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35例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结果 83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联合其他手术183例(21.9%)。手术时间55.3(40~90)min;术中出血量20.4(5~50)mL,无术中术后输血者。术后24~48 h全流质饮食。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平均37.5个月。56例(6.7%)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吞咽困难28例,食管裂孔疝复发(折叠的胃底疝入胸腔)4例,症状复发18例,胃肠胀气综合征6例。结论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并可联合手术治疗其他疾病,是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病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联合组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 结果2组术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反流症状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对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微创、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对3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单纯胃底折叠术5例(Toupet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25例(Nissen式3例,Toupet式22例),腹腔镜单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3例.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5 min.术后平均住院6d.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4个月,3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明显好转.结论:对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管裂孔疝的手术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疝修补术与抗反流手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重要方式。目前机器人手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胃食管手术,但关于其对比传统腹腔镜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且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对以上问题进行总结后发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具备自身硬件设施的优势,在未来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抗反流手术中的应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疗效。方法 2004年5月~2008年11月45例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反流手术。采用视觉模拟积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价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胃食管反流症状,包括烧心、吞咽梗阻、反酸、胸痛、嗳气等。结果在缝合缩小食管裂孔的同时,行改良Nissen术9例,Toupet术10例,Dor术26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2~203min,平均118min。术后住院2~8d,平均2.7d。术后发生胃潴留3例,吞咽梗阻2例。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1.5月,2例分别在术后1、12个月复发。胃食管反流综合症状VAS评分术前中位数5分(4~8分),术后1、6、12个月中位数均为1分,术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反流手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行不同类型的疝修补术,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于术后统计患者手术效果及反流情况,观察手术前后食管压变化。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反流时间显著缩短、反流次数与长反流次数显著减少、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DeMeester及GERDQ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LES压力、残余压均显著升高,松弛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增加食管压力,抑制患者反流症状,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58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观察组),22例患者行开腹手术(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4个月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调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DQ评分显示术后4个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 结论: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积极应用于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初步经验。方法2004年5月~2005年4月,食管裂孔疝15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抗反流手术。Ⅰ型4例均伴有严重的胃食管反流,Ⅱ型10例,Ⅲ型1例。在缝合缩小食管裂孔的同时,行N issen术9例,Toupet术4例,Dor术2例。采用视觉模拟积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价术前及术后1、6个月胃食管反流症状,包括烧心、吞咽梗阻、反酸、胸痛、嗳气等。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0~187 m in,平均125 m in。术后住院2~5 d,平均2.8 d。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8.5月,无疝复发。胃食管反流综合症状VAS评分术前5.0±3.9,术后1个月降至0.9±1.3(t=3.823,P<0.05),术后6个月降至0.8±1.6(t=3.549,P<0.05)。术后并发胃潴留2例,吞咽梗阻1例,3个月后缓解。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其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1月对40例胃食管反流病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腹腔镜单纯胃底折叠术7例(Toupt式),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33例(Nissen式5例,Toupet式28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75~215min,平均112min;术中出血量10-350ml,平均52ml;术后住院5—10d,平均7d。40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16个月,34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6例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结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内蒙古包钢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就诊的80例胃食管反流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40例。A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Nissen胃底折叠术,B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食管反流情况、食管压力、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评分、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评分(GERD-Q)、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2组患者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反流时间、次数,长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食管残余压平均值、下段括约肌压力、松弛率和无效吞咽率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P<0.05);2组患者GLQI与GERD-Q评分均有所改善,且A组GLQI评分高于B组,GERD-Q评分低于B组(P<0.05);2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对抗反流,减轻术后吞咽困难具有明显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同时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五孔法。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再行胃底折叠术(21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6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最后行LC。结果27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食管内压力(19.32±4.11)mm Hg,显著高于术前(7.30±1.36)mm Hg(t=-16.407,P=0.000);术后24 h食管pH值9.20±2.15,显著低于术前160.16±50.30(t=16.387,P=0.000)。无出血、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27例随访1-24个月(其中7例随访1-6个月,20例随访7-24个月),无食管狭窄、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一期行腹腔镜手术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Ⅲ、Ⅳ型食管裂孔疝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4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Ⅲ、Ⅳ型食管裂孔疝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为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随访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Ⅲ、Ⅳ型食管裂孔疝54例,包括Ⅲ型食管裂孔疝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36例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6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临床上以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和贲门失弛缓症最为常见,中、重度病人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传统外科的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针对上述疾病所开展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腹腔镜贲门括约肌切开术逐渐被临床应用。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方面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部分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例胃部分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及Nissen胃底折叠术。结果: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及Nissen胃底折叠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开胸手术。手术时间70~120 min,出血量50~80 mL,术后24 h后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术后住院3~10 d。结论: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部分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胃底折叠术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11年2月10年中2个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儿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81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0例,新华医院51例)临床资料,包括食管裂孔疝76例,单纯严重胃食管反流5例。男49例,女32例。年龄25天~11岁。2例有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史。采用5个5 mm trocar分别经脐和两上腹、两侧中腹部进腹,保留脾胃韧带完成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结果79例镜下完成手术(包括Nissen-Rossetti术37例,Thal术42例),2例中转开放手术。出院前均行食管钡餐(GI)复查,37例Nissen-Rossetti术后9例轻~中度食管下端狭窄,1~2次扩张后缓解症状;42例Thal术后7例存在轻度反流。术后69例获随访,时间2个月~7年,平均26个月。2例食管裂孔疝术后1个月复发,再次镜下手术,1例证实膈肌脚尼龙缝合线松脱,1例裂孔关闭不够,仍有一较小旁疝形成,均再次镜下修补,术后恢复好;1例术后出现发作性腹痛伴呕吐;1例智力发育障碍者术后吞咽功能退化,顽固性拒食,长期鼻胃管喂养;2例胃食管轻~中度反流伴有胃动力差。其余63例术后生长发育好,术前临床症状消失。结论①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儿童胃食管反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途径。②对于食管裂孔疝,选择镜下Thal术可有效减少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③对于严重胃食管反流,选择Nissen-Rossetti术,术后抗反流效果更确切,与传统的Nissen术相比,保留胃短血管的Nissen-Rossetti术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腹腔镜Nissen手术在治疗食管裂孔疝中的优越性。方法:应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治疗31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仅1例发生纵隔气肿。术后随访6个月~7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当今治疗食管裂孔疝手术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手术指征选择。方法:总结2000年至2013年收治的185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术后近期远期结果(生活质量、病人满意率、抗反流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复发),分析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85例病人均顺利施行腹腔镜抗反流手术(食管裂孔修补+胃底折叠),手术用时50~200 min,术中失血10~100 mL,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病例。20例病人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经针对性处理后痊愈;术后并发慢性吞咽困难16例,多为轻、中度;163例GERD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手术满意率达88.1%;166例病人术前胃食管反流症状典型,术后152例症状明显改善(91.6%),14例无缓解。随访见8例术后复发,其中2例合并食管裂孔疝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可行、疗效可靠,但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Toupet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21例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Ⅰ型9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2例)修补,采用单纯缝合膈肌脚,补片完全缝合,补片缝合加钉合等方法修补食管裂孔疝,并同期行部分胃底折叠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170min。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7d。术后随访1~16个月,2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改善不明显,无明确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的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随访腹腔镜治疗食道裂孔疝的效果。方法对28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132例做胃底270°部分折叠术(Toupet术),148例做胃底360°折叠术(Nissen术)。36例应用补片修补疝缺口,剩余患者采用直接缝合。结果 280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190min,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失血10~50ml;术后24~48h进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7d。结论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具有疗效确定、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并发症率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