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腕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卢祖能综述汤晓芙审校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是嵌压性神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MN)在腕管内受挤压而产生其相应支配区的功能障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企获得对CTS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电生理检查、治疗效果,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预防本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结果及疗效.结果本组134例患者均具有手部疼痛表现,其中29例具有典型正中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36例出现大鱼际肌的不同程度肌肉萎缩,其中90例患者存在肯定或可能的诱因.134例患者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在腕管处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经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可以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腕管综合征,手部正中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夜间加重的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提示正中神经神经性受损(腕部)可以确诊,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及有效预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262例腕管综合征,男42例,女220例,平均年龄47岁。计369只手,右侧92例,左侧36例,双侧134例。病期12天~20年.平均2.5年。结果表明中老年女性易患本病,优势手更常受累。主要症状为手麻木和疼痛,部分病人伴有无力。主要体征为手部感觉减退或过敏,部分病人Tinel及Phalen征阳性,极少数病人鱼际肌萎缩。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手劳累后加重,甩手后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中、重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疗效判定.方法 对33例中度及18例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和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时(Mlat),示指到腕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腕到拇对掌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将以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度CTS组患者手术后SCV、M-lat、SNAP和CMAP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度CTS组患者术后SCV、M-lat、SNAP和CMAP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CTS组患者手术后恢复十分明显,而重度CTS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5.
我院显微手外科于2011-06—2012-10对26例腕管综合征行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的手术方式治疗,对获得随访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该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8~66岁,平均39.6岁。左腕10例,右腕16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平均8个月。所有病人均有桡侧3个半指麻  相似文献   

6.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以患手桡侧三个半手指(拇、食、中、1/2无名指)有异常感觉:麻木、刺痛。一般夜间较差。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使血淤经络,及寒湿淫筋,风邪袭肌致气血流通受限而引起。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行神经传导速度和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 30例患者中,8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动作电位,其余均有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8条伴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26块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和(或)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结论肌电图检查对腕管综合征有重要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出现根性损害及合并出现腕管综合征(CTS)比率,探讨CSM与CTS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 对96例诊断为CSM的患者行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统计出现根性损害及CTS的比率.结果 96例患者中神经源性损害(根性)61例;符合CTS诊断10例(10.4%),其中根性损害伴CTS 4例,单纯CTS 6例;双侧损害7例.CTS中单纯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异常8例,除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外尚有运动传导异常 2例,拇短展肌出现自发电位2例.结论 CSM出现根性损害和CTS比率均较高,可能存在双卡压机制.  相似文献   

10.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以患手桡侧三个半手指(拇、食、中、1/2无名指)有异常感觉:麻木、刺痛。一般夜间较差。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使血淤经络,及寒湿淫筋,风邪袭肌致气血流通受限而引起。1临床资料本组共计观察治疗82例,女57例,男25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8岁。病程最长2年半,最短3个月。2治疗2.1治则舒筋通络,活血化瘀。2.2手法一指禅推、按、揉、摇、擦。3操作3.1患者正前坐将患手伸出,掌心朝上置放桌上,医者用拇指依次点按:曲泽、内关、大陵、鱼际穴各1min。3.2用一指禅推法在前臂至手沿手厥阴心包经…  相似文献   

