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应用胸腺肽α1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免疫增强剂联合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将97例行肺叶或右全肺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组1:围术期给予胸腺肽α1治疗;组2:围术期未给予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另选择19例同期非肺癌而采取手术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CA)测定3组围术期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变化。结果术后第1d组1 CD4^+T、CD4^+T/CD8^+T高于组2(CD4^+T 36.92%±2.10% vs.31.18%±7.64%;CD4^+T/CD8^+T 1.31±0.36 vs.1.09±0.32;P〈0.05),术后第3d组1 CD4^+T和CD4^+T/CD8^+T高于组2(CD4^+T 45.66%±3.77% vs.34.70%±8.42%;CD4^+T/CD8^+T 1.42±0.11 vs.1.14±0.20;P〈0.05);术后第9d CD4^+T、CD4^+T/CD8^+T高于组2(CD4^+T 47.28%±1.96% vs.39.12%±3.10%;CD4^+T/CD8^+T 1.46±0.14 vs.1.22±0.36;P〈0.05);术后第16d组1 CD4^+T、CD4^+T/CD8^+T与组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应用胸腺肽α1后细胞免疫功能较快恢复至正常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与阴式子宫切除术(vaginal hysterectomy,VH)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2007年10月我科66例单纯子宫切除术按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意愿分为2组:LAVH组35例,VH组31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3.8±44.3)min、(98.6±43.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3.8±36.5)ml、(122.5±38.7)ml,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309,P=0.194;t=-1.437,P=0.176)。2组术前、术后1d、术后4d相应时点比较,CD3^+、CD4^+、CD8^+、CD4^+/CD8^+、IL-6、TNF-α、CRP均无显著差异(P〉0.05)。LAVH组术后1dCD3^+、CD4^+、CD4^+/CD8^+较术前明显降低(q=3.47、3.52、3.65,P=0.044、0.041、0.039),术后4d恢复至术前水平(q=1.72、1.03、0.37,P=0.103、0.192、0.47);术后1dIL-6、TNF—α、CRP较术前明显升高(q=25.94、17.25、33.07,P值均为0.000),术后4d TNF-α恢复至术前水平(q=2.21,P=0.080),IL-6、CRP仍高于术前(q=3.07、13.14,P=0.038、0.000)。VH组术后1d CD3^+、CD3^+、CD4^+/CD8^+较术前明显降低(q=3.50、3.72、3.55,P=0.043、0.036、0.042),术后4d恢复至术前水平(q=2.58、0.58、1.98,P=0.081、0.39、0.097);术后1d IL-6、TNF—α、CRP较术前明显升高(q=29.81、18.96、37.98,P值均为0.000),术后4d TNF—α恢复至术前水平(q=2.53,P=0.067),但IL-6、CRP仍高于术前(q=2.97、15.69,P=0.042、0.000)。结论VH、LAVH均可引起机体一定程度的免疫反应,但二者对免疫功能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对重症肌无力(MG)病人外周血T细胞的远期影响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胸腺切除(手术组)、21例胸腺未切除(非手术组)MG病人和25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CD8^+T、CD4^+/CD8^+、CD4^+CD25^+T细胞的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FN-γ、IL-4水平。结果 MG病人胸腺切除后完全缓解9例(36%),部分缓解13例(52%)。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25^+T%显著降低(t=2.917,P=0.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CD4^+CD25^+T%、CD8^+T%显著增高(t=7.935,P=0.000;t=2.619,P=0.012),CD4^+CD8^+显著降低(t=3.060,P=0.004)。手术组外周血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手术组(t=5.060,P:0.000),但显著高于对照组(t=3.709,P=0.001)。胸腺切除后部分缓解者CD4^+CD25^+T%显著低于完全缓解者(t=2.292,P=0.033),但高于无效者(t=5.225,P=0.000)。结论 MG病人外周血T细胞紊乱在胸腺切除后远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与MG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共53例进展期胃癌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7例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26例,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天及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的比值;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平均用时长于开腹组(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P均〈0.05);术中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首次进流食时间2组接近(P〉0.05)。术后第1天及第7天,2组外周血CD3、CD4^+及CD8^+检测结果较术前均下降(P〈0.01,P〈0.05);术后第1天2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已接近术前(P〉0.05),而开腹组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1天及第7天2组CR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之间相比,术后第1天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但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P〈0.05,IgA除外)。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而且对围手术期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也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疗效并评价其应用的经济学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5例,开腹手术组50例,回归性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23.47±46.5分钟)与开腹手术时间(115.06±42.42分钟)无显著性差异(P〉O.05):腹腔镜术中出血量(101.20±11.40m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5±4.1小时)、术后住院天数(5.12±2.0天),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133.50±13.50ml)、肛门排气时间(33.04±23.60小时)、术后住院日数(7.32±3.1天)(P〈0.05);腹腔镜手术费用(10282±1687元)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7532±3491元)(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效果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总成本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宗亮  陈平  赵伟  石磊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2):97-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方法28例胃间质瘤患者分别采用经腹腔镜或常规开腹手术行胃间质瘤切除术,主要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早期复发情况,并以此推测两种术式在手术安全性的优劣。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手术组为(100.7±24.8)min,开腹手术组(95.0±22.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腹腔镜手术组为(56.4±18.1)ml,(83.9±2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腹腔镜手术组为(69.4±32.3)h,开腹手术组(104.6±20.7)h,P〈0.05,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组(8.8±1.8)d,开腹组为(11.4±1.5)d,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1例,开腹组2例,P〉0.05。随访期内(6~2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行胃间质瘤切除术是安全的,且患者创伤小、康复快,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分为标准营养组(EN组)和免疫营养组(EIN组),每组32只。将两组大鼠制成烧伤总面积30%TBSA的Ⅲ度烫伤模型,于伤后1、4、7、10d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浆细胞数量及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变化。