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对慢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哮喘组、布地奈德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哮喘组小鼠于第0天和第14天以卵白蛋白(OVA)致敏,第24天开始雾化吸人1%OVA激发并持续28 d,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布地奈德组在吸入OVA前2 h雾化吸入布地奈德30 min;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于最后一次雾化结束后24 h对肺组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运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管腔内周长(Pi)、管壁面积(WAt)、支气管平滑肌面积(WAm)、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N).将WAt、WArn、N用Pi标准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 2、Smad 3、Smad 7 mRNA表达.结果 哮喘组WAt/Pi、WAm/Pi、N/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布地奈德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哮喘组TGF-β1蛋白和TGF-β1、Smad 2、Smad 3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TGF-β1蛋白和TGF-β1、Smad 2、Smad 3 mRNA的表达下降.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可显著上调Smad 7 mRNA的表达.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通过抑制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TGF-β1、Smad 2、Smad 3的过度表达.上调Smad 7的表达,从而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明显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受体拮抗剂SB 431542对慢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影响,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布地奈德组及SB 431542组,每组10只;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布地奈德组和SB 431542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和SB 431542滴鼻,每周3次.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气道炎症及胶原沉积情况;AB-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测定气道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TGF-β1、MMP-9、TIMP-1水平及血清总IgE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中Smad3、p-Smad3及Smad7蛋白表达.结果 哮喘组与正常组相比,嗜酸粒细胞浸润增多,气道管腔狭窄,平滑肌层增厚,胶原纤维增生;布地奈德组上述改变均较哮喘组轻;SB 431542组嗜酸粒细胞浸润较哮喘组减轻,但仍高于正常组及布地奈德组,平滑肌层增厚、胶原纤维增生较哮喘组明显减轻(P<0.05),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小鼠支气管AB-PAS及α-SMA 阳性染色面积/支气管基底膜周径显著增加(P<0.05),布地奈德组及SB 431542组小鼠支气管AB-PAS及α-SMA 阳性染色面积/支气管基底膜周径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气道炎症指标(血清总IgE、IL-4、IL-5及TGF-β1)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布地奈德组上述指标低于哮喘组(P<0.05),SB 431542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TIMP-1在哮喘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在布地奈德组及SB 43542组的表达低于哮喘组(P<0.05),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各组小鼠肺组织Smad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p-Smad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布地奈德组及SB 431542组p-Smad3表达低于哮喘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Smad7表达降低(P<0.05),布地奈德组及SB 431542组Smad7表达高于哮喘组(P<0.05),且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 431542能显著减轻哮喘小鼠细胞外基质沉积及平滑肌增厚,延缓哮喘小鼠气道重塑进程,该作用可能部分与其调节MMP-9、TIMP-1的表达有关.SB 431542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浸润无明显改善,说明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不依赖于TGF-β1/Smads通路.  相似文献   

3.
李娟  沈奕  钱艳  黄茂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9):643-65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受体拮抗剂SB 431542对慢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影响,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布地奈德组及SB 431542组,每组10只;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布地奈德组和SB 431542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和SB 431542滴鼻,每周3次.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气道炎症及胶原沉积情况;AB-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测定气道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TGF-β1、MMP-9、TIMP-1水平及血清总IgE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中Smad3、p-Smad3及Smad7蛋白表达.