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HLA配型及受者PRA情况对致敏患者肾移植后2年疗效的影响.方法 测定73例预致敏肾移植受体体内抗-HLA抗体的致敏程度及抗体特异性,并与81例未致敏受体进行比较,受体以及相应供体的HLA基因型均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早期移植结果 的因素(移植物的2年排斥率和生存率),包括HLA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种类及特异性,以及供者的靶抗原.结果 预致敏受者比未致敏受体的2年预后差(移植排斥率P=0.019,生存率P=0.01),无论是以6抗原匹配(AgM)或氨基酸残基匹配(Res M)为标准,对预致敏受体而言,HLA错配数对移植物排斥率,或者移植物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同时产生PRA-I、PRA-Ⅱ两种抗体的移植物受体的两年预后更差(移植排斥率P=0.001,生存率P=0.002).PRA峰值≥50%的组及其分组,移植时PRA值大于50%,他们的两年预后明显比对照组差(移植排斥率P1=0.025,P2=0.001,生存率P=0.043,P=0.024).移植时靶抗原阳性组及其分组,HLA-I阳性的组,其移植物排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高于靶抗原阴性组(P=0.003,P=0.001),高于靶抗原峰值阳性但移植时靶抗原阴性的受体(P=0.024,P=0.002).靶抗原阳性组还有HLA-I靶抗原阳性组的两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P=0.001),靶抗原未明组的两年移植结果 与靶抗原阳性组类似.经过血浆滤过及免疫吸附的预致敏受者(PRA处理组)的两年移植结果 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但未经处理的PRA预致敏受者的结果 与对照组是不同的(排斥率P=0.004,生存率P=0.005),3例HLA-I靶抗原阳性、按照氨基酸残基标准无错配的受体发生超急性排斥,1例PRA-Ⅱ阳性(靶抗原未知)的受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PRA-Ⅱ靶抗原阳性的8例受者未见超急性期排斥反应.结论 移植前PRA预处理可以改善预致敏受体肾移植后的预后,避免抗原阳性供者仍然是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早期排斥反应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致敏受者与非致敏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的差别,以及移植肾功能与抗HLA抗体变化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0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行肾移植后资料完整受者1309例。根据受者术前ELISA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结果将受者分为50%≤PRA≤100%组(n=35)、10%≤PRA〈50%组(n=47)和PRA〈10%组(n=1227)。所有供受者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HLA分型。运用标准HLA配型和氨基酸残基配型。采用Kaplan-Meier法对3组受者术后存活率进行组间生存分析。分析肾移植后抗HLA抗体的变化及其与移植肾功能和HLA错配的关系。结果随着随访时间增加,3组移植肾累积存活率均有下降。在术后3年内3组移植肾存活率差异较小(P〉0.05),3年后3组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PRA≤100%受者移植肾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PRA〈10%受者(P〈0.05),50%≤PRA≤100%受者移植肾累积存活率也显著低于10%≤PRA〈50%受者(P〈0.05)。12例移植肾失功的受者中7例(58.3%)出现抗体增强,62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的受者中仅8例(12.9%)出现抗体增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新生抗体的受者抗体谱中,大多数包含有针对错配抗原的抗HLA抗体。结论无论是供者特异性还是非供者特异性抗体,抗HLA抗体的存在及其效价都会影响移植肾的存活。术后抗HLA抗体的变化与移植肾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致敏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2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链相关基因A抗体(MICA-Ab)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行肾移植的致敏受者51例,其中29例接受蛋白A免疫吸附,并在吸附前后行MICA-Ab检查;另22例未接受免疫吸附,在入院时行MICA-Ab检查。回顾分析移植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周和4周Scr水平与MICA-Ab的关系。 结果 51例受者中16例MICA-Ab表达阳性(31.4%),MICA-Ab表达阴性与阳性受者的急性排斥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A>40%受者的MICA-Ab表达显著高于PRA≤40%受者(P < 0.05)。HLA错配对MICA-Ab表达无显著影响。在接受免疫吸附受者中,MICA-Ab阳性组和阴性组出院时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免疫吸附受者情况相似。MICA-Ab水平在蛋白A免疫吸附后显著下降。 结论 MICA-Ab在致敏受者中表达升高,然而对受者预后无显著影响。蛋白A免疫吸附可有效去除致敏受者体内MICA-Ab。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术前因素,为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首次接受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受者1316例资料,记录基线资料及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按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10%和≥10%将受者分为PRA阴性组和致敏组;以2005年10月1日为界分为回顾性HLA配型组和前瞻性HLA配型组。统计分析各基线资料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时受者年龄、术前PRA水平、热缺血时间、HLA错配数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显著影响。致敏组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58.8%比17.9%,P0.001)以及6个月内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9.4%比11.9%,P=0.028)均显著高于PRA阴性组。采用前瞻性HLA配型后受者HLA错配数减少,且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也降低(20.9%比15.5%,P=0.012)。结论术前检测受者的PRA水平从而准确评估其致敏状态,尽可能选择良好的HLA配型谱可减少移植肾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受者HLA特异性抗体的监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肾脏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微量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CDC)对897例例次肾移植受者的PRA进行动态监测。结果856例初次肾移植受者中术前PRA阳性者121例,占11%,而33例次2次移植和8次3次移植受者术前PRA阳性分别为58%和87%,与初次肾移植受者组比较,PRA阳性受者比例均显著增高(P<0.001)。PRA阳性组受者肾移植术后排斥发生率为40%,而阴性组受者仅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P<0.01)。PRA阳性组受者的移植物存活率则明显低于阴性组(P<0.001),尤其是PRA>40%的高效敏受者的1、3、5年和7年多移植物存活率与阴性组比较分别下降了24%、38%、57%和56%,均为P<0.001。