另取8只健康大鼠检测上述指标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1)与正常值比较,伤后EN组CD3^+、CD4^+、CD4^+/CD8^+降低但CD8^+升高,与各项指标大部分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伤后10d与EN组(CD4^+/CD8^+为1.26±0.10)比较,EIN组CD3^+、CD4^+、CD4^+/CD8^+(CD4^+/CD8^+为1.86±0.25)升高而CD8^+下降(P〈0.01)。(2)伤后4、7、10d,EIN组肠黏膜PCNA表达水平、浆细胞数量及肠黏液S-IgA含量较EN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烫伤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可以提高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标准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与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对患者白细胞、血清皮质醇、甲状腺素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比较机体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创伤应激反应。方法选择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24例和开放手术患者2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6d抽取静脉血测定白细胞数、血清皮质醇、甲状腺素(FT3、FT4)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的白细胞数、血清皮质醇、CRP含量均较术前增加(P〈0.05),血清FT3、FT4含量较术前降低(P〈0.05),但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间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的各项指标均开始缓慢恢复,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6d,后腹腔镜组除白细胞数外的所有指标均恢复术前水平,而开放手术组的各项指标未能恢复术前水平(P〈0.05)。结论开放手术与后腹腔镜肾脏肾癌根治术在术后第1d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应激反应没有差异,但后腹腔镜组的机体恢复速度快于开放手术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51例结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及CD25进行了检测。结果(1)结肠癌组CD4^+CD25^+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25^+细胞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结肠癌组手术后患者CD4^+CD25^+、CD4^-CD25^+细胞与手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3)结肠癌组淋巴结转移患者CD4^+CD25^+细胞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可以反映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存在抑制状态,且可能与肿瘤的免疫耐受有关,并可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份输血对食管癌、直肠癌病人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 24例食管癌和24例直肠癌病人,分别随机分为四组,输盐水组(Ⅰ组),输压积红细胞组(Ⅱ组),输全血组(Ⅲ组),输血浆组(Ⅳ组),每组1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10、15天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3^+CD8^ )比例及自然杀伤细胞(CD16 56^ )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四组病人CD3^ 、CD4^ 、CD8^ )/(CD3^+CD8^ )、CD16 56^ 显著降低(P<0.05或0.01);术后第5天输全血组和输血浆组CD3^ 、CD4^ 、CD8^ 、CD^ 16+56显著降低(P<0.05),输盐水组及输压积红细胞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10天输全血组和输血浆组,CD^ 16 56仍较低(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输全血组和输血浆组CD^ 16+56显著低于输盐水组(P<0.05);术后第5天输血浆组CD4^ 显著低于输压积红细胞组(P<0.05)。结论 食管癌和直肠癌病人术后可出现一个可逆性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程,输全血和血浆可加重免疫抑制,而输压积红细胞以机体的免疫抑制较轻。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梗阻性因素对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一期切除吻合术式选择的影响,我们使用流式细胞仪对21例梗阻性大肠癌患者、72例非梗阻性大肠癌患者术前3d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并选取同期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梗阻性大肠癌组和非梗阻性大肠癌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显著减少(P〈0.01),CD8^+细胞增多(P〈0.01);但梗阻性大肠癌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与非梗阻性大肠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单从细胞免疫角度进行考虑,梗阻性因素并不影响对大肠癌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后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URSA患者LIT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P0.05)。结果 25例URSA患者经LIT后成功妊娠16例,治疗后所有URSA患者(n=25)和妊娠成功组(n=16)外周血CD3+T细胞、CD4+HLA-DR+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CD4+T和CD3-CD56+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B细胞和Treg细胞、CD56bright CD16-NK、CD56dimCD16+NK、CD3+CD56+NKT及CD69+NK细胞比例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LIT后外周血T细胞、NK细胞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CD4+T细胞、CD3-CD56+NK细胞比例降低和CD3+T细胞、活化CD4+T细胞增加也许有利于维持妊娠,T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表型有望作为LIT疗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54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组),另选取60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变化、手术根治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4,P<0.05),手术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8,P=0.000),术中输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RP、CD4+、CD8+、CD4+/CD8+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腹腔镜组CRP、CD8+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242、CEA、CA724、CA199含量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3%vs.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各站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可行性高、肿瘤根治性彻底,可作为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对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N K细胞活性;并对2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量显著低于开腹组,而肛门排气、排便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开腹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 D 3+、C D 4+、C D 8+、C D 4+/C D 8+、N 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2组患者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 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 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5)。