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的时间。方法:经过大量中外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总结,通过专门的评价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完成12篇 RCT 文章的分析。结论: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6~8 h 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新方法.方法:结合临床实践,针对传统压迫止血沙袋进行改良,研制实用的压迫止血装置.结果:改良后的压迫止血装置在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等方面均有很好表现.结论:改良的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装置可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造影术后采用沙袋压迫止血,实验组患者造影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比较两组压迫时间,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失眠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优于沙袋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6小时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1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人工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无沙袋压迫,6小时后下地活动,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10.74%(13例)。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沙袋压迫,6小时下地活动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的不适。  相似文献   

5.
介入诊疗中常选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拔除股动脉鞘管(FSR)后,用压迫器或指压使股动脉壁上的穿刺孔封闭以止血,压迫15至20分钟后,观察穿刺点无渗血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24小时后拆除绷带。FSR中迷走反射及术后局部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178例介入诊疗股动脉穿刺者术后压迫止血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彩超引导下压迫修复的疗效。方法对22例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部位出现博动性肿块和(或)听诊有血管杂音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在彩超引导下压迫假性动脉瘤与股动脉相通处,直至血流及频谱信号消失。治疗后经彩超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2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全部检出,与临床符合率100%(22/22):彩超引导下2l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经压迫治愈、1例压迫后因未修复而行彩超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后治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彩超引导下压迫修复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股动脉穿刺是目前介人检查的主要路径.对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处理,传统方法是徒手压迫穿刺点止血约15-30 min后再行绷带包扎沙袋压迫20~24 h,患者制动时间过长,腹胀、尿潴留、腰腿痛等不良反应多,故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丞待改进[1-2].  相似文献   

8.
许波  张爱娜  刘增强 《中外医疗》2009,28(28):149-149
目的探讨彩色多善勒对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方法以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股动脉穿刺患者进行检查。结果个别患者股动脉穿刺术后形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较为实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蓝芳 《华夏医学》2006,19(5):882-883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时常选择股动脉途径进行,术后患者需制动,卧床24h,而且并发症较多,沙袋压迫穿刺点6h,对患者的活动很不方便。我科自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开展经皮桡动脉穿刺途径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它较股动脉具有创伤小、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经腹股沟切口术后患者因沙袋压迫无效引起的术口渗血等并发症,解决传统橡胶沙袋压迫时使用依从性低、沙袋与切口吻合性不良、透气性能差、使用舒适感差等问题。方法将自制的专用压迫沙袋应用于经腹股沟手术切口术后6小时常规压迫。结果经腹股沟手术切口术后使用自制专用压迫沙袋:沙袋与切口吻合性好,术口渗血减少,不易从手术部位滑落,形成持续有效压迫,透气性能好,方便拆卸清洗,切口疼痛评分显示切口疼痛感下降,舒适感较传统橡胶沙袋增强,使用依从性93.3%。结论自制腹股沟切口术后专用压迫沙袋应用于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鞘膜积液、隐睾、腹股沟疝等患者手术后6小时切口压迫,具有切口受力均匀、持续有效压迫、不因患者哭闹、翻身而滑落、切口渗血明显减少等优点,改善术后6小时切口压迫效果,防止因沙袋导致的切口感染等效果明显,卡通图案表层更受到小儿患者的认可,小儿患者的使用依从性、有效性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血管介入治疗术中需穿刺股动脉及应用肝素,为防止大出血发生,术后除对股动脉穿刺点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外,术侧下肢需伸直制动24 h[1],常导致患者腰酸背痛,下肢麻木不适,病人入睡困难而痛苦不堪.缩短下肢制动时间,提前床上活动是增进舒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彩超引导下压迫修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造影检查与介入治疗后引起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0例,在彩超引导下以手指压迫股动脉与假性动脉瘤之间的异常通道进行修复,治疗后经彩超跟踪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18例压迫修复成功,无并发症及复发;2例压迫后未能完全修复,而手术治疗。结论:彩超引导下压迫修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简便、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方法。不适宜作压迫修复治疗者建议选择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13.
介入诊断、治疗已成为心血管内科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术后沙袋压迫及肢体制动时间长,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并且有可能增加血栓形成和皮肤受损的潜在危险。我们采用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经皮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沙袋压迫和术侧肢体制动的不同时间的方法,观察其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观察对象为我科2 0 0 0年9月~2 0 0 2年1月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左室射频消融术患者,共5 8例,年龄33~74岁。1 2 方法 (1)均采用Judkin穿刺法行股动脉穿刺,动脉鞘管拔出后,按压2 0min ,胶布加压包扎,1kg沙…  相似文献   