结果 哮喘组与正常组相比,嗜酸粒细胞浸润增多,气道管腔狭窄,平滑肌层增厚,胶原纤维增生;布地奈德组上述改变均较哮喘组轻;SB 431542组嗜酸粒细胞浸润较哮喘组减轻,但仍高于正常组及布地奈德组,平滑肌层增厚、胶原纤维增生较哮喘组明显减轻(P <0.05),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小鼠支气管AB-PAS及a-SMA阳性染色面积/支气管基底膜周径显著增加(P<0.05),布地奈德组及SB 431542组小鼠支气管AB-PAS及α-SMA阳性染色面积/支气管基底膜周径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气道炎症指标(血清总IgE、IL-4、IL-5及TGF-β1)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布地奈德组上述指标低于哮喘组(P <0.05),SB 431542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TIMP-1在哮喘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在布地奈德组及SB 43542组的表达低于哮喘组(P<0.05),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各组小鼠肺组织Smad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p-Smad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布地奈德组及SB431542组p-Smad3表达低于哮喘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Smad7表达降低(P<0.05),布地奈德组及SB 431542组Smad7表达高于哮喘组(P<0.05),且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 431542能显著减轻哮喘小鼠细胞外基质沉积及平滑肌增厚,延缓哮喘小鼠气道重塑进程,该作用可能部分与其调节MMP-9、TIMP-1的表达有关.SB 431542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浸润无明显改善,说明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不依赖于TGF-β1/Smads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茶碱缓释微球吸入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40只6~8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布地奈德组、茶碱壳聚糖缓释微球吸入组,每组10只,同步饲养2周.小鼠于第1天、第8天及第15天OVA致敏,最后一次致敏后连续7d吸入1%的OVA激发,以建立哮喘模型.激发前各组给予所对应药物治疗,取肺泡灌洗液后,分别测定其中总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分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BALE中IL-4、TNF-α.同时对肺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形态学检查和炎症状况的病理评分,采用计算机图像软件测定支气管壁面积(WAt)、管腔内径(T)并应用内周长(Pi)标准化.结果 模型组中的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总蛋白、IL-4、TNF-α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茶碱壳聚糖微球组的上述指标较哮喘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茶碱壳聚糖组中的巨噬细胞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吸入布地奈德组和茶碱壳聚糖组小鼠肺组织切片病理形态显示,气道周围炎症较单纯哮喘模型组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炎症病理评分较单纯哮喘模型组亦明显改善,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汁学意义.各实验组支气管壁面积无差别;茶碱壳聚糖微球组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直径,与单纯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布地奈德组对支气管内直经无显著改善,与单纯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茶碱气道缓释微球吸入可以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因此,有望成为吸入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补充或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青蒿琥酯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与TGF-β1-smad2/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采用卵白蛋白激发和雾化吸入的方式建立哮喘模型,并给予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并用 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大鼠支气管壁厚度和平滑肌厚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 smad2/3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TGF-β1、smad2、smad3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 BALF中 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青蒿琥酯干预哮喘组大鼠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均明显低于哮喘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青蒿琥酯干预哮喘组大鼠肺组织 TGF-β1、smad2、smad3 mRNA 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青蒿琥酯干预哮喘组大鼠肺组织 smad2/smad3蛋白表达、血清及BALF中TGF-β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青蒿琥酯改善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模型中气道重构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XM组),每组10只。哮喘组和DXM组给予卵蛋白(OVA)致敏并反复雾化吸入OVA 2周、4周,DXM组腹腔注射DXM。各组分别于末次雾化激发后进行取材,收集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测定单位气道面积基底膜周径(Pbm)、管壁总面积(WAt)、内壁面积(WA i)、平滑肌面积(WAm);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CTGF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模型组WAt/Pbm、WA i/Pbm、WAm/Pbm及CT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给予DXM可显著缓解上述指标的升高。结论气道重构在哮喘发病早期即已出现,并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使用地塞米松可部分抑制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及Smad2/3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PMN)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PMN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A组)、正常对照组(C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B组),对血PMN进行分离纯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血PMN中TGF-B1和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0.131±0.015 OD值)相比,PMN TGF-β1的表达水平在A组(0.228±0.016 OD值)和B组(0.164±0.017 OD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与A组相比,TGF-β1的表达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0.081±0.011 OD值)相比,PMN Smad2的表达水平在A组(0.142±0.021 OD值)和B组(0.110±0.010OD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与A组相比,PMN Smad2/3的表达水平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76,P<0.01).