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自由基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80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组动物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将动物置于37℃恒温的密闭容器中,吸入80 mL/L氧气和920 mL/L氮气的混合气体2.5 h,建立HIBD动物模型.分别于缺氧后6 h、24 h、48 h、72 h、5 d处死各组动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脑组织神经元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和谷胱苷肽还原酶(GOD-PX)酶活力,ELISA法检测GSK-3β水平.结果 缺氧缺血组新生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率于缺氧缺血后6、24、48和72 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 <0.05).缺氧缺血组MDA和GSK-3β水平于缺氧缺血后6、24、48和7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a <0.05),至5 d 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SOD水平和GOD-PX酶活力于缺氧缺血后6、24、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Pa <0.05).神经元凋亡率与MDA和GSK-3β水平呈正相关,与SOD水平和GOD-PX酶活力呈负相关.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24~72 h为脑损伤高峰期,GSK-3β与自由基损伤参与了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存活素表达的影响及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7日龄SD新生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对照组(n=24)及EPO治疗组(n=24).采用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吸入80 mL·L-1氧气2 h制作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造模后1 d、3 d、7 d和14 d取其脑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对存活素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AI)进行检测.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1 d、3 d、7 d和14 d缺血侧脑皮质存活素表达的吸光度值[(1.43±0.68) vs (0.13±0.03);(3.68±1.04) vs (1.69±0.19);(4.29±1.50) vs (0.36±0.05);(3.70±1.16) vs (0.98±0.26),Pa<0.01]及细胞AI值[(14.2±2.7)% vs (8.4±1.6)%;(16.5±3.5)% vs (1.4±1.1) %;(18.8±4.7)% vs (1.6±0.8)%;(8.2±3.1) % vs (2.2±1.7)%,Pa<0.01]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EPO治疗组1 d、3 d的存活素表达明显升高[( 3.38±1.30) vs (1.43±0.68);( 7.52±1.94) vs (3.68±1.04),Pa<0.05],细胞AI值1 d、3 d、7 d明显降低[( 9.8±2.1)% vs (14.2±2.7)%;( 9.6±2.9)% vs (16.5±3.5)%;(10.6±2.8)% vs (18.8±4.7)%,Pa<0.05].结论 EPO可通过促进抗凋亡因子存活素的表达而减少HIBD后的细胞凋亡,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MMP-2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EPO治疗组(EPO组),每组48只;各组大鼠分别在6 h、24 h、3 d、7 d时各处死12只。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MMP-2蛋白及MMP-2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海马区MMP-2蛋白低水平表达,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及EPO组的MMP-2蛋白表达均呈增高趋势,且均在7 d时达高峰,每组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6 h外,三组间相同时间点MMP-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7 d时EPO组与HIBD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假手术组MMP-2 mRNA呈增高趋势,但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在24 h及7 d呈现双峰,且7 d峰值较24 h峰值高,但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则逐渐升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时间点,HIBD组及EPO组MMP-2mRNA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时EPO组低于HIBD组,而7 d时则高于HI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在HIBD恢复期上调MMP-2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对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7日龄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EPO低剂量组、EPO中剂量组、EPO高剂量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分离右颈总动脉,不作缺氧缺血(HI)处理,也不给予药物。EPO低剂量组、EPO中剂量组、EPO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分离右颈总动脉并结扎,后置于80 mL·L-1氧气和920 mL·L-1氮气2 h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EPO低剂量组、EPO中剂量组、EPO高剂量组在HI后0 h、1 d、3 d、5 d分别腹腔注射EPO 1 000 IU.kg-1、2 500 IU.kg-1、5 000 IU.kg-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体积9 g.L-1盐水。每组随机取10只于HI后3 d、7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其脑组织AQP-4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3 d时[(42.60±4.82)个]比较,假手术组、EPO低剂量组、EPO中剂量组、EPO高剂量组AQP-4阳性细胞数明显少[(26.60±4.67)个、(36.60±3.97)个、(20.80±7.90)个、(23.00±9.60)个],EPO中剂量和EPO高剂量组较EPO低剂量组明显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假手术组、EPO中剂量组、EPO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与对照组7 d时[(46.20±5.07)个]比较,假手术组、EPO中剂量组、EPO高剂量组AQP-4阳性细胞数仍明显减少[(16.80±4.65)个、(33.20±4.38)个、(25.60±7.63)个],EPO高剂量组较EPO中剂量组、EPO中剂量组较EPO低剂量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EPO低剂量组、EPO中剂量组、EPO高剂量组HE染色显示脑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EPO可下调HIBD新生大鼠AQP-4表达,从而有效减轻脑水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效应,中剂量、高剂量作用强于低剂量。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在人及动脉脑中广泛存在,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脑缺氧缺血后脑中EPO mRNA表达增多,并具有内源性保护作用,外源性EPO可使其保护作用加强。目前认为脑缺氧缺血后EPO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增加细胞钙内流、保护神经元免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抑制一氧化氮过度合成及阻止神经元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6.