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外伤性眶尖、眶上裂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笔者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男患、51岁、1991年8月31日入院,家长叙述患儿左眼被车子碰伤一天,伴有轻度恶心呕吐,未经确诊。全身检查正常。右眼视力1.0,左眼光感。左眼球突出15mm,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向上转动(一),向下转动(一),复视(一),混淆视(一)。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知觉减退,瞳孔散大,直径8mm,  相似文献   

2.
徐大慧  周瑞堂 《天津医药》1997,25(7):437-439
自发性眶内出血颇少见,我科自1994年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例1 男,58岁,1994年6月来诊。主诉右眼突然失明,伴右侧偏头痛,眼球突出1天,无外伤史。眼科检查:视力右黑矇,左0.8。右眼睑肿胀,上睑下垂,眼球正前方突出,突出度右23mm←100mm→左17mm,下方球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瞳孔中度散大,直接光反应消失。眼底视盘边界清,色正常,视网膜血管A:V=1:3,动脉细反光强,静脉纡曲。眼压4.05kPa,眶压高,眼球各方向运动均受  相似文献   

3.
本例为成人干燥骨标本,未作性别鉴定。经清洗后两眶腔壁完整无损,平滑无隆起和裂隙,可清楚地看到两侧眶下壁为完整结构。未见到如教科书上所记载的:眶下裂进入眶下沟,再下眶下管,出眶下孔等结构;而是眶下裂直接进入眶下管,出眶下孔,在眶下壁上无眶下沟。测量的工具为游标卡尺(0.05mm),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眶内肿瘤是一种严重致盲、致残的疾病,恶性肿瘤常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降低术后并发症是眶内肿瘤治疗的难点和重点.我们采用改良式眶外侧壁切开术摘除眶内巨大肿瘤,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手术难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眶内肿瘤是一种严重致盲、致残的疾病,恶性肿瘤常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降低术后并发症是眶内肿瘤治疗的难点和重点。我们采用改良式眶外侧壁切开术除眶内巨大肿瘤,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手术难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眶上裂综合症,又名Rochon-Duvignoand综合征,首先由Hirschfeld(1858)描述报道。眶骨膜炎性眶上裂综合征多由非特异性炎症所致。本文收集1994年3月~2002年3月住院的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8~63岁,平均42岁。病程1~3个月,平均2个月。  相似文献   

7.
陈××,男,26岁,住院号4181,1979年7月2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天因吵架被人以烟嘴头插入左眼眶内,当时头昏呕吐,视物不清,伤口及鼻腔流血,即送当地卫生院缝合处理。2天后伤口轻度感染,经庆大霉素局部敷贴及肌肉注射后炎症控制,但于第五天发觉左眼失明。住入本院后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无光感。右眼内外眼检查正常。左眼上睑重度下垂,下睑红肿,下睑缘中部下方可见皮肤瘢痕约长2厘米,触及下眶缘有皮下捻发感,眼球轻度突出,各向运动受限,球结膜下少许出血,角膜透明,知觉迟钝,前房正常,瞳孔直  相似文献   

8.
崔××,男性,53岁。进行性左眼球突出八年。近三年突出明显而于1983年1月6日来我院治疗。眼部检查:左眼视力光感(-),左眼球呈轴性高度突出,左瞳孔闭锁伴虹膜萎缩,晶状体混浊。经摘除眼球后,又完整摘出大小为3.5×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眶壁骨折多为颅脑外伤、颌面外伤所并发,常致视力下降,眼球凹陷或活动受限。我科自1989年以来诊治12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0岁。致伤原因:车祸5例,高处跌落伤2例,砸伤2例,马踢伤2例,牛角顶伤1例。伤后诊治时间:1~3天8例,1~3月4例。  相似文献   

10.
王宏  罗燕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8):744-745
目的:观察改良的外侧开眶术对于眶内皮样囊肿的治疗。方法:选择我院近5年来因眶内皮样囊肿入院接受手术的患者21例,其中接受经眉弓皮肤切口手术治疗者10例,接受改良的外侧开眶术治疗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结果:经改良的外侧开眶术治疗的11例患者手术中均完整摘除囊肿,经眉弓皮肤切口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中有3例完整摘除囊肿,7例术中囊壁破裂,经碘酊烧灼后摘除。结论:对于眶内皮样囊肿的治疗,尤其是位置深的皮样囊肿,采用改良的外侧开眶术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5岁,7年前右眼角膜;被麦杆刺伤,右眼发炎、胀痛、因继发性青光眼而失明。8个月前右眼角膜再次被麦杆刺伤,眼球日渐突出伴眼胀、眼部灼感、恶心、畏寒、同侧头顶痛,诊为“眶蜂窝织炎”。给予抗菌素治疗无效,于1993年3月29日入院。体检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5。眼压:右眼Tn 2,左眼Tn。右眼上睑中度下垂,皮肤紫红色,肿胀十,眼球突向颞上方,且固定,按压不退缩,  相似文献   

