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中 CT 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23例,以及同期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3例,均给予 CT 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 CT 检查结果。结果:经过对比可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胰腺肿胀、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肾脏受累方面与胰腺癌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钙化、假囊肿形成、胰管不规则狭窄及扩张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时,CT 检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提升临床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分析CT应用于胰腺癌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6例胰腺癌和16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比较2者胰腺肿胀或局灶性密度减低及强化方式、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钙化、假囊肿形成、胰管改变、肾脏受累情况。结果 2组胰腺肿胀和局灶性密度减低及弥漫性强化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肾脏受累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采用CT用于诊断胰腺癌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提供准确信息,进而为临床鉴别提高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腺癌与胰腺自身免疫炎性病变的CT鉴别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提高确诊效率。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4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胰腺占位病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将95例确诊为胰腺癌患者设为肿瘤组,34例确诊为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患者设为炎症组。两组患者均实施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胰腺肿胀和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和肾脏受累这6种影像学表现特征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钙化、假囊肿形成和胰管不规则狭窄、扩张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与胰腺自身免疫炎性病变其CT影像中在胰腺肿胀和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胰管截断及肾脏受累方面有显著的特征性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者两个病种的初步依据,临床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胰腺癌患者(A组)及49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B组)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诊断和CT鉴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与CT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诊断上的症状相似度较高,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4小时后的血清淀粉酶检测结果进行检测分析,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CT诊断,A组患者的弥漫性增大率及扩张胰管贯通区病变数量明显低于B组,且A组的胰腺局限性增大率明显高于B组,CT诊断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诊断对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鉴别价值显著,临床诊断中可将CT诊断作为两种疾病诊断和鉴别的重要依据。同时可联合应用血清学检查提高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有效率,降低疾病漏诊、误诊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胰腺癌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胰腺癌和26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资料,分析二者的影像学特点与差异。结果 AIP与胰腺癌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在扫描密度均匀度、平扫密度、门脉期密度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IP组密度均匀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胰腺癌组;平扫等偏低密度明显高于胰腺癌组;门脉期等偏高密度明显高于胰腺癌组,AIP与胰腺癌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形态方面,AIP组患者CT表现为胰腺肿胀、弥漫性强化减低、被膜样边缘、肾脏手雷者明显高于胰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影像学特点的不同,CT在AIP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与胰腺癌(pancreaticcarcinoma)的CT特点,旨在提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2006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AIP患者以及胰腺癌患者各8例。AIP的诊断标准采用日本胰腺病学会的标准,胰腺癌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分析二者的CT表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①胰腺肿胀或局灶性密度减低及其强化方式;②被膜样边缘(腊肠征);③血管受侵犯;④钙化;⑤假囊肿形成;⑥胰管的改变:包括胰管的狭窄及扩张和截断;⑦肾脏受累。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下CT特点在AIP与胰腺癌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胰腺肿胀,弥漫性强化减低、局灶性密度减低、被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及胰管截断以及肾脏受累。结论 CT检查能够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T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病理结果分成对照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52例)与观察组(胰腺癌,28例),2组术前均接受CT检查,比较2组CT影像学征象、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2组CT影像表现中形态、均匀度、平扫密度、增强扫描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扫描结果中胰腺肿胀、肾脏受累、被膜样边缘等均低于对照组,血管侵犯、病灶密度降低、胰管截断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管不规则扩张或狭窄、假囊肿形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CT影像学征象中病灶形态、均匀度、平扫密度、增强扫描密度均不相同,可将其作为诊断二者的可靠指标,同时可根据胰腺肿胀情况、肾脏受累程度、被膜样边缘、血管侵犯、病灶密度、胰管截断等情况进行有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8层CT联合MRI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胰腺癌与反复发作的胰腺炎患者82例,均采用128层CT联合MRI检查,观察CT和MRI结果。结果胰腺癌与胰腺炎在128层CT检查中胰腺形态、胰腺密度和胰腺的强化特点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在胰腺体积、钙化情况、囊肿和淋巴结改变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管扩张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28层CT联合MRI能够对胰腺癌及胰腺炎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晋毅 《中外医疗》2013,(30):175-176
目的探讨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31例胰腺癌患者和46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胰腺癌组患者和胰腺炎组患者入院时和24h后血清淀粉酶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癌组患者的胰腺增大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胰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腺癌组患者和胰腺炎组患者的胰腺密度和胰管扩张情况的CT检查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腺癌组患者扩张胰管贯通区病变率低于胰腺炎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胰腺癌组患者和胰腺炎组患者CT检查中胰腺强化特点比较得出,胰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非肿块型不均匀性强化。胰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肿块或结节状持续性弱强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可作为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检查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51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检查特征。结果:7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CT检查确诊69例,确诊率为94.5%;51例胰腺癌患者CT检查确诊46例,确诊率为90.2%。慢性胰腺炎CT表现以胰腺缩小、胰管扩张及钙化斑为主,胰腺癌CT表现以胰腺实质性肿块、周围组织侵犯及胰管扩张为主。结论: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CT表现各有特点,CT检查对临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评价影像学检查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慢性胰腺炎代偿期初期临床诊断困难 ,超声内镜检查可能有早期诊断价值。典型的慢性胰腺炎通过影像学检查容易诊断 ,局限性胰腺炎和胰腺炎性假瘤与胰腺癌鉴别困难 ,胰管内超声、超声内镜、造影CT和经口胰管镜有较大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2.
