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完全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微创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2月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灶分别位于Ⅱ段(3例),Ⅲ段(8例),Ⅱ+Ⅲ段(10例),IV段(2例),V段(4例),VI段(5例)。病灶直径1.8~9.2 cm,平均4.3 cm,均为单病灶,均合并肝硬化。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者27例,Child B级5例。术式包括:左半肝切除2例,左外叶切除15例,局部切除15例。术中采用结合超声刀和LigaSure或内镜下切割缝合器(Endo-GIA)联合断肝。2例患者临时阻断第一肝门,时间分别为15,22 min,3例患者术中输红细胞2 U。术后无创面出血及胆瘘等并发症,无肝功能衰竭发生,均痊愈出院。32例随访5~26个月,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肝癌切除技术难度大,手术适应证应严格选择,病灶大小和位置是主要的参考指标;超声刀与Ligasure联合断肝止血效果好、解剖结构清晰。  相似文献   

2.
手助腹腔镜切除左肝巨大肿瘤九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左肝巨大肝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组9例患者,平均年龄45.3岁,肿瘤均位于左肝,包括肝细胞癌(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肝转移性鳞癌(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肝梭形细胞瘤(1例)。AFP阳性3例,CEA阳性1例,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Pust,A级,手术按游离左肝韧带、阻断肝门和肝实质切除的步骤进行。结果9例手助腹腔镜肝切除均获得成功,肝左外叶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3例,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111.7min,平均出血量97.8ml,8例行肝门阻断,平均阻断时间为13.4min。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和气体栓塞,术后均无出血、胆漏和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肝功能均在7~10d恢复正常。AFP和CEA阳性者均转阴,术后平均住院日为8.4d。4例肝细胞癌术后1个月行预防性肝动脉造影和化疗1次。术后随访4~1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得当,手助腹腔镜左肝巨大肝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安伞性及有效性.方法 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联合采用超声刀、Ligasure及血管夹进行完伞腹腔镜下肝切除15例,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9例,直径5.0~15.0 cm(平均直径7.9 cm),肝囊肿纤维化3例,其中2例为引流术后复发,均位于左外叶,左外叶明显缩小.原发件肝癌3例,直径1.0~5.0 cm,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结果 15例患者腹腔镜肝切除均获成功,其中左外叶切除6例,其余患者为肝不规则切除,无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虽30~500 ml,平均251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 d,无术后死亡,术后除1例患者肝癌创面渗血,保守治愈外,其余无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 对位于Ⅱ、Ⅲ、Ⅳa、Ⅴ、Ⅵ段肝脏肿瘤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0例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经验,阐述其技术要点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20例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左叶部分切除15例,肝右叶部分切除5例。术前应用肝功能Child分级、ICGR15评估肝储备功能及cT三维成像评估肝肿瘤周围血管情况,术中根据肝脏病灶部位选择手术径路,应用超声刀、钛夹、LigaSure、Endo—GIA等多种断肝方法行完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完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105—215min,出血量50~500ml,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顺利恢复,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5d。除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术后随访5个月、12个月发现肿瘤复发外,其余原发性肝癌患者尚未见复发,良性病变患者无症状再发。结论术前进行肝功能及影像学评估、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灵活应用各种断肝器械是成功施行完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问题如术中出血的控制、肝实质离断方法和肝断面的处理方法等.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4月共施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肝血管瘤10例,肝细胞性肝癌9例,乙状结肠癌肝转移1例.2例位于肝脏第Ⅱ和第Ⅲ段,8例位于第Ⅲ段,7例位于第Ⅵ段,第Ⅳb、Ⅴ、Ⅶ段各1例.平均肿瘤直径(4.7±1.9) cm.肝肿瘤局部切除6例,肝左外叶切除7例,肝右后叶切除2例,肝段切除5例.单独使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8例,超声刀联合Habib4X射频止血凝固器离断肝组织6例,超声刀联合Endo GIA离断肝组织6例.平均手术时间(196±57) min,术中出血量(380±459)ml,术后出现中等量腹水1例、胆漏1例,顽固性胸腔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2±3.5)d.10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35个月,5例出现肝内复发.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根据肝脏质地的不同,选择不同离断肝实质的器械,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短期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9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二期肝切除,其中腹腔镜手术46例,开腹手术4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资料。所有患者中,左半肝切除35例,右半肝切除28例,不规则楔形切除术31例;原发结直肠癌切除后3~6个月再次采取手术进行肝内病灶切除。 结果 腹腔镜肝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具有较低的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及白细胞水平(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二期肝切除患者,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短期疗效较开腹好。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肝切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解剖基础与技术问题。 方法 选择病灶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且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 1 6例 ,其中原发性肝癌 8例 ,肝血管瘤 3例 ,左肝管胆管癌、肝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脓肿和肝囊肿伴感染各 1例。在上腹部放置 4~ 6个Trocar,应用电刀、超声刀和腔内直线形切割钉合器等多种断肝方法 ,采用钛夹夹闭、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封等处理肝断面。 结果 对 1 6例在全气腹条件下完成 1 8个病灶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包括左肝规则性切除 8例 ,肝局部切除 8例。手术时间 (2 0 6± 75 )min ,出血量 (35 4± 2 82 )ml,2例出血 1 0 0 0ml,术中输血 80 0ml。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 2天~ 4天 ,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 ,术后住院 (5 8± 1 6 )天。 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关键是恰当处理要切除肝的蒂部脉管 ,对次级肝门脉管的解剖分离是行肝段或左半肝切除时控制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时出血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出血原因和预防措施。 方法  2 1例中包括原发性肝癌 13例、肝血管瘤 3例、肝脓肿 2例、肝囊肿伴感染、局灶结节性增生、肝脏腺瘤各 1例。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16例 ,B级 5例 (均为肝癌病人 )。 