主,报告事件数为33起,占总事件数的32.04%(33/103);中毒人数为1 419人,占总病例数的39.56%(1 419/3 587)。死亡原因以化学中毒尤其是鼠药中毒为主,占死亡病例的55.74%(34/61);其次为不明原因死亡,占死亡病例的26.23%(16/61)。发病和死亡主要集中在农村人口中,中毒发病起数农村高于城市,中毒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χ^2=153.077 8,P〈0.01),但中毒病死率农村远高于城市(χ^2=28.177 8,P〈0.05)。结论安顺市食物中毒预防与控制重点在农村家庭与学校食堂,针对安顺市在高发季节对高发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发病数和死亡数,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玉溪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HFMD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V2.0收集病例信息资料,采集的病例标本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进行实验室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开展手足口病三间分布分析和病原检测结果分析。结果2008--2011年玉溪市全市9个县区共报告HFMD病例225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5.41/10万;最低为2008年的65.82/10万,最高为2009年的398.72/10万,各年度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P〈0.01)。2008--2011年每周均有HFMD病例报告,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在17~29周(5—7月)出现第1个高峰,48—50周(11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玉溪市9县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但各县(区)发病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2,P〈0.01);发病率最高的为新平县的328.77/10万,最低的为易门县的140.54/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91,P〈0.01)。病例以1—3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0.64%;在职业构成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8.12%。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率为24.94%,CoxA16阳性率为11.72%,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0.93%。结论玉溪市手足口病流行强度高,病原主要以EV71型为主,在落实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同时,要重点关注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救治,尽可能地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以期对南宁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对2004年~2008年南宁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域(场所)、致病菌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2008年南宁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35起,中毒人数753人,死亡0人。发生起数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5起,占中毒总起数的42.86%;中毒人数235人,占中毒人数的31.21%。其次为奇异变形杆菌,8起,占中毒总起数的22.86%;中毒人数149人,占中毒人数的19.79%。再次为沙门氏菌,6起,占中毒起数的17.14%;中毒人数75人,占中毒人数的9.96%。场所分布:商业饮食12起,占34.29%,学校10起,占28.57%;中毒人数:学校381人,占中毒人数50.60%;集体食堂226人,占30.01%;商业饮食119人,占15.80%:家庭27人,占3.59%。季节分布:对夏季为最多,其次为秋冬季。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很强的规律性,应根据其内在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疾控)系统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流调)队伍特点和现状。掌握基层食品安全事故流调队伍的不足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今后食品安全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下发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流调队伍调查表,由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负责填写后,加盖公章上报给市疾控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结果石家庄市疾控系统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流调专业人员中,本科占30.8%,大专占62.9%,硕士占6.1%;预防医学专业的占27.7%,检验人员占25.7%,其他专业占46.6%。平均能开展的病原微生物、中毒化学品检测项目不足50%。结论该市流调队伍学历偏低,专业构成不均衡,实验室检测能力偏低,应加强石家庄疾控系统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工作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各县市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大连市2011-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全市2年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起,发病696例,死亡10例,其中较大级别2起(占13.33%),一般级别13起(占86.67%),传染病类事件11起(占73.33%),11~12月份为高发月8起(占53.33%),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起(占53.33%)。结论大连市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重点关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