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60年代起,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与儿童肥胖率呈连年上升趋势。专家指出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确实存在关联。研究发现肥胖女童的性早熟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女童;但在男童方面,情况较为复杂。瘦素被认为是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纽带因素,其与肥胖儿童性早熟关系的相关研究也有较多报道。该文就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起,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与儿童肥胖率呈连年上升趋势.专家指出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确实存在关联.研究发现肥胖女童的性早熟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女童;但在男童方面,情况较为复杂.瘦素被认为是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纽带因素,其与肥胖儿童性早熟关系的相关研究也有较多报道.该文就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陈凌华  雷玲  李杰  赵慧  张沥文  何霁 《西部医学》2019,31(7):1129-1133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医务人员主导儿童保健联合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性早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充市市辖三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儿童保健的0~8岁健康儿童6537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270例和对照组326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实验组进行常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的同时给予性早熟的相关知识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观察4年内两组儿童性早熟发生率,干预的效果等。结果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实验组干预后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和性早熟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未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及性早熟相关知识指导,组内比较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健康生活方式和性早熟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女童发病率高于男童(P<0.05)。结论 社区医生主导参与,把儿童保健与性早熟干预相结合,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干预、控制儿童性早熟,减少中枢性性早熟发病率,甚至防止儿童性早熟的发生。为性早熟的防控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现状,比较不同地区性早熟情况。方法: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选择有地域代表的北京、天津、杭州、上海、重庆和南宁六地区6~18岁中小学生共18 707名(男9 812名和女8 895名),按标准化方法测定各年龄组儿童身高、体重、臀围和腰围等数据。采用女性乳房和男性睾丸容积Tanner分期指标衡量青春期发育。采用概率分析法测算男女第二性征出现的年龄中位数及95%可信区间。用精确概率法分析不同地区性早熟发生率,用t检验比较组间不同BMI、腰围计量资料。结果:女孩8岁组以前出现乳房发育的比例为2.91%,男孩9岁以前出现睾丸发育的比例为1.74%。女孩呈现乳房发育B2的中位年龄是9.69(95%CI:9.63~9.75)岁,男孩睾丸达G2期的中位年龄为11.25(95%CI:11.19~11.30)岁。共有80例儿童诊断为性早熟,女孩43例,男孩37例,其患病率为0.43%。北部地区较西南地区发病率高(0.736%vs 0.282%,P<0.05)。三个地区女孩性早熟的发病年龄没有差异,男孩性早熟华东地区发病年龄较早(7.4±0.28)岁。性早熟儿童其BMI的SD值及腰臀比(W/H)较正常同龄儿童高,不同地区性早熟儿童BMI、腰围、腰臀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的性早熟诊断标准适合于评估调查地区的儿童性早熟状况。性早熟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肥胖与性早熟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儿童性早熟病因病机分析,确定性早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治疗,突出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优势;方法运用中医理论分析性早熟儿童不同症状,将儿童性早熟主要分为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痰湿蕴结型三型,治疗主要以滋阴降火,疏肝清热,燥湿化痰为主;结果与结论中医在治疗儿童性早熟方面具有较大特色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传承。  相似文献   

6.
汤小园  施长春  施忆玫 《当代医师》2013,(11):1567-156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的病因。方法对本院365例儿童性早熟的临床特点、性激素水平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5例性早熟患儿中女性占96.98%(354/365),男性占3.01%(11/365)例,女童性早熟高于男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39,P〈0.01)。幼儿(1—3岁)54例(14.79%):中枢性性早熟2例,均为下丘脑错构瘤;外周性性早熟7例,其中误服避孕药4例,卵巢囊肿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例;单纯乳房早发育45例。学龄前儿童(〉3~6岁)106例(29.04%):中枢性性早熟12例,均为特发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9例,其中卵巢囊肿7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误服避孕药1例;单纯乳房早发育85例。学龄儿童(〉6~10岁)205例(56.16%):中枢性性早熟78例,其中特发性性早熟7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外周性性早熟3例,均为卵巢囊肿;单纯乳房早发育124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共254例,随访后有39例(15.35%)转变为中枢性性早熟。结论器质性疾病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低,但发病年龄越小,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对儿童出现第二性征表现,如乳腺发育,应排除器质性疾病,查明儿童饮食中是否含激素、环境污染、误服避孕药等,为防治儿童性早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机调查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并分析儿童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调查2018年1月-2019年3月符合条件的学龄前儿童4354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使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多因素分析对学龄前儿童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达1.4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家庭和谐度、常食用激素或农药污染类食品、过多接触言情类电视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为1.47%,其危险因素较多,应该注意加强对饮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以减少学龄前儿童性早熟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如今儿童性早熟成为全球关注焦点问题,其发病率达到了0.6%,相比之下女性超过男性。而且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儿童发生性早熟的问题逐渐严峻,严峻性早熟成为相关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儿童性早熟所带来的危害,并结合实况提出预防儿童性早熟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性早熟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特征,探寻肠道菌群与儿童性早熟之间的关系,探讨儿童性早熟与肥胖之间的联系。方法 纳入2018年9月~2019年10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性早熟儿童,分为治疗前、后组,选择同期于笔者医院体检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正常的健康儿童分别为肥胖组及对照组,收集各组儿童新鲜粪便标本,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其肠道菌群结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分析纳入研究的各组儿童饮食习惯,性早熟组住院按照临床路径管理完成性激素等检查。