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琳 《大家健康》2016,(4):68-69
目的:探究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的80名需要进行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使用静脉麻醉后插镜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插镜治疗,对比两组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后的临床反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静脉麻醉后进行内镜下治疗产生的痛楚少,病患依从度高,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对照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状况。结论:使用静脉麻醉后进行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领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的安全性、可行性、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需行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患者用静脉复合麻醉后插镜治疗者为A组,随机选取100例需行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常规插镜治疗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内镜下微创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在麻醉下进行镜下治疗痛苦少,依从性高,未发生不良反应,效果理想,而B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论 静脉麻醉应用于消化内镜微刨治疗安全、有效、实用,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分别予以芬太尼+丙泊酚方案和咪达唑仑+丙泊酚两种非气管插管麻醉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于我院接受消化内镜诊疗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丙泊酚(69例,I组)和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69例,II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快速恢复时间。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能顺利地完成诊疗。与Ⅱ组方案比较,I组方案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进镜前即刻(BP:t=7.22,P0.01;P:t=3.32,P0.01)、诊疗时(BP:t=3.29,P0.01)及冲水时(BP:t=5.18,P0.01;P:t=2.33,P0.05)。相对而言,血压的波动较心率更为敏感I组方案更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体动(χ2=3.19,P=0.07)。快速恢复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少数患者有术中呛咳、一过性呼吸抑制及术后疼痛、恶性、头晕,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方案都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各自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4.
静脉麻醉在消化道内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瑞君 《现代医学》2003,31(4):240-241
目的探讨减轻消化道内镜受检者对操作过程恐惧的办法,提高检查和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对345例受检者在内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静脉推注异丙酚(1~1.5 mg@kg-1),并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和指脉血氧饱和度,了解受检者的反应情况和操作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消化道内镜诊治,受检者无知觉,且生命体征平稳;操作者所需的操作时间缩短,诊治成功率提高.结论静脉麻醉在内镜诊治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点,对内镜技术的开展和提高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消化内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用止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消化内镜下给予适合的止血治疗,对2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予以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是97.7%,止血时间是(0.9±0.7)d,再出血率是4.5%,与对照组的75.0%、(1.6±0.9)d、2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治疗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非常确切,可以有效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止血方式,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状态下成人内镜在儿童消化道疾病诊治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依从性,提高小儿消化道疾病的诊治率。方法对有适应证的患儿用成人内镜进行无痛(丙泊酚伍用芬太尼静脉麻醉)胃镜或肠镜检查,对有适应证患儿行内镜下治疗,重点观察患儿置镜反应、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内镜操作时间、检查完毕后家长及患儿的满意度。结果胃镜检查41例,检出病变41例,肠镜检查20例,检出病变18例。患儿置镜反应小,一次插镜成功率98.4%。所有病例没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结论丙泊酚伍用芬太尼静脉麻醉状态下用成人消化内镜给儿童实施内镜检查安全可靠,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消化内镜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给药治疗,研究组应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较对照组的75.00%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出血停止平均时间为(0.94±0.52)d,较对照组的(1.56±0.72)d更短,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08%,较对照组的16.67%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更确切,对患者出血症状的抑制更迅速,同时有效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种内镜治疗配件的应用,内镜下止血、息肉摘除、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等内镜治疗技术日趋成熟。而套扎器作为治疗配件在内镜治疗中的应用广泛,包括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配合电凝电切治疗广基消化道息肉、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10.
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消化内镜学是一门新兴的、对器械和设备依赖性很强、操作技术性很高的学科。纤维胃镜自1963年应用于临床以来,消化内镜理论、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亦日臻完善,现今已有功能各异的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胆道、放大、超声等电子内镜、胶囊内镜。以内镜下治疗为特征的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而深受患者欢迎,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等技术已逐步成为消化内科独特的、成熟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1.
消化内镜作为胃肠道及胆胰疾病十分重要的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已有60余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不仅作为诊断工具在临床普及应用,而且在治疗技术上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除了传统治疗技术逐步完善外,不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手把手内镜训练方式不能适应研究生消化内镜教学的迅猛发展;同时,患者日益增强的医疗保护意识也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内镜训练模式.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在研究生消化内镜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应用的意义、模块、功能评价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一动物模拟内镜操作一真正患者”的新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探究分析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至2018年期间消化内镜下诊断为炎症性肠病患者(IBD)95例为观察分析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以此来探究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发挥出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病理性活检及排除其他疾病,发现在95例患者中患有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57例,患有克罗恩病(CD)的有38例,而在消化内镜的辅助下,诊断出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诊断准确率94.7%,诊断出32例克罗恩病患者,其诊断准确率为84.2%。结论使用消化内镜对炎症性肠病进行诊治,其诊断准确率高,具备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被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颟性分析69例ERCP诊治结果.结果:69例行ERCP患者插管成功67例,胆总管结石44例,行EST39例,EPBD5例,胰管结石2例,均一次或再次取石成功,胆胰恶性肿瘤10例,胆管狭窄3例,十二指肠乳头状腺瘤1例,胰脓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胆囊术后综合征2例,放置胆道塑料内支槊12例,金属支架3例,术后出现胰腺炎3例,占4.4%,出血2例,占2.9%.结论:治疗性ERCP具有简便、微创、可重复性、并发症少等优势,是胆胰疾病微刨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消化科接受的100例消化疾病患者,采取随机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模式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费用、不良反应以及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同时明显地降低了患者在消化内镜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据住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应用消化内镜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为(0.97±0.92)d,对照组出血停止时间为(1.77±0.9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消化内镜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出血停止时间,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检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治疗144例,常规胃肠镜检查100例。分别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术中配况、胃肠反应、血压变化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等。结果静脉麻醉组无痛率100%,其中安静入睡138例(95.8%),轻微肢体活动6例(4.2%),清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检查中生命体征平稳,常规内镜检查组病例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不适,不良反应多;手术术中配合情况静脉麻醉组100%,常规内镜检查组94%(P0.01);血压下降,静脉麻醉组患者平均基础血压(10~30mmHg),常规内镜检查组无血压变化;术后意识恢复时间,静脉麻醉组(8.47±1.64)min,常规内镜检查组处于清醒或睡态,无意识障碍。结论丙泊酚麻醉对胃肠镜检查治疗患者具有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安全、舒适,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