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其学科建设与医疗模式的完善将会引起人们更加重视和更多的关注。本文探讨急诊急救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医疗模式的构建,以期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急诊医疗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急救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及人们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急救医学的发展,促进急诊急救护理专业化,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投身于护理实践,并在专业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成为当今的重要任务。我院自2008年以来,共有4名护士获得了江苏省卫生厅急诊及危重症专科护士证书,几年来在临床急救及危重症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医院急诊作为急诊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主要功能组织,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目前,具有国际公认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的医院急诊急救,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压力,故增强急诊风险意识,加强急诊风险控制,对急诊风险做到尽早尽快预见、识别、鉴定、评估、规避,从而减少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失误而带来的风险损失,是医院管理者与急诊工作者需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防范急诊急救风险要从医院长远建设战略高度着眼,从易发高风险具体环节着手,树立现代医院急诊急救观念,找准矛盾的切人点和突破口,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急诊急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与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活动空间的增大、机会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工具的多元化使得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事故明显增加.从而也使急救医疗体系不断发展扩大.急救护理学在急诊医学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已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所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强急诊护士全方位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预防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的措施。方法正确认识医疗环境,转变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采取"五强化意识教育",服务措施和管理到位;加强工作能力及自身心理素质的管理和培训,防范护理纠纷,包括加强急救业务技术能力培训、急救物品器材管理、规范护理文书管理及自身心理素质培训。结果通过对急诊护士全方位的教育及急救工作综合能力培训,急诊科近年来无1例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护士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不断增加。结论只有加强急诊护士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姚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255-256
急诊急救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的窗口,处于医院各项工作的最前沿,它是医院医疗水平的标志,急诊质量管理始终是急诊工作的核心。急诊患者是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死亡率最高、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患者群体。本文从"快、细、严、准"几个方面探讨急诊急救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急诊医务人员救治患者的效率,增加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避免急诊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7.
傅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267-268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急诊医学也随之迅速发展。如何做好急救患者的护理工作,是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及时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赢得时间,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作为护理职业的护士,用自己的生活,生命,言行,把自己选择的护理职业的道德体现出来,这就是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就是人文护理。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8.
浅谈急救医护人员医院内感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数的增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问题越来越被重视。跟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各级医院的急救工作也相应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目前随着急诊患者数量不断上升,急救医护人员获得医源性感染的机会也上升(上呼吸道感染,肝炎,艾滋病,肺结核等等)。要建立一个精而强,政治业务素质高的急救医护队伍是医院急救工作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突发性意外伤害逐渐增多,人们对急救医疗服务的期望和需求日益增强,而作为医院抢救生命第一线的急诊护理,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理、配合抢救等环节和过程中。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的状况已达成共识[1],有时即使是极  相似文献   

10.
急诊医学与急诊模式的探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急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独立的临床学科,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虽然它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随着急诊急救医学在我国医疗抢救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建设之快已为世人瞩目。可以预见,急诊医学这一学科会日趋成熟,其学科建设与医疗模式的完善将会引起人们更加重视和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人为战争等不断发生,临床上危、急、重症日益增多,急救医学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在社会与公众的需求下,1979年急诊医学成为医学的第23个专门学科,1986年我国急诊医学专科正式成立。为培养实用型人材,与之相适应的在中专教学中加强急救护理学教育也成为当务之急。1急救医疗体系的组成和现状急诊医学的任务是给无限制人群的患者提供所需求的全面、紧急和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健康危机者做出紧急的决定与医疗行动以避免死亡与伤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急诊急救质量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急诊急救医疗质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技术水平及质量管理水平,更关系到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危,进而影响到医院在社会中的地位、声誉和竞争力。因此,急诊急救质量对于医院的生存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院急诊科近几年来结合本地区特点,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使急诊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应急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观察急诊护士的抢救过程,并对病人痊愈后进行追踪,总结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及观察能力,阐述其重要性.结果: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及观察能力提高可以对整体急诊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所以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及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结论: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急诊工作中非常重要,关系到患者能否第一时间得到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也关系到抢救成功率与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4.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以及急救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急诊科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解当前急诊科护士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学习要求都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调查通过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学习现状及需求,加强急诊科护士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的病因、病理和急救治疗的专业。其工作特点是随机性强,患者病情危重、病种复杂,因此急诊医师人员的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成为医疗管理的难题。为此,笔者开展骨科医院急症患者就诊现状调查,明确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规律。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改变急救模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及提高物资储备等,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急救护理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管理,提高急诊护士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急诊急救护理管理质量。方法制定急救护理考核标准,并在急救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考核,从而严格急救护理管理质量。结果通过实施急诊急救护理的全面考核,规范急救护理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管理的工作效能,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张巍 《中国当代医药》2011,(30):168-16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医疗需求水准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院前急救工作量增加,处置不当易引发各种纠纷。探讨院前急救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树立医疗安全意识、急救意识,规范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水平,加强与患方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强化风险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8.
急诊急救医学是医学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急诊急救医学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医院医学科学的技术水平。目前为止,我国县以上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或救护室,大中城市大医院普遍开通了“120”公众呼救电话。与其它学科相比,急诊急救医学发展迅速,但科学的管理相?..  相似文献   

19.
我院急救中心承担着全市的急诊急救工作,它充分反映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也是反映医院社会效益的重要窗口.对于急救中心的护理管理,提高其护理质量,是高质量完成各项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前提.笔者对急救中心护理管理与质控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发实施,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成为医院当前工作的重点,同时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院外急救越来越成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笔者通过对我院2010年2~10月163例院外急救患者的转运情况分析,探讨安全转运院外急救患者的措施:包括转运前的准备(人员的准备、仪器和药物的准备、患者的准备);转运途中并发症的预防;转运途中的监护与记录等,收到了一定的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