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损伤小、并发症少的治疗脑卒中类疾病的介入技术,现已为临床所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了36例单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支架置入术后64排螺旋CT脑灌注联合减影法血管成像的表现,研究CAS后评价及临床随访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脑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进行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治疗的患者4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两次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的总剂量为70 mL,接着对颈内动脉颅外段进行CT血管成像。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次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的总剂数量为48 mL,注射流率为4.4 m/s。观察患者由CT血管成像中呈现出的螺旋横轴面的图像,从而对管壁斑块的状态及性质进行评价。同时观察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结果实验组总共发现28处斑块,其中硬斑14处,软斑10处,混合斑4处;对照组总共发现17处斑,其中硬斑6处,软斑8处,混合斑3处。实验组头颅CT平扫正常19例,异常3例,脑CTP检查正常7例,异常15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TP、CBF患侧与对侧无明显差异。结论 CT血管成像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患者颈内斑块的数量,观察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狭窄及闭塞,脑CT灌注成像则可以清楚的了解脑血流量以及脑血容量。二者的结合可以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治疗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对病患的早期诊断及其治疗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CTA与MR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7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有相关临床表现的高度可疑患者,男23例,女14例。37例均进行了DSA、CTA、MRA检查并与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照。所有图像均经2位放射科医生进行双盲法分析评价。结果37例患者发现了45个动脉瘤,其中5例为多发病灶,1例直径为2mm的前交通支动脉瘤(3种方法均未检出)。DSA检出44个;CTA检出40个,漏诊5个;MRA检出37个,漏诊8个,其中还检出1例假阳性。结论CTA及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能力与DSA在灵敏性与准确性上相当,且兼具无创性的优点,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联合像技术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5例患者中,发现脑灌注异常42例,根据脑梗死前期的影像学分期:Ⅰ-1期6例,Ⅰ-2期16例,Ⅱ-1期12例,Ⅱ-2期8例,其中7例同时有两个部位发现异常灌注,分别处于Ⅰ-2期和Ⅱ-1期。结论 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准确确定缺血半暗带及病变血管,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脑的诊断以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减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技术对颅底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9动脉瘤患者行减影CTA技术检查,重建技术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以血管造影和手术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结果,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减影CTA技术检出动脉瘤119个,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常规CTA漏检5个颈内动脉床突下段动脉瘤,敏感性100%,特异性95.8%。在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诊断中减影CTA敏感性为100%,常规CTA为89.1%。结论减影CTA在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烟雾病患者CT血管成像( CTA)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影像特点。方法根据29例烟雾病患者CTA和DSA的影像表现,将CTA和DSA发现的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异常增生血管、代偿血管的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根据烟雾病患者的DSA影像结果将29例烟雾病患者的57个病变半球进行铃木分期和统计分析。结果29例烟雾病患者中,CTA和DSA在发现大血管狭窄、闭塞(CTA 53个半球,DSA 57个半球)(χ2=2.167,P>0.05)以及显示异常增生血管(发现异常增生血管:CTA 41个半球,DSA 45个半球;未发现异常增生血管:CTA 16个半球,DSA12个半球)(χ2=0.757,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显示烟雾病代偿情况方面CTA不如DSA。结论 CTA可以作为烟雾病有效的筛查手段,但是DSA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管代偿情况、代偿程度,明显优于CTA,且能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更为详尽的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CT减影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技术显示头颈部血管的价值及优势.方法 对56例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减影成像检查.先行小剂量对比剂测试颈动脉时间-密度曲线,设定最佳延迟时间,要求第一序列平扫时间与第二序列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之和是0.4的整倍数.平扫后参数不变行增强扫描,将增强前后数字化图像进行减影,去除骨结构,从减影图像中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 56例中49例CT血管减影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无骨质干扰,余7例因头部轻微运动,颅底及颈椎骨质未能完全减去.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15例,其中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证实.25例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显示动脉狭窄18例.结论 使用64排CT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去除骨结构对血管的影响,提供高清晰的血管图像,对于诊断脑血管病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减影去骨成像技术与手动去骨成像技术在脑CT血管成像中的差异,寻求诊断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最好方式。方法60位患者行脑CT血管成像,患者在平扫、增强时保持头部固定不动。通过增强图像、平扫图像同层自动减影获得血管图像;用手动方法处理增强的原始图像也获得血管图像。两位高年资医师通过盲法比较两种方法处理血管的清晰锐利度,脑血管根据大小分1~5级。结果减影去骨成像技术处理1—3级血管的效果更优(χ2=64.6,P〈0.0001),4—5级血管无差异;减影图像显示颅底血管狭窄及动脉瘤更好。