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体部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小儿体部棘球蚴病,其中单发棘球蚴病7例,多发棘球蚴病13例,共有32个囊肿,包括肝包虫囊肿17个,肺包虫囊肿9个,腹腔包虫囊肿4个,颈部包虫囊肿1个,胸膜包虫囊肿1个。20例患儿全部接受CT扫描,其中14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0例患儿32个病灶中,21个表现为单纯性囊肿,11个呈囊肿破裂表现,未见钙化和多子囊征象。结论小儿体部棘球蚴病以多发和单纯性囊肿为主,CT表现特点与成人棘球蚴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许如刚  李翔  杨际  陶新莉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28-28,F0003
棘球蚴病单独发生在眶内临床少见,与眶内囊性病变影像诊断鉴别困难,容易误诊,认识该病有助于临床处理囊肿时,避免包虫破裂导致含有头节的囊液引起转移性感染或过敏反应.现报告1例孤立性眼眶内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肺棘球蚴病X线与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非典型性肺棘球蚴病X线与CT资料。结果:本组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5.5岁。5例发生在左上肺,4例发生在左下肺,7例发生在右肺,均行X线检查与CT平扫,9例为左肺包虫囊肿破裂,囊肿内有液平,液平中部有阴影突出,呈水上浮莲征;空洞内见包虫破裂塌陷层叠状软组织密度灶。结论:非典型性肺棘球蚴病多具有特征性的X线与CT表现。  相似文献   

4.
肝脏棘球蚴病在西北地区较多见,而盆腹腔棘球蚴的报道较少,本文对16例盆腹腔棘球蚴病的声像图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1~63岁。资料来源:一组为1990年6月以来经B超检查诊断10例;一组为2005年8月在青海黄南洲泽库县(海拔3600米)及宁秀乡(海拔3800米)牧区进行了人群普查,B超检出盆腹腔包虫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使用仪器为Na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EUB-405型便携式B超仪、麦迪逊3200实时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按常规检查肝脏、脾脏、肾脏及盆腹腔,多体位、多切面扫查,详细记录图像特征和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慧  邓君  成艳 《护理学报》2004,11(10):F003-F003
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系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包虫)所致,若不及时治疗此类多发包虫极易破裂。引起并发症,危及生命。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此病例较为特殊,由于准备充分,手术顺利完成,现将术中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脊柱包虫的MRI诊断(附3例报告)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磁共振室(830000)汪洁,贾文霄,陈宏,李琛玮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盛军包虫病又称细粒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地方病,其为血行传播,可累及全身各系统,骨包虫占人体包虫的0.35...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3岁。因心慌、气短2个月,外院疑心包包虫,患者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检查。患者既往有肝包虫病史数年,心脏彩超检查发现,于膈肌上心脏右后方见一13.0cm×9.1cm大小的混合回声区,以液性为主,内见多条强光带分隔,液性暗区呈轮状分布,边界清楚,壁较厚,该肿物向前挤压右心及左室(图1,2)。既往有肝包虫病史,肝右叶可见一较强回声区,壁较厚,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超提示:心包包虫可能性大。手术确诊为心包包虫。CY:包虫囊肿图1心包包虫病声像图讨论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CY:包虫囊肿图2心包包虫病声像图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  相似文献   

8.
肝脏囊性病变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脏囊性病变(囊肿≥4cm)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83年~200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外科治疗的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肝脏囊性病变64例,其中单纯性肝囊肿57例,肝棘球蚴病4例,肝胆管囊腺瘤2例,肝胆管囊腺癌1例。囊肿平均大小10.4cm。16例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术后所有病人囊肿复发。52例单纯性肝囊肿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方法有囊肿去顶术(28例剖腹行囊肿去顶术,6例术后复发;18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2例术后复发),囊肿切除术2例,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4例。4例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无复发。2例肝胆管囊腺瘤和1例肝胆管囊腺癌,均行肝叶切除术。结论:巨大(≥4cm)、有临床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均复发;囊肿去顶术复发率低,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较剖腹手术创伤小。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是有效的,复发率低。肝胆管囊腺瘤可能恶变,应早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囊型包虫病又称细粒棘球蚴病,是西北畜牧区常见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肝包虫囊肿破裂不仅可使人丧失劳动力,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本科1986-2003年间对61例肝囊型包虫破裂患者进行救治,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男性43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50岁,占同期肝囊型包虫住院病例的7·3%(61/840);包虫平均直径(11·4±6·7)cm。51例患者有上腹剧烈疼痛,其中7例出现过敏性休克。10例患者伴有患侧胸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其中4例咳出胆汁样痰,偶有白色或染有胆色的包虫碎屑咳出。全部病例术前常规行B…  相似文献   