14.
患者行脾栓塞介入诊疗时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侧肢体需制动,可引起肢体及腰背部不适。现使用的新型股动脉压迫的一次性耗材价格高,不易固定,易导致皮下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科自制经济环保型股动脉压迫带,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应用于58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的老年患者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老年患者(>60岁)150例,分3组,每组各50例.A组术后应用压迫器止血6h下地活动;B组采用徒手压迫30min后沙袋压迫8h,24h下地活动:C组采用徒手压迫30min后压迫器压迫6h下地活动,抗血小板、改善循环等治疗相同.分析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止血成功率A组98.0%,B组96.0%,C组1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之间,假性动脉瘤、尿潴留和腰痛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发病率分别是:假性动脉瘤10.0%、2.0%、0%;尿潴留4.0%、20.0%、6.0%;腰痛6.0%、24.0%、4.0%.C组低于A、B组.结论:单纯应用压迫器止血效果和徒手压迫止血无差异,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多;徒手压迫并发症少,但是卧床时间延长,因此患者耐受程度低;徒手压迫30min后加压迫器压迫止血效果好,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春雨 《西部医学》2010,22(5):865-865
血气分析是重症监护室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临床监测指标。在选择动脉采血时,因股动脉直径粗(约1cm),位置表浅,搏动明显,穿刺时患者相对痛苦小,特别是在生命体征不稳定、循环差、血压低、脉搏细弱等情况下多选择经股动脉采血。穿刺术后局部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形成原因就是拔针后按压不当所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棉签头端压迫止血,因其压迫面积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动脉穿刺术后使用沙袋按压和盐袋按压的效果。方法:30例动脉穿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沙袋按压止血,观察组患者使用盐袋按压止血。观察两组的按压效果和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按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沙袋按压比较,动脉穿刺术后使用盐袋进行按压,按压效果好、感染发生率低,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清洁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抽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后采用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之后患者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12h后可行下床旁活动。对照组60例,术后常规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患肢制动12h,静卧24h。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腰背部疼痛、腹胀、排尿困难、失眠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采用沙袋压迫局部4~6h,6h后患肢可以左右移动,小腿自由曲伸或取健侧卧位,12h后可下床行走的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动脉穿刺致假性动脉瘤原因及治疗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海  张希全 《当代医学》2010,16(17):271-272
目的探讨动脉直接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本院介入诊疗中心2009年10月~2010年5月525例直接穿刺动脉导致的4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治疗情况。结果 4例均治愈,其中3例徒手压迫,1例行外科修补。结论股动脉直接穿刺术后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可以采用直接压迫、外科修补、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方法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道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基础疾病和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完全相同。术前检测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并采用相同的术前宣教法和术后指导。A组:手术结束后,利用导丝导引自行设计的止血海绵推送器入穿刺道,再用止血海绵推送器将胶原蛋白海绵填塞于股动脉穿刺道,拔管后再手压10min—15min止血。B组:手术结束后采用单纯手压止血20min—30min[1]。伤口包扎后,A组局部沙袋压迫4h,B组局部沙袋压迫6h,然后观察患者下地时间和局部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下地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道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技术能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血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皮股动脉穿刺道填塞止血技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