ELISA法与CDC法的双盲试验发现,319份受者血清中CDC-PRA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8%和3.1%。结论PRA是预测受者致敏状态的敏感指标,对移植后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存活率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HLA配型对肾移植长期效果的影响(2508例次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LA配型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近期和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肾移植术前HLA配型结果,将2508例次肾移植受者分为7组(即:0、1、2、3、4、5、6个抗原错配组).观察HLA配型对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移植肾1、5、10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2508例次进行了HLA-A、B、DR抗原配型的肾移植中,0个抗原错配仅有7例,2~3个抗原错配占74%.0个抗原错配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而6个抗原全部错配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3%,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0个抗原错配组移植肾1、5、10年存活率分别为97%、90%和88%;1个抗原错配组分别为94%、86%和83%;2个抗原错配组为94%、84%和82%;3个抗原错配组为93%、85%和81%;4个抗原错配组为91%、82%和74%;5个抗原错配组为90%、81%和72%;6个抗原错配组为88%、80%和70%.结论 良好的HLA配型可以降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HLA抗原错配越少,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越高;移植前供、受者HLA配型以抗原错配数≤3个为宜,尽量避免6个抗原全部错配.  相似文献   

7.
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预存抗H LA抗体的特异性及HLA配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预存抗HLA抗体的特异性及其HLA配型。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1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的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IgG型抗HLA抗体的水平及其特异性。应用抗HLA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供、受者HLAⅡ类基因分型,根据HLAⅠ类抗原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标准和Ⅱ类抗原可接受性错配原则进行供、受者选配。结果136例中,104例存在抗HLAⅠ类IgG抗体,76例存在抗HLAⅡ类IgG抗体,44例同时存在抗HLAⅠ类和Ⅱ类IgG抗体。按照传统HLA抗原配型标准,136例中,供、受者HLA抗原无错配、1个抗原错配、2个抗原错配、3个抗原错配、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7例(5.1%)、26例(19.1%)、47例(34.6%)、39例(28.7%)和17例(12.5%);而按照CREGs配型标准,HLA抗原无错配、1个抗原错配、2个抗原错配、3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31例(22.8%)、53例(39.0%)、36例(26.5%)和16例(11.7%),没有4个抗原错配者。按照CREGs配型原则,HLA抗原无错配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P〈0.05),其移植肾1、3、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结论根据CREGs配型标准能够显著提高供、受者的相配率;良好的HLA配型可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PE)对预防和治疗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 选择30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抗体(PRA)增高≥30%及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在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作膜分离法血浆置换。结果 PE能清除各种免疫球蛋白及循环抗体,PE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E治疗后全部患者(30例)PRA≤10%,肾移植后经过6~9个月的观察,27例(占90%)未出现超急、加速或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10例肾移植后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者,8例(占80%)逆转。结论 PE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预防和减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17例肾移植受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强度动态监测,对PRA阳性受体进一步行抗HLA抗体分型并进行随访,观察PRA水平对移植物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517例中,术前PRA阴性者1336例,阳性者181例。术前PRA阳性受者和阴性受者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分别为34.8%、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PRA阳性受者的移植肾1、3、5、8年存活率分别为94%、85%、73%和63%,术前PRA阴性受者相应为96%、87%、72%和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及移植6个月后PRA均为阴性的265例受者中,血清肌酐水平异常者仅占19.6%,而术后PRA转为阳性的57例受者中,血清肌酐异常者高达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前PRA阳性的53例受者中,有24例移植后PRA转为阴性,术后血清肌酐全部正常。结论术前筛查PRA可科学评估肾移植患者的体液致敏状态,为致敏患者选配合适供者;术后监测PRA可及时了解移植肾的免疫状态,有利于防治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肾移植受者的HLA体液致敏状态及致敏者受者的HLA抗体特异性,筛选合适供者。方法 应用配组淋巴细胞板通过微量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623例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果 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受者占11.5%,致敏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致敏受者(P〈0.01),而移植物存活率则显著低于非致敏受者(P〈0.01)。移植后PRA水平升高级的排斥发生率和移植物丢失率殚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黄伟  昌盛  张伟杰  陈刚  郭辉  陈孝平  周平 《器官移植》2010,1(4):216-220