11.
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腕管综合征 ,也称腕正中神经挤压症 ,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缺血而产生的以手指感觉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征群。自 1998~ 2 0 0 0年 ,我们观察了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 2 3例神经肌电图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 ,男 15例 ,女 18例 ,年龄 2 6~5 9岁 ,平均 39.7岁 ,左侧 9例 ,右侧 14例。腕部扭伤 5例 ,腱鞘炎 7例 ,其它均为手部经常揉搓的家庭妇女 (如揉面、洗衣、受凉等 )。病程 1月~ 2年 ,多数病例有挠侧三个手指麻木 ,疼痛 ,皮肤发凉 ,拇指外展或对掌无力 ,麻木以夜间为重 ,白天或活动后减轻。少数病例手指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疗法在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患者是否愿意加用中药熏洗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结果治疗组大多数患者能在一个月症状消失,对照组大多数患者的症状消失需两个月。结论中药熏洗能明显的缓解症状,且能明显的缩短常规药物的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临床评分和神经传导检测(NCS)评估夜间夹板治疗对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并探讨其间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TS患者共66例,符合纳入标准者41例(64只腕).对其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功能状态评分(FSS)以及常规NCS,记录腕-拇短展肌末端运动潜伏期(DML)、腕-食指/环指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DSL).嘱患者以远侧腕皱褶为中心,掌面和背面各一块夹板,入睡前将腕部固定于中立位制动.夹板治疗前、(3.03±1.16)月后分别进行临床评分和NCS.共20例(31只腕)完成随访.结果 (1)DML、腕-食指SCV、腕-环指SCV和△DSL异常率分别为85.9%、78.1%、81.3%和96.9%.(2)与夹板治疗前比较,夹板后SSS和FSS减少、DML缩短、△DSL减小,治疗前、后SSS分别为1.77±0.38、1.55±0.38,FSS为1.53±0.31、1.40±0.27;DML为(4.53±1.25)ms、(4.14±0.76)ms;△DSL为1.24±0.61、0.97±0.60;9例(14只腕)夹板后临床评分无改善.(3)SSS与DML(r=0.420,P=0.019)、腕-食指SCV(r=-0.425,P=0.017)、腕-环指SCV(r=-0.519,P=0.003)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与△DSL无相关(r=0.189,P=0.309);FSS与NCS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一半以上CTS患者夹板治疗短期内有效;临床评分与NCS相关性不大,两者共同评估夹板疗效更有意义;△DSL诊断CTS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更全面的认识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方法:用肌电图技术对CTS做术前定位和临床分析。结果:30例35只手肌电图全部异常。32只手行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术中所见正中神经改变与肌电图定位符合率100%。结论: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定位诊断是客观可信的、具有决定性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手术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5岁,纺织工人。以“双手发麻,疼痛1年半,加重伴双上肢上举困难半年”入院。诉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手发麻、疼痛。右手严重,多在夜间发作,活动后症状缓解。曾在咸阳某医院诊断“末梢神经炎”。按其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无改善。1年前,在西安某医院查“风湿三项,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  相似文献   

16.
超短波、音频电对劳损所致腕管综合征早期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短波、音频电对劳损所致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早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例(19手)劳损所致CTS患者予超短波、音频电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手的感觉、肌力改善程度及肌电图变化,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本组15例(19手)中,治愈11手,治愈率57.89%;显效5手,显效率26.32%;有效1手,有效率5.26%;无效2手,无效率10.53%。结论超短波、音频电治疗劳损所致CTS早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患者22例(31侧)行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以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伸指总肌肌电图检测。结果:在31条患病正中神经中9条感觉传导未引出反应波、22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23条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18块正中神经支配肌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改变。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中以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异常阳性率最高(100%);其次是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74%)和拇短展肌神经源性改变(5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电生理对中期腕管综合征(CTS)局部封闭及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纳入中期CTS患者,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CTS效果差患者高频超声特点及治疗前后电生理改变。结果 CTS局部封闭及手术疗效差的患者豌豆骨、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及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与效果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效果差的患者电生理较封闭治疗效果差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豌豆骨、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越大,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越大,预后差;手术治疗优于局部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腕管综合征(CTS)更敏感的电诊断指标,并结合电生理探讨CTS特征性体征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9年2月~2010年2月间就诊于本科,符合纳入标准的CTS患者72例(121只腕)行神经传导检测(NCS),记录腕-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腕-食指/环指/小指感觉传导速度(SCV)、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DSL)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结果(1)拇短展肌CMAP波幅(mV)低于小指展肌(7.40±3.25v.s.10.74±2.23,t=-9.22、P0.001),环指记录的正中神经SNAP波幅(μV)低于尺神经(9.77±7.46v.s.23.67±9.92,t=-10.70、P0.001);(2)腕-拇短展肌DML延长、腕-食指和腕-环指SCV减慢、?DSL增加,阳性率分别为89.1%(106/119)、79.6%(78/98)、85.1%(57/67)和95.5%(64/67)(χ2=9.66,P=0.022);(3)与阴性者比较,Tinel征阳性者DML(ms)延长更多(5.65±1.62v.s.4.89±1.61,t=2.13、P=0.035),Phalen征阳性者腕-食指SCV减慢更多(35.57±7.49v.s.39.84±7.66,t=-2.39、P=0.019),其余各参数均无差异(P0.05)。结论?DSL诊断CTS最敏感,怀疑CTS时可作为首选的方法;Tinel征和Phalen征不能完全反映CTS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联合腕部夹板治疗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轻中度CTS患者70例,随机分成夜间腕部夹板组、口服药物组、夹板及口服药物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时对各组患者进行包含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和功能状态评分(FSS)的波士顿腕管量表(BCT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包括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波幅(SNAP)在内的电生理检测。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在4周时BCTQ评分、VAS评分及DML、SCV、SNAP指标改善,12周时较4周SSS及VAS评分及DML、SCV值进一步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在4周时的BCTQ评分、VAS评分及电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夹板组和(或)口服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夜间腕部夹板及口服药物联合治疗能在短期内缓解CTS患者病情,并能长期持续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功能,可应用于临床CTS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