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和免疫抑制法,分别对88例AMI患者和88例健康者进行了血清CTnⅠ、CK-MB的测定.结果 AMI组血清CTnⅠ、CK-MB的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两组CTnⅠ、CK-MB分别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CTnⅠ和CK-MB在诊断AMI时,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以CTnⅠ和CK-MB检测可作为诊断AMI较理想的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体表 12导联心电图 (ECG)异常改变的导联数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肌坏死程度或面积的判断价值。方法 对 31例资料完整、透壁性AMI患者 ,计算每例患者有典型ST段异常改变的体表 12导联ECG的导联数 ,与其相应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 (CPK -MB)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患者的体表 12导联ECG的异常改变导联数与其相应的血清酶CPK -MB峰值之间无相关性(P >0 .0 5 )。结论 仅依据有典型ST段异常改变的体表 12导联ECG的导联数对AMI心肌坏死程度或面积无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onset-to-balloon,SOTB)和症状发作-进导管室时间(symptom-onset-to-lab,SOTL)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运转机制.方法 入选2001年1月1日~2002年7月31日来院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12 h内,行急诊冠脉造影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并观察住院期间的LVEF和CK-Mb的峰值浓度.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394例行急诊冠脉造影,只进行急诊冠脉造影78例,行急诊PCI的有316例,其中直接PCI的为306例,溶栓后未通行补救性PCI的有10例.平均SOTB(277.7±159.3) min,SOTL为(257.2±163.9) min.SOTB≥360 min组与<360 min组的LVEF分别为(58.2±11.1)%和(60.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K-Mb的峰值浓度分别为(141.4±147.4) U/L和(100.7±75.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OTL≥300 min组与<300 min组的LVEF分别为(58.3±11.2)%和(60.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CK-Mb的峰值浓度分别为(127.3±134.0) U/L和(101.0±75.9)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缩短急诊介入治疗时间能够改善住院期间的LVEF,降低CK-MB的峰值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白细胞计数 (WBC)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  35 8例AMI患者 ,男 1 6 8例 ,女 1 90例 ,年龄 35~ 80岁 ,按WBC水平分为 6组 ,分别统计并比较各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 MB)值 ,并确定其与不同WBC水平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各组间CK MB水平差别显著 (P <0 .0 5 ) ,各组不同的CK MB水平与其WB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89,P =0 .0 1 8)。结论 AMI急性期WBC与梗死范围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6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25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I、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cTnI、CK-MB值进行动态观测。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5%和56.3%。CK-MB在UAP组和SM组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UAP和SM组未检出。cTnI在AMI发生4h内即显著升高,两项指标的最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在7d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在AMI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其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和独特的特异性,所以是AMI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王桂兰  周群扬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4):427-428,450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之间的关系,为心肌损害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4例窒息新生儿,根据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重度2组;同时选择20例非窒息新生儿作对照组。分别检测新生儿CK-MB值,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窒息儿出生后第1天血清CK-M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01),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0.01)。而经治疗后逐渐降低并恢复正常。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值的改变,可用于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也可作为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多项指标估计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预后。方法 :比较 AMI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峰值间的差异 ;分析 AMI的 CK峰值、心电图 QRS积分、V1 导联 P波终末电势 (Ptfv1 )与左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AMI死亡组 CK峰值高于存活组 CK峰值。CK峰值 >2 0 0 0 u/ L、QRS积分 >6分、Pt-fv1 ≤ - 0 .0 4 mm· s的 AMI患者预后差。结论 :CK峰值结合 QRS积分、Ptfv1 、QT离散度 (QTd)对估计 AMI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并住院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4h内CPK—MB阳性率仅为32%,cTnT达91%。起病24h,血清cTnT检测阳性率100%,,而CKMB则为71%。多数患者72h内血清CPK—MB恢复正常,cTnT大多在3周后恢复正常。AMI中cTnT持续阳性组与cTnT正常组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血清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血清标志物。cTnT升高对AMI早期诊断及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既往心绞痛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14例初发AMI患者,按既往有无心绞病史分为A组(有心绞病史)、B组(无心绞痛史)2组,对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A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B组(P<0.05)。2)A组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Killip Ⅱ级以上泵衰竭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两组恶性心律失常率无明显差异。3)心功能情况: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 既往有心绞痛史的AMI患者近期预后较好,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IP)机制有关,既往心绞痛对AMI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2000年12月至2001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麻疹患儿进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检测 ,以探讨麻疹患儿的心肌损害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1对象麻疹组56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麻疹诊断标准 [1]。男性36例 ,女性20例;年龄20d~10岁 ,平均 (2.74±2.49)岁。病程3~9d ,平均 (5.09±1.25)d。其中典型麻疹31例 ,重型麻疹25例 ;并发肺炎15例 ,脑炎9例 ,心肌炎4例 ,心力衰竭6例 ,呼吸衰竭3例。血清抗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36例。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8例,白细胞计数采集入院24 h内的外周静脉血,根据白细胞计数,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白细胞增高组( WBC>10×10^9 L^-1),即实验组和白细胞降低组( WBC<10×10^9 L^-1)即对照组。经统一方法治疗7d后比较两组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WBC增高组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例数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 P<0.05)。 WBC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呈正相关( P<0.05)。结论:白细胞增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议早期预防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12.
