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4例贲门失驰缓症患施行食管下段、胃贲门部切除,食管胃壁内吻合术以重建贲门功能。术后对22例患行上消化道钡鉴透视、食管返流观察、胃镜检查、食管内侧压并随访1-5年。术后各种检查结果表明:贲门失驰缓症患经食管胃壁内吻合重建贲门后,贲门功能的正常率达95.4%。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式重建贲门功能是防止贲门失驰缓症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理想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7年3月手术治疗的贲门失驰缓症28例:经胸Heller术9例,经腹Heller术附加胃底折叠并幽门成形术19例。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疗效间的差异。结果经胸Heller术9例中,治愈5例,好转1例,差3例。经腹Heller术附加胃底折叠并幽门成形术19例中,治愈18例,好转1例。两种手术方式疗效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腹Heller术附加胃底折叠并幽门成形术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膈肌瓣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从1982年3月 ̄1995年12月共收治贲门失驰缓症63例(包括外院会诊6例),男27例,女36例。其中单纯的Heller手术17例,Heller手术附加胃底固定术9例,Heller手术^+膈肌瓣成形术32例。3例病人合并贲门癌,2例因粘附分离时严重破损,无法修补,均行贲门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三种术式比较,作者体会到膈肌瓣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操作较简单,比较安全,并发症少。对32例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驰缓症术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理论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贲门失驰缓症病人的治疗效果,评估手术方式与其疗效的关系。结果:单纯Heller肌层切开术15例,Heller 手术附加Belsey Mark IV胃底折叠术17例,自行设计的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34例,全组随访3年以上,失访3例按无效计算,疗效优,良占91.2%(60/66),单纯Heller手术病例术后复发3例(3/15,20.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例(4/15,26.7%),Heller手术附加Belsey MarkIV胃底折叠术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2/17,11.8%),膈裂孔疝1例(1/17,5.9%),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无复发及反流,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下行食管肌层切开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开始于19世纪末,食管贲门黏膜外肌层切开术目前仍是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4年6月应用电视胸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现将1990年3月~2004年9月我们手术治疗的41例贲门失弛缓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总结12例贲门失弛缓症经胸小切口微创手术配合食管内水囊扩张的经验。结果治愈12例,术后反流性食管炎0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手术加食管内水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确切、手术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小、近期疗效较好,值得推荐。但远期疗效仍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对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食管下段、胃贲门部切除,食管胃壁内吻合术以重建贲门功能。术后对22例患者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食管返流观察、胃镜检查、食管内测压并随访1~5年。术后各种检查结果表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食管胃壁内吻合重建贲门后,贲门功能的正常率达95.4%。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式重建贲门功能是防止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贲门失弛症患者手术前后食管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贲门失驰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功能改变的特点及经腹行贲门肌层切开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3例 术前病例和17例术后病例进行食管动力学和pH检查,其中11例作自射手术前后对照,10例术后病例作食管腔内24小时pH监测。结果 食管下托约肌的静息压力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下托约肌在吞咽时不能充分松驰;食管腔内的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体均为同步收缩波,无正常的蠕动波。术后异常胃食管反流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诊治过程中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恢复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腹腔镜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的20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平均术中出血10 ml,术后观察1周,进食普食后未见有吞咽困难,未见有呕吐的情况。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有复发,营养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家属满意。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术中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安全,具有可行性,对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提高生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贲门失驰缓症是胸外科常见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主要症状为吞咽不畅、吞咽困难、呕吐,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营养障碍。对于重症病人及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往往需手术治疗,通常是行食管、贲门肌层切开术,但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而肌层切开过少,又会导致手术效果差,症状不能解除。本研究自1995年9月~2001年12月对116例贲门失驰缓征病人进行小切口开胸Heller术式治疗,术后1月~6月行食管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证实贲门部狭窄解除,食管造影显示钡剂通过良好。其中11例病人出现轻度返流症状:返酸、烧心等,经制酸药及胃动力药应用后消失,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9.5%(11/16);远远低于前期42%(27/42)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贲门失迟缓症并发食管癌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结合近期诊治的1例贲门失迟缓症合并食管癌的临床资料,以"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为检索词,通过对万方医学数据库近10年中文文献的检索,对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的病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22篇,共计51例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患者。贲门失弛缓症发病6年后并发食管癌的患者占71.11%(37/51);98.04%(50/51)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呈逐渐加重且无明显缓解期;12例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失去根治机会。结论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容易被延误诊断。中年、男性、贲门失弛缓症发病6年以上是合并食管癌的高危期。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时应及时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贲门失驰缓症食管压力与诊断分类和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87例,其中31例接受术前食管压力和/或24小时食管PH检查,26例兼行术食管压力监护,结果显示食管下括约肌(LES)有接近正常吞咽松弛反应者占13%,无吞咽松弛反应者87%,食管体有原发吞咽运动者13%,无吞咽蠕动87%,高压区(highpressurezone,HPZ)值在正常范围者4/9例(44.4%)呈高张力改变者5/9例(55.6%),揭示EA的运动紊乱类型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14.
Liu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52-653
贲门失弛缓症是最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为每年0.4~1.0/10万人口,在我国则缺乏贲门失弛缓症的流行病学资料。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吞咽时食管平滑肌部分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或松弛不全,引起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一般认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缺乏蠕动是难以恢复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3种:一是肉毒毒素食管下括约肌注射,其1年后的症状缓解率为15%~30%;二是气囊扩张治疗,其1年后的症状缓解率约为50%,且需反复进行扩张;三是手术治疗,Heller手术后经长期随访,其症状缓解率持续在80%以上,因此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特征为食管体部蠕动不良及食管下括约肌无弛缓,发病率约1/100000,占食管疾病的4%~7%。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扩张治疗、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和手术治疗。本文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数据。结果:31例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27例术前与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评分(1.10±0.18与0.91±0.12,P<0.01)、术前与术后胸骨后疼痛评分(0.38±0.04与0.36±0.03,P<0.05)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体质量指数(21.32±1.26与20.47±1.34,P<0.05)及生活质量指数(85.69±7.78与80.43±9.19,P<0.05)明显优于术前。结论: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对于改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晶  于磊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536-537
改良Heller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改良Heller手术为减轻症状的手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贲门失弛缓症[1]。此手术是通过食管下段贲门部肌层切开,使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减低,解除梗阻,食物靠重力作用通过食道进入胃内。术后不同程度吞咽不适是较常见的Heller术后并发症[2]。本文通过对66例贲门失迟缓症患者术后10年以上食管功能变化的随访追踪,阐明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胸微创手术配合食管内水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症的疗效。方法对8例贲门失弛症患者经胸微创手术配合食管内水囊扩张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治愈8例,术后反流性食管炎0例(0%),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手术加食管内水囊扩张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症疗效确切,手术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小,值得推荐,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仍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90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中、晚期贲门失驰缓症患者28例,其中Heller氏手术改良法15例,贲门切除,食管胃底宽边“V”形套叠式吻合13例,均获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3~39例,平均21.4岁;病程2.4~9.1年。28例病人发病初期为间歇性吞咽困难,入院时均发展成持续性吞咽困难,24例病人可进半流食,4例病人只能进流食。有呕吐者21例。28例病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症为最常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疾患,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1)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的正常松弛能力消失:(2)吞咽时食管体部的原发性蠕动消失,代之以微弱的低振幅收缩或第三收缩或同步收缩.不能有效地排空食管内容物。贲门失弛症患癌的概率比常人高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