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时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时程、采用HE染色及TUNEL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3周时,左脑仍有少量凋亡细胞存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于4周时左脑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种经细胞凋亡持续至损伤后4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UCBMC)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蛋白及少突胶质祖细胞的影响。方法 7 日龄健康 Sprague-Dawley 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I组、UCBMC对照组和HI+UCBMC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Rice法制成HIBD模型,造模24 h后,正常对照组和HI组经侧脑室注入2 μL PBS,UCBMC对照组和HI+UCBMC组经侧脑室注入3×106 UCBMC。移植后7 d,采用EPO/DAPI与NG2/DAPI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损伤侧室管膜下区(SVZ)EPO蛋白及少突胶质祖细胞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移植后7 d,HI+UCBMC组NG2+DAPI+及EPO+DAPI+细胞数均显著高于UCBMC对照组(均P<0.05)、HI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UCBMC对照组NG2+DAPI+及EPO+DAPI+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I组(均P<0.01),正常对照组NG2+DAPI+细胞数显著高于HI组(P<0.01)。HI+UCBMC组NG2+DAPI+细胞数与EPO+DAPI+细胞数呈正相关(r=0.898)及直线回归(β=1.4604,P<0.01)。结论 UCBMC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祖细胞的表达,其机制与EPO蛋白的表达增加相关,从而修复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水肿及NO、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7日龄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组、硫酸镁治疗组,每组各20只。后3组制备HIBD模型前30min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rhEPO及硫酸镁。4组动物48h后处死,随即取鼠分别给予4种处理:(1)取脑组织常规固定、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2)一组取脑组织精确称重后,置于恒温烤箱内48h后称干重求出脑的含水量;(3)取脑制成组织匀浆,测NO含量;(4)取脑制成组织匀浆,测MDA含量。结果 假手术组脑的含水量及NO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HIB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hEPO治疗组测定值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与硫酸镁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和硫酸镁一样对脑缺氧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抑制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96只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气+生理盐水(NS)组,空气+rhEPO组,高氧+NS组,高氧+rhEPO组。后两组暴露于95%氧气中,高氧+rhEPO组于高氧暴露后2 d、4 d、6 d给予rhEPO 800 U /kg皮下注射, 空气+rhEPO组于同样时间点给予等量rhEPO。各组氧暴露后第3、7、14天随机抽取8只大鼠处死并取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蛋白印迹法测定p-JNK水平,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与空气+NS组比较,高氧+NS组3 d出现肺泡炎性反应渗出,7 d更为明显,14 d出现肺泡数量减少,大小不均,肺大泡形成,高氧+rhEPO组的病理改变减轻,炎性反应细胞浸润减少。高氧+rhEPO组肺组织p-JNK水平较高氧+NS组有所减少,细胞凋亡减轻。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起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JNK途径所介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76-579]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正常新生儿和HIE新生儿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以29例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62例HIE患儿为HIE组,轻度HIE30例,中重度HIE组(轻度HIE30例,中重度HIE组32例),分别检测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2、7天血浆EPO和TPO水平、血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IE组在生后第1天EPO、TOO、Ret三值较高,其中以中重度组最高,第2天三组三指标开始迅速下降,轻度HIE组下降较慢,中重组最慢.至第7天,HIE组和对照组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生后第1天EPO、Ret与PaO2值呈负相关,EPO和TPO呈正相关,可以认为,EPO和Ret可作为判断新生儿出生前后体内缺氧的指标之一.新生儿HIE时,TPO与EPO在促进红细胞生成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脑细胞凋亡为发病机制之一。雌激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应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对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54只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氮混合气体55 min制作HIBD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IBD组和褪黑素治疗组,每组18只.正常对照组既不结扎亦不缺氧,褪黑素治疗组在缺氧缺血前30 min予褪黑素15 mg·kg-1 腹腔注射.在缺氧缺血24 h,取每组6只脑组织匀浆用于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测定,其余每组6只在缺氧缺血72 h取其脑进行石蜡包埋,并进行半胱天冬酶-3、凋亡诱导因子(AIF)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述指标用于计算脑梗死体积和海马CA1神经元的丢失,HE染色用于计算脑损伤积分.结果 缺氧缺血24 h,HIBD组新生大鼠脑组织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给予褪黑素治疗后,半胱天冬酶-2、半胱天冬酶-3活性均明显下降(Pa<0.05);72 h时褪黑素治疗组半胱天冬酶-3和AIF的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a<0.05);褪黑素治疗组脑损伤积分、脑梗死体积、CA1神经元丢失均显著下降(Pa<0.05).