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认为,当葡萄胎排出后,滋养叶细胞常持续存在于子宫内或别的部位,可达几天到几个月。大多数病人的滋养叶退化,但2~3%可发展为癌(包括相当部分的侵蚀性葡萄胎),故需要用细胞毒性药物予以治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标准,必须依赖HCG的检验。Charing cross医院肿瘤科随访了需用  相似文献   

2.
叶传江  陈刚 《地方病通报》2006,21(6):118-118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后两者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即为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妊娠分娩以后,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患者大多为育龄妇女,早期诊断与及时化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据滋养细胞肿瘤具有过度侵蚀能力的特点,我们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脉冲多普勒(PD)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测,旨在早期诊断其病变性质,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妊娠特异性β-1-糖旦白(简称PSBG)与HCG均由胎盘滋养叶产生和分泌的。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正常的和恶变的人类滋养叶里有PSBG,孕妇和绒癌患者的血清里有PSBG。早孕流产后,在大多数情况下PSGB与HCG浓度平行下降,但并非全部如此。一些绒癌患者在HCG不可测知时,血清中仍有PSBG,这表示PSGB可用於监护滋养叶疾患患者。为此,作者对绒癌、葡萄胎患者作血中PSBG和HCG放免测定,发现这两种指标的任何一种单独出现的情况是不少见的。  相似文献   

4.
葡萄胎是胚胎外层滋养细胞发生水肿变性、绒毛水肿而形成的水泡状胎块,具有恶变倾向。葡萄胎患者清宫后,主要依靠连续监测血HCG、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侵袭性葡萄胎。但有些患者术后未及时监测HCG,给诊断增加困难。寻找葡萄胎生物学特性的有效预测指标对于存在恶变潜能的葡萄胎患者有重要意义。细胞角蛋白8(CK-8)被发现与细胞  相似文献   

5.
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良性葡萄胎均可见到阴道转移结节。内以绒毛膜上皮癌之阴道转移结节为多见,国内文献报告发生率为10.4—21%,恶性葡萄胎发生阴道结节者较少见,良性葡萄胎发生阴道结节者更少见,但国内文献也不乏报告。滋养叶细胞通过子宫血管与阴道血管间的吻合,逆行进入阴道壁,侵蚀血管,引起组织内出血,即形成阴道结节。临床表现为一暗红色或蓝紫色隆起,有时表面呈出血坏死状,偶可引起不可控制的大量出血。阴道结节之处理方法根据妊娠本身之性质,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包括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病变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146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80例完全性葡萄胎、37例侵蚀性葡萄胎、39例绒毛膜癌患者病变组织中CD146的表达,与30例正常胎盘绒毛中CD146的表达作比较。结果完全性葡萄胎恶变者CD146的表达较正常胎盘绒毛和完全性葡萄胎未恶变者显著增强(P均〈0.01);CD146预测完全性葡萄胎恶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1.05%和78.57%。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组织中CD146的表达较完全性葡萄胎显著增强(P均〈0.01)。CD146在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晚期的表达显著强于早期(P〈0.01),且预后高危者CD146表达显著强于低危者(P〈0.01)。结论CD146对完全性葡萄胎恶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表达与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恶性程度极高,在应用化疗药物之前,死亡率高,绒癌死亡率达90%以上〔1〕。GTN中,60%继发于葡萄胎妊娠,绒癌可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2〕。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建议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分类可不以组织学为依据,将GTN根据病变范围分为两类:无转移性GTN,病变局限在子宫,大多数是继发于葡萄胎,仅少数继发于流产或足月产后;转移性GTN,病变出现在子宫以外部位,大多数是绒癌,特别是继发  相似文献   

8.
厉建兰  丁丽  王冬梅  孙茜 《山东医药》2008,48(33):45-46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及32例部分性葡萄胎、93例完全性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5、例绒毛膜癌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MP-9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随着滋养细胞疾病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强度显著升高(P〈0.05)。认为MMP-9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过程及其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胎受精类型与恶变的关系。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获取150例病理学诊断为葡萄胎的病理蜡块组织中的滋养细胞,提取DNA;用16个位点复合微卫星序列PCR方法对DNA进行分析,明确受精类型;通过追踪患者刮宫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变化判断葡萄胎是否恶变。对受精类型和恶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功提取126例葡萄胎标本DNA液。其中86例DNA完全来自父方的遗传学完全性葡萄胎中恶变15例,DNA来自双亲的单倍体卵子双精子受精的遗传学部分性葡萄胎40例中恶变1例,二者恶变率相比P<0.05。遗传学完全性葡萄胎中空卵单精子受精的纯合性葡萄胎56例,恶变11例,空卵双精子受精的杂合性葡萄胎30例,恶变4例。纯合、杂合葡萄胎恶变率相比P>0.05。结论 DNA完全来自父方的遗传学完全性葡萄胎与DNA来自双亲的遗传学部分性葡萄胎相比易于恶变,前者恶变发生与其纯、杂合性无关。  相似文献   

