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腮风疫苗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某市某小学于2013年5月暴发了一起流行性腮腺炎,医护人员及时给予疫区人群麻腮风疫苗接种治疗,观察疫情控制情况。结果:某小学学生共有187例应急接种,接种率为95.41%,一个月内疫情就完全被控制。结论: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控制中,麻腮风疫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所用的麻腮风三联疫苗(combined measles-mumps-rubella vaccine,MMR)的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和腮腺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68例18~24月龄麻腮风初免儿童的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的血液样本进行相关抗体测定。结果:麻腮风疫苗加强免疫前麻疹、风疹、腮腺炎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53%、92.65%、1.47%,抗体活性量水平分别为1100mIU/mL、66IU/mL、13U/mL;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98.53%,抗体活性量分别为1988mIU/mL、105IU/mL、458U/mL;麻疹和风疹的抗体活性量水平较免疫前有1倍以上增长(t=-9.09,P<0.05;t=-3.35,P<0.05),腮腺炎则有35倍以上增长(t=-41.29,P<0.05),免疫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MR疫苗作为18~24月龄儿童麻疹加强疫苗免疫效果非常明显,不但巩固了麻风二联疫苗的免疫屏障作用,还大幅度提高儿童腮腺炎抗体水平,有效控制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的疫情。  相似文献   

3.
李凯 《当代医学》2016,(5):162-162
目的:观察及探讨辽宁省昌图县麻疹疫苗及麻腮风联合疫苗免疫成功率。方法选取麻疹疫苗初免及麻疹复种的儿童60例,行麻疹免疫初免、麻腮风疫苗复种,观察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时血清麻疹及风疹、麻腮风IgG抗体变化。结果麻疹初免儿童麻疹IgG抗体初免后阳性率、定量水平为100.00%、(2842.84±485.66)mlU/mL高于初免前1.67%、(11.49±4.30)mlU/mL(P<0.01);麻疹复种儿童麻疹IgG抗体免疫前阳性率为98.33%、免疫后为100.00%,定量水平免疫后(15753.81±4415.60)mlU/mL高于免疫前为(4892.15±544.30)mlU/mL(P<0.01),风疹 IgG抗体免疫后阳性率为88.33%高于免疫前1.67%(P<0.01),免疫后(459.75±134.77)/mL高于免疫前(4.23±1.42)IU/mL(P<0.01),麻腮风IgG抗体免疫后阳性率为92.67%高于免疫前5.00%(P<0.01),定量水平免疫后为(1426.83±539.70)U/mL高于免疫前(6.86±1.44)U/mL(P<0.01)。结论辽宁省昌图县麻疹疫苗及麻腮风联合疫苗免疫成功率均较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27日,无锡市梅村医院发生一起因接种麻腮风疫苗引发的以眼球结膜充血水肿为特征的过敏反应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9):1218-1221
目的探讨部队入伍新兵接种国产麻腮风疫苗(MMR)的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驻广东部队17~24岁的新兵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接种1剂次MMR 3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新兵接种国产麻腮风疫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1%(115/1 979),其中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75%,所有反应均为一过性反应;局部反应均为接种当天出现,3d内消失,全身反应73.40%在第1天出现,76.92%在3d内消失。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出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没有明确关联性,吸烟的新兵比不吸烟的新兵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χ~2=13.31,P0.01,OR=2.09)。结论国产MMR在新兵中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吸烟是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live,MMR)的免疫原性,同时比较采用其和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ps vaccine,MV)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为制定新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2018年入伍的176名新兵、上等...  相似文献   

7.
