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我国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50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23.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率为76.0%,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为75.9%,网络录人报告卡上关键指标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相应指标的一致率仅为50.3%。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不容乐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某市2008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西省某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报告质量现状,掌握传染病疫情漏报情况.提高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分级抽样方法,对本市317家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结果传染病漏报率平均为4.78%,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漏报率有显著差异.分别是市级2.30%、县级3.01%、乡级8.78%、个体14.39%和其他20.00%。分病种漏报数较多的是其他感染性腹泻、肝炎;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率为4.82%,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未及时报告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市级5.71%、县级2.63%、乡级6.45%、其他0.00%和个体20.25%。报告卡不完整率为93.15%,填录卡一致性为92.81%,重卡率为0.24%。结论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每年2次对辖区69所医疗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漏报率16.86%,甲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5.54%,丙类传染病漏报率21.03%,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出血性结膜炎,占漏报病例的36.56%.其次是肺结核和伤寒、副伤寒,分别占漏报病例的25.65%和22.71%。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5.00%,报告及时率为88.97%。结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漏报情况,主要原因是个别临床医生对法定传染病模糊不清和不能准确诊断.以及疫情报告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疫情报告制度末落实。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4.
2007年长治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实现网络直报后全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的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的问题和不足,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于2007年10月对长治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期间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法定报告传染病17种2572例,漏报率为0.74%,迟报率为4.27%;报卡完整率为93.89%。结论规范、具体、可操作性强的院内传染病报告自查和奖惩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业务素质是提高报告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某市2006年医院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市2006年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情况,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该市抽取6家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调查。结果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率为31.40%,漏报率最高的传染病为麻疹(38.68%);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漏报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市级56.35%、县级11.86%、乡级12.5%;传染病报告迟报率为37.66%,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迟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市级8.14%、县级49.52%、乡级42.86%。卡片不合格报告率为44.32%,网络报告卡合格率为46.77%。结论某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培训,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将传染病报告管理纳入对医院的考核指标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信息。方法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国家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使用全省统一调查表,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006—2007年1~9月份传染病报告进行漏报调查分析。结果2年间,调查报告传染病24种,计17349例,漏报8例,漏报率0.050。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率分别为99.97%和99.84%;省、市、县、乡镇四级医疗机构的报告率分别为100.00%、100.00%、99.97%、99.87%;病种漏报率较高的有菌痢、肝炎、风疹、流腮、感染性腹泻等。结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报告工作中存在问题,为进一步优化该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法抽取天津市16个区县(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分别抽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8家,一级医疗机构36家开展调查。结果共抽查传染病634例,传染病报告卡605张。医疗机构传染病平均报告率为95.4%(95%CI :93.7%~97.0%),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诊病例与住院病例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级医疗机构的报告及时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高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结论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有漏报现象,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亟待提高。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导和培训工作,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优化电子病历系统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正确评价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工作实施有效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报告卡的填写质量、报告病例的审核及重卡筛查进行评价。结果2004年临猗县报告的1009例法定传染病中,县级医疗机构通过网络报告808例,乡级医疗机构通过传染病报告卡报至县疾控中心201例。1009例法定传染病中,及时报告848例,报告卡填写合格759张,传染病漏报率16.13%,报告病例各月按时审核率达100%,2张传染病报告卡为重卡。结论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力度,提高责任疫情报告人报告意识,并将传染病报告管理纳入医疗机构目标考核内容,严格报告卡的填写、审核、报告程序等。  相似文献   

9.
