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罗革  刘桂华  杨学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97-4598
目的:探讨接种疫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县防疫中心进行疫苗接种的100名儿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其中恶心症状有5例,头痛、体温升高、三角肌痛分别有2例,呕吐1例。结论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生物制品本身的原因,也有受种者个人体质的原因,医护人员要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门诊制度,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实践,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46例接种不良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表格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统计不同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临床表现和发生原因。结果: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患儿中大多为一般反应,其次为异常反应,耦合反应较少发生。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接种时间、患者体质、疫苗质量、药物影响、接种后休息。结论:实施具体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与儿童父母共同做好护理工作,增加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能够显著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儿童接种安全,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左欢 《中外医疗》2012,31(30):68-68,70
采用Hib疫苗接种是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该市引进并实施Hib疫苗预防接种已经10余年,Hib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然而Hib疫苗接种时也会不良反应的发生。文章通过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一例儿童Hib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充分认识Hib疫苗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及症状,并详细的分析了产生上述状况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该项研究对今后Hib疫苗免疫接种的顺利实施,儿童的免疫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预防和控制Hib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意见。方法:将东海县黄川镇2011-2013年期间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00例儿童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其接种后的临床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百白破疫苗接种前后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干预,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以有效的加强儿童免疫力,全面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及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行为。方法: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124例儿童进行疫苗接种,自制问卷,对所有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统计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结果:124例家长中,有104例认为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轻微的反应是正常情况;28例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及不良反应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认识不深刻,仍然存在偏差,所以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纠正家长错误的行为,为儿童的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意见。方法:将东海县黄川镇2011-2013年期间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00例儿童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其接种后的临床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百白破疫苗接种前后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干预,不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以有效的加强儿童免疫力,全面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唐山市丰润区2015年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唐山市丰润区疫苗不良反应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判断发生原因。结果唐山市丰润区2015年共报告不良反应个案38例,其中一般反应34例(占89.47%),异常反应4例(占10.53%)。男女比例为1.53∶1。临床诊断为发热17例(占44.73%),红肿12例(占31.58%),硬结5例(占13.16%),过敏性皮疹4例(占10.53%)。报告及时率和调查及时率均为100.00%。接种疫苗分布中,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25例(占65.79%),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4例(占10.53%),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3例(占7.89%),其他疫苗6例(15.78%)。接种后0~1 d报告6例(占15.78%),接种后1~d报告27例(占71.05%),接种后2~d报告5例(占13.16%)。结论疫苗种类、疫苗注射剂量、疫苗注射途径、时间间隔对唐山市丰润区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某院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40例接种对象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40例接种对象的临床信息及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高发群体为1岁以下的接种对象,高发疫苗种类为重组HepB(酵母)疫苗;异常反应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疹及局部过敏反应;异常反应的高发时间段为疫苗接种后的24 h内。结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通过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特征及发生规律进行有效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异常反应的发生几率,进而可为日后的疫苗接种工作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周忠娣 《甘肃医药》2012,(9):713-714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在临床工作中,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本院计划免疫门诊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6920人次,其中基础免疫6035人次、加强免疫885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分析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晓忠 《当代医学》2016,(8):163-164
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996例经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996例患者中,男602例,占比60.44%,男性比女性稍多;多发生于1岁以下年龄段,特别是3~5个月的患者;夏季是发生不良反应者的主要季节,为397例,占比39.86%;发生原因中一般反应972例,占比97.59%,属于常见诱因,其他原因则占比相对比较分散。结论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患者以男性较多,且多发生在夏季;一般反应为不良反应的常见诱因,医护人员需加以重视,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掌握其反应特点,为接种前干预和接种后的诊疗过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记录在案的220例发生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5 684人次,发生不良反应220例,占3.87%,并且绝大多数(95%)为一般反应,而加强免疫明显高于基础免疫.结论:加强疫苗规范化接种,可有效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计划免疫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某医院狂犬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65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5例病例资料中显示局部不良反应41例,全身不良反应24例。儿童及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中青年,p0.05;四针法与五针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以局部不良反应为主,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提示临床接种时应合理应用狂犬疫苗,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对接种者的过敏史、疾病史等信息详细询问,严格核对疫苗的生产日期、有效日期,严格检查疫苗保存的冰箱温度,避免因保存不当对接种质量产生的影响。同时,选择安全性高的方式进行全程接种,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并分析百白破疫苗的安全性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内蒙古2009-2011年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并报告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自治区报告AEFI病例351例,一般反应病例332例,占94.59%;异常反应病例18例,占5.13%;待定1例。接种疫苗后24h内监测到AEFI病例302例,占86.04%。结论百白破疫苗安全性较好,AEFI监测系统灵敏度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并分析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特征。方法:对内蒙古2009年至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生并报告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自治区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81例,其中一般反应231例,异常反应40例,偶合症7例,心因性反应3例。结论:麻疹疫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儿童常见的不良反应,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县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的预防接种报表以及预防接种副反应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统计各类疫苗的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各类疫苗接种的安全性。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县共对儿童开展了15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包括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a群流脑疫苗等,总计接种人次为69742人次,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2例,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疼痛、无菌性脓肿、过敏性皮疹、腹泻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56/10万。结论导致儿童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多种,在接种疫苗期间,应当保证疫苗的规范正确使用,保证接种疫苗的儿童符合疫苗接种指征,提高儿童家长的配合程度等,可最大限度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接种方法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月龄满3个月以上完成基础免疫,在1.5~2.0岁及满6周岁加强注射的儿童,吸取百白破疫苗0.5ml,在臀部外上方1/4处或上臂外侧三角肌进行深部肌肉注射。结果 687人中,无一例发生发生无菌性脓肿,有3名儿童发生局部硬结,经及时处理得以恢复。结论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接种24h后局部热敷,接种人员操作技术有密切关系,增强责任心,规范操作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522例不同年龄的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对其出现的临床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接种狂犬疫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是7.47%,年龄比例不同,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不同。结论:注意观察接种后被接种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提高免疫效果和安全接种率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探究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狂犬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6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有效护理对策。结果研究表明,所选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多发年龄为1-10岁的儿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各自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06%、42.65%,就不良反应发生症状来看,主要为局部现象,所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度过用药期,顺利完成接种,并在合理护理措施的支撑下,未出现疫苗接种失败患者。结论针对狂犬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症护理措施,能够最大化降低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和分析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原因以及预防对策的探讨。方法调查在我院接种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69例儿童的接种疫苗情况,并对所有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在5247例疫苗接种儿童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9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69/5247)。其中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21/1243);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8/716);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10/799);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39);乙脑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14/1226);麻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9/624)。在发生不良反应的69例儿童中,发热占36例,发生率为52.17%(36/69);局部红肿占10例,发生率14.49%(10/69);皮疹9例,发生率13.04%(9/69);其他(异常哭闹、不明原因等)占14例,发生率为20.29%(14/69)。结论导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相对复杂多样,所以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疫苗接种,做好相关的处理和预防对策,最大限度减少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调查一例左侧腋下脓肿病例开展调查,分析疫苗接种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现场调查病例、接种单位和疫苗公司,收集病例发病治疗情况、接种单位接种情况及疫苗运转过程等信息资料。结果该病例左侧腋下脓肿诊断无异,接种史记录清楚,接种与发病无时间上的关联性,且患儿脓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接种部位皮肤正常,排除接种操作因素导致的注射部位感染。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有具备接种资质,操作无误。疫苗有合格证,运转正常规范。结论该病例经市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鉴定组鉴定,该病例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