10.
李家福 《山东医药》1992,32(10):40-40
滋养细胞疾病(Trophoblastic Disease)亦称滋养细胞肿瘤。它是一组由胚胎的滋养细胞增生变性而发生的疾病,包括葡萄胎、恶性(或称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本组疾病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或/及转移灶大出血。其特点是反复或连续不断的阴道流血,甚至突然大量出血,故患者多数伴有贫血。有人报道,71%的患者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最低可达20~30g/L。因急性失血而发生休克者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11.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1995年2月~2005年1月,我们共收治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28例,经规范的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常见病,但病因至今未明。为探讨GTD的发病因素,我们对其组织中HPV16-DNA和HPV18-DNA进行了检测。资料与方法:选取1988~1996存档的82例GTD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其中不完全性葡萄胎6例、完全性葡萄胎4...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上对不典型的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急腹症常易误诊。1993年6月~2001年10月,我院误诊5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现将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WR22体外对胃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和抑制幽门螺杆菌黏附上皮细胞的效果。方法乳酸杆菌WR22在体外与胃上皮细胞爬片共同孵育2h后,采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其黏附效果。WR22与幽门螺杆菌SS1对胃上皮细胞竞争性黏附2h后,荧光抗体染色法定性评价黏附于胃上皮细胞上的幽门螺杆菌密度。结果乳酸杆菌WR22在活菌和死菌状态下都能大量地黏附于上皮细胞,显著降低幽门螺杆在胃上皮细胞上的黏附密度,但死菌状态下抑制能力次于活菌状态。结论乳酸杆菌胃分离株WR22具有显著抑制幽门螺杆菌体外黏附胃上皮细胞的能力,有待进行体内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5.
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常用的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慢性病人粪便,只在含粘液血便中较易查到。至于不含粘液血便中有否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滋养体在外界环境中的形态活力的情况,分离出的痢疾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特征与其它非致病的阿米巴滋养体的区别等问题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用检出率较高的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查慢性病人粪便中的滋养体,详细观察其分布、形态与活力的变化情况。一、内容与方法 (一)检查混有粘液和血而成形的粪便确诊为慢性痢疾阿米巴病人,排便在清洁的托盘上成各部分不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对鼠源性膀胱癌细胞系BBT739黏附、侵袭和肺转移的作用。方法应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3对膀胱癌细胞BBT739体外黏附力的影响;通过癌转移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g3对膀胱癌小鼠肺转移的影响;体内侵袭模型通过给予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g3观察18d后癌组织的侵袭情况,病理分级检测相关癌的侵袭阶段。结果人参皂甙Rg3可以明显抑制鼠源性膀胱癌细胞系BBT739体外的黏附(P<0.01)及癌细胞对小鼠肾胞膜下的侵袭过程,抑制小鼠膀胱癌肺转移的发展(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通过抑制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癌组织抑制癌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42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早孕孕妇(对照组)作了血清总超氧化物歧 化酶(T-SOD),含酮,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含量测定。结果: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的血清T-SOD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良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的血清CuZn-SOD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血清Mn-SOD含量与对  相似文献   

18.
王箴言  戴淑真  罗兵 《山东医药》2004,44(24):12-13
目的探讨P16、P15基因蛋白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方法对40例葡萄胎和25例早孕患者绒毛P16、P15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早孕绒毛组织中P16、P15基因蛋白表达均阳性.葡萄胎中P16、P15基因蛋白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2.5%、30%,与早孕绒毛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葡萄胎恶变组(7例)P16、P15基因蛋白表达均阴性者4例,占57.1%,高于无恶变组的18.2%(6/33),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变组中,清宫前子宫大于妊娠月份,同时发生黄素囊肿且囊肿>6cm,清宫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持续2个月后消退者,其P16、P15基因蛋白联合阴性率高于非恶变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葡萄胎的发生、发展与P16、P15基因蛋白缺失有关.P16、P15基因蛋白缺失有望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伴行球囊技术(BB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支架精确定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重庆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使用BBT的PCI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PCI术中支架随心动周期出现前后明显串动现象,术中应用BBT限制支架串动而实现精确定位。结果共61例患者在PCI中应用了BBT,59例患者应用BBT成功,成功率为96.72%,未发生球囊和导丝嵌顿、夹层、慢血流等并发症。其中57例(93.44%)患者使用预扩张球囊作为伴行球囊,37例(60.66%)患者增加了计划外导丝数量(用于导引伴行球囊),49例(80.33%)增加了计划外压力泵(用于加压伴行球囊)。2例(3.28%)患者应用BBT失败,其中1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因导丝缠绕,伴行球囊无法送至支架近端,支架串动无明显改善,改用漂浮导丝技术成功完成手术;另1例发生在左前降支开口,因体位暴露不充分,支架覆盖部分主干,左回旋支开口受影响,改双支架策略。13例(21.31%)患者应用了血管内超声检查,没有支架变形和纵向压缩,支架贴壁和膨胀性良好。12例(19.67%)患者采用了近端优化技术。平均随访15.4个月,随访率100%,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和心肌梗死)。结论 BBT是PCI术中一种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的支架精确定位技术,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与胃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艺  邓长生  姚学军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7):454-456,I01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在体外与胃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后的形态变化。方法 采用Hp与细胞体外共培养技术,结合透射电观察HP活菌与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相互作用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HP以多种不同的方式黏附着胃上皮细胞。高浓度的Hp(10^7CFU/ml)可使体外2的胃上皮细胞发生明显病变,微绒毛丢失与胞浆内出现空泡样变等。反之,胃上皮细胞也可作用于HP,除了使其发生细胞既相互作用又相互适应,这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