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肾移植术后2个月内发生移植肾失功患者(失功组)和同期70例未发生移植肾失功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早期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得出回归方程,并计算该模型判断有危险因素病例的早期移植肾失功的准确率。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间供肾的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供肾血管异常、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供受者之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位点错配数是影响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失功的危险因素(P〈0.05-0.01)。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供受者之间HLA位点错配数、受者术前PRA水平、供肾冷缺血时间是早期移植肾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优势比分别为7.823、5.389和1.259(P〈0.05-0.01)。由此得出回归方程为:Y=-8.544+2.057X1+1.684X2+0.230X3,该模型对具有危险因素的病例发生早期移植肾失功的预测准确率为80%。结论供受者之间HLA位点错配数、受者术前PRA水平、供肾冷缺血时间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失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广泛开展肾移植术以来,已为众多尿毒症患者解除了痛苦,但随着肾移植逐渐成为常规手术,大量慢性移植肾失功出现,而移植半年以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逐渐成为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狭义的CAN指肾移植6个月后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无其他原因引起(如原发病、环孢素A中毒等),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肾活检表现为纤维性动脉内膜增厚,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管外毛细血管基底膜分层等相关的病理表现者.K/DOQI将原发病复发、环孢素A中毒、反流性肾病包括在内成为广义CAN.吕宏生主任医师在西医抗排异反应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辨证治疗之,多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再次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再次肾移植受者37例,首次肾移植受者5 374例。根据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时间长短,将其分为长期存活组(19例,>5年)和短期存活组(18例,≤5年)。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供受者年龄、首次与再次肾移植间隔时间、HLA错配数和再次移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性别、再次移植供肾类型、再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比例、首次移植失功移植肾切除比例、再次移植前免疫诱导比例及再次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再次和首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8年3月1日,37例再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11~323个月),2例死亡,18例发生移植肾失功,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5 374例首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8.9个月(0.1~350.0个月),459例死亡,1 343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再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6%/81%、86%/62%和82%/36%,首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9%/98%、93%/89%和88%/80%。再次移植组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组(χ2=60.816、25.110和43.900,P均<0.05);再次移植组受者1年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9,P<0.05)。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再次移植后移植肾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和4.748,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317和4.571,P均<0.05)。 结论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肾移植受者,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环孢素(CyA)在临床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治疗效果。慕尼黑移植中心总结了自1982年至1991年对1000多例肾移植受者使用环孢素治疗的经验。 1982年到1990年肾脏移植后第一年: 移植肾失功原因的分析从1982年至1991年,共做了1432例尸体肾移植,移植后第一年内的总失功率为20.5%,对每年的移植肾失功率的分析表明为一回归曲线。移植肾失功的原因有四种:①技术因素;②免疫因素;③移植肾功能未恢复;④病人死亡。在过去的十年中,因技术因素致移  相似文献   

5.
随着肾移植手术方式成熟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部分初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的致敏患者因身体状况及经济原因允许,要求再次肾移植术。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自1999年2月至2003年8月对18例致敏患者行再次肾移植的术前处理,手术方式及术后抗排斥治疗情况。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均为初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的致敏患者,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1.3岁。移植肾失功原因分别为移植肾慢性排斥12例,慢性移植肾肾炎3例,移植肾血栓形成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再次肾移植距初次肾移植术间隔时间:<1年3例,1~3年6例,3~5年5例,>5年4…  相似文献   

6.
不含类固醇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在肾移植受者中短期疗效较好,但其长期结果尚不明确。类固醇可有效治疗自体肾IgA肾病,因此,不含类固醇的免疫抑制方案可能会增加肾移植后IgA肾病复发导致的移植肾失功风险。鉴于此,澳大利亚学者通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透析与移植注册系统(ANZDATA)数据分析了类固醇对肾移植后IgA肾病复发所致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在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慢性移植肾失功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第181医院2007年01月~2009年12月因蛋白尿或肌酐升高而行肾脏穿刺术的肾移植患者的肾穿标本。其中病理诊断符合慢性移植肾失功的病例有28例,包括男21例,平均年龄(45±10)岁,女7例,平均年龄(42±9)岁,肾穿时间为肾移植术后1年~9年,平均3.5年,血清肌酐(206±122)μmol/L。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imagepro-plus6.0)半定量检测28例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移植肾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的表达情况,计算GSK表达的平均面积和平均累计光密度,分析GSK-3β表达水平与移植肾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程度之间的关系。