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1~ 2 0 0 2年 ,我们采用艾司洛尔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4 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4 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男 2 3例 ,女 17例 ;年龄 2 5~ 6 5岁 ,平均 (39.5 +11.2 )岁。其中房颤 2 2例 ,房扑12例 ,阵发性室上速 6例 ;均为心室率≥ 12 0次 / min且持续时间超过 10分钟者。治疗方法与结果 :艾司洛尔 0 .5 m g/ kg快速静注 ,10分钟后如心率仍 >12 0次 / m in,则再以 0 .1mg/ (kg.min)维持量静脉泵入。用药过程中 ,应用床旁监护仪监测患者连续心电图、脉搏及血压变化。本组用药后 15分钟 ,显效 (异位心律转变为…  相似文献   

2.
观察重叠应用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阵发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36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 ,男 2 2例、女 14例 ,年龄 6 5 .3± 11.5 (49~ 80 )岁。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42 .5± 2 5 .2 (12 0~ 176 )次 /分 ,先给予静脉负荷量胺碘酮 (15 0~ 30 0mg)后 ,继之以 6 0 0 μg/min静脉点滴维持 48h ,同时口服胺碘酮 6 0 0mg/d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用药后 30min、1,2 ,2 4,48h心室率分别为 12 4.1± 11.5 ,113.3±8.6 ,10 5 .1± 8.2 ,92 .7± 8.5 ,88.6± 9.4次 /分 ,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P <0 .0 1)。 30例 (83 .3% )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 ,于 2h ,2~ 2 4h ,2 4~ 48h ,2~ 7d转复率分别为 11.1%、2 7.8%、2 2 .2 %和 2 2 .2 %。未转复组患者左房径大于转复组(P <0 .0 5 ) ,而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转复组 (P <0 .0 5 ) ,这可能是 6例患者未转复的原因。 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长RR间期 ,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1例出现双手震颤 ,经减药或停药后恢复。结论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1990~1996年,我们收治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患者17例,全部抢救成功。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8例;年龄38~92岁;病史8~62年。入院前哮喘发作持续3~6天。入院时端坐呼吸、多汗、重度紫绀;心率平均118次/min,呼吸平均29次/min,血压低于12/8kPa2例;精神错乱2例,浅昏迷1例。合并呼吸性酸中毒8例,代酸4例。心电图示电轴右偏9例,肺型P波11例。合并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绝对卧床,吸氧,在痰培养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在监测血生化及动脉血气的基础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注意足量补钾,需要吸痰者先给予气管内滴注药物再吸痰。②应用平喘药物:静脉用氨茶碱(0.8~1.05g/d)及氟美松(10~20mg/d),口服β_2受体兴奋剂(舒喘灵或博利康尼),无昏迷者使用抗组织胺药(酮替芬)。治疗1~2天效果不明显者,可增加氟美松用量(20~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行食管心房调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3 8例阵发性房颤的老年人 ,均系我院心内科 1999~ 2 0 0 2年住院或门诊患者。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61~ 80岁 ,其中 61~ 70岁 11例 (2 8 9% ) ,71~ 80岁 2 7例 (71 1% )。阵发性房颤的病史 1~ 12年 ,经常规无创检查 (胸片、动态心电图、彩色心脏超声、活动平板等 )原因尚不明确者。检查前停用有关药物至少 48h。记录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以备对照 ,4极食管电极导管插入平均深度 (3 6± 4)cm ,平均起搏阈值 (2 5± 5)V ,脉宽 10ms。选择食管心电图上P波先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322例老年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36例发生房颤患者,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均匹配的38例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肌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ChE均降低,房颤组ChE 10~3300U/L,平均(1126.42±1047.02)U/L,非房颤组ChE(178~3700)U/L,平均(1604.82±934.06)U/L,房颤组低于非房颤组(t=2.077,P=0.041).CK、CK-MB、cTn-Ⅰ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增高.CK:房颤组(80~2212)U/L,平均(609.97±597.84)U/L;非房颤组50~2200 U/L,平均(462.84±530.71)U/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1,P=0.266).CK-MB:房颤组8~468 U/L,平均(97.31±104.50)U/L;非房颤组6~300 U/L,平均(55.16±69.62)U/L,房颤组高于非房颤组(t=2.052,P=0.044).cTn-Ⅰ:房颤组1.2~5.0 μg/L,平均(2.39±0.88)μg/L,非房颤组0.1~6.0 μg/L,平均(1.81±1.38)μg/L,房颤组高于非房颤组(t=2.132,P=0.036). 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房颤与ChE活力降低、乙酰胆碱(ACh)蓄积、心肌损伤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瑞芬太尼用于全麻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最佳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董江龙  陈聚朝 《山东医药》2008,48(17):71-72