结果  2 1例在全气腹条件下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包括肝局部切除 12例 ,左肝解剖性切除 9例。手术时间 80~ 32 0 (平均 193 8± 78 3)min ,出血量 10 0~ 10 0 0ml (平均 333 1± 2 91 4 )ml,有 2例出血 10 0 0ml,术中输血各 80 0ml。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6 3± 1 5d ,术后恢复时间较常规开腹方法肝切除患者明显缩短。 结论 本组研究表明在现有的手术器械条件和不阻断肝门血流的情况下 ,可以安全方便地处理术中出血。腹腔镜肝切除微创手术的前景广阔 ,不仅适于对肝良性肿瘤的手术 ,也为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切除肿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一期同时切除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手术的1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该术式的可行性(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术后恢复、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全组11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84.6±28.8) min,术中出血量(322.7±75.4)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0.7) d,术后住院时间(12.3±1.9) d。全组患者术后未出现肠瘘、胆瘘、腹腔大出血、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35月,除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外,其余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合适病例,腹腔镜下同时切除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手助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经Lapdisc系统辅助腹腔镜完成8例肝血管瘤切除。术中切除步骤:(1)置入Lapdisc,游离肝脏;(2)解剖第一肝门,准备阻断;(3)阻断肝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4)标本取出,创面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经Lapdisc辅助腹腔镜下顺利切除病灶,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96·3±81·2)min,出血量(307·5±224·7)ml,住院时间(7·9±2·9)d。无胆漏、腹腔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手助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5例病灶位于肝脏Ⅱ~Ⅵ段表面及边缘,1例病灶位于Ⅷ段表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例,肝脏占位直径5~9.6 cm,平均(6.64±2.60)cm,6例肝功能Child评分均为A级.结果 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完成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8例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对于位于肝左外叶的肿瘤,选择规则性肝左外叶切除术;肿瘤位于肝脏边缘或右肝表面时,选择肝脏不规则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95min(60~150min)。平均术中出血345ml(50~800ml)。切除标本最大体积11cm×9cm×7cm。患者术后24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2~3d即能进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d(5~15d)。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2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4例。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者左肝外叶的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肝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为15例右肝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血管瘤9例,原发性肝癌6例。结果:12例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手术,3例行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10例行肝右后叶切除术,5例行右前叶肿瘤切除术。术中13例需阻断肝门,阻断时间平均(17.3±3.5)min。手术时间平均(150±5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8±39)ml,术后平均住院(11.2±2.7)d。结论:腹腔镜右肝肿瘤切除术受技术问题、手术风险性、肿瘤治疗原则的限制,对术者腹腔镜技术要求较高,操作过程复杂,但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前提下,肝右叶的肿瘤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指征、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完成各类腹腔镜肝切除术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61例中原发性肝癌16例,肝腺癌1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血管瘤31例,其他肝脏良性占性病变(肝包虫病、肝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囊肿及黏液性囊腺瘤)11例,肿瘤直径平均为5.6 cm(2~15 cm)。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42例,右肝后叶切除术2例,Ⅵ段肝切除术3例,Ⅶ/Ⅷ段、Ⅳa及尾状叶肝切除术各1例,病变局部不规则性切除11例。手术时间为(124±65)min(50~200 min),术中出血量为(251±145)mL(50~1 000 mL),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为(7.3±3.6)d(4~11 d)。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4%(10/61)。1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中15例随访1~48个月,平均26个月,失访4例;其中1例于术后12个月时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经验丰富的腹腔镜肝胆胰外科医生选取合适的病例,采用恰当的血流阻断及断肝方法,注意术中的无瘤原则,可以安全有效地开展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腹腔镜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高频电凝断肝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间21例腹腔镜肝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均成功,无一例因出血而中转开腹.术中联合使用超声刀和高频电凝断肝,其中解剖性肝切除9例,局部切除12例,手术时间65~250 min,...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肝切除术1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病灶位于肝脏边缘及左肝外叶(Ⅱ~Ⅵ段)及1例位于Ⅷ段的肝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级9例,B级2例;AFP(+)7例;位于左肝外叶实质中的肿瘤,行规则性左肝外叶切除;位于肝脏边缘或右肝表面的肿瘤,行肝脏局部切除。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其中局部切除术7例,左肝外叶切除术4例,腹腔镜脾切除+胆囊切除术2例。平均手术时间105min,术中平均出血220ml,切除病灶最大直径10cm。全部肿瘤均完整切除,肿瘤包膜完整,无破裂。术后未发生胆漏和出血等并发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8.5d。结论: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Ⅱ~Ⅵ段)的肝脏占位,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肝脏病变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16例,肝转移癌1例。15例肿瘤位于左外叶,1例位于肝尾状叶,2例位于第Ⅳ段,4例位于肝脏第Ⅵ段;肿瘤平均直径为4 cm(2~10 cm)。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15例,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6例,肝尾状叶左半切除术1例。结果 2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115 min(65~14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0 mL(270~78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5 d(3~11 d)。结论控制肝脏断面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