5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肾组织中GSK-3β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并随肾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程度而递增。结论:糖原合成酶激酶的高表达与移植肾肾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综合国内、外有关同种异体移植肾切除和再次肾移植的文献,阐述了移植肾切除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探讨失功移植肾的处理方式;移植肾失功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同种异体移植肾切除与否对于再次肾移植的影响,以及对于临床上罕见病例处理的成功经验,从而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在移植肾功能稳定的受者中主动撤除环孢素A(CSA)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5例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其中尸体肾移植2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12例.除2例为再次肾移植外,其余均为初次肾移植.分别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6年时停用CsA,平均为术后(13.3±9.1)个月.撤除CsA后免疫抑制方案为:霉酚酸酯(MMF)+西罗莫司(SRL)+泼尼松(Pred).撤除CsA前有9例做了移植肾穿刺活检,8例测定了抗HLA抗体.结果 对35例受者随访6个月~4.5年,平均14.8个月.撤除CsA前、后血肌酐平均值分别为(88.1±15.5)μmol/L和(92.3±23.7)/μmol/L(P0.05).撤除CsA后,有2例经活检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均逆转;CsA所致的毒副作用,如牙龈增生、糖耐量异常和多毛症等明显改善.9例移植肾活检中,有3例肾功能正常的受者已出现轻度慢性移植肾肾病表现.抗HLA抗体检测中,7例阴性者在撤除CsA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1例抗HLA抗体呈强阳性者在撤除CsA后进展为慢性移植肾肾病,恢复血液透析.结论 对移植肾功能稳定的受者在移植6个月后撤除CsA,转换为"霉酚酸酯+西罗莫司+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的,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风险;撤除CsA有利于消除一些与其相关的毒副作用;对抗HLA抗体呈强阳性者.撤除CsA后很难改变肾功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临床肾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免疫抑制方案的不断改善,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已经显著降低,移植肾术后近期存活率也不断提高.目前,如何提高移植肾远期存活率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不少临床研究显示,肾移植1年后,受者的移植肾功能会出现进行性减退,一部分受者会在术后5~10年内最终发生移植肾功能丧失,需再次行血液透析或再次肾移植.本文将对肾移植术后远期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原因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近期再移植的手术原则及治疗于立新马俊杰白喜文徐健付绍杰邓文锋作者单位:510515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肾移植科我院于1993年1月至1997年1月对14例早期移植肾失功近期再移植者进行了取肾、植肾、组织和免疫学的基础及临床研...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危险冈素。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初。肾移植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8%;自从环孢素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移植治疗以来,高血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其发生率上升至50%~70%,有报道为75%~80%;仅应用环孢素的。肾移植受者约90%发生高血压。因此,加强对肾移植后高血压的防治,对提高人、肾存活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移植肾的病理类型和特征,及其与肾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肾移植术后230例受者接受了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分析其病理表现类型和特征,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和特征受者移植肾穿刺活检时的血肌酐(SCr)水平,随访受者穿刺活检后1年的移植肾功能情况,评价不同病理特征受者的预后.结果 移植术后3个月时接受了程序性肾活检的10例受者中,9例为正常肾组织,1例为移植后IgA肾病.有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的220例受者中,病理表现为交界性改变33例,急性排斥反应(AR)45例,慢性排斥反应(CR)24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26例,移植后肾炎(PTGN)39例,以上共167例;另外,28例同时有前面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类型表现,还有CNI肾毒性反应8例,BK病毒肾病7例,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有5例受者因采集的移植肾组织过少而不能明确诊断.病理诊断为交界性改变、AR、CR、CAN和PTGN的受者,其穿刺活检时的SCr水平分别为(171±17)、(259±25)、(343±33)、(406±67)和(207±26)μmol/L,不同病理类型者的SCr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活检后1年,随访到上述5种病理类型167例受者中的134例(80.2%),其中交界性改变23例、AR 36例、CR 20例、CAN 18例及PTGN37例,分别有1例(3.1%)、8例(18.2%)、8例(22.2%)、6例(33.3%)、5例(13.5%)发生移植肾功能丧失.穿刺活检后1年,上述5种病理类型移植肾功能异常受者的SCr水平与穿刺时SCr水平的差值(△SCr)分别为(-47±20.7)、(-37.3±36.9)、(25.5±24.3)、(13.5±27.7)和(25.2±17.1)μmol/L.结论 移植肾的病理改变复杂多样,结合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结果和临床分析进行准确诊断,可以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促进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70年的发展,肾移植已成为所有器官移植手术里最成熟,也是成功率最高的手术,但肾移植相关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慢性移植肾失功、移植肾纤维化、免疫抑制治疗与感染等仍是影响肾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层出不穷.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与肾移植相关的研究也是一个新的热点.本...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近期再移植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桂荣 《护理学杂志》1998,13(3):138-139
