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显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并对图像进行重组,结合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其中8例患者的肝动脉解剖变异。结果8例(9.88%)患者变异的肝动脉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4例(占4.94%)肝总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3例(占3.70%)为替代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占1.24%)为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为临床提供充分信息,应作为上腹部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腹腔干及其分支变异的显示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9月行上腹部CTA成像患者180例.采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显示腹腔干及其分支起源、走行;记录各种重建方法显示腹腔干及其分支的解削变异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腹腔干及其分支血管显示均满意;其中13例患者有腹腔干及其分支血管的变异.容积再现显示全部13例患者的解剖变异,最大密度投影显示8例,曲面重建未能显示任何变异情况.结论: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腹腔干及其分支变异:在显示变异血管方面,容积再现优于其他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动脉解剖及其变异显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0例肝脏病变及疑似肝脏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动脉期序列原始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利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多曲面重建法重建肝动脉,观察肝动脉解剖及其变异情况。结果:650例患者中,563例(86.7%)患者肝血管起源正常,87例(13.3%)患者肝血管起源存在变异。结论: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肝动脉血管解剖及变异能较好显示,对肝脏病变的外科手术、肝移植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242例患者行肝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走行情况,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解剖变异分型。结果:正常型169例,占69.8%;变异肝动脉73例, 变异率为30.2%。未列入Michels分型的少见变异25例,占10.3%。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复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有必要列为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尤其肝移植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胆囊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7例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腹部血管成像患者的资料,将其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和胆囊动脉重建,了解64层螺旋CT显示胆囊动脉的能力,观察胆囊动脉起源、分支及其与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结果:64层螺旋CT清楚显示了84例患者的胆囊动脉起源、分支及其走行,占全部病例数的96.55%。胆囊动脉正常起源76例(90.48%),起源变异8例(9.52%);单支胆囊动脉78例(92.86%),双支及以上6例(7.14%);胆囊动脉Ⅰ型74例(88.10%),Ⅱ型8例(9.52%),Ⅲ型2例(2.38%)。结论:64层螺旋CT胆囊动脉成像能够充分显示胆囊动脉的起源、分支及其走行,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评估胆囊动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哲辉  仇亚妹  梁冰  许云龙  韦柳 《中外医疗》2013,32(26):191+193-191,19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通过64排螺旋CT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肝动脉血管增粗,血管分支明显增加;结节型和巨块型肝癌共出现93个病灶,并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表现;72例患者中有20例出现肝动脉变异,表现为不同的分型。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形成三维立体肝动脉血管图像,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病灶部位和病灶大小、肝动脉变异等,对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及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 3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 :对 97例患者行肝区多层螺旋CT 3期血管成像扫描。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容积再现技术 (VR)。同期 2 1例患者行肝动脉DSA成像。 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 ,腹腔干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与变异。MIP及VR技术显示肝动脉分级多为 2级以下 ,DSA显示肝动脉均达 3级以上。门、肝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肝静脉系统情况。MIP及VR均多能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达 3级以上。两种技术显示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MIP法显示细小血管清晰、真实 ,类似血管造影 ,VR立体感强于MIP。结论 :MSCT肝脏 3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动脉及门、肝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 ,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肝静脉方面的信息。MIP与VR结合使用是较好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了解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胰腺病变行腹部CT血管成像的患者的图像,观察胰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情况并记录显示率,分析胰腺直接供血动脉起源及变异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例数及显示率分别为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80例(100%),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74例(92.5%),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77例(96.3%),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73例(91.3%),胰背动脉72例(90.0%),胰横动脉显示58例(72.5%),胰大动脉69例(86.3%),胰尾动脉38例(47.5%);胰头动脉弓显示57例(70.0%),其中双弓显示34例(42.5%),单弓显示22例(27.5%),单弓中前弓显示18例,后弓显示4例。胰背动脉起源变化较大,72例胰背动脉起自脾动脉近端42例(58.3%),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9例(26.4%),起自肝总动脉近端8例(11.1%),起自腹腔干3例(4.2%)。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74例,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72例(97.3%),起自肝固有动脉2例(2.7%)。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显像能直观、立体显示胰腺动脉的空间解剖结构与变异,从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腹腔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腹腔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65例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选择5.0mm×2.5mm的扫描参数,行层厚3.0mm间隔1.5mm的轴面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部分病例增加曲面重建(CPR)。统计MIP和VR二种成像方法对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率。结果:36例正常腹腔动脉;6例变异腹腔动脉及分支;23例病变腹腔动脉。MIP和VR法血管分支显示率分别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脾动脉100.0%(65/65),肝右动脉80.0%(52/65),肝左动脉76.9%(50/65),胃左动脉73.9%(48/65),胃十二指肠动脉96.9%(63/65)。结论:MSCT血管成像(MSCTA)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在腹部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IP和VR法的显示能力相当,但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经肝动脉肝癌栓塞治疗(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1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前先行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评价其对指导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71例患者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起源、分支及走向。3例腹腔动脉三级分支以前单处弯曲角度小于75°及10例2处或2处以上弯曲小于90°的,普通4F导管难以插至靶动脉,均要采用微导管方可进行。