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 T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晚期 NSCLC 的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 TP 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TP 组单纯采用 TP 方案化疗,联合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 TP 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1.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P <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 <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 TP 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mFOLFOX化疗方案对晚期肝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5例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2例给予mFOLFOX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mFOLFOX化疗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并统计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mFOLFOX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肝癌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控制疾病进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紫杉醇+顺铂(TPE)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紫杉醇+顺铂(TP)方案进行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与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合计39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结果显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与单纯使用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总有效率(RR=1.66,95%CI:1.31-2.11,P<0.000 1)和疾病控制率(RR=1.24,95%CI:1.11-1.40,P=0.000 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E方案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TP方案;两组在白细胞减少(RR=1.01,95%CI:0.86-1.17,P=0.94)、血小板减少(RR=0.97,95%CI:0.69-1.37,P=0.88)、恶心呕吐(RR=1.03,95%CI:0.87-1.21,P=0.75)、心脏毒性(RR=1.55,95%CI:0.52-4.58,P=0.43)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使用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相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方案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而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于纳入分析的研究较少,上述结果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郑连喜  邓超  何平  屈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8):1013-1016, 101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EP化疗(依托泊苷+顺铂)及调强放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晚期NSCLC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EP化疗+调强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糖类抗原50(CA50)以及生存质量;随访2年,统计对比2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3.27%,与对照组5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89.80%,高于对照组71.43%(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YFRA21-1、CA50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率61.22%,高于对照组40.82%(P < 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观察组1年生存率59.57%、2年生存率34.04%与对照组的47.83%、26.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化疗及调强放疗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晚期NSCLC,可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下调血清CYFRA21-1、CA50表达,且有利于改善病人生存质量,但该联合方案并不能显著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玄菲  闫向远  郭本成 《海南医学》2009,20(8):109-11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采用多西他赛+顺铂(T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8例,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CR 0例,PR 10例,SD 12例,PD 6例,有效率为35.7%,疾病控制率为78.5%,毒副作用小且呈可逆性反应。结论西他赛+顺铂(TP方案)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满意,机体能够耐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滴注和持续输液泵维持两种方式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收集晚期NSCLC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42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7.5 mg/m2,便携式输液泵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42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7.5 mg/m2,缓慢静脉滴注,观察其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为59.5%(25/42),疾病控制率(DCR)为85.7%(36/42);对照组ORR为35.7%(15/42),DCR为71.4%(30/42),两组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及心血管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持续静脉泵入联合GP方案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GP+恩度(试验组)和GP(对照组)治疗晚期NSCLC共36例,治疗2-6个疗程.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50%,疾病控制率为8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61.7%.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消化道毒性.结论 恩度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近期客观的疗效较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70.00%(21/30),与对照组的53.33%(1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与对照组的13.33%(4/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XELOX方案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疾病控制效果确切,并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且未明显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杨新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40-141,143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治疗.而对照组39例患者仅接受铂类方案化疗。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1.03%,高于对照组的17.95%(χ2=4.994,P=0.025);观察组患者临床获益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64.10%(χ2=4.303,P=0.038)。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与对照组相似(χ2=2.776,P=0.096)。两组毒副反应相似,且均可耐受。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铂类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彭佐良  马涛  夏晓燕 《求医问药》2014,(18):228-229
目的 :探讨用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晚期消化道肿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36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化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7.9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35%(5/6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76%(8/68)。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化疗药物为晚期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有效率,缓解其临床症状,而且较少引发不良反应,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DC化疗方案对晚期卵巢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DC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缓解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体力状况和生命质量;随访3~4年,统计两组中位生存期。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76.47%(26/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6%(1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2、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与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4年,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DC化疗方案能抑制晚期卵巢癌患者肿瘤血管的生成,延缓疾病进展,提高中位生存期的效果优于单纯DC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4例中晚期NSCLC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NP化疗,给予观察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化疗,均持续治疗2个周期(6周)。对比两组治疗2个周期后临床效果、生活质量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周期后总有效率(61.90%)高于对照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周期后生活质量改善率(30.95%)高于对照组(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化疗可提升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5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恩度联合常规化疗组(治疗组)28例,单纯常规化疗组(对照组)28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0.90%和34.78%(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81%和78.26%(P>0.0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分别为7.3个月和5.1个月(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39.1%和30.1%(P<0.05)。两组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及外周神经毒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客观疗效较高,安全性好,且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晚期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GP化疗(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治疗。在GP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包括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结果对照组ORR、DCR分别为31.91%(15/47)、70.21%(33/47)。观察组ORR、DCR分别为55.32%(26/47)、89.36%(42/47)。观察组ORR和DC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3%(12/47)]与对照组[34.04%(1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PEF、FEV_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FVC、PEF、FEV_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GP化疗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21 d为一个治疗周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时间(OS)、不良反应发生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78.0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为(18.89±5.89)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4.78±2.56)个月(t=4.525,P=0.000);观察组OS为(26.89±5.78)个月,长于对照组的(20.22±0.18)个月(t=8.156,P=0.000);两组患者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贫血、恶心、呕吐、腹泻、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67%,疾病控制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和6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g A、Ig G、Ig M较治疗前下降,而观察组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ACE术中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免疫能力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吉西他滨与顺铂(G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37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转移4周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37 例患者完全缓解12 例(32.4%),部分缓解10 例(27.1%),稳定9 例(24.3%),进展6 例(16.2%),总有效率为59.5%,疾病控制率为83.8%,均无芋级以上毒副反应。恩度联合GP 方案治疗晚期NSCLC 肝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紫杉醇和卡铂靶向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69例住院的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1例,疗程结束后按WHO恶性肿瘤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胸部CT的瘤体中位直径治疗前较治疗后缩小了(2.74±0.24)cm,而对照组仅缩小(2.09±0.42)cm(P0.05);观察组PR21例,SD14例,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PR11例,SD7例,有效率为58.06%,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恩度联合紫杉醇和卡铂靶向治疗晚期NSCLC早期临床观察瘤体缩小明显,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NP方案联合恩度治疗复治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与CEA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患者血清CEA水平变化,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方案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10例复治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前.后血清CEA水平。结果:血清CEA水平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后为(60.27±11.25)ng/mL比治疗前(345.46±10.04)ng/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能明显提高复治晚期的NSCLC患者临床受益率。检测肿瘤标记物CEA水平有助于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方案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治疗反应判断。  相似文献   

20.
林晓溪 《当代医学》2016,(25):124-125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HOPT方案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特选取AITL患者124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各62例。予以对照组患者CHOPT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CHOPT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2.26%)、不良反应发生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56.45%)、不良反应发生率(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HOPT方案在治疗上更为安全可靠,临床效果较优,患者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