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8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及结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体会.方法单纯颈动脉狭窄9例,椎动脉狭窄6例,颈、椎动脉均有狭窄3例;在急诊动脉溶栓的同时行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5例.颈动脉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椎动脉狭窄者应用球扩式支架.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5例病人狭窄完全消失,3例狭窄程度减少70%以上.16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1例急诊溶栓放入支架术后脑出血,对症治疗后存在神经功能缺损;1例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3个月后因脑出血死亡.对9例病人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血管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我院30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患者;术中先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术,同期在颈动脉保护伞下采用自膨支架进行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术,观察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共成功植入自膨支架30枚,椎动脉开口同期共成功植入31枚球囊扩张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均<20%,技术成功率达100%(30/30),围手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脑出血等并发症.30例患者在术后第2 d复查颈、椎动脉超声及颅多普勒超声,均未发现再狭窄.14例表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12例(85.7%,12/14).30例患者在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亦无TIA及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同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球扩式支架对26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总结手术经验,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共置入28枚支架,椎动脉开口狭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90.9%,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15.6%。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19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例明显改善,随访8~24个月,2例术后1a复出现缺血症状,复查DSA提示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给予支架内成形术,症状消失。结论椎动脉开口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明显缓解脑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39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共40处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椎动脉颅内段9处,基底动脉31处.1例患者因支架到位困难,仅行球囊扩张.共成功置入Wingspan支架39枚,手术成功率98% (39/4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8.09±12.01)%,术后残留狭窄率为(16.53±12.59)%.4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4/39),其中1例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随访8-42个月,平均(25.0±10.8)个月,有2例出现症状性再狭窄(狭窄程度>50%),其中1例是支架置入失败的患者.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锁骨下动脉狭窄主要临床表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11月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0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支架植入均获成功,术后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锁骨下动脉残余狭窄率<20%,椎动脉呈顺向血流,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完全消失,同侧椎动脉颅内段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无一例出现支架相关性手术并发症。术后10天至6个月时,血管超声及CTA检查未见支架内再狭窄,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极差,即使采用积极的药物治疗,患者每年由于缺血性卒中的死亡及永久致残率仍高达10%左右[1].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搭桥手术不仅操作难度大、创伤大,而且并发症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可达30%[2-3].随着新型血管内支架的研制和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采用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渐渐成为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主流治疗方法,作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6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采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73例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术后1年支架再狭窄率为5.5%。术后6~12个月复查DSA发现63例(86.3%)支架良好;4例(5.5%)支架内再狭窄,但无后循环缺血症状。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效果良好;术前对血管及斑块的评估、术中球囊及支架的选择、术后血压的控制及术者的经验等保证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与药物治疗相比的优越性.方法 对我院2005-05-2010-05收治的27例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支架组),对同期3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比较2组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 a后卒中及TIA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支架组:1例因径路差而手术终止;1例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最终死于脑干梗死;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头晕、恶心、呕吐,支架释放后症状迅速改善;1例出现穿刺点血肿,局部压迫处理后血肿未再扩大.随访中,1例椎动脉开口部位支架于术后6个月再次TIA发作,复查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症状缓解;1例椎动脉V4段支架于术后2 a再次出现眩晕、共济失调,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球囊扩张后症状消失.1例手术失败者于术后18个月再次脑干梗死.药物组: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 a后分别有5例、7例、6例及13例卒中复发,3例1 a后随访,死于脑干梗死.2组卒中、TIA复发率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支架组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与内科药物治疗相比,能更好地预防卒中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 34例患者共放置36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DSA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椎-基底动脉狭窄段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8.3±6.2)%降至(3.6±4.2)%.随访6~3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31例,明显改善2例,复发1例.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串联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2例(26处)经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串联病变患者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前DSA示动脉直径狭窄率为65~100%,平均84.62±8.24%。结果本组支架置放成功率92.6%,术后平均狭窄率为16.92±14.84%;术后用mR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7例0分,3例1分,2例3分。