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国兵 《光明中医》2022,(16):2964-2966
目的 探究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以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应用复位固定治疗,研究组加补肾活血汤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参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骨密度优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可有效改善腕关节功能,促进恢复,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67例。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关节功能疗效按Gad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45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全部病例均无皮肤破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抗骨质疏松疗法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合理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 ,多系由间接暴力跌伤所致 ,按照跌伤时的体位 ,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但是 ,目前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和应用 ,仅停留在定性的水平上 ,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生物力学的初步分析。1 跌伤时桡骨骨折的创伤机制患者腕背伸或掌屈位手掌撑地受伤时 ,前臂主要受力如下 :一为地面对人体的反冲力经腕关节对其向上的力 ;二为肘以上部分身体通过肘关节对其向下的力。跌伤时 ,桡骨远端相对地面固定 ,随着身体沿某一方向的惯性运动 ,桡骨纵轴与地面之夹角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 ,由于是暴力大于前臂软组织和骨的保护力 …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综合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8例,均为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其中男9例,女29例;年龄在51~92岁,其中51岁~60岁者12例,61岁~70岁者25例,70岁以上者1例,平均62.5岁.从骨折原因分,直接暴力2例,间接暴力36例;从骨折类型分,线性横形骨折2例,粉碎性骨折有移位伴关节面塌陷7例,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塌陷并腕关节脱位者3例.就诊时间在2~72小时内.  相似文献   

6.
手法加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2例衡阳市中医院骨伤科(421001)肖忠维主题词桡骨骨折/中医药疗法1990~1993年,笔者用手法整复加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例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  相似文献   

7.
金剑飞  金威宏 《光明中医》2020,(8):1159-1161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骨科治疗的82例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比2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骨折愈合各指标、骨密度和桡骨相对高度、掌倾角与尺偏角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手背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桡骨相对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掌倾角与尺偏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但2组治疗后掌倾角与尺偏角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骨折愈合速度快,对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好,且能有效恢复桡骨高度,提高骨密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术后予以云南白药辅助治疗.结果:手术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手术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将6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运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利塞膦酸钠片.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Gart-land 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6.1%,对照组为62.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口服利塞膦酸钠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患者多有骨质疏松,以往对这类患者多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忽略了对骨质疏松的治疗。2002~2006年,我院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应用小夹板固定配合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刺激方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针刺与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应差异.将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艾灸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或艾灸足三里、关元、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和艾灸组均能提高腰椎部的骨密度(P<0.01,P<0.05),针刺组优于艾灸组(P<0.05).就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而言,针刺疗法的作用优于艾灸疗法.  相似文献   

12.
温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及疗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丽仪  郭元琦  凌楠 《中国针灸》2004,24(11):744-746
目的:探讨温针和钙剂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大椎、足三里、肾俞、关元俞,隔日温针并服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仅服钙尔奇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变化及骨密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雌二醇提高(P<0.05,P<0.01),而对照组基本无明显变化.结论:温针与钙剂联合应用,疗效优于钙剂单独应用,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其疗效机制可能是温针具有温补脾肾、提高激素水平、延缓骨丢失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治疗频次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红 《中国针灸》2003,23(1):7-15
目的:对影响针灸疗效时间因素之一的不同间隔时间进行比较。方法:将4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针灸疗法,分别每周治疗1次。2次。3次,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比较3组之间对骨密度的改善程度。结果:每周1次治疗组骨密度无变化。每周2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均能提高腰椎和股骨骨密度,而且两组之间疗效无差异。结论:在使用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时,每周2次和3次的治疗频率即能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的疗效。方法:将45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患者依据辨证分型采用耳体针结合施治。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痛经症状评分。结果:针灸治疗1疗程(1月)患者总有效率为71.11%,2疗程总有效率为86.67%,3疗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同时具有减肥和镇痛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健康女性生殖内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刺对女性生殖内分泌影响的作用规律。方法:正常健康育龄女性28名,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针刺对外周血中FSH、LH、E2、T、P等水平的影响。结果:针刺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卵巢性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性效应(P<0.01)。结论:针刺对女性生殖内分泌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痴呆大鼠海马区CuZnSOD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uZnSOD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1);针刺组可明显增强其表达水平(P<0·01),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均可上调CuZnSOD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改善痴呆大鼠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慢性炎症疾病中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德光  杜欣  胡森 《中国针灸》2003,23(7):429-431
目的:介绍近年来临床上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炎症疾病对体内炎症介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从细胞因子、氧自由基、溶酶体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一氧化氮(NO)和P物质等不同方面,综述针刺治疗对主要炎症介质调控的文献报道。结论:针刺是通过对炎症介质合成、分泌的调控来调节免疫系统,实现对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志强  谭吉林 《中国针灸》2006,26(11):825-827
目的:介绍针灸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等方面对近10年来针灸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文献进行综述。结论: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已证实针灸能够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而且疗效好、取穴灵活、方法多、无副作用,但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对针刺全血清进行预初分段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鉴定针刺血清中抗哮喘有效成分的大体所在.方法:将稀释后的分段血清以2.5mL/kg剂量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到高嗜酸粒细胞血症模型大鼠的体内,连续注射3 d,同时连续10 d测定分段血清对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大鼠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针刺血清组份1、组份2和组份3在尾静脉注射后3~10 d均可明显降低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大鼠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P<0.05).结论:针刺血清中抗哮喘有效成分不是单一的,针刺可能激发了体内多种生物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20.
陈泽斌  袁芳  梁凤霞  王华 《中国针灸》2004,24(5):347-350
目的:证实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为针刺效应物质的探讨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先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大鼠脑组织提取液行大鼠腹腔注射,再采用颈动脉引流法脑缺血再灌注造模,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脑片缺血性病理变化,进行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计数.结果:在3个时间段F组幸存神经元密度均显著高于C、D、E 3组(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