结论 PMN能合成TGF-β1和Smad2/3,且哮喘时其合成水平增加,其合成功能可以被布地奈德所抑制.PMN可能通过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核因子-k B(NF-κB)及抑瘤素M(OSM)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6-8周龄健康SPF级BALB/c小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即对照组、哮喘组(哮喘模型)、BUD组(哮喘模型行布地奈德干预),每组各10只。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致敏和激发,哮喘模型建立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致敏以及雾化吸入卵清蛋白溶液激发哮喘,BUD组在致敏后BUD每次激发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于末次激发后24h内,取小鼠肺组织行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NF-ΚB和OSM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和BUD组NF-κB、OSM阳性细胞百分比以及NF-κB、OSM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BUD组上述指标均较哮喘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NF-κB及OSM表达增加,这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的机制之一。BUD可通过抑制NF-κB及OSM的表达水平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10只,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布地奈德组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及OVA连续滴鼻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对照组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在每次激发前30 min,孟鲁司特钠组予孟鲁司特钠0.25 mL/只(0.1 mg/mL)灌服,布地奈德组用1 mg布地奈德+8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20 min,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Image-Pro Plus6.0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支气管壁及平滑肌厚度,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MMP-9和TIMP-1。结果对照组无支气管收缩表现,支气管组织结构正常;较对照组,模型组出现支气管收缩、黏膜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等情况较重,孟鲁司特钠组和布地奈德组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布地奈德组支气管壁、平滑肌厚度增加,MMP-9、TIMP-1阳性率增高(P<0.05或0.01);与模型组比较,孟鲁司特钠组、布地奈德组支气管壁、平滑肌厚度减小,MMP-9、TIMP-1阳性率降低(P<0.05或0.01)。结论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可部分改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并降低肺组织MMP-9和TIM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济南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及血清ECP、TGF-β1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闷、喘息、咳嗽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_1、PEF、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_1、PEF、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CP、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CP、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ECP、TGF-β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和地塞米松口服治疗对肥胖哮喘小鼠的疗效和炎症改变。方法将75只C57/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A组)、哮喘组(B组)、肥胖哮喘组(C组)、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组(D组)、地塞米松口服治疗组(E组),建立饮食诱导的慢性肥胖哮喘模型。末次激发后24 h,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EL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7浓度,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小鼠炎症评分,测定气管壁总面积(WAt)、气道平滑肌面积(WAm)和管腔基底膜周长(Pbm)。结果除A组外,其余四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哮喘发作,实验结束前B组无小鼠死亡,C组有2只小鼠死亡,D组有1只小鼠死亡,而E组有5只小鼠死亡。C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IL-17浓度以及病理切片炎症评分、气管壁总厚度(WAt/Pbm)、气道平滑肌厚度(WAm/Pbm)明显高于A、B两组。两治疗组的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以及病理切片炎症评分均较C组下降,但气管壁总厚度(WAt/Pbm)、气道平滑肌厚度(WAm/Pbm)改善不明显(P0.05)。E组血清IL-17浓度较C组下降(P0.05),但D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雾化布地奈德能够改善肥胖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但不能改善气道重建和全身炎症。地塞米松口服治疗虽有助于改善肥胖哮喘的全身炎症反应,但气道重建无益,且带来更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BCG)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B与支气管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及BCG的调节作用。方法 35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卵蛋白(OVA)组、BCG6w龄组、BCG6w龄+OVA组、BCG1w龄+OVA组。所有动物于第40、41天雾化吸入OVA进行气道激发,第42天取支气管、肺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支气管、肺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OVA致敏后支气管、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BCG免疫后NF-κB的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小鼠中NF-κB的表达增加,BCG免疫可降低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茶碱缓释微球吸人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6~8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布地奈德组、茶碱壳聚糖缓释微球吸入组,每组10只,同步饲养2周。