57例血管弯曲大于上述角度患者均能用普通4F导管顺利插至靶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论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解剖特点,对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9月~2011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肝癌患者,术前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在工作站上应用VRT、MIP或MPR行肝动脉三维影像重建,观察腹腔动脉解剖和肿瘤血供情况,拟订治疗方案。后患者行介入诊疗,术中造影,DSA显示腹腔动脉解剖及病变血供情况。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69例患者行肝血管三维重建后均能显示肝动脉变异情况、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10例,病变异常血供6例,肝动脉闭塞3例,与DSA造影显示血管情况完全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帮助术者在术前更直观地了解肝血管解剖关系,对制定更完善的手术方案具有实用价值,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及分型,为临床肝介入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通过对30例成人尸体肝动脉的解剖观察,以及200例门诊及住院肝介入诊疗患者的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的观察,并对两组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尸体解剖组:30例解剖标本中,典型分布的肝动脉占17例,占56.7%.变异的肝动脉13例,占43.3%,其中男10例,女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20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中发现典型分布的肝动脉的有127例,占63.5%;有肝动脉变异的有73例,占36.5%,其中男64例,女9例.结论 通过分析肝动脉变异的来源,将肝动脉的来源分为四型:腹腔干供血型、胃左动脉供血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和其他动脉供血型.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与CTA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造影(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显示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因肝脏疾病而同时行DSA、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肝动脉解剖变异的DSA与CTA检查结果,观察肝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分布情况,并分别统计其变异类型和发生率.结果 56例中,DSA显示正常型39例(69.6%);肝动脉变异17例(31.4%),其中14例属于Michels分型(占25.0%),Michels分型未包括在内者为3例,(5.4%).CTA中,正常型42例(占75.0%);肝动脉变异14例(占25.0%),其中例11例属于Michels分型(占19.6%),Michels分型未包括在内者为3例(占5.4%).CTA和DSA判断肝动脉变异的符合率为82.4%(14/17).结论 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DSA与CTA在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方面有较高的符合率,但各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matomSensation16螺旋CT机,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MSCTA检查及肝动脉DSA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结果:MSCTA共检出变异动脉4支,肿瘤供血动脉25支,肿瘤染色18例,肿瘤血管17例。门静脉癌栓6例,动静脉分流5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6例。MSCTA漏诊1例(肝癌有膈下动脉参与的肿瘤供血)。以DSA为标准,MSCTA在检出肝癌供血动脉方面的准确性为96.2%(25/26)。MSCTA显示肿瘤供血血管、肿瘤染色、肝动脉变异与DSA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16层MSCTA能准确显示腹腔动脉变异、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血管受侵、动静脉分流等指征,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1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多排螺旋CT诊断检查后,确诊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9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5.12%(39/41),检出患者颅底血管均获良好显影,清晰显示动脉瘤形态及其与邻近血管的解剖关系。其中属于双层交通动脉瘤11例,属于前交通动脉瘤10例,属于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8例,属于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的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CT血管成像,且应用同步减影技术(ssCTA)。扫描数据在AW4.3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142段,闭塞26段,动脉瘤11例,血管起点变异15例,血管正常患者17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初步诊断,并且头颈部CTA能够成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首要检查及主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血管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70例肝癌患者的术前CT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将动脉期、门脉期图像传入三维工作站,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重建技术,分析其对肝脏病变及与肝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结果 MSCTA图像可清晰显示全部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门静脉癌栓;70例患者中发现肝癌病灶81个,肝动脉解剖变异12例,供血动脉61例,显示肿瘤血管51例,动脉门脉瘘4例,门静脉受累10例,门静脉癌栓14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8%。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直观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门脉系统状况,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尉东涛  张建平  孙海成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08-109,F000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血管重建成像对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方式证实的22例肝脏肿瘤进行128层螺旋CT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SSD)与容积显示(VR)等技术进行双期血管重建成像。结果肝动脉期vR和MIP等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属支,门静脉期VR和MIP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结论128层螺旋CT双期血管重建成像技术快速、直观、准确,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肝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彭泽品  陆鹏 《安徽医学》2017,38(6):782-784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肝癌经动脉化疗检塞术(TACE)前血供情况及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六安市中医院住院的28例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前先行上腹部平扫、增强及肝部腹腔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肝癌供血血管的起源和走行,评价128层螺旋腹腔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观察介入治疗后碘油沉积情况.结果 经TACE治疗4周后,CT观察碘油情况,7例全瘤均匀致密,21例病灶内散在沉积高密度碘化油影,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整,增强128层螺旋CT扫描显示17例患者肿瘤较治疗前缩小.结论 128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解剖结构,肝脏肿块内的碘油沉积分布情况,对介入栓塞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有助于临床制定肝癌介入治疗计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椎基底动脉先天性变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3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病例组)和51例无临床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后处理技术对椎基底动脉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椎基底动脉发生起源、路径、数目、窗式等变异的部位及数量。【结果】病例组693例患者成功获得1386根椎动脉:47例(6.8%)起源异常;112例(16.2%)路径变异;1例(0.1%)右侧双椎动脉;38例(5.5%)有窗式变异;62例(8.9%)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未汇入基底动脉,对侧直接延续为基底动脉。对照组健康体检者51例,成功获得102根椎动脉:1例(2.0%)起源异常;5例(9.8%)路径变异;51例(100.0%)双侧椎动脉正常汇合成基底动脉。【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的解剖变异,在研究椎基底动脉先天性变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病的影响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