将48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2例,麻醉诱导前实验Ⅰ~Ⅲ组分别予瑞芬太尼1、2、3μg/kg 生理盐水5ml缓慢静注,对照组不用药;90s后两组予异丙酚3μg/kg靶控静脉注射诱导.分别记录两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变化(BIS).结果意识消失后各实验组MAP及BIS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实验组Ⅲ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认为瑞芬太尼2μg/kg用于全麻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可减轻心血管不良反应,且可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加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患者107例,疗效显著。 资料分析:本组男66例,女41例;年龄36~79岁。其中肺心病32例,心脏瓣膜病30例,冠心病23例,高血压病19例,心肌病3例。出现心衰5天至12年。经充分休息、限制水钠摄入、利尿及强心治疗后,心功能(NYHA)均属Ⅳ级。 给药方法:多巴酚丁胺6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中,以2.5~5μg/(kg·min)持续静滴;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10%葡萄糖液250ml中,以1.2~2μg/(kg·min)持续静滴。用药前后观察临床表现、心电图、胸片、心脏Doppler及治疗效果。用药过程中维持血压不低于12/8kPa。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为显效,改善Ⅰ级为有效、无改善为无效。 治疗结果:本组除2例死亡外,多数患者心衰在用药3~6天得到满意控制;最短用药1天,最长7天,平均3.2天。用药后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原来心率较快者下降更明显。100例肺部罗音消失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为观察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疗效与安全性 ,选择 6 8例为研究对象 ,男 38例 ,女 3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 (每周至少发作 2次 ,其中至少 1次持续 30min以上 ,或每日发作数次以上 ) 5 6例 ,持续性房颤(不超过 1年 ) 12例。除外T3、T4 、促甲状腺激素 (TSH)异常及胆囊疾病患者。用药方法 :2周内给负荷量 7g ,维持量0 .2g/d。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阵发性房颤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 ,持续性房颤转为并维持窦性心律或变为偶有发作的阵发房颤。有效 :阵发房颤发作减少 6 0 %以上 ,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结果 :随访 3 .8± 1.3(0 .3~ 6 .8)年。显效 49例 (72 .1% ,95 %可信区间 6 3 %~ 85 % ) ,有效 10例 (14.7% )。总有效率 86 .8% (95 %可信区间 77%~93 % )。皮肤过敏 2例 (2 .9% ) ,T4 升高 4例 (5 .9% ) ,TSH降低 3例 (4.4% ) ,TSH升高 5例 (7.4% ) ,间质性肺病 1例(1.5 % ) ,恶心、腹胀 6例 (8.8% )、视力模糊 2例 (2 .9% )。结论 :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房颤疗效高、相对安全 ,要注意早期发现和处理甲状腺和肺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9~1991年用胺碘酮硫酸镁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37例,结果如下:一般资料 37例曾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获明显疗效。原发病:冠心病18例,风心病9例,心肌炎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先心病1例。持续性房颤12例,频发室性早搏9例,多源性早搏8例,偶发室性早搏8例。病程:2~24月。方法及疗效①25%硫酸镁液12~24ml,加入半量~全量极化液中静点,10~15天后停用硫酸镁及极化液。②口服胺碘酮0.2一日3次,第四天起改为1日1次维持。个别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措施。显效(心律失常完全控制)30例(82.1%);有效(发作频率减少1/2以上)4例(10.8%)。无效(发作频率减少低于1/2)3例(8.1%)。总有效率91.9%。用药见效最短时间20小时,平均70小时。讨论 (1)镁是体内重要的阳离子,主要存在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及室内阻滞是冠状动脉旁路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后较常见的心律失常。而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ransmyocardiallaserrevascularizationTMLR)加CABG联合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术后发生房颤及室内阻滞的情况尚未见报道。本文对140例行TMLR CABG患者行初步临床分析。  资料和方法 1996年7月~1998年12月140例行TMLR CABG的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首次行TMLR CABG;(2)术前12导联心电图无房颤及室内阻滞者;(3)无甲状腺疾病;(4)术后无钾代谢异常。其中男性119例,女性21例;年龄36~76(平均59)岁。心绞痛…  相似文献   

11.