刘兆进 《医学综述》2014,(8):1482-148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发作期白细胞计数(WBC)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发病<3 d的AMI住院患者187例,按WBC水平将其分为三组,WBCⅠ组(<10.0×109L-1)67例;WBCⅡ组(10.0×109L-115.0×109L-1)65例;WBCⅢ组(>15.0×109L-1)55例。测定各组cTnI及血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结果 AMI患者的cTnI及CK-MB水平随着WBC水平的升高而增高;WBCⅢ组的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WBCⅠ组和Ⅱ组(P<0.05)。WBCⅠ组、Ⅱ组、Ⅲ组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16.4%、43.1%和100.0%,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着WBC增多而升高,三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水平越高的AMI患者cTnI水平越高,心肌损伤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变化。方法:根据AMI的发作时间,将入选的89例AMI患者分为3组,A组(n=31,胸痛的时间<6h),B组(n=36,胸痛的时间6-12h),C组(n=22,胸痛的时间>12h),入选患者测定其血CRP,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血脂等水平,结果:AMI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脂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患者CRP,FIB,WBC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MI中期患者CRP的阳性率高于早期和晚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用普通琼脂糖快速电泳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分别测定21例AMI患者血清CK-MM亚型和PK的活力,动态观察AMI发病后不同时间CK-MM亚型和PK的变化,对比CK和CK-MB,以评价各指标在AMI后不同时间的诊断价值。结果:AMI发病5h内首次血清CK-MM3%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MM3/MM1比值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同时限测定的CK、CK-MB和PK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梗塞后6h内MM3/MM1诊断阳性半天高19~24h内PK和CK-MB诊断阳性率最高;36~72hCK诊断阳性率最高。血清CK-MM亚型,尤其是MM3/MM1是AMI最早、最敏感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的梗塞范围大小与临床并发症、预后密切相关。梗塞范围越大,并发症越多,预后越严重。本文通过对102例急性心肌梗塞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与梗塞部位,临床并发症及预后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有严重并发症者的CK峰值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住院死亡者的CK峰值显著高于存活者(P<0.01),广泛前壁梗塞者显著高于前间壁梗塞者(P<0.01)。CK与CK—MB峰值间呈高度正相关(r=0.91)。因此,CK峰值大小是估计梗塞范围,提示预后的敏感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 5 2例急性心肌硬死 (AMI)患者的不同时间的CK -MB和CR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发现 ,AMI后 1 2hCK -MB与CRP的阳性率分别为 1 0 0 % ,44 2 % ;48h为 5 7 7% ,86 5 %。动态观察发现CK -MB和CRP的峰值分别出现在 1 2h和 48h。表明CRP对亚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优于CK -MB。  相似文献   

17.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显示:白细胞计数≥15×10~9/L 的 AMI 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者分别高达81.8%、31.8%和40.9%,病死率高达59.1%。与白细胞计数<15×10~9/L 的病例对照,前者分别为后者的1.7倍、3.9倍和3.7倍,病死率是后者的4.2倍。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对于评价 AMI 病人近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莘 《医学综述》2014,20(21):3994-399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株洲市恺德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03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白细胞计数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白细胞计数<8.0×109L-1)45例,B组(白细胞计数8.0×109L-116.0×109L-1)109例,C组(白细胞计数>16.0×109L-1)49例。分析上述三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以及各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血清cTnI、CK-MB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血清cTnI、CK-MB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上述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且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上述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多数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临床应重视AMI患者白细胞升高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肌酸激酶及其脑型同工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EAE-sephadexA-50微型柱层析结合分光光度法测51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和20例正常人血清和脑脊液(CSF)肌酸激酶(CK)及其脑型同工酶(CKBB)活性(统称CK活性)。结果发现:中风组CK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脑出血CK活性有高于脑梗塞的趋势。除血清中CK活性外,病程≤3d组CK活性高于>3d组(P<0.01)。病情重、病灶大者,CK活性较高。中风急性期,尤其病程3d内测血、CSF中CK活性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及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7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50例心绞痛及其它各类疾病患者的血清丙酮酸激酶(PK)活力的动态变化,在发病24h内住院的54AMI血清PK浓度全部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开始升高时间为2h,峰值时间为22~24h,恢复为对照组水平时间在56h内。PK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