福田区1997~2000年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漏报率为0.98%,甲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0.64%,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2.10%,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流行性腮腺炎,漏报率为4.86%;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5.00%,报告及时率为88.97%。结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漏报、迟报情况,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2007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碧云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06-1809
目的了解湖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抽取161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门(急)诊、住院部和化验室传染病病例28891例。全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总漏报率为4.19%,报告卡合格率为92.21%。其中甲、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4.21%和4.02%。漏报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为钩体病(15.79%)、甲肝(14.84%)、百日咳(11.11o,6)、风疹(9.66%)和流行性腮腺炎(7.02%)。医疗机构中住院部、化验室、急诊和门诊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72%、4.51%、6.20%和6.92%。县及以上级别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22.84%、地市级6.85%、县区级3.59%、乡镇级9.90%。结论湖南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差距,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级和省级应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强化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连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和及时率,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信息。[方法]参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和《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每年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08~2009年共查出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种1175例,漏报210例,平均漏报率为17.87%。2008年、2009年的漏报率分别为16.09%、19.15%。县级、乡镇级和其他(民营和卫生站)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分别为13.30%、19.74%、25.00%,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漏报率越低。乙、丙类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22.37%、12.16%,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丙类。2008~2009年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5.81%、3.08%,总未及时报告率为4.20%,其中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其他(民营医院)未及时报告率分别为3.61%、10.31%、0%,乡镇卫生院未及时报告率明显高于县级医院。[结论]连州市传染病漏报率和未及时报告率仍然较高,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意识,加大监督力度,是提高连州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沈阳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综合质量动态,为制定管理办法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质量统计模块中“质量综合评价”中的相关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结果沈阳市2006--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不及时率为2.80%,审核不及时率为0.22%,重复报告率为0.002%,零、缺报率为0.19%,信息综合质量评价指数为0.80%。报告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乡镇卫生院的督导检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配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09年青海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现状进行评价,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2009年青海省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统计模块数据,根据《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进行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2009年青海省医疗机构平均及时报告率为90.46%,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及时审核率为96.74%,重卡率为0.26%,县(区)零缺报率为13.77%。[结论2009年青海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总体情况不是很理想,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告及时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审核、查重及时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现场督导检查,了解乌鲁木齐市医疗单位网络直报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网络直报工作重点,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方法采取查看现场、抽查资料、现场考核等方法,了解疫情管理情况并统计抽查病例数和抽查卡片数,计算传染病漏报率、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结果共调查医疗机构57家,抽查传染病12种488例,漏报12例,总漏报率为2.46%,较2009年漏报率(5.91%)下降了58.38%。结论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各项组织制度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的重要保证。该市的传染病漏报率在逐渐降低,但还需加强和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疫情报告及时率,减少漏报,切实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慧  刘凤仁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03-2404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居民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从而推算出人群中的实际发病水平。方法按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3个街道进行隔户人户居民漏报调查。结果共调查8个社区626户2355人,查出法定传染病32例,漏报11例,传染病漏报率为34.38%,其中传染病漏诊率为21.88%。居民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62.50%,丙类传染病漏报卒为34.38%,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报告发病率是实际报告发病率的1.93倍。结论深圳市龙岗区的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现象较为严重,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常豫红  雷启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891-893,896
[目的]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2005~2009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近5年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漏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平均漏报率22.50%,呈逐年下降;5年平均报告及时率、卡片完整率、准确率、录入一致率分别为92.22%、88.95%、87.52%、82.35%,报告质量逐年上升。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漏报率存在差异,县区级机构漏报率最低,村卫生站、个体诊所和民营医院漏报率最高。漏报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结论]龙马潭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强督导检查与通报,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2年广西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以便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方法对宜州市26家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网报质量进行调查,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验影像部门等临床记录,对传染病登记数及报告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宜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5.8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5.04%,准确率为90.86%,一致率为86.68%,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患者登记率为52.13%。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漏报率较高,主要漏报病种有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差。结论2012年宜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及其报告质量差别较大,应加强传染病督导检查力度,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建立功能科室和临床医生的结果反馈机制,是减少传染病漏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州市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与管理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高州市2003~2006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记录,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中规定的方法对不同级别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州市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共查出法定传染病17种564例,漏报的64例,漏报率为11.35%,不同年份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村级传染病漏报率最高,镇级次之。应加强镇、村两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韶关市新丰县1997-2006年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逊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8):754-756
目的掌握韶关市新丰县各级医院传染病漏报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对该县各级医院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1997-2006年共查出乙、丙类传染病2483例,漏报677例,平均漏报率27.27%;乙类传染病漏报率(24.16%)低于丙类传染病漏报率(66.48%)(Χ^2=7.54,P〈0.01)。2002-2006年平均漏报率(13.26%)低于1997-2001年平均漏报率(40.84%)(Χ^2=5.31,P〈0.05);县级医院的漏报率(12.30%)低于镇级医院(40.80%)(Χ^2=6.45,P〈0.01)。共对2631张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了分析,其中及时报告1507张,平均及时率(57.28%);实现网络直报前1997-2003年平均及时率(28.04%)低于直报后2004-2006年的平均及时率(80.95%)。结论要减少传染病的漏报、迟报现象,提高各级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必须加强传染病报告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增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06--2012年南京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进行分析,以提高网络直报质量,为以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网络数据进行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2006--2012年南京市共报告传染病报告卡22321张,其中86.87%的传染病报告卡来自医院;网络直报用户报告率由81.29%上升至100%;南京市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从95.87%上升到100%,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及时审核率由99.55%提高至100%,重卡率由0.013%降至零,县(区)零缺报率为零。结论2006--2012年南京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逐年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告及时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及时审核、查重在高效、稳定、持续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