目的分析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等脱敏处理对等待活体肾移植的高致敏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滴度以及对移植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11例PRA强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抗体80%)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肾移植史。其中5例为实验组,于手术前隔日行DFPP(3~7次),加用免疫抑制剂。实验组患者每次DFPP前后抽取的血清及滤过弃物均采用流式细胞法测定PRA滴度变化。其余6例患者为对照组,移植前未作脱敏预处理。术后观察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早期第1例患者做了7次DFPP并加其它免疫处理,前5次抗体滴度明显下降,但后两次处理后抗体出现反弹。其余4例患者经3~5次DFPP处理后,抗体滴度不断下降。移植术后11例患者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实验组中有1例(1/5)发生细胞性排斥反应,而无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照组中有4例(4/6)发生细胞性排斥反应,有3例(3/6)并发体液性排斥反应。结论 DFPP结合其它免疫处理方法进行脱敏预处理,能有效降低肾移植术前PRA滴度,降低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和细胞性排斥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免疫吸附治疗在肾移植致敏受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immunoads Orption,IA)治疗对清除肾移植致敏受者体内特异性抗HLA抗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肾移植致敏(PRA〉50%)受者用彤新蛋白A免疫吸附柱行IA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免疫球蛋白及PRA水平。结果:10例患者IA治疗次数为4~15次(中位数9)。所有患者IA治疗后血清总IgG水平都明显下降(P〈0.001),IgA和IgM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RA8例转阴,1例〈30%,1例仍为100%。结论:对于肾移植致敏受者,IA是一种特异性高、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assay,ELISA)的莱姆德抗原板(LAT1240)与单一抗原检测板(LAT1HD)在肾移植受者抗HLAⅠ类抗体检测中的异同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于ELISA的用LAT1240与LAT1HD分别检测73例已经莱姆德酶标混合抗原板(LATM)确定抗HLAⅠ类抗体阳性的等待肾移植的患者血清样本。比较两种抗原板的平均阳性反应强度、阳性率、抗体特异性分析等方面的异同。结果两种抗原板的平均阳性反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1HD所测出的抗HLA抗体阳性率较LAT12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抗原板分辨出的抗HLA抗体特异性完全相同18例(25%),1例完全不同,其余54例结果存在部分差异。5例样本用LAT1240分辨出包含抗Cw抗原的抗体,而用LAT1HD分辨出用LAT1240未能检出的抗HLA-A或B抗体。用LAT1240检测为高度致敏(群体反应性抗体60%)的样本中,有9例经群体反应性抗体分析软件不能分析出抗HLA抗体的特异性,但可以由LAT1HD分辨出来。共有21例致敏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随访1年以上,人/肾存活率达100%。其中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例受者逆转,1例效果不佳。结论与使用LAT1240检测的结果比较,用LAT1HD检测出的特异性抗体更为准确,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Due to the continuing shortage of cadaveric donors in Japan, ABO-incompatible liv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LKT) is being performed. It is well known that highly sensitized patients with positive panel reactive antibodies (PRA) often present with acute rejection. Therefore, w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a positive PRA on the results of ABO-incompatible LKT. MATERIALS AND METHODS: One hundred seventy-seven recipients underwent ABO-incompatible LKT between January 1989 and March 2003. Of these patients, 37 who had been examined for PRA before transplant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25 men and 12 women of mean age 37.3 years. Plasmapheresis was performed to remove anti-ABO antibodies before transplantation. During the induction phase, methylprednisolone, azathioprine, or mycophenolate mofetil and cyclosporine or tacrolimus were used for immunosuppression. Splenectomy was performed at the time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all patients. PRA was measured using FlowPRA by flow cytometer. RESULTS: Eight of the 37 patients had a positive PRA before transplantation (class I, 5; class II, 1; class I and class II, 2).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jection was 37.9% in the patients with a negative PRA and 37.5% in patients with a positive PRA. One patient with a negative PRA and one patient with a positive PRA lost grafts due to acute rejection. CONCLUSIONS: Positive PRA may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jection in ABO-incompatible LKT because plasmapheresis and splenectomy are performed to eliminate anti-ABO antibody.  相似文献   

15.
高度致敏肾移植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度致敏肾移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22例高度致敏肾移植患者术前组织配型及预处理,术后抗排异方案以及肾功恢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17例患者术前经血浆置换3~8次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降至30%以下,5例患者术前PRA仍大于50%.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1例(9.9%),抗排异反应未能逆转,予以切除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8例(36.3%),经甲强龙+ATG(ALG)冲击治疗后6例肾功恢复正常,2例转为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DGF5例(22.7%),予以血液透析+低剂量抗排异药物维持,肾功均恢复正常.结论 避开相应抗体进行良好的组织配型,是高度致敏患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术前行血浆置换降低高度致敏患者PRA,使用ATG或ALG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排斥反应逆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