小鼠于第1天、第8天及第15天OVA致敏,最后-次致敏后连续7d吸入1%的0VA激发,以建立哮喘模型。激发前各组给予所对应药物治疗,取肺泡灌洗液后,分别测定其中总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分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BALF中IL-4、TNF-α。同时对肺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形态学检查和炎症状况的病理评分,采用计算机图像软件测定支气管壁面积(WAt)、管腔内径(T)并应用内周长(Pi)标准化。结果模型组中的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总蛋白、IL-4、TNF-α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茶碱壳聚糖微球组的上述指标较哮喘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茶碱壳聚糖组中的巨噬细胞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吸入布地奈德组和茶碱壳聚糖组小鼠肺组织切片病理形态显示,气道周围炎症较单纯哮喘模型组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炎症病理评分较单纯哮喘模型组亦明显改善,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支气管壁面积无差别;茶碱壳聚糖微球组能够显著改善支气管直径,与单纯哮喘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布地奈德组对支气管内直经无显著改善,与单纯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碱气道缓释微球吸入可以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因此,有望成为吸人激素加长效口z受体激动剂的补充或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一定浓度的咪喹莫特( imiquimod)对哮喘小鼠模型Toll样受体7(TLR7)的表达及Th细胞因子ID12、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咪喹莫特组(C组),每组10只.建立哮喘模型,干预组在吸入鸡卵白蛋白(OVA)前1h雾化吸入1.5 g/L咪喹莫特混悬液30 min,持续7天.OVA雾化结束后24h,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2和IL-13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肺组织TLR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哮喘组小鼠HE染色可见其小气道管壁增厚,分泌物增多,上皮细胞脱落,排列紊乱,黏膜下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咪喹莫特组炎症程度较哮喘组减轻.②哮喘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各种炎症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咪喹莫特治疗组的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哮喘组显著减少(P<0.05).③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IL-12水平较正常组降低,咪喹莫特组较哮喘组升高(P<0.05);而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IL-13水平较正常组增加,咪喹莫特治疗组较哮喘组降低,较正常组增加(P<0.05).④哮喘组小鼠肺组织TLR7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减少,咪喹莫特组较哮喘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雾化吸入咪喹莫特能上调TLR7 mRNA的表达,使IL-1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从而达到防治哮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纤灵对5/6肾切除小鼠诱导的慢性肾衰竭心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Smad3、Smad7 mRNA表达的影响,从心脏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抗纤灵治疗慢性肾衰竭心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按Platt法建立慢性肾衰竭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将手术组小鼠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抗纤灵组,每组9只。抗纤灵组予抗纤灵方煎剂0.5mL灌胃,药物浓度为20g/kg,每日1次;缬沙坦组予缬沙坦0.5mL灌胃,药物浓度为20mg/kg,每日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22周。22周后计算各组小鼠心脏胶原面积,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GF-β_1、Smad3、Smad7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心脏胶原面积、TGF-β_1及Smad3 mRNA显著增高(P<0.01),Smad7 mRNA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抗纤灵组的Smad3 mRNA有改善(P<0.05),心脏胶原面积、TGF-β_1mRNA、Smad7 mRNA有显著改善(P<0.01);缬沙坦组的心脏胶原面积、TGF-β_1 mRNA、Smad7 mRNA明显改善(P<0.01),Smad3 mRNA有改善(P<0.05)。抗纤灵组与缬沙坦组组间比较,在改善心脏胶原面积、降低TGF-β_1 mRNA、Smad3 mRNA的表达及升高Smad7 mRNA的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纤灵能通过调节TGF-β_1/Smad信号通路改善慢性肾衰竭引起的心脏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rn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及Smad2/3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PMN)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PMN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A组)、正常对照组(C组)和布地奈德治疗组(B组),对血PMN进行分离纯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血PMN中TGF-β1和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0.131±0.015OD值)相比,PMN TGF-β1的表达水平在A组(0.228±0.016OD值)和B组(0.164±0.01701)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与A组相比,TGF-β1的表达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0.081±0.011OD值)相比,PMN Smad2的表达水平在A组(0.142±0.021OD值)和B组(0.110±0.010OD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与A组相比,PMNSmad2/3的表达水平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76,P〈0.01)。