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百色市2008-2011年风疹发病情况,为控制风疹流行和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百色市2008-2011年风疹监测资料。结果2008-2011年全市共报告风疹病例550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出现在4-6月,共报告风疹病例391例,占总病例数的71.09%。男性277例,女性273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0.99;发病年龄集中在5-19岁年龄组,其中又以10-1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8.00%(264/550);报告病例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学生356例(占64.73%)、散居儿童80例(占14.55%)和托幼儿童73例(占13.27%)。共报告风疹暴发疫情12起,发生病例296例,占总病例数的53.82%。结论百色市风疹发病人群以学生和儿童为主,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风疹的监测工作,继续做好风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以控制风疹流行和减少C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宁市2008--2012年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风疹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宁市2008--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南宁市共报告风疹病例2591例,年均发病率为7.82/10万,2011年的发病率最高,为19.57/10万。全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良庆区发病率最高,为25.81/10万;3—7月为发病高峰期,人群分布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2.05%;10—14岁组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46.62%;风疹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该市应加强疫情监测,提高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防止暴发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百色市2008—2011年风疹发病情况,为控制风疹流行和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百色市2008—2011年风疹监测资料。结果 2008—2011年全市共报告风疹病例550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出现在4—6月,共报告风疹病例391例,占总病例数的71.09%。男性277例,女性273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0.99;发病年龄集中在5~19岁年龄组,其中又以10~1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8.00%(264/550);报告病例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学生356例(占64.73%)、散居儿童80例(占14.55%)和托幼儿童73例(占13.27%)。共报告风疹暴发疫情12起,发生病例296例,占总病例数的53.82%。结论百色市风疹发病人群以学生和儿童为主,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风疹的监测工作,继续做好风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以控制风疹流行和减少C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秀丽  朱凤才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307-2309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近年来麻疹流行特征与流行因素,探讨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麻疹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连云港市1996-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及2004-2007年麻疹相关监测资料,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7年共报告麻疹病人1293例,死亡2例,2006年发生局部暴发流行,报告发病率为14.57/10万,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78.60%;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以下,占80.64%(554/687),其中〈1岁儿童发病262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38.14%,时间集中在1—4月份,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9.91%。采取有效措施后,疫情大幅下降。结论连云港市免疫空白人群的积累,人群尤其是小年龄组抗体水平下降是发生麻疹局部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采取追加免疫、应急接种等消除免疫空白人群的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疹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公主岭市2008—2012年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病833例,年均发病率为15.408/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居前10位乡镇共报告457例,占发病总数的54.86%。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8:1。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以下,共报告722例,占发病总数的86.67%。从职业上看,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共发病719例,占发病总数的86.31%。3—6月合计发病473例,占发病总数的56.78%。结论风疹疫情仍很严峻,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控制风疹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北海市两次风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海市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北海市1995年11月中旬至1996年底及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两次风疹流行现场和实验室监测资料,对该市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对消除麻疹工作的影响情况作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两次风疹流行报告风疹病例共706例,首次流行发病率11.18/10万,临床误诊为麻疹46.2%;第二次流行发病率36.8/10万,临床误诊为麻疹3.9%;5-19岁人群发病占83.7%,暴发病例占24.5%。结论提高病例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测,是减少误诊、漏诊以确保实施正确的防治措施的关健;必须加强风疹的监测和对中、小学学生的免疫接种工作,以减少发病和对消除麻疹工作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济南市1998-2006年风疹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预测风疹流行趋势,判定高危人群,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和流行。方法根据济南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风疹监测系统资料,对1998-2006年风疹爆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济南市1998-2006年报告风疹爆发疫情74起、1212例,占全部风疹病例数的73.10%(1212/1658)。爆发疫情中本市人口病例占94.14%(1141/1212);中学爆发疫情43起,占爆发总起数的58.11%;5-14、15-19、20-29岁病例分别占50.50%、45.21%、3.80%。爆发疫情病例中有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me,RubV)免疫史的仅占0.49%,无Rub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93.65%和5.86%。结论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的重点在5-19岁人群。高质量的RubV常规预防接种是减少风疹发病,控制风疹爆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庆市北碚区2004—2008年风疹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8年全区报告的风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北碚区共报告发生风疹病例1 935例,其中2006、2007年分别报告风疹病例704、1 168例,发病率分别为10.77/10万1、7.96/10万2,006年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50.00%,352/704)和10—12月(47.87%,337/704),2007年集中在1—6月(96.58%,1 128/1 168),其中4月病例数最多(53.51%,625/1 168)2,0042、0052、008年为低水平流行,发病率分别为0.17/10万、0.12/10万、0.68/10万;风疹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9起,其中2006、2007年分别81、1起,病例5125、78例,主要集中在3、4、5月(分别为4、5、6起)和10、12月(各2起)。5~19岁年龄段多发,占总病例数的90.75%,学生发病居多,占89.25%。结论青少年是风疹发病的高危人群,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应加强对免疫规划内风疹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连云港市病毒性脑膜炎发生流行趋势及病原学。方法对该市8所县区级以上医院开展病毒性脑膜炎病例监测,收集部分住院病例脑脊液及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病原体。