对16例移植肾失功的病人经临床判断及辅助检查,及时摘作失功肾。采用近期再移植的方法。9例再移植成功,术后均获得随访,人/肾存活半年2例,1年4例,2年1例,3年1例,4年1例,7例再移植失败。其中急性排斥反应冲击治疗未能逆转摘除移植肾4例,1例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移植肾血管破裂大出血摘除移植肾1例,移植肾动脉栓塞1例,重点讨论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的原因及近期再移植护理原则,为临床移植肾失功近期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肾移植术后BK病毒(BKV)血症对受者及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肾移植229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移植术后24个月内受者血清BKV最大载量,将其分为无病毒组(血清BKV持续阴性)、低病毒载量组(血清BKV最大载量≤1×104 copies/mL)和高病毒载量组(血清BKV最大载量>1×104 copies/mL)。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作为评价移植肾功能的指标。观察受者年龄和性别、供肾来源、供肾冷/热缺血时间、免疫抑制方案、术后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谷值、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失功发生率以及术后24个月内eGF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者年龄、供肾冷/热缺血时间、术后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谷值及术后24个月内eGFR,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受者首次检测到BKV的术后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组受者供肾来源、免疫抑制方案以及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失功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29例受者中28%(64/229)的受者肾移植术后血清检测到BKV,其中19%(43/229)为低病毒载量,9%(21/229)为高病毒载量。截至2018年7月,229例受者平均随访时间(44±8)个月。低病毒载量组受者术后首次检测到BKV的时间为移植后(10±8)个月,高病毒载量组为(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5)。无病毒组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24.8%(41/165)]低于低病毒载量组[60.5%(26/43)]和高病毒载量组[61.9%(13/21)](χ2=19.82和12.42,P均<0.017)。无病毒组受者细胞排斥反应发生率[13.9%(23/165)]低于低病毒载量组[39.5%(17/43)]和高病毒载量组[42.9%(9/21)](χ2=14.38和10.94,P均<0.017)。无病毒组受者中12例发生移植肾失功,低病毒载量组受者中2例发生移植肾失功,高病毒载量组受者中4例(3例发生BKVAN,1例病因不明确)发生移植肾失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5)。高病毒载量组受者术后第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谷值高于无病毒组和低病毒载量组(P均<0.05)。高病毒载量组受者术后第3、6、12、24个月eGFR均低于无病毒组和低病毒载量组(P均<0.05)。 结论肾移植术后高BKV血症会影响肾移植受者预后及移植肾功能;而低BKV血症对移植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此类受者无需调整他克莫司剂量。  相似文献   

17.
强效免疫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问世前,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非常高,而移植肾的存活率较低.环孢素A的出现显著降低了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了移植受者的存活率.而他克莫司的出现则进一步降低了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移植肾和受者的存活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美国器官分配网络(UNOS)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尸体肾移植术后受者和移植肾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66.5%和81.3%.与环孢素A相比,他克莫司可以带来更好的移植肾和受者存活率,他克莫司也已成为肾移植中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抑制剂之一.免疫抑制剂的改进,有效的控制了移植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使术后早期的移植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将对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2009年实施7例亲属活体肾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为供受者HLA抗原全相合,其余为半相合.肾移植前5d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供者造血干细胞,术前1d采集供者造血干细胞.肾移植前3d受者开始接受全身淋巴照射,连续3d,肾移植术中给予受者抗胸腺细胞球蛋白50 mg,术后第2、4、6天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术后常规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监测受者血常规、淋巴细胞亚型变化及移植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全身淋巴照射后受者淋巴细胞数进行性降低,以B淋巴细胞(CD19+)的比例下降幅度最大,其他血细胞数量变化不大.HLA全相合受者诱导出30%~50%的嵌合体,其余受者仅诱导出1%~5%的嵌合体.术后随访3年,7例受者移植肾功能稳定,均未出现骨髓抑制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未增加感染风险.经移植肾活检证实,1例受者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其余6例受者未发生排斥发生.7例受者中,有3例减少了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论 肾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的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致敏受者与非致敏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的差别,以及移植肾功能与抗HLA抗体变化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0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行肾移植后资料完整受者1309例。根据受者术前ELISA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结果将受者分为50%≤PRA≤100%组(n=35)、10%≤PRA〈50%组(n=47)和PRA〈10%组(n=1227)。所有供受者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HLA分型。运用标准HLA配型和氨基酸残基配型。采用Kaplan-Meier法对3组受者术后存活率进行组间生存分析。分析肾移植后抗HLA抗体的变化及其与移植肾功能和HLA错配的关系。结果随着随访时间增加,3组移植肾累积存活率均有下降。在术后3年内3组移植肾存活率差异较小(P〉0.05),3年后3组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PRA≤100%受者移植肾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PRA〈10%受者(P〈0.05),50%≤PRA≤100%受者移植肾累积存活率也显著低于10%≤PRA〈50%受者(P〈0.05)。12例移植肾失功的受者中7例(58.3%)出现抗体增强,62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的受者中仅8例(12.9%)出现抗体增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新生抗体的受者抗体谱中,大多数包含有针对错配抗原的抗HLA抗体。结论无论是供者特异性还是非供者特异性抗体,抗HLA抗体的存在及其效价都会影响移植肾的存活。术后抗HLA抗体的变化与移植肾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的近期疗效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其远期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肾血管的慢性排斥是其重要原因,移植肾血管阻塞是导致移植肾慢性失功,移植肾丧失的主要障碍。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及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