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从而探讨炎性因子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脑梗死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IL-6、TNF-α、hs-CRP、Fib水平。脑梗死组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度39例、中度44例和重度1 7例,评估患者30 d后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生活基本自理59例和生活依赖41例。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03,r=0.41 9,r=0.497,r=0.304,P<0.01)。脑梗死组生活依赖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Fib水平较生活自理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影响病情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严重程度、预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IL-6、IL-10、hs-CRP、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度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1、IL-6、IL-10、hs-CRP、TNF-α水平高于轻度急性脑出血患者(P0.05)。死亡患者血清IL-1、IL-6、IL-10、hs-CRP、TNF-α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且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脂联素及各炎性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断为冠心病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05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重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hs-CRP、IL-8、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TNF-α呈负相关(P<0.01),而与IL-8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脂联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冠心病的炎症反应,脂联素可能通过拮抗炎性因子对血管的损伤,来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冠心病病人血浆Klotho蛋白水平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分析血浆Klotho蛋白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血浆Klotho蛋白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病人88例为冠心病组,另选择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浆Klotho蛋白、TNF-α、IL-6、IL-18水平。分析血浆Klotho蛋白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冠心病组血浆Klotho蛋白明显降低(P0.05),而TNF-α、IL-6、IL-18、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组血浆Klotho蛋白水平与TNF-α、IL-6、IL-18、hs-CRP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8、-0.64、-0.59、-0.60,P0.05)。结论内源性Klotho蛋白分泌不足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原因之一,血清Klotho蛋白与炎性因子呈负相关,内源性Klotho蛋白分泌不足可能共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A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7例(B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7例(C组);继发室性心律失常50例,未继发室性心律失常30例。检测所有患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CD_(40)配体〕水平,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Low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B、C组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高于A组,C组患者TNF-α、hs-CRP、IL-6水平高于B组,CD_(40)配体水平低于B组(P0.05)。未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低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者(P0.05)。不同Lown分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Lown分级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767、0.813、0.796、0.396,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较高,临床可通过监测上述指标判断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炎症因子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hs-CRP、IL-10、TNF-α和TNF-α/IL-10水平变化进行研究,同时测定2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浆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分别<0.05和<0.01),IL-10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ACS组TNF-α/IL-10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10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471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40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TC、TG、HDL-C、LDL-C等,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IL-6、IL-10、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LDL-C和TG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6.18±22.76)μg/Lvs(115.96±18.94)μg/L,(134.11±36.56)μg/Lvs(97.99±30.99)μg/L]、冠心病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92.99±39.92)μg/L vs(144.48±65.9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IL-6和TNF-α可能与老年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相关;血清IL-10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阿卡波糖的干预效应。方法选择1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08例,根据是否伴餐后高血糖,将患者分为伴高血糖组89例和高血压组119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伴高血糖组患者阿卡波糖50 mg,3次/d,治疗1 2周后,再次检测3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和伴高血糖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伴高血糖组hs CRP、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hs CRP、TNFα和IL-6与血压、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与治疗前比较,阿卡波糖治疗后,患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伴餐后高血糖患者炎性反应较单纯高血压者严重,阿卡坡糖可减轻炎性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与房颤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112例(阵发58例,非阵发54例)为房颤组,选取52例性别、年龄、病情与之相仿的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Hs-CRP、IL-6、TNF-α和L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阵发房颤组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房颤组(P<0.05)。结论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Hs-CRP、IL-6、TNF-α和LAD水平明显升高,考虑其发生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病人和2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s-CRP、IL-6、TNF-α、s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浓度。对UA病人予以稳心颗粒每次9g,口服,每日3次,疗程8周~12周,观察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sICAM-1及sVCAM-1的变化。结果UA组病人hs-CRP、IL-6、TNF-α、sICAM-1及sVCAM-1水平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而S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病人血清hs-CRP、IL-6、TNF-α、sICAM-1及sV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UA病人体内存在着炎性反应,可能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性有关,稳心颗粒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