发生2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年卒中率为6.2%;随访期间2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串联病变,在技术上可行,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腔内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腔内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采用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2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23例。结果:52例患者中共有51例成功置入56枚支架,技术成功率达98.1%。48例患者术后均未再发生脑缺血发作,1例因支架置入困难仅行PTA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1例出现再灌注损伤;1例出现颅内出血;7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腔内成形术围手术期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正确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避免患者致残、致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探讨应用新型颅内支架Neuroform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对20例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直径狭窄率>70%)。 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血管造影, 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接受了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治疗。 结果 20例患者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的狭窄率从术前平均84%下降到24% , 技术成功率达100%,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纠正50%—90%,平均为72%,无血管撕裂、急性动脉闭塞、远端血管栓塞事件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例出现完全闭塞,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Neuroform自膨式颅内专用支架的应用,有效的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缺血症状,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跌倒发作的疗效.方法 对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跌倒发作患者(例1为基底动脉的中部、起始部,左椎动脉起始部及左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例2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予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共释放6枚支架,例2应用保护伞.术后随访9个月~2年.结果 术后2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例1随访9个月,术后6个月起因不规律服药,3个月后死于脑干梗死;例2术后1年复查DSA,无发生再狭窄,随访2年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跌倒发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3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内成形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4例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包括45处病变,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18例,闭塞7例,基底动脉狭窄7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7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成形术。通过分析介入治疗效果以及6个月临床功能与影像结果评估血管内成形术的疗效。结果 44例患者共行45次手术,均成功进行血管内成形术,无一例失败。球囊扩张+一期支架植入术44次,单纯球囊扩张术+二期支架植入术1次。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事件3例,出血性事件4例。4例患者出院时mRS下降,包括死亡1例。37例临床随访患者中35例(94.6%)表现为预后良好,1例出现卒中复发事件。31例影像学随访患者中28例(90.3%)无再狭窄或闭塞,1例轻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结论 血管内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需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23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共检出25个狭窄病变,其中22个位于椎动脉起始段(左侧13个,右侧9个),1个位于椎动脉颅内段,2个位于基底动脉.共成功植入26枚球囊支架,金属裸支架15枚,药物洗脱支架11枚;基底动脉植入2枚,椎动脉植入24枚.其中1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患者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辅助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 23例患者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的81.40%(50%~95%)降至6.30%(0~15%).20例患者平均持续随访21个月,17例(85%)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3例(15%)部分缓解;2例复发患者中1例再次血管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血管开通良好,1例拒绝接受再次治疗.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中短期疗效满意.药物洗脱支架对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优于金属裸支架,若手术后积极辅以抗血小板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溶栓后即刻置入支架的方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溶栓术后血管重新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动脉内溶栓加支架置入治疗的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溶栓后对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结果7例溶栓后均再通。基底动脉尾段狭窄1例,主干狭窄4例,头段狭窄2例.动脉狭窄率平均为85%.即刻置入冠脉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残留狭窄率小于20%。术后复查点片状脑出血2例。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再闭塞及卒中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7例,狭窄57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59例,狭窄60处。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 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4%(110/117)。30 d内的卒中事件8例,30 d后(中位时间33.5个月)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年卒中率(包括30 d内的任何死亡和卒中)4.0%。结论 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年卒中风险、改善功能预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置放以及狭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及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例VBI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狭窄76例、椎动脉起始部扭曲34例、颈椎横突孔骨性狭窄所致椎动脉狭窄2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病变中,包括锁骨下动脉狭窄9例、基底动脉狭窄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9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4例。在DSA诊断基础上对适合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实施了CAS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48例患者均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结论DSA对VB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因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的VBI行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可能是今后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病变。结果 16例病人成功植入支架,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人支架治疗失败,成功率94%。手术成功病人锁骨下动脉盗血征象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无支架相关性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血管超声及CTA检查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