顾亮先 《吉林医学》2012,33(18):3969
目的:分析脾胰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CT表现及特征,并与胰腺炎的CT表现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胰腺癌的CT表现主要为胰腺的轮廓、密度、胰周及胰管的异常。早期胰腺CT值平扫20~48 Hu,增强扫描后23~140 Hu。组织学病理诊断显示:乳头状腺癌和导管腺癌,其中高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5例。结论:对于胰腺癌,CT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多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应用血清学检查及CT检查手段对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胰腺癌患者与32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CT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胰腺炎患者与胰腺癌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24个小时后进行血清淀粉酶检测的结果相比较,差异不显著。在进行CT检查时,胰腺癌患者胰腺增大的表现具有局限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增大呈弥漫性。胰腺癌患者在进行胰腺强化扫描时可出现结节状或肿块持续性弱强化的特点,胰腺炎患者在进行胰腺强化扫描时可出现肿块型不均匀性强化的特点。胰腺癌患者与胰腺炎患者在胰管扩展及胰腺密度等方面的临床表现相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临床上单纯应用血清学检查手段及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难对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进行鉴别诊断。联合应用CT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对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进行鉴别诊断可显著降低这两种疾病的误诊率或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CT、MRI(核磁共振成像)、EPCP(逆行性胆胰管造影)对胆道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价值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60例胆道胰腺疾病患者分别经B超、CT、MRI(核磁共振成像)、EPCP(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进行检查,对比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经不同辅助检查手段的确诊情况。160例胆道胰腺疾病中胆囊炎40例、胆结石70例、胰腺炎30例、胰腺癌20例。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B超、CT、MRI(核磁共振成像)、EPCP(逆行性胆胰管造影)对于胆道胰腺疾病(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的确诊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B超仅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确诊率较高,对于胰腺炎、胰腺癌的确诊率不如CT以及MRI;MRI对于胰腺癌以及胰腺炎的确诊率明显优于CT。ERCP对于各类胆道胰腺疾病均有较高的确诊率,是目前胆道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梅 《重庆医学》2011,40(28):2833-2835
目的分析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征象,旨在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减少胰腺癌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癌(胰腺癌组)与21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胰腺炎组)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胰腺癌组与胰腺炎组入院时及24 h后查血清淀粉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胰腺癌组CT表现多为胰腺局限性增大并肿块状或结节状持续弱强化,胰腺炎组多表现为非肿块不均匀性弱强化。(3)胰腺癌组6例与胰腺炎组8例胰管扩张,胰腺癌组5例扩张胰管于病变区突然中断,胰腺癌组1例与胰腺炎组8例扩张胰管贯通病变区(P<0.05)。(4)胰腺癌组8例与胰腺炎组2例胰周淋巴结增大(P<0.05),胰腺癌组6例出现胰周血管改变,胰腺炎组无胰周血管改变。结论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酶学改变相似,不具鉴别价值;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CT征象各有特点,CT检查能为两者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和CT征象,提高对二者的认识从而让胰腺癌的误诊现象得到减少.方法 对我院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06月收治的观察组30例胰腺癌患者和对照组30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CT征象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和CT征象.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入院24小时后通过对血清淀粉酶的检查对比,两组间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T的主要表现是非肿块不均匀性的弱强化,观察组患者多表现为胰腺出现局部增大伴肿块;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胰管扩张占10例,对照组患者占14例,观察组患者中14例出现了胰周淋巴结增大的现象,对照组患者中占2例,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胰周血管改变的患者占10例,对照组患者没有出现改变,以上两组间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的胰腺炎CT征象不同,因此CT征象检查能够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应用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8例胰腺癌患者与20例肿块型胰腺炎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超声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胰腺癌组腹腔淋巴肿大比例53.6%;胰胆管边界阻塞比例64.3%;内部不均质比例100.00%;邻近血管改变比例96.4%;低回声比例96.4%均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组,而肿块型胰腺炎组患者强回声斑块比例20.0%;胰胆管灶内阻塞比例30.0%;后方回声增强比例85.0%均明显高于胰腺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极高,二者在彩超检查中存在明显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管刷检标本P53蛋白检测对胰管良、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25例ERCP示胰管狭窄或梗阻病例的胰管刷检标本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6例胰腺癌性胰管狭窄胰管刷检标本P53蛋白阳性率为56%,9例炎性胰管狭窄胰管刷检标本未见P53蛋白阳性表达.胰腺癌胰头部胰管狭窄刷检标本P53染色阳性率(73%)高于体尾部(20%).结论:胰管刷检标本细胞学检查的同时进行P53检测有助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01例肿块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腹部增强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增强CT诊断肿块型胰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表现差异,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强化情况、钙化、假囊肿形成、胰胆管扩张)、肾周筋膜增厚、对胰周大血管的侵犯、是否合并转移等指标,明确鉴别诊断要点。总结所有患者胰腺磁共振DWI序列(b值800 s/mm2)图像特点,测量每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正常胰腺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胰腺癌59例,肿块型胰腺炎42例,CT诊断的敏感性94.9%,特异性88.1%,准确率92.1%,阳性预测值91.8%,阴性预测值92.5%。增强前后的CT值、胰腺及胰管钙化、假囊肿、胰胆管扩张、胰周血管的侵犯及是否合并转移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有价值(P<0.05)。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与正常胰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MRI DWI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及胰腺癌鉴别诊断可能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联合序列检查在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chronic massive pancreatitis,CM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胰腺癌、15例CPM患者的上腹部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MRI检查序列完整且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证实。重点观察胰腺肿块的形态学特点、肿块的平扫及多期强化特征、胰管及胆管的改变、胰周血管有无受累、胰周组织器官受累及转移情况等,并利用检验对两组病例的对应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肿块发生部位、肿块边界是否清楚、肿块信号均匀性、"小泡征"出现率、肿块处及肿块近端胰管的形态学改变、肝转移及肾前筋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包绕胰周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联合序列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各种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这些影像学特点可以提高二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