结果连云港市病毒性脑膜炎发病率由2006年的30.40/10万,下降到2008年的16.60/10万,下降了45.4%;灌云县下降了80.2%,赣榆县上升了47.2%。病毒性脑膜炎病例集中发生在夏季(5月底—9月初);病例多集中发生在5~20岁之间的人群,但5~9岁人群为发病高峰。对10份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有1份检出EV-71病毒。结论应进一步完善病毒性脑膜炎的监测及病原学研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洛阳市风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风疹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09—2016年洛阳市风疹疫情资料,对洛阳市风疹发病概况和病例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洛阳市2009—2016年共报告风疹病例398例,年均发病率为0.76/10万,4—5月为发病高峰期,学生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63.57%,集中在15~19岁。无免疫史病例237例,占病例总数的59.55%。2016年风疹报告发病率最高,为2.32/10万,学生病例占89.54%,发病数最多的地区为偃师市,涉及16所学校83例病例。结论学生是洛阳市风疹的高发人群,应加强学校风疹防控,提高学生风疹类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南昌市2004—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廖征  甘仰本  文海蓉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40-1742
目的了解南昌市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风疹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南昌市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南昌市2004—2008年共报告869例风疹,年平均发病率为3.61/10万;发病高峰在4—6月份,占发病总数的63.75%;城、乡发病率之比为1∶1.37;男、女性别比为1.76∶1;〈15岁儿童风疹病例数构成比为75.22%;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幼托儿童中,而15~39岁风疹病例构比从2004年的4.35%,增加到2008年的32.79%。结论应对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接种风疹疫苗,同时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降低风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风疹发病特征,掌握发展趋势,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福田区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8年报告风疹病例29例,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为2.42/10万。29例病人中,3~4月发病12例;学生9例、商业服务人员5例,15~25岁12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福田街道办事处12例。[结论]2008年福田区风疹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许昌市风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许昌市风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累计报告风疹1 38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65/10万,2006和2010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各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236.37,P0.01);春末夏初为疾病高发季节;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P0.01);68.28%的病例集中发生在6岁以下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6.75%。结论许昌市风疹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强化预防接种工作,加强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福田区2006—2008年风疹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6—2008年风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区近3年风疹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3a累计报告风疹病例59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3/10万,2008年发病率稍高,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2006年风疹高发月为6月与11月,2007年无明显的发病高峰期,而2008年风疹高峰期出现在3月;病例高发年龄段在15~30岁,主要分布在学生(22.03%),其次为商务工作者(20.34%)和工人(15.25%);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风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北京市平谷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秀云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57-1958
目的了解2008年北京市平谷区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为制定适合本地的流腮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平谷区2008年流腮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共有流腮病例64例,发病率为16/10万,无死亡病例;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4~12岁的托幼儿童和中小学学生;男性比女性高;流行时间无季节性;城区和农村发病率无差别。结论该区流腮处于低发病水平,说明防控措施有效,应继续加强以流腮疫苗接种为主的控制措施,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宜昌市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荟  严毅  林辟春  余枫华  杨春秀  刘继恒  徐英  杜丹 《职业与健康》2010,26(8):F0002-F0002,F0003
目的了解宜昌市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方法对宜昌市2008年报告的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昌市2008年共报告风疹病例531例,报告发病率为13.08/10万,比2007年上升了3.71倍,以0~15岁低年龄人群为主,集中发生在3—5月份。结论宜昌市2008年风疹发病以学生为主,主要原因是山区县风疹疫苗接种率低。应切实做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提高风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风疹的发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风疹免疫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闸北区1990—2012年风疹报告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0—2012年,辖区共报告风疹病例9003例,年平均发病率52.75/10万;1993年辖区报告风疹病例最多,共8856例,发病率1315.45/10万;2007—2008年,辖区无风疹病例报告。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1.04;5~14岁病例占73.68%;幼托儿童、中小学生是高发人群;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冬春季和春夏季;病例分布无地域聚集性趋势;疫苗使用后,风疹病例大幅度减少,1995—2012年,风疹病例共57例,且0~4岁、20岁以上病例在总病例中占有的构成比有上升趋势。[结论]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发病的有效措施;疫苗使用后,风疹发病的年龄构成有所变化;用免疫手段,为更多成年人,特别是育龄期妇女提供保护,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8年北京市西城区风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8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风疹1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5/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发病高峰从青少年向青年转移,﹤15岁儿童风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比例由2003年的40.00下降到2008年的6.90,15~29岁组风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比例由40.00增加到89.66。[结论]积极开展育龄妇女的风疹抗体筛检工作,建立综合免疫策略,对大年龄组进行风疹疫苗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和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2004—2008年风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杉  符文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8):894-896
目的了解沈阳市2004—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沈阳市2004—2008年报告发病率在1.8/10万~159.3/10万。4、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11.0、9.6、17.4、17.0和18.3岁,发病高峰年龄分别为10~14、15~19、15~19和20~24岁。风疹不仅危害少年儿童健康,而且对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的威胁有逐渐增大趋势。结论沈阳市风疹发病高峰年龄后移明显,应调整控制风疹的策略和措施,预防控制风疹的暴发以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