结果 代表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Ace指数,Chao1指数在性早熟治疗前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与肥胖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早熟治疗后组Ace指数及Chao1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组,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各组儿童肠道菌群门水平分布研究显示,性早熟治疗前组拟杆菌门丰富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疣微菌门丰富度明显下降(P<0.05),且与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儿童肠道菌群属水平分布显...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代谢指标与儿童性早熟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择取本院儿科2019年9至2020年9月小学学生健康体检发现的53 例性肥胖儿童作为观察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接受健康体检的5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儿童的代谢指标与性早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FGB 、2hPG 及GHb 均高于对照组儿童( P<0. 05) ;观察组儿童的BUA、HDL 低于对照组儿童,而TG、TC、LDL 高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儿童中男性儿童的睾丸Tanner 评分、阴毛Tanner 评分、女儿童的乳房Tanner 评分以及阴毛Tanner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 P<0. 05)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儿童的FPG、2hPG、GHb、TG、TC、LDL 与性早熟呈正相关,而BUA、HDL 与性早熟呈负相关( P<0. 05) 。对照组儿童的上述指标与性早熟无相关性( P>0. 05) 。结论:肥胖儿童中血糖、血脂代谢指标与性早熟关系密切。应重视对肥胖儿童中血糖、血脂指标异常儿童进行性早熟相关筛查。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儿童性早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深圳市性早熟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儿童卫生保健、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五个行政区各随机抽取1~2所小学1~3年级的学生共6 333名儿童进行第二性征的检查。把筛查出年龄小于8岁、乳房处于TannerⅡ期及以上的女童;年龄小于9岁睾丸容积增大超过4 ml的男童列为性早熟组;选取性别相同、家庭条件相同、年龄相近的同班正常儿童列为对照组,对饮食营养、社会因素、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资料输入电脑,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女性性早熟的检出率为5.08%、男性性早熟的检出率为0.39%,总的检出率为1.96%。女孩乳房TannerⅡ期年龄是(9.36±0.76)岁,95%的可信限为9.28~9.43岁,乳房发育达Ⅲ期年龄为(9.77±0.65)岁,95%的可信限9.67~9.92。性早熟的女生比同龄女生肥胖,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性早熟组儿童在食用饮料、肉禽类、保健滋补品、用中药材煲汤方面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组;性早熟组儿童看电视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有遗传病家族史的性早熟检出率高。结论性早熟应引起全社会关注,青春期性教育可从小学开始、提倡儿童营养的均衡而不是营养过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的血糖与血脂代谢特征与性早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儿科就诊的肥胖儿童60例为观察组,其中42例儿童肥胖,18例儿童合并性早熟,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血糖和血脂代谢指标,分析肥胖患儿血糖和血脂代谢特征及其与儿童性早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性早熟儿童的男童阴毛Tanner评分、睾丸Tanner评分和女童阴毛Tanner评分、女童乳房Tanner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肥胖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早熟与肥胖儿童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总胆固醇呈现出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素氮呈现出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童的血脂与血糖指标和性早熟发生之间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超重和肥胖并发性早熟儿童的临床特征和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分析,探讨超重和肥胖儿童并发性早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2例性早熟的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体格生长指标,检测性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采用调查问卷询问父母喂养和养育方式及生活习惯等,以同期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淮安临床学院门诊的42例性发育正常的超重、肥胖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1)超重、肥胖并发性早熟儿童体重指数(BMI)、BMI-标准差评分(SDS)、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较对照组低,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SDS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中枢性性早熟(CPP)组的2岁内进食豆制品、母乳喂养≤6月、开灯睡觉及母亲初潮≤13岁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母乳喂养≤6月及母亲初潮≤13岁是超重、肥胖儿童并发性早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BMI-SDS、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与超重、肥胖儿童性早熟的发生并非正相关关系,改变婴幼儿的喂养和生活方式对预防超重、肥胖儿童并发性早熟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任何一个性征出现的年龄早于正常人群平均年龄2个标准差即为性早熟。性早熟有真性和假性之分,两者治疗及预后均不同。真性性早熟是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提前激活所致;假性性早熟可能与长期服用含有性激素的保健品和一些食品有关。据国内调查,5~9岁儿童性早熟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性早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儿童性早熟的分类、临床表现、诱因以及相关治疗措施,旨在介绍儿童在生长发育中的有关医学知识,避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儿童假性性早熟7例临床分析范希文1盛学岐1王松青2儿童假性性早熟可严重危及儿童的身心健康,应引起儿科临床医生的足够认识。现将我院1990~1995年间遇到的7例儿童假性性早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假性性早熟病儿中,男2例,女5例;年龄...  相似文献   

17.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的疾病,最主要特征是青春期发育提前出现。性早熟的发病率近几年来呈现显著增高趋势,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之一。性早熟所造成的成年身高矮小及相关的社会适应性和情感障碍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性早熟的发生男女有明显差异性,女性儿童的性早熟发生率占总发病率的90%左右,明显高于男性儿童,研究认为女童对外源性雌激素样物质的干扰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概述了儿童性早熟的种类、主要表现、诱发因素以及相关治疗,旨在强调专科医生应该向父母介绍儿童发育中的有关医学知识,避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王立萍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2):132-132,134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发病率明显上升,鉴别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非常重要。现将2004年6月-20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儿童92例进行6项性激素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联合大补阴丸治疗儿童真性性早熟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 9例性早熟儿童按照Tanner不同分期分为2组,分别给予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治疗3~6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有效4 7例,有效率6 8.1% ; 组有效率82 .0 % , 组有效率5 0 .0 %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结论:知柏地黄丸联合大补阴丸治疗儿童2期性早熟有效,而对3期以上性早熟患儿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