结论 褪黑素对HIBD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感染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增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2 日龄新生大鼠26 只随机分为3 组:对照组(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脂多糖(LPS)组(腹腔注入0.6 mg/kg LPS)及EPO 干预组(腹腔注入0.6 mg/kg LPS + 5 000 U/kg EPO),各组均连续注药5 d,同时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50 mg/kg,Qd,连续5 d),最后1 次用药24 h 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BrdU 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EPO 干预组、LPS组脑组织海马齿状回单位面积内神经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PP结论 EPO 可促进感染性新生大鼠脑损伤后海马区新生神经细胞的增生并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24只)、缺氧缺血模型组(24只)、rhEPO治疗组(24只),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rhEPO治疗组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腹腔内注射rhEPO 3000 U/kg 1次,缺氧缺血组则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手术后6、24、48、72 h取脑组织切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核因子-KB(NF-KB)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组凋亡细胞数及NF-KB表达随时间的变化增加显著(P<0.05),rhEPO治疗组凋亡细胞数及NF-KB表达随时间的变化下降显著(P<0.05),rhEPO治疗组凋亡细胞数的减少及NF-KB表达减弱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 rhEPO对HIBD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在海马区的持续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丹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远期智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丹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远期智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给予丹参注射液150mg/10g腹腔内注射,采用迷宫实验观察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丹参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好于HIBD组,表现在达标所需反映次数明显低于HIBD组(P<0.05),而正确率却明显高于HIBD组(P<0.05)。丹参组大鼠脑部改变仅见轻微的脑皮层萎缩,HIBD大鼠脑部可见皮层萎缩、液化及空洞形成,病理组织学可见筛状软化灶形成、胶质结节和钙化灶形成等。结论 丹参可预防和治疗新生大鼠HIBD所致的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复杂。存活患儿中部分留有脑性瘫痪、癫痫、智力低下等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由于高危妊娠及新生儿抢救存活率的提高,该病发病率仍很高,这也激发人们在不断探索治疗该病的新方法和新的有效药物。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现就其对该损伤时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后海马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方法对7日龄SD新生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暴露在低氧环境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以及单纯持续暴露在低氧环境建立低氧诱导模型。新生大鼠HIBD后0、1、6、16h和1、3、7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HIF-1α和EPO的表达情况。低氧诱导0.5、1、2、3、5h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HIF-1α的表达。结果 HIBD组随复氧时间的延长,海马CA1区EPO阳性细胞计数先增加后降低,16h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各时间点EPO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01)。HIBD组缺氧缺血后即刻(0h)海马齿状回见少量HIF-1α阳性细胞,复氧后各时间点和对照组均未见HIF-1α阳性细胞;持续暴露在低氧环境0.5h,HIF-1α开始表达,至3h时HIF-1α表达达高峰。常氧对照组未见HIF-1α表达。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内源性EPO分泌增加,低氧可诱导HIF-1α表达,推测HIF-1α/EPO缺氧信号转导系统可能参与缺氧缺血后海马神经元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干细胞的影响以及Epo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72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和干预组,每组24只.结扎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和8%低氧暴露2 h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对照组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处理.干预组大鼠缺氧缺血后立即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5000 IU/kg,每天1次,连用3 d.HIBD组大鼠缺氧缺血后连续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 d.每组随机取8只分别于术后4、7、14 d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点海马齿状回巢蛋白(nestin)标记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各时点HIBD组nestin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各时点干预组nestin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和HIBD组均增加(P<0.05).3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nestin阳性细胞数均于术后7 d达高峰.结论 早期给予rh-Epo可促使新生鼠HIBD后海马齿状回区nestin表达增加,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再生,在HIBD后神经再生、修复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通过结扎7 日龄新生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吸入低浓度氧复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动物模型,并没假手术对照(NC)组,两组分别于HIBD后1 h、4 h、12 h、24 h、48 h、72 h、7 d取心脏组织,应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SP法检测心肌细胞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NC组偶见心肌阳性凋亡细胞1~4个/mm~2,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P>0.05).HIBD组12 h心肌阳性凋亡细胞开始增多,为(14.40±3.21)个/mm~2;72h达高峰,为(26.80 ±2.28)个/mm~2,12~72 h各时间点阳性凋亡细胞明显高于NC组(P<0.05);7 d阳性细胞数减少,但仍高于NC组.NC组大鼠心肌组织Bax呈阳性表达,Bcl-2呈弱阳性表达.HIBD组Bax于24 h开始增高.72 h表达最明显,7 d时表达有所降低,24 h~7 d表达高于NC组(P<0.05);Bel-2于24 h表达开始增高,以后缓慢增高,72 h达高峰,24 h~7 d较NC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Bcl-2/Bax比值逐渐降低.Bax、Bcl-2的表达与凋亡细胞数之间均星直线正相关(r=0.921、0.980,P均<0.01).Bcl-2/Bax的比值与凋亡细胞数无相关性(r=0.702,P>0.05).结论 HIBD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存在凋亡,心肌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增加,且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EPO能明显抑制脑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对缺氧缺血导致损伤的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抑制NO过度合成、抗谷氨酸兴奋毒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