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玉宝  朱永霞  朱莉 《吉林医学》2012,33(30):6518-6518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测定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测定,同时与病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CV异常率为61.43%,以下肢腓肠神经损害最为常见;H反射异常率为70.23%,高于NCV异常率;NCV异常率、H反射异常率均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NCV和H反射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两者可互为补充,提高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周围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与健康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症状组更显著。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具有典型周围神经病变表现,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行NCV检查,并对2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症状组65例(48.87%),无症状组68例(51.13%),NCV总异常率69.17%,其中症状组异常率81.54%,无症状组异常率57.35%。症状组女性比例更高、病程更长(P<0.01),尿微量白蛋白(UmALB)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性别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2.485,95%CI:1.143~5.406)。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是早期发现DPN的有效手段。女性可能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吕高萍  陆慧慧  苏涵 《医学综述》2012,18(11):1784-1785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皮肤交感反射(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DM组)与36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NCV和SSR测定。比较两组NCV、SSR及DM组上下肢NCV和SSR异常。结果 DM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及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M组上肢与下肢的起始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两组上肢与下肢的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NCV和SSR下肢异常率均明显高于上肢(P<0.05),SSR总异常率明显高于NCV(P<0.01)。结论 NCV和SSR都是早期诊断DNP的客观指标,尤其是SSR能更早发现周围神经损害,对早期诊断和治疗DNP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无症状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正常人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并进行电生理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与正常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CV异常率与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无症状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首选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H反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各60例,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NCV,并在腘窝引出H反射.结果 DM组的NCV及H反射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高于上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MCV.结论 NCV及H反射检查可作为DPN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2型DPN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2型DP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运动组加用有氧运动,观察并比较相关指标.结果 运动组总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33%(x2=4.80,P=0.028);运动组干预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干预前(P<0...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尤其是引起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更是常见而严重,其发病率由于受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不同等因素影响,国内外文献报道有很大不同,从4.0%~85%不等〔1,2〕。1980年上海地区10万人口中调查发病率为85%。如何早期对神经病变作出诊断和治疗并得到良好控制,已成为临床医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无创伤性检查且可在周围神经组织结构改变前就有异常改变,有助于了解早期周围神经的受损情况,且对治疗也有指导意义。现将74例患者MCV的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4例患者,男43例,女31例,年龄13~78岁,平均病程8.62年(0.125~33年),均为住院病例。根据1998年WHO公布的诊断标准:74例DM诊断明确。其中1型糖尿病17例,2型糖尿病57例。  相似文献   

9.
<正> 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很高,且不易恢复。在临床上无周围神经病变和体征的糖尿病患者,如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也可发现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过电生理检查可早期得到诊断。本文着重分析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结果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值、神经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出年龄在14~55岁之间的106例(女68例,男38例)作为受试对象,患者在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治疗,在治疗期间均按饮食疗要求,固定每日总热量摄入,并固定运动量。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于治疗前后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指标进行效果观察。结果受试人群实验前后相比较,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其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疏血通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魏丽红  张燕  贺小霞  范云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47-2548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神经传导检测(NCS)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DPN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正中、胫后、尺、腓总神经的运动、感觉NCS检查,上下肢SEP检查。结果观察组正中、胫后、尺、腓总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低于对照组,远端运动潜伏期(DML)长于对照组,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慢于对照组,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NAP)波幅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均引出肯定波形,各点潜伏期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观察组N9、N17点潜伏期长于对照组,N9、N17点波幅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DPN患者运动、感觉神经及近远端周围神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受累,将NCS与SEP联用,可更全面地评估DPN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2.
刘凤兰  兰林 《河北医学》2016,(2):204-207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红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89例DP N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红,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联合丹红,治疗前后测定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 SNCV)、运动传导速度( MNCV) ,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TCSS)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SS评分、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疗程结束时,两组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 P<005).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3例和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1例和无效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丹红可以有效缓解2 型糖尿病DP N 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α-硫辛酸600mg,1天1次,治疗前、治疗后3周观察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和感觉神经传导速测定,评价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肢体疼痛、麻木、发热、发凉、感觉减退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DPN阳性症状,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临床上除了有肢体对称性麻木(蚁虫感、踏雪感、袜套感)、疼痛外,实验室检查还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本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DPN30例,观察其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并设B族维生素组20例作对照,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2000年10月~2001年5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Ⅱ型糖尿病病人50例。具体资料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5例DPN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DPN的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从空腹血糖和病程入手,分析神经传导速度与空腹血糖和病程的相关性,并就其MNCV和SNCV在各神经的异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的MNCV及SNC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以及SNCV上,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的患者与空腹血糖低于7mmol/L的患者相比并未见明显差异,而病程5年以上者与病程5年以下者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SNCV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异常率分别为60.00%、56.92%、69.23%,明显高于MNCV(分别为41.54%、38.46%、50.77%).结论:MNCV及SNCV与DPN患者的病程长短呈现正相关.在诊断DPN上,SNCV的敏感性优于MNCV,二者的测定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进行传导速度检测并分析。结果: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检出率63.3%,其中感觉神经(SCV)异常(检出率73.2%)高于运动神经(MCV)异常(检出率53.3%)(P<0.01);下肢NCV异常(检出率78.6%)高于上肢NCV异常(,检出率48.6%)(P<0.01)。结论:NCV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与口服甲钴胺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均给予调控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神经传导速度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则与对照组相同(P0.05)。【结论】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与口服甲钴胺片相同,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则优于口服甲钴胺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流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8.
对80 例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胫神经H 反射及四肢远端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结果显示,70 例H反射异常( 占87 .5 % ) ,52 例感觉传导速度(SCV) 较正常人减慢( 占65 % ) ,34 例运动传导速度(MCV) 较正常人减慢( 占43 % ) 。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变化最敏感的指标为胫神经H 反射异常及腓浅神经SCV 异常,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SCV高于MCV;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与病程有关,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9.
对80例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胫神经H反射及四肢远端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结果显示,70例H反射异常(占87.5%),52例感觉传导速度(SCV)较正常人减慢(占65%),34例运动传导神经SCV异常,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SCV高于MCV;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与病程有关,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d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神经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效果和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通心络3粒/次,3次/d,30 d为1个疗程)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各项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2.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并能明显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