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原发性脑干损伤导致脑萎缩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脑干损伤与脑萎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伤后2~6个月头颅CT扫描所见脑室、脑池、脑沟变化情况。结果 20例儿童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伤后2~6个月头颅CT扫描表现脑室、三脑室扩大、脑池增大、脑沟增宽。结论儿童原发性脑干损伤可导致脑萎缩。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2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2.7%,死亡率为42.9%。文中对CT扫描、腰椎穿刺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治疗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颅CT和MRI对评估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资料和CT、MRI资料检查结果。结果患者年龄、性别、瞳孔异常改变以及哥拉斯格昏迷评分(GCS)等不影响重度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发生(PVS)(P〉0.05);不能通过颅脑损伤早期的CT表现预测患者是否发生PVS(P〉0.05);MRI显示存在胼胝体、放射冠损伤以及脑干被盖部损伤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VS的危险升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的CT表现对PVS预测缺乏价值,而MRI显示存在胼胝体、放射冠损伤以及脑干被盖部损伤的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VS的危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楚功仁  李洪伟 《临床医学》1993,13(6):255-257
本文报道脑挫裂伤121例,就其临床与 CT 表现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①临床结合 CT 表现,可以提高脑挫裂伤诊断的准确性。②外伤后 CT 显示脑干增粗、密度不均、脑池受压变形,是脑干损伤的表现,因此影响预后。③本组减速伤以冲击伤居多,单纯对冲伤常只发生在枕部着力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脑干损伤临床死亡率较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全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5~45岁,平均22.5岁。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继发性脑干损伤18例(开颅手术后),全部符合神经外科学脑干损伤诊断标准犤1犦,即病人伤后陷入持续昏迷状态,生理反射消失,四肢轻重不等软瘫,对外界刺激反应消失。呼吸节律无紊乱,心跳及血压无波动。拌有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昏迷指数评分8分。头颅CT表现为脑干周围池变小,脑干增粗,有高低不均点片状影,确诊为脑干损伤。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otterdam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分系统及外伤性脑干出血血肿影像学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至2015年12月共50例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北京市上地医院收治外伤性脑干出血患者入院2周内全部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脑干损伤类型、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及Rotterdam CT评分等。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外伤性脑干出血的预测因子。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平均年龄(36.24±15.51)岁,共33例患者(66%)死于2周内,患者入院GCS平均(9.14±2.60)分、Rotterdam CT评分(3.06±1.39)分、脑干血肿最大径线(1.51±0.74)cm,血肿量(3.50±2.67)cm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GCS、CT评分系统、脑干血肿最大径线及血肿量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当Rotterdam CT评分系统的截断点设置为2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88.2%和93.9%,该CT评分系统与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Rotterdam CT评分系统、患者年龄、入院GCS、血肿最大径线及血肿量可作为判断外伤性脑干出血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2011年10月住院的13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病例作为观察组,临床诊断后行BAEP、颅脑CT检查,同时将同期排除脑部疾患及听觉损伤的其他13例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行BAEP检查。观察BAEP在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时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干脑炎组BAEP阳性5例(38.5%),CT无阳性发现,对照组BAEP无阳性发现,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外周血WBC升高6例,1例死于中枢性呼吸。结论 BAEP是诊断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时一种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脑干出血的CT诊断和临床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脑干出血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脑干出血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 CT能够发现急性脑干出血.并能明确出血位置,提示预后。结论 CT对急性脑干出血诊断有重要价值.少量脑干出血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CT、MRI等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脑损伤部位中颞叶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脑干,颈段脊髓最少;部分患者脑损伤无临床症状表现,CT对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检出率比较低;CT图像中主要突出为指状低密度,MRI检查患者绝大部分病灶都出现增强效应,其中会出现一些不增强区。结论:放射性脑损伤在临床症状上无显著特征,CT和MRI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做出诊断,MRI在脑干、脊髓损伤的诊断效果上要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颅脑损伤在急诊外科是常见病,积极保护脑干功能是提高外伤性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CT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做出恰当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从而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阻断病情的发展。CT扫描征象包括有基底池的状况、中线移位情况、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程度、脑室系统受压情况及颅内损伤灶性质和范围等。  相似文献   