10.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包虫后,包虫囊肿可寄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发生在常见部位的包虫囊肿超声诊断并不困难,但发生在少见部位的包虫囊肿由于其单发、体积大且不具有常见包虫囊肿的超声特点,确诊其发生部位和性质常有一定困难,我们采用ATL_HDI 3000型彩超仪诊断了4例发生在少见部位的包虫囊肿,其超声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此病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由于手术自身的许多弊病与化疗药物的局限性,使包虫囊肿的微创介入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25例腹腔包虫病进行硬化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包虫病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25~70岁,平均(48.7±16.5)岁.  相似文献   

12.
棘球蚴病分二种类型,一是多见的由细粒棘球绦虫所引起的棘球蚴病;二是较少见的由多房性棘球绦虫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泡状棘球蚴病以发生在肝脏多见,但少数原发性病变也可发生在脑、肺、脾、肾等处。我院于去年曾收住1例肺泡状棘球蚴病,现报  相似文献   

13.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此病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近年来,包虫囊肿的微创介入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我科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25例腹腔包虫病进行硬化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包虫是人体内最大的寄生虫,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类作为中间宿主受害,主要流行在牧业发达地区,我国新疆是高发病流行地区之一,严重危害牧民及流行区居民的生命。肝泡性包虫病(肝泡棘球蚴病)的病理形态是由千万个小泡球蚴虫聚集成峰房状硬块,呈灰白色,触之坚硬如橡皮。临床体征与手术所见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38岁。 1991年超声诊断肝包虫 (多发性 ) ,手术治疗。 1994、 1995两次肝包虫复发 ,又两次手术治疗。近期患者自觉右上腹肝包虫手术切口处腹壁略隆起 ,压之痛感。超声检查 :右上腹肝包虫手术切口处腹壁肌层探及一大小约 2 1mm×2 0 mm的液性暗区 ,形态欠规则 ,壁显示不清晰 ,内部透声欠佳 ,可见散在的细小光点浮动 ,后方有声增强效应 (图 1) ,超声诊断 :腹壁肌肉包虫 (肝包虫手术切口处种植 )。手术切除 ,病理诊断 :细粒棘球蚴病。讨论 :本例超声显示腹壁上典型的囊性包块及液暗区中头节的浮动光点 ,结合患者多次肝包虫手术的病史 ,…  相似文献   

16.
包虫病是流行于畜牧区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有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球蚴病(多房棘球蚴病)两种类型.其中泡球蚴病少见,在人体多寄生于肝脏.肝泡球蚴病(HAE)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有"寄生虫肿瘤"之称[1].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及旅游业发展,内地城市也会出现此病患者.为了提高对该病的声像图特征的认识及诊断率,对我院超声检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HAE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7.
肝包虫的B超诊断及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自1984年到1992年共经手术治疗肝包虫病822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囊型包虫病(棘球蚴)804例,包虫居肝右叶660例(82.1%),左叶80例(9.95%),两叶64例(8%)。单发575例(71.5%),肝内多发163例(20.3%),肝与其它脏器多发660例(82.0%)。泡型包虫病(泡球蚴)18例,右叶16例,两叶2例。采用仪器为ADR 4000型.SSD 3030型,HP 1000型及EUB 305型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棘球蚴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提高对肝棘球蚴病的认识。方法:对1999~2007年,我院收治的12例肝棘球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一例误诊,术后均治愈,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结论:肝棘球蚴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及CT检查,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体棘球蚴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签别诊断。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复习,对92例棘球蚴病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对其临床及组织形态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棘球蚴病在人体组织中主要呈囊性占位性病变,肝脏最常见(73例,占79.4%),脾脏、肺脏次之(均为7例),男女发病率相近(男45例,女47例),角质层与正常组织间为厚薄不一的肉芽组织。结论棘球蚴病在牧区仍有广泛传播流行,肝脏为主要受累器官。临床上易误诊为肝囊肿、肝脓肿、肝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收集、整理和分析2005—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塔城地区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和三间分布特征,为当地制定棘球蚴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5—2020年新疆塔城地区棘球蚴病报告病例资料,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17.0软件,采用χ2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棘球蚴病病例的地区、年龄、性别及职业等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2005—2020年新疆塔城地区共报告棘球蚴病2 35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39/10万,以2017年发病率最高,为29.27/10万,季度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72.75, P<0.05),第一、四季度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第二、三季度;男女性别比约为1.09∶1,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8,P>0.05);年龄范围为2~90岁,平均年龄为38岁;职业以农牧民占比最高,累计报告1 416例(60.10%);各县(市)包括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乌苏市、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沙湾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