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显著升高,术后24 h 2组患者FIB、D-二聚体均继续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腹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 h FIB、D-二聚体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但是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临床上需要在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PL)对输尿管下端结石患者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输尿管下段结石6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31例(ESWL组),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30例(URS-PL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毕30 min、术后1天以及术后4天抽取肘静脉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统计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T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含量以及杀伤活性。结果:ESWL组术后CD_3~+、CD_4~+ T细胞比例、CD_4/CD_8比值、NK细胞比例和杀伤活性无明显变化;URS-PL组术后1天CD_3~+、CD_4~+T细胞比例、CD_4/CD_8比值、NK细胞比例和杀伤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ESW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天恢复正常。ESWL组与URS-PL组患者围手术期T细胞增殖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相对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对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抑制更细微。免疫应答反应作为监测机体创伤程度这一因素将对选择ESWL和URS-P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对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阐明免疫调理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成功制作SD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模型,被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制作脓毒症模型后分别在3、12、24、48h采血待测。检查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实验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CD8们林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调理可以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免疫调理可以提高脓毒症大鼠淋巴细胞计数和CD4^+T淋巴细胞,从而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联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高龄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1例65岁以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应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行腹腔镜手术(n=30),Ⅱ组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n=31)。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取外周血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T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比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CRP、IL-6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Ⅰ组升高更明显(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均较术前降低(P<0.05),Ⅰ组的IgM含量下降更明显(P=0.002);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T细胞亚群含量较术前降低(P<0.05),Ⅰ组下降更明显(P=0.03,P=0.024,P=0.002),术后第7天,Ⅱ组已恢复至术前水平,但Ⅰ组CD8+含量仍低于术前(P=0.008)。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相对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表达及其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四色荧光抗体染色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IFN-γ’(Th1)、CD4^+/IL-4^+(Th2)细胞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均降低;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含量、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Th2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存在着T及Th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失衡,这可能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西罗莫司为基础联合槐耳颗粒、胸腺肽α-1的三联抗肿瘤疗法对大鼠肝癌肝移植复发模型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72只Sprague-Dawley(SD)大鼠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三联组、西罗莫司组、槐耳组、胸腺肽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 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 其余各组均采用化学诱癌法建立模拟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 取阳性对照组大鼠鉴定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Treg%)、CD4+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比例(CD4+T%)及CD8+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比例(CD8+T%)。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Treg%与CD4+T%、CD8+T%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4+/CD8+)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鼠肝癌组织病理切片提示建模成功。阳性对照组的Treg%高于空白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三联组的Treg%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胸腺肽组和槐耳组, 明显高于空白组(均为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三联组、西罗莫司组和胸腺肽组的CD4+T%和CD8+T%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联组的CD4+T%和CD8+T%均高于胸腺肽组、西罗莫司组和槐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大鼠的外周血Treg%与CD4+ T%、CD8+ T%和CD4+/CD8+均呈负相关, 且三联抗肿瘤疗法可降低Treg%与CD4+/CD8+之间的负性相关关系。结论 西罗莫司为基础的三联抗肿瘤疗法可降低大鼠外周血Treg水平, 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 发挥抗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研究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组33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1iver cirrhosis,LC)组2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组17例及健康对照组(Control)20例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对计数,并检测肝功能、HBVDNA含量及HBV血清标志物。结果按Control、CHB、LC、CSH顺序,CD3^+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依次升高,而CIM^+T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百分比依次降低,且CHB、LC、CSH组与Control组及CHB组与CS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8)。CHB患者的CD3^+T细胞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HBVDNA含量(log_10)呈正相关(P〈0.001;P〈0.001);CD8^+T细胞与HBVDNA含量(log_10)呈正相关(P=0.007),NK细胞与HBVDNA含量(log_10)(P=0.001)呈负相关。CHB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者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低于HBeAg阴性者(P=0.018;P〈0.001),而HBVDNA含量(log_10)和CD8^+T细胞高于HBeAg阴性者(P=0.012;P=0.019)。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对值紊乱,且与临床类型、病情、血清HBVDNA水平及HBeAg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