11.
<正>脑损伤是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急性脑损伤往往表现为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2]。脑损伤根据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与否分为开放性或闭合性脑损伤。脑震荡头部CT检查无异常;脑挫裂伤头部CT了解有无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无颅内血肿。头部MRI了解具体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12.
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亮 《临床医学》2003,23(4):42-43
原发性脑干损伤在颅脑损伤中约占 2 % ,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占 7%。主要是外伤当时直接或间接造成的脑干损伤。随着工业交通的发展 ,人口流动的增加 ,颅脑损伤逐年增加 ,而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病人死亡率仍高 ,我院自 1996年 5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了 1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3例 ,年龄 11~ 46岁 ,平均年龄 2 3岁。其中车祸伤 15例 ,打击伤 1例 ,坠落伤 1例。入院时GCS评分 :3分 8例 ,4~ 5分 5例 ,6~ 8分 4例。1 2 影像学资料 :17例均行螺旋CT检查 ,表现为环池消失 ,中线结构无移位 8例 ,合…  相似文献   

13.
脑干损伤常出现四肢、心理及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对1例脑干损伤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44岁,司机。因车祸致颅脑损伤,CT诊断为脑干损伤,珠网膜下腔出血,颅底骨折,骨盆多发骨折。行保守治疗。患者持续昏迷>20d,初期双下肢伸直位,12d后出现双下肢屈肌痉挛,肌张力持续增高,直至形成屈膝屈髋双足跟靠近臀部的异常姿势。伤后50d转入我科。检查:患者意识欠清,烦躁不安,辗转反侧,答非所问,二便失禁。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V-级,腱反射(),病理反射(-);双下肢屈曲挛缩,膝关节ROM左150~110°,右150~100…  相似文献   

14.
张松涛 《临床荟萃》1997,12(11):506-507
脑干出血以往缺乏特异性诊断手段,对于轻型不典型的脑干出血常漏诊和误诊。自从CT和MRI投入临床使用,脑干出血可得到迅速确诊和及时治疗。现将我科收治的16例脑干出血临床和CT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达,各种损伤尤其是颅脑损伤的病人逐渐增多,而脑干损伤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脑干损伤是一种较特殊类型的颅脑损伤,是指中脑、桥脑和延髓的损伤,且合并大脑半球弥漫性损伤的脑干损害较单纯型脑干损伤多见,所以脑干损伤是颅脑综合性的复杂损伤,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本组总结脑干损伤4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1.8%,经治疗1例生活自理,2例伤残,1例植物生存。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脑干出血凝血和纤溶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凝血和纤溶关系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72名发病 6小时内经头颅CT证实为脑干出血病人 ,抽取肘静脉血进行血液分析及测定凝血和纤溶参数 ,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脑干出血病人白细胞、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D Dime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而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抗凝血酶Ⅲ、α 抗纤溶酶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自发性脑干出血时脑组织损伤 ,颅内压增加 ,通过神经原性或体液机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及组织因子等释放 ,使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性增强。白细胞增加可能与出血时的损伤和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基层医院,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创伤中的救治重点和难点,因其损伤严重、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程较长,因此病死率极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死亡原因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继发性脑干损伤引起的脑干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89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以磁共振成像、CT检查,对照手术或临床最后确诊结果,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从诊断准确率来看,经手术或临床最后确诊,89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80例确诊;经磁共振成像检查,76例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准确率为95.0%;经CT检查,68例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准确率为85.0%;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CT,P<0.05;从诊断价值来看,磁共振成像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高于CT,漏诊率低于CT,P<0.05;从特殊部位损伤检出情况来看,两种检查方式对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伤、脑干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对部分特殊部位损伤检出率更高,特别弥漫轴索损伤,诊断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CT上脑干及中脑周围池改变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重型颅脑损伤抢救中,手术前较为准确地判断伤情及预后对抢救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探讨CT脑扫描在伤情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本院曾经手术治疗且备有CT片可查的26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按照Hon-Man-Liu提出的脑干及中脑周围池改变的6级分类法(Liu‘s分级)将所有病例进行分级统计分  相似文献   

2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特殊CT表现及病理机制。方法分析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及CT图像资料。结果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①头部受加速性或减速性旋转性损伤;②伤后即刻昏迷;③生命体征紊乱;④四肢肌张力改变;⑤无明确的神经定位体征。CT诊断标准:①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和(或)大脑中轴区多个直径<2cm的出血灶;②弥漫性脑肿胀;③脑室、脑池普遍受压变小/消失;④中线无移位或轻度移位(<5mm);⑤合并其他颅脑损伤。结论临床表现结合CT表现可明确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外伤导致原发性下丘脑和脑干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所致的弥漫性脑肿胀属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