12.
眶尖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是头颅闭合性损伤后极易发生的眼部严重疾患。常因其隐蔽,易被忽略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从而成为创伤后视力下降、致盲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将我们近年来救治2例眶尖综合征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极其关怀灾区人民,华国锋总理亲临灾区观察,亲切慰问,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领导抗震救灾工作。我们石家庄市各医疗单位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把抢救伤员当做一项严肃的政治任  相似文献   

14.
肝癌有许多特殊临床类型,1964年作者曾报导一例肝癌合并眶上裂综合征,最近又发现血凝法普查出来的早期肝癌一例,以眶尖综合征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现报导如下: 病史摘要患者李××,男,30岁,农民,住江苏启东县人,门诊号160209。因右眼失明二周,右眼睑下垂11天,于1978年1月13日来院。1977年11月20日曾在当地普查肝癌,用对流法和血凝法检测人群血清甲胎蛋白(简称AFP),发现患者明显异常,1977年12月20日至本院就诊,除上腹部稍感饱胀外,余无不适,体检未发现异常体征,其余结果详见特殊检查,回家后数日感右侧头痛,5~6天后,右眼突然失明,又3天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眶壁骨折修复联合眶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眶壁骨折所致的眼球内陷、运动受限、颜面麻木及复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眶壁骨折患者进行眶壁骨折修复及眶骨缺损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5例眶壁骨折患者经眶壁骨折修复联合眶骨缺损修补术治疗均手术成功,术后患者眼球内陷、运动受限、颜面麻木及复视症状均改善。术中、术后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患者视力、眼压均无异常。结论眶壁骨折修复联合眶骨缺损修补术对治疗眶壁骨折所致的眼球内陷、运动受限、颜面麻木及复视等症临床疗效好,手术损伤小,成功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程刚  周明卫  尤永平  陈云祥  傅震 《江苏医药》2003,29(11):862-862
眶尖部肿瘤位置深,易损害视觉,并向颅内生长,手术切除困难。为探讨有效的外科治疗途径,我们对本科收治的5例眶尖部肿瘤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71年4月至1978年4月共收治眶内肿瘤病人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者65天,最大者69岁,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兹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一、在诊断眶内肿瘤中应明确以下问题:①眶内肿物是真性还是假性肿瘤;②如为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经颅开眶入路摘除眶尖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眶尖、视神经管或颅眶沟通肿瘤手术,先经神经外科作经额部的四边形额肌骨瓣,然后沿前颅窝底整块取下眶顶骨板或分两块眶顶骨板,切开骨膜进入眶内,由眼科医师完成眶内肿瘤切除,再由神经外科医师继续处理有颅眶沟通者的颅内部分并关闭切口。结果23例中有20例完整摘除肿瘤,3例部分摘除。术后视力无下降,术前19例视力下降者,术后14例有提高。眼球突出度平均降低2.0mm;眼球轻度下陷1例;术后发热1例。无1例发生与开颅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眼科与神经外科联合行改良经颅开眶入路眶尖肿瘤摘除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暴露眶尖肿瘤,达到完整摘除肿瘤的目的,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植入在矫正眼内容摘除后眼眶畸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硅胶球眶内充填作一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10月48例眼球或眼内容摘除术的患者,将其中28例改进术式后行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另20例早期行单纯硅胶球眶内充填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术后早期眼睑肿胀、结膜水肿、结膜伤口愈合情况,观察1~2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结膜水肿轻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观察组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眶内植入的治疗效果较好,明显改善患者外观,义眼活动度良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患,女性,5岁。因左眼球突出半个月入院。于半月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左眼球突出,但无视物不清、复视及其他不适感,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行CT检查发现“左眶右侧壁囊性骨肿瘤”。查体:左眼球外突18mm,右眼球14mm,眼球各方向活动正常,无其他任何阳性体征。CT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