结论PMN能合成TGF—β1和Smad2/3,且哮喘时其合成水平增加,其合成功能可以被布地奈德所抑制。PMN可能通过TGF-β1/Smad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讨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 CD+25 T淋巴细胞(Treg细胞)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哮喘组(A组)小鼠于第1、13天以鸡卵白蛋白(OVA)0.1 ml腹腔注射致敏,第21~29天雾化吸入2% OVA生理盐水溶液10 ml激发 30 min后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以生理盐水10 ml替代OVA处理.去除T淋巴细胞哮喘组(C组)去除小鼠体内CD+25 T淋巴细胞后再按A组方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用药剂量和方法同A组).分离A、B、C 3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Treg细胞数量,计算其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离CD+4 T淋巴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mRNA(CTLA-4 mRNA)的表达;同时对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 (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炎症改变. 结果经过OVA反复激发,A组小鼠脾脏Treg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3.10±0.03)%,B组为(9.60±0.04)%,A、B两组间及C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IL-10、TGF-β1和CTLA-4 mRNA的表达A组分别为0.250±0.040、0.29±0.03、0.28±0.06, B组分别为0.480±0.080、0.47±0.05、0.50±0.03、C组分别为0.080±0.020、0.11±0.04、0.12±0.05,A、B两组及C组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B组比较,A组肺部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改变明显增强,C组则较A、B组显著增强.结论 Treg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可能是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及哮喘患者支气管管壁尿紧张素Ⅱ(UⅡ)的变化,探讨UⅡ在哮喘发病及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一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10只。哮喘组大鼠采用卵白蛋白10mg腹腔内注射及雾化吸入(5mg)处理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肺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大鼠支气管管腔的内周长(Pi)、管壁面积(WA)、平滑肌面积(WAm),以WA/Pi和WAm/Pi反映其气道重塑情况;对哮喘大鼠和5例哮喘患者肺组织切片采用链亲和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支气管UⅡ的表达变化,以灰度扫描和计数UⅡ阳性染色细胞数判断其表达强度。结果哮喘组大鼠WA/Pi、WAm/Pi分别为(24.1±2.4)μm2/μm、(5.3±1.9)μm2/μm,与对照组[(16.5±1.7)μm2/μm、(3.8±1.2)μm2/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892、3.785,P均<0.01);哮喘大鼠支气管UⅡ的表达强度为2.46±0.15,与对照组(1.26±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6,P<0.01);UⅡ的表达强度与WAm/Pi呈正相关(r=0.712,P<0.01);UⅡ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数为(82±8)%,与对照组[(22±8)%]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9.102,P<0.01);哮喘患者支气管UⅡ的表达强度为2.61±0.19,与对照组(1.36±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4,P<0.01);UⅡ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数为(75±9)%,与对照组[(2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36,P<0.01)。结论哮喘气道UⅡ的表达和合成明显增加,其可能与哮喘发病及其气道重塑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RA致肺损伤的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川芎嗪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大鼠肺组织TGF-β1、Smad3/7蛋白表达进行测定,计算免疫组化染色OD值。结果RA大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明显增加,TGF-β1、Smad3蛋白表达比模型组减弱,Smad7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川芎嗪和雷公藤治疗后,肺组织炎性细胞明显减少,TGF-β1、Smad3蛋白表达明显回升,Smad7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可缓解RA所致肺部炎症,机制可能是调控TGF-β1/Smads信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壁厚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TGF-β1 mRNA)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吸烟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白致敏并吸入激发制备哮喘模型.吸烟组定量吸入香烟烟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量TGF-β1 mRNA和免疫组化法测量Ⅲ型胶原表达.采用SPSS 11.0软件,所有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SD方差分析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吸烟组TGF-β1 mRNA、Ⅲ型胶原表达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42±0.04、25.8±2.3,哮喘组分别为0.39±0.04、22.9±3.1,对照组分别为0.26±0.04、16.3±2.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97,35.61,P均<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GF-β1 mRNA与Ⅲ型胶原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5);(3)气道壁厚度吸烟组为(23.3±2.4)μm2/μm,哮喘组为(20.1±2.9)μm2/μm,对照组为(11.6±2.4)μm2/μm,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68,P<0.05).结论 吸烟通过促进哮喘大鼠气道TGF-β1 mRNA的过度表达,增加气道Ⅲ型胶原表达,加重气道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