彭颖  王文勇  蔡黎  鲁莎  孔德广 《医学动物防制》2021,(12):1132-1134,1139
目的 调查分析武汉市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以及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保护效果,为预防和控制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武汉市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原因和流行特征,评估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本次疫情共报告41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罹患率为6.62%(41/619).男、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所用麻腮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和腮腺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35名18-24月龄儿童麻腮风联合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双份血标本,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风疹、腮腺炎Ig G抗体。结果免疫前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抗体活性量分别为97.14%、77.14%、2.85%,1979.53m IU/m L、78.69IU/m L、59.94U/m L;免疫后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抗体活性量分别为100%、94.28%、82.85%,2577.67m IU/m L、117.86IU/m L、239.11U/m L;免疫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0.05),风疹、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P0.05;x~2=45.73,P0.05);麻疹和风疹的抗体活性量较免疫前有1倍以上增长(Z=-2.27,P0.05;Z=-2.38,P0.05),腮腺炎有4倍以上增长(Z=-6.67,P0.05),免疫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腮风疫苗作为18-24月龄含麻类加强免疫疫苗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巩固了麻风二联疫苗的免疫屏障作用,还大幅度提高儿童腮腺炎抗体水平,有效保护儿童免受麻疹、风疹、腮腺炎的侵袭。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究流行性腮性炎的预防,并得到更好更快地控制流行性腮性炎的暴发。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150例流行性腮性炎患者,并对其时间、发病特点以及年龄实行有效统计,同时对患者治疗,切断传染源,做好预防措施,提高对病情检测的力度,及时汇报工作情况。结果:时间为100d,150例患者基本痊愈。结论:对于流行性腮性炎的预防要结合预防政策并且始终坚持,尽量缩短发病周期,切断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1]2010年12月4日-2011年1月4日,普兰店市皮口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病28例,罹患率为2.30%,均未出现并发症,愈后良好.自2011年1月4日起经过一个流行性腮腺炎最长潜伏期无续发病例报告.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病特点、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取隔离观察,给予预防控制,同时给予相关治疗方案、预防接种、加强易感人员监控、强化病情监测等措施,观察所有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控制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痊愈,治疗有效率为100.0%。结论预防控制应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降低发病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 ) ,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多在冬春流行 ,好发于 3~ 1 0岁小儿 ,主要病变好发于腮腺 ,颌下腺 ,常合并有其它脏器损害 ,危害小儿身体健康。 1 998年 1 0月~ 1 999年 1月期间 ,我镇流腮流行 ,在调查中发现接种流腮疫苗的儿童发病率明显低于未接种流腮疫苗的儿童。为了推广普遍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进行临床预防作用的观察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镇 1 998年 1 0月~ 1 999年 1月流腮流行期间 ,统计 3~ 1 0岁儿童 341 1人 ,应用上海生物制品厂及兰州生物制品厂生产的流腮疫苗接种的 1 92 0人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科护理措施在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本院接收的6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接受全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护理措施应用在流行性腮腺炎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甲型肝炎的发病率高,易造成爆发和流行,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目前认为控制甲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是对易感人群接种甲肝疫苗,使人群产生特异性免疫力。我镇从1994年起,将甲肝疫苗应用于1岁以上儿童接种,收到了比较好的预防效果。现将7年来,我镇接种甲肝(HA)疫苗的预防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1剂次疫苗接种,观察组接受2剂次疫苗接种,观察两组患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及临床反应。结果观察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剂次疫苗接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改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流行于冬末和春季。今春我院对37例患者采用针刺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将针刺方法、取穴、见效情况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37例患者中,双侧腮腺肿大者占57%,单侧肿大者占43%,体温均有上升(多数在38—39℃),头昏、头痛、周身不适、食慾不振、咀嚼困难、局部痛疼等症状。化验检查白血球总数和分类均属正常。在治疗中采用捻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深圳市某中学暴发疫情为例,通过调查收集病例的隔离情况和疫苗接种史,运用Reed-Frost模拟暴发疫情的传播特征以及隔离效果;收集学生疫苗接种情况分析疫苗保护效果。结果模拟隔离模型的发病数与实际发病数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8,P0.05)。该起暴发疫情的再生数R为1.18(95%CI:1.11~1.24),共发生5代病例,平均代间距为16 d,模型显示采取病例隔离措施,能将累计罹患率(Total attack rate,TAR)从33.09%降为2.22%。接种1剂次、2剂次含腮腺炎疫苗相对于未种者而言,发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χ~2=1.18,P0.05)。结论 Reed-Frost模型对本起疫情的拟合效果理想,早期采取隔离措施可有效减少疫情的蔓延扩散;在某中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中,既往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不佳,可能与上剂次接种间隔太长有关,建议在中小学补种1剂次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