观察胺碘酮与起搏器联合治疗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有效性及安全性。 52例慢 快综合征患者 ,起搏器治疗后仍有阵发性房颤 (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 ) ,在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 5个半衰期后 ,按标准方案给予胺碘酮治疗 :负荷量 0 .2g,3次 /天 ,7天 ;继以 0 .2g,2次 /天 ,7天 ;维持量为 0 .2g ,1次 /天 ,连续服用 3个月。根据临床症状和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 9.6± 1 3 .5(2 .7~ 2 8)个月 ,总有效率为 69.2 % ,动态心电图自身心律所占时间 ,治疗前为 7.6± 3 .2 (5 .5~ 1 2 .5)h/d ,治疗后为 3 .4± 2 .6(0~ 7.2 )h/d(P <0 .0 1 ) ;在随访期间有 2例促甲状腺素轻度升高 ,经调整剂量后恢复正常 ;1例皮肤搔痒 ,经减量后症状消失。结论 :胺碘酮与起搏器联合治疗病窦综合征并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预激疗法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预激疗法对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 2 0 0 2年6月~ 2 0 0 4年 9月在我院治疗的难治性AML 36例 ,均为用经典方案诱导化疗 2个疗程未获完全缓解或首次完全缓解 6个月内复发或 6个月后复发经正规诱导化疗无效者。男 2 0例 ,女 16例 ,中位年龄 35 (18~ 5 6 )岁。 2 0例选择强烈化疗方案 ,主要方案有VP16 10 0mg/m2 (第 1~ 4天 )加Ara C 2g/m 2 q 12h(第 1~ 4天 ) ;MIT 10mg/m2 (第 1~ 3天 )加VP 16 10 0mg/m2 (第 1~ 5天 )Ara C 2 0 0mg/m 2 (第 1~ 7天 ) ;HHT 4mg/m 2 (第 1~ 7天 )加ACR 4 0mg/m2 (第 1~ 3天 )加Ara C 2 0 0mg/m2 (第 1~ 7天 )。 2 0例选用预激治疗 ,其中 4例是在强烈化疗失败后转为预激治疗 ,具体方案G CSF 2 0 0 μg/m2 (化疗前一天用 ,共计 14d)加Ara C 10mg/m2 q 12h(第 1~14d)加ACR 10~ 14mg/m2 (第 1~ 4 ,10~ 14天 )或HHT 1mg/m2 (第 1~ 14天 )。结果 :强烈化疗组 2 0例患者 ,经上述方案化疗后 ,完全缓解 12例 ,部分缓解 2例 ,无效 6例 ,部分缓解和无效的 8例患者因一般情况差未能行第 2疗程强烈化疗 ,其中 4例换用预激治疗 ,4例姑息治疗 ,评价完全缓解率 6 0 % (12 / 2 0 ) ,有效率 70 % (14 / 2 0 )。2 0例经预激治  相似文献   

13.
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Flud)、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FLAG方案(Flud 50 mg/d,第1~5天,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Ara-C 2 g/d,第1~5天,滴完Flud 4 h后开始静脉滴注;G-CSF 300μg/d,皮下注射,第0天开始直至白细胞数>1×109/L)治疗8例难治、复发性AL。结果:8例中有4例完全缓解(CR),4例未缓解(NR);中性粒细胞最低时间在用药后4~12 d,持续12~25 d,血小板最低时间在用药后3~10 d,持续14~35 d。结论: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L有较好疗效,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赢得了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常规治疗气阴两虚(或兼)血瘀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8例符合要求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加用益心舒胶囊2个月)50例,对照组阵发性房颤8例,持续性房颤9例,长程持续性房颤16例,永久性房颤15例;实验组分别为9例、9例、15例和17例。观察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检测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E选择素、ICAM-1和ICA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房颤各类型患者BNP、hs-CRP、E选择素[阵发性(42.39±17.86)μg/L vs(70.41±14.72)μg/L,持续性(42.61±20.81)μg/L vs73.11±9.24)μg/L,长程持续性(46.09±11.90)μg/L vs 64.52±11.90)μg/L,永久性(69.26±9.43)μg/L vs(78.67±8.63)μg/L]、ICAM-1[阵发性(166.05±69.33)μg/L vs(249.14±103.13)μg/L,持续性(129.03±46.07)μg/L vs(250.14±115.50)μg/L,长程持续性(167.07±61.18)μg/L vs(278.59±57.68)μg/L,永久性(147.92±72.94)μg/L vs(285.00±117.43)μg/L]及ICAM-1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实验组长程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的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93.33%vs 68.75%,88.23%vs 60.00%,P0.05),实验组房颤各类型BNP、hs-CRP、E选择素、ICAM-1及ICAM-1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常规治疗气阴两虚(或兼)血瘀型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22例病人为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年龄34~70岁,平均56.3岁,男16例,女6例.