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游离皮片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慢性创面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游离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5d后去除负压敷料,观察皮片成活率、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总计手术次数。结果:在62例患者中,59例患者术后5d的皮片成活率为100%,3例患者皮片出现小部分坏死,面积均小于2cm×1.5cm,采用常规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0.5d,全部病例均需1次手术即可闭合创面。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移植皮片固定技术,其可有效缩短皮片成活时间,提高皮片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后Ⅱ期缝合治疗难愈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60例难愈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按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后Ⅱ期缝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感染后Ⅱ期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9±2.4)、抗生素应用天数:(6±1.5)、复发率:6.67%(2/30);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13±3.5)、抗生素应用天数:(9±1.5)、复发率:13.33%(4/3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及复发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后Ⅱ期缝合治疗难愈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肯定,切口愈合较快,患者痛苦小,抗生素量应用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复发率低,优于单纯抗感染后Ⅱ期缝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78例,其中包括股骨干骨折29例,跟腱断裂12例,髌骨骨折18例,骨盆骨折27例。将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治疗时,对患者的创伤面进行彻底清创,再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束7~12 d后,如果引流量还比较多,就需要更换引流装置,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3次。如果引流量比较少,伤口红肿消退,患者体温恢复正常,C反应蛋白、血常规、ESR降到正常水平,还需要再次清创,封闭创面;将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经过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7~12 d后,创面水肿有所缓解,有新鲜肉芽组织产生,对36例患者进行直接缝合,修复创面,对10例患者进行组织瓣移植。随访12~18个月,感染无复发。治疗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刺激创伤面肉芽的生长,改善血液循环,有效控制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00例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感染预防,观察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术后感染预防.对比2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降低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吉林医学》2016,(12)
目的:探讨改良持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引流在切口感染疗效[1]。方法:将52例各种切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传统的伤口清洗、换药、抗炎和二期缝合等治疗;B组采用伤口放置改良持续负压抽吸的方法,其他治疗与A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及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外科切口并发症之一,传统换药处理往往患者疼痛明显,切口愈合慢,住院时间长,术后瘢痕形成大,影响美观。我科采用改良持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在感染伤口中,通过充分引流并保持伤口湿润,达到促进创面血液循环[2]、减轻水肿、抑制细菌繁殖、促使肉芽组织生长[3],明显加快感染切口的愈合,具有操作简单、瘢痕小、减轻患者疼痛和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25例,先给所有患者彻底清创,然后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10 d后如果仍有较大的引流量或者出现引流管堵塞的现象,则更换新的引流装置,直到引流量较少并且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伤口的红肿消退,各项检查均正常后再度清创并将创面封闭。结果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25例患者的创面水肿情况均不同程度的减轻,有新的肉芽组织出现。对所有患者随访10个月,有3例患者的感染无法控制接受了截肢术,其他患者的感染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在彻底清创后,对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抑制局部细菌的增殖,改善微循环,刺激机体生长肉芽组织,这样能够为组织瓣的移植或直接闭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预防腹部Ⅲ类切口感染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116例腹部Ⅲ类切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VSD组(切口持续负压封闭引流)60例,常规组(常规处理)56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费用、住院平均时间.结果 VSD组与常规组相比,切口感染率低(= 4.8023,P〈0.05)、换药次数少(t=7.3539,P〈0.05)、抗生素使用费用低(t=2.8471,P〈0.05)、住院平均时间短(t=2.5637,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率,并能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抗生素使用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负压封闭引流在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地震伤员截肢术后大面积感染创面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ln sealing drainage,VSD)对7例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感染创面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7例患者感染创面经使用负压封闭引流7~26 d,平均13 d,感染得到控制,未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创面行细菌培养阴性.Ⅱ期缝合4例,Ⅱ期植皮3例,创面植皮1次成活.[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上治疗截肢术后大面积感染创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5.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剖宫产切口化脓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雅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8):921-921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化脓感染的护理。方法 对4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化脓感染使用传统的开放换药和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护理对照。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剖宫产切口化脓感染优于传统开放换药,大大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战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易于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VSD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病人15例,均先行彻底清创再用VSD敷料覆盖创面,负压持续吸引7~10d后,拆除或更换VSD管,然后行清创封闭或清洁换药处理创面。结果 12例病人创面经清创后应用一次VSD后,创面水肿减轻,出现新鲜肉芽组织;2例应用VSD治疗14d(更换一次)后清创修复创面;1例病人VSD治疗14d后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全部病例治疗15~24d创面愈合。结论 VSD技术能彻底清除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对于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简称VSD)是近几年来治疗软组织缺损,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消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我科自 2008-2009年对15例严重创伤,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