结论CT减影技术显示脑血管的效果比手动去骨技术更好,更加适宜颅底血管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共计248例.患者平均年龄(48.5±12.6)岁,男性160例,女性8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 17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76例.结果 ①颈内动脉TIA和椎-基底动脉TIA的CT灌注成像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NIHSS评分≥4分者和NIHSS评分<4分者CT灌注成像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22例患者未见血管异常,226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共检出病变血管312条,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最多,共计112条;④颈内动脉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犯罪血管阳性率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犯罪血管的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提高对TIA的诊断阳性率,为TIA的治疗提高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CI患者172例,按照治疗后是否发生HT分为两组,HT组31例,无HT组141例。所有患者均行CTA与CTP检查,比较两组各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分析HT与各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HT的效能。结果 HT组脑血容量(2.45±0.84)mL/100 mL、脑血流量[(47.62±6.39)mL/(100 mL·min)]明显低于无HT组[(3.01±0.89) mL/100 mL、59.76±12.35 mL/(100 mL·min)],平均通过时间(17.21±5.67s)、达峰时间(25.23±6.23)s、表面渗透性[2.24±1.31 mL/(100 mL·min)]高于无HT组[(13.11±5.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A在肾动脉性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2例螺旋CT肾动脉成像和DSA肾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血管的解剖变异、有无狭窄及其程度。评价血管狭窄程度<50%为阴性,≥50%为阳性。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肾动脉CTA图像,CTA与DSA诊断完全一致者82支血管,在狭窄程度上,有13支动脉评价过度。以DSA结果为标准,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5.1%、86.0%和90.1%。结论 MSCT肾动脉CTA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经济的新检查方法,对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分析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头颅CT扫描、CT脑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检查,对兴趣区、对侧相应区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到峰值时间(TIP)等指标进行测定,科学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结果 病灶侧TFP、MTT、rCBF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MTT、rC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各项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科学评价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和颈内动脉血管形态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出血性脑血管病(HCVD)是自发性脑出血(SIH)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诱因,后者也是HCVD的主要临床表现类型,该类疾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段,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预后差、致死率高的特点,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2].目前,临床上已知的HCVD主要包括颅内动脉瘤(ICA)、脑动静脉畸形(AVM)、烟雾病...  相似文献   

15.
<正>CT血管造影(CTA)目前已经成为全身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临床使用广泛[1]。CTA后处理方法中容积再现(VR)技术能直观、立体地显示相应兴趣血管,深受临床青睐。然而,对于有些部位如头颈部或下肢,由于血管走行常与周围骨骼相邻或紧贴,常规法CTA后处理VR成像时使用的阈值法或手工切割法有时血管与周围骨骼分离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对比,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等的影像表现,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准确性。结果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狭窄(≥50%)敏感性94.5%、特异性98.8%、准确率97.9%。结论 16层螺旋CT在观察和测量下肢血管狭窄、闭塞等方面,具有与下肢动脉DSA相同的检查效果,可以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在后循环脑梗死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CTA和DSA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CTA检查椎动脉异常38例,异常率为95%,发育不良型狭窄8例,椎动脉狭窄30例(60支),其中狭窄42支,狭窄率为70%,起始部狭窄26支,双侧狭窄16例,双侧狭窄率为40%;DSA检查椎动脉异常38例,异常率为95%,发育不良型狭窄8例,椎动脉狭窄30例(60支),其中狭窄46支,狭窄率为77%,起始部狭窄28支,双侧狭窄16例,双侧狭窄率为40%。CTA检查和DSA检查椎动脉异常率、狭窄率、双侧狭窄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检查诊断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9%(48/54),特异度为92%(24/26),准确性为90%(72/80),阳性预测值为96%(48/50),阴性预测值为80%(24/30)。结论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在后循环脑梗死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全过程。结果36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治疗有效率100%,但术中发生并发症1例,经及时药物治疗好转。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支架置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评估的可行性角度对予以螺旋CT检查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更好的提升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螺旋CT资料,分析螺旋CT的可行性。结果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会受支架直径、支架材料、支架位置的影响。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通常性评估中,螺旋CT不仅操作简单、风险小,还具有低费用的优势,因此完全可以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