血压在30.6~22.6/18.6~13.3KPa(1KPa=7.5mmHg)之间,其中Ⅱ期高血压10例,Ⅲ期高血压12例,给予佩尔地平注射剂20~80μg/分静滴,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5min、10min、30min、1h、2h、4h、12h、24h测量血压、心率及观察副反应.疗效判定按卫生部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规定判断.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与奎尼丁同时应用抗心律失常 ,多数学者认为是不安全的。笔者在房颤药物复律中两药同时应用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而且比较安全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总结了 17例持续性房颤病人 ,均系住院病人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5 2~ 72岁 ,房颤的病史 <1年 ,左房内径 3 4~ 48mm ,心功能 (NYHA分级 )Ⅰ~Ⅳ级。对心功能Ⅳ级者先改善心功能 ,待心功能改善后再予药物复律。复律前 2~ 3d开始持续心电监护 ,停用地戈辛 ,静脉滴注钾镁液 ,将血钾控制在正常值的高线。按用药时间及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同分为AB两组。A组 :奎尼丁 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病窦综合征患者经心室按需起搏 (VVI)和心房起搏 [包括单心房起搏(AAI)、房室双腔起搏 (DDD)和双房起搏 ]治疗术后前 5年房颤的发生率。方法 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5年以上、资料完整的 117例病窦综合征患者进行连续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69.3± 6.7)个月 ,其中VVI起搏 83例 ,心房起搏 3 4例。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起搏器参数等 ,部分患者有Holter检查资料 ,分析 5年内两组病例房颤的发生率。结果 病窦综合征患者心脏起搏治疗前 5年内总的房颤发生率为 17.0 9% (2 0 /117) ,其中经VVI起搏的 83例患者房颤发生率为 2 2 .89% (19/83 ) ,经心房起搏的 3 4例患者房颤发生率为 2 .94% (1/3 4) ,后者房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前者 (P <0 .0 1)。结论 在起搏治疗的病窦综合征患者中 ,术后前 5年心房起搏比心室起搏治疗有较低的房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 1996~ 2 0 0 1年收治的 15 8例肺结核病例中 ,由于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脏损害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停用抗结核药物的原则及保肝治疗的方法。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15 8例患者中 ,男 97例、女 6 1例 ;年龄 18~ 70岁 ; 型结核 1例 , 型结核 132例 , 型结核 2 4例 ,肺外结核 1例。2 .用药情况15 8例用药种类为以下 2~ 4种 ,即异烟肼 (INH) 0 .3g/ d,利福平 (RFP) 0 .4 5~ 0 .6 g/ d,吡嗪酰胺 (PZA) 1.5 g/ d,丙硫异烟胺 (TH132 1) 0 .6~ 0 .8g/ d,乙胺丁醇 (EMB) 0 .75 g/ d。用药时间为 1~ 9个月。保肝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19.
静脉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静脉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的长期疗效及卵巢毒性。方法  66例狼疮肾炎 ,经静脉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 (CTX 0 5~ 1 0 g/m2 ,每月 1次 ,持续 6~ 12个月 )观察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性激素水平变化等。结果 尿蛋白定量从 ( 4 5 4± 2 98) g/d下降至 ( 1 4 9± 1 2 6)g/d ,有效者 5 9例 ( 89 4 % )。随访 1~ 9年 (平均 4 3年 ) ,63例 ( 96 9% )维持血清肌酐水平 <14 0μmol/L。 7例停经 6个月以上 ,在 4 7例育龄妇女中占 14 9%。 13例女性测定LH、FSH、E2 、P的水平 ,2例未停经女性于黄体期孕激素 (P)未出现峰值变化 ,其中 1例 2个月后停经。结论 静脉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达 86 4 % ;且毒副作用较小 ,患者易于耐受。定期黄体期孕酮含量监测有可能及时发现CTX对卵巢的毒性 ,调整用药以防止卵巢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乙胺碘呋酮(胺碘酮)加中药转律汤治疗了慢性心房颤动(房颤)22例,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6例慢性房颤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胺碘酮 转律汤):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5~81岁,平均59岁;风湿性心脏病6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房颤持续时间2个月~10年,病程2~16年;2对照组(单用胺碘酮):14例,其性别、年龄、病因、房颤时间和病程与治疗组相似。1.2 方法1.2.1 治疗组:一律口服给药,转律汤由红参10g,丹参、枣仁、车前子各30g,琥珀